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与恶性肿瘤有关的社会心理现象(一)恐癌心理:一般人对癌症(恶性肿瘤的统称)都有恐惧心理,认为癌症是“绝症”,因此,谈癌色变。恐癌心理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不可逆影响,由恐惧进而发展成焦虑,影响到人体的免疫系  相似文献   

2.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它的发生与发展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癌症患者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得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有强烈的恐惧和忧伤情绪,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疗效。因此,在癌症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对病人的康复能起积极的作用。因  相似文献   

3.
癌症的身心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理论的提出和研究手段的发展证明:生活事件、患者的个性特点、应对方式等多种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某些心理社会因素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存在影响;心理行为干预不仅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状态,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疾病的预后也存在影响;神经免疫学的发展证明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存在相互调节的关系。本文就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癌症发生发展的身心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癌症是癌、肉瘤、白血症等的总称,是一种比较强烈的心理应激源.现代心理医学已经证明,心理因素同癌症的诱、复发和康复或恶化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所以,找出癌症患者多种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发现引起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的内在因素,掌握心理变化的规律,是制定科学的心理护理对策并正确实施的客观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总结,我认为,影响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死亡因素、疼痛因素和社会因素. 1 死亡因素 死亡是指人或高等生物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但是,不同形式的死亡对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影响则是不同的.一般说,正常死亡对心理的刺激相对弱一些.非正常死亡在人的潜意识中却是无法接受的.国外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告诉一名死囚,要在不麻醉的情况下对他进行活体解剖,向死囚展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近10年中国从心理社会角度探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有关进展。资料来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关于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研究的文章,检索项为“篇名,关键词,摘要”,检索词“癌症,心理”,检索范围为“核心期刊”。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探讨癌症患者治疗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41篇关于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文章,12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0篇文章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121篇文章包括48篇定性研究和73篇定量研究,内容涉及癌症患者心理发展特征,癌症易患人群的人格特征,癌症患者心理需求,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评定,对癌症患者如何进行心理干预,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的评估。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现有的研究仍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深度不够,研究工具所用自制量表较少等缺陷。今后应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拓展和深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癌症患病率日益增多,癌症治疗结束后重返校园的青少年癌症幸存者存在复杂矛盾心理并伴有多维度未满足需求,护理人员通过构建学校-家庭-医院“三位一体”支持网络开展青少年癌症幸存者延续护理模式,实时评估青少年癌症幸存者心理社会状态,及时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王玉兰  刘燕  董健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6):1164-1164
1正确认识癌症,正确对待癌症患者 癌症患者的心理是较复杂的,认为癌症既可怕,又难治疗,所以对生活失去信心,感到人生无望,情绪极度悲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态,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帮助患者调整社会及人际关系,促使患者建立和保持宽松的心境,在精神上得以解脱,重新获得生活乐趣,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疗及护理,平静的面对现实,防止消极心理发生.  相似文献   

8.
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治疗10年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近10年中国从心理社会角度探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有关进展。 资料来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关于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研究的文章,检索项为“篇名,关键词,摘要”,检索词“癌症,心理”,检索范围为“核心期刊”。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探讨癌症患者治疗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41篇关于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文章,12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0篇文章为重复性研究。 资料综合:121篇文章包括48篇定性研究和73篇定量研究,内容涉及癌症患者心理发展特征,癌症易患人群的人格特征,癌症患者心理需求,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评定,对癌症患者如何进行心理干预,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的评估。 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现有的研究仍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深度不够,研究工具所用自制量表较少等缺陷。今后应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拓展和深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医学认为癌症属于心身疾病范畴,大多数学者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促进癌症的发生,同时也不利于癌症的治疗和康复。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将心理指导、群体抗癌、音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信念,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 对203例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信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以轻度疼痛居多,最认同的疼痛信念是“感到疼痛很神秘”;“感到疼痛很神秘”“认为会持续疼痛”“认为疼痛不可解除”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癌症患者越持有“感到疼痛很神秘“认为会持续疼痛~认为疼痛不可解除”的疼痛信念,疼痛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平均77%,在20-29岁的人群中每1000人即有一人为癌症青少年存活者。虽然大量调查强调癌症心理对青少年的影响,但对这种疾病的长期社会影响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有限。由于护士在使用社会支持作为治疗手段医治青少年癌症方面处于独特的地位,因此应注重青少年的特殊发展需求以及疾病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癌症晚期,生存期估计只有六个月以内者,可认为是“终末阶段”。终末护理的目的是以病人为对象,生理上解除病人躯体痛苦,心理上缓和痛人对死亡的恐惧,伦理上则是提高残存生命的质量,保持病人自尊。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逐步被一种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新的医学模式认为: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人”,而同时又是一个“社会人”。人的健康是生理与心理上的完好状态,是统一、不可分割的。致病因素除了生物因素外,还有大量的心理、社会因素。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对造就新一代医学卫生人才和改造原有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就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改进意见,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教。一、学生的培养 1.招生办法:护士专业由于目前仍沿用几十年未变的“统一笔试,按分录取,看档案要人”的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二十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高居不下。随着80年代Engel“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的提出,心理社会肿瘤学的确立(psychosocial ontology)以及研究手段的发展证明:生活事件、患者的个性特点、应对方式等多种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某些心理社会因素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与癌症病人的存活质量、生存期和治疗效果也有明显的相关性。病人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得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有强烈的恐惧和忧伤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在癌症的治疗中做好心理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我科2006年6月-2006年12月共收治癌症病人40例,在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正确认识癌症,正确对待癌症患者癌症患者的心理是较复杂的,认为癌症既可怕,又难治疗,所以对生活失去信心,感到人生无望,情绪极度悲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态,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帮助患者调整社会及人际关系,促使患者建立和保持宽松的心境,在精神上得以解脱,重新获得生活乐趣,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疗及护理,平静的面对现实,防止消极心理发生。2愉悦的心情和周围人的关心经常与患者谈心,讲述一些癌症患者康复的实例,鼓励患者增强信心,使其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寄托,同时还要向患者介绍当前医疗进展情况[1]。合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例晚期癌症患者在临终阶段采用舒适护理,给予患者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安祥、安静地渡过人生最后阶段,患者家属十分满意。所以认为舒适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的应用,提高了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也体现了临终关怀“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基于实证研究提出的概念,关注人的心理和精神中积极方面及人积极性的发挥[1],最初研究对象是弱势儿童和青少年,随着概念内涵的不断发展,癌症患者心理韧性也逐渐受到关注. 癌症作为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2],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癌症带来的生理、心理、家庭、经济负担,导致个体生活质量下降.大量关于癌症患者心理研究着重于调查和分析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忽略了心理适应良好的个体,而这部分个体所表现出的积极心理状态,正是心理韧性的关注所在.有研究[3]表明,积极态度与患者精神状态和生存质量有着显著的联系,适应良好的癌症患者能够成功应对压力,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获得更长的生存期,生活质量也更高[4].因此,从心理韧性的角度审视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癌症患者心理健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癌症是一类严重威胁人体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关于癌症的病因,人们普遍偏重于理化刺激、病毒、药物、遗传、激素和衰老等因素,而忽视社会、心理、职业、人格特征等.事实上,社会心理紧张刺激在癌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与理化生物等因素有着同等意义.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的许多资料反复证明:癌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癌症病人的存活率及时间与情感状态相联系.  相似文献   

20.
许艳萍  何志雄  邹海坤 《全科护理》2012,10(10):924-925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护理心理学认为,癌症病人的心理状态不同于其他疾病的病人,有其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治疗与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癌症的治疗中心理疗法是不可缺少的。癌症病人住院时,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更期盼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关心、爱护。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尊重生命,着眼于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