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通过抑制蛋白酶体及NF-κB等机制使肿瘤细胞凋亡,在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PS-341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目前不能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提供了治疗MM的新方法。PS-341对MM有抑制增殖及信号传导,诱导凋亡,克服耐药,与地塞米松协同抗肿瘤作用,减少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及后者分泌IL-6的水平,并能抵抗IL-6的抗凋亡作用。PS-341的作用机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其对NF-κB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目前不能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提供了治疗MM的新方法.PS-341对MM有抑制增殖及信号传导,诱导凋亡,克服耐药,与地塞米松协同抗肿瘤作用,减少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及后者分泌IL-6的水平,并能抵抗IL-6的抗凋亡作用.PS-341的作用机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其对NF-кB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PS-341)对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诱导的K562白血病耐药细胞株ERK、JNK及P38表达的影响,探讨硼替佐米逆转耐药的分子机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进行耐药细胞株和硼替佐米细胞毒性的判定。以100nmol/L DNR单用或联合应用1及10nmol/L PS-341作用于K562耐药细胞株36小时,检测各组ERK、JNK及P38的表达情况,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与DNR组相比,PS-341联合DNR可抑制ERK和P38的表达,增加JNK的表达(p<0.05)。结论 :PS-341可显著抑制K562耐药细胞株ERK和P38的表达,增加JNK的表达;PS-341通过MAPK途径逆转细胞耐药,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bortezomib,velcade)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用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11例MM患者MSC,细胞数达5-10×105时以终浓度50nmol/L的PS-341作用4小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6、IL-1β、SCF细胞因子表达。结果表明:PS-341作用后MM病人MSC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显著下降,IL-6、IL-1β、SC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其显著性检验结果分别为P<0.05、P<0.01、P<0.05,其中IL-1β尤为明显;难治复发组与缓解组比较,IL-1β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完全缓解(CR)组IL-1β表达受抑制更明显,IL-6、SCF两组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S-341治疗的1例患者MSC在PS-341作用后IL-1β未见表达;IL-1β的表达与否对IL-6、SCF的表达无影响。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下调MM患者MSC IL-6、IL-1β、SCF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对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凋亡及其对IL-6、IL-1β、SCF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含10?S的1640培养液培养得到MSCs,流式细胞术(FCM)鉴定所培养细胞的表型,以终浓度分别为0 nmol/L、50 nmol/L、100 nmol/L、150 nmol/L、200 nmol/L的PS-341作用MSCs 4 h,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荧光显微镜下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6、IL-1β、SCF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PS-341可诱导MSCs凋亡,与其浓度成正比;与对照组(0 nmol/L PS-341)比较,浓度分别为50 nmol/L、100 nmol/L、150 nmol/L、200 nmol/L的PS-341作用MSCs 4 h后明显抑制IL-6、IL-1β、SCF的表达(P<0.05);PS-341对IL-6和SCF的抑制与PS-341浓度成正相关(P<0.05),在初发/难治复发和完全缓解(CR)两组患者间均无显著差异;对IL-1β的抑制在CR组较初发/难治复发组更明显(P<0.05);PS-341作用后IL-1β表达的强弱对IL-6及SCF的表达无影响。结论:PS-341诱导MM患者MSCs凋亡和抑制其IL-6、IL-1β、SCF的表达,是PS-341有效治疗MM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马洪兵  邓承祺 《华西医学》2006,21(4):874-875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单克隆浆细胞病,目前的治疗包括MP方案或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阿霉素。尽管大剂量化疗和骨髓移植使骨髓瘤患者的缓解期得到一定的改善,然而MM最终将进展到耐药或难治的状态,中位生存期在3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到25%,因此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包括沙利度胺、蛋白酶体抑制物PS-341、三氧化二砷等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发生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NHL对传统的化疗方案相当敏感,但短期内的复发和化疗相关毒性,使得NHL的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外多家医学机构尝试以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PS-341,VELCADE)来治疗NHL。本文就其临床研究现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发现,Musashi-2(Msi-2)主要通过抑制或激活作用发挥对翻译的必要调节从而调控干细胞群的基因表达,并以此调控干细胞的功能。目前的研究表明,Msi-2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参与多种恶性血液病的调控,在多种恶性血液病中异常表达,参与了多种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其在恶性血液病中作用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阐明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治及预后提供新的依据。本文主要就Msi-2的结构与功能及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如P53、bcl-2等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病中变化规律的新成就。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诸方面都与凋亡有关,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为恶性血液病的根治带来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微小RNA(miRNA)是一系列在植物、动物及病毒中都可发现的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miRNA-155(miR-155)是一种表达在造血细胞的miRNA,通过转录后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近来研究表明,miR-155通过影响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作为癌基因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miR-155对恶性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把能够下调miR-155表达的药物如反义寡核苷酸与经典的细胞毒性治疗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恶性血液病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R-155对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潜在的治疗靶点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如P53、bcl-2等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病中变化规律的新成就。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诸方面都与凋亡有关,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为恶性血液病的根治带来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砷剂的应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砷剂用于治疗皮肤病,梅毒等。19世纪砷剂在西方曾被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用三氧化二砷(ATO)通过诱导凋亡机制成功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近年来.通过干预细胞凋亡,ATO在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治疗谱不断扩大.包括治疗白血病在内的多种恶性血液病。本文就ATO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噬是近年来很热门的研究领域,是真核细胞受饥饿、低氧和药物处理等代谢压力下,通过自身降解,获得能量的一种生理过程,研究表明其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自噬与恶性血液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模糊及矛盾的问题.适宜的治疗方法,应当选择性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同时对正常细胞无损伤.因此在探讨自噬在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如何选择靶向的自噬相关治疗策略亦尤为重要.本文对自噬的发生发展、自噬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以及自噬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目前不能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提供了治疗MM的新方法。PS-341对MM有抑制增殖及信号传导,诱导凋亡,克服耐药,与地塞米松协同抗肿瘤作用,减少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及后者分泌IL-6的水平,并能抵抗IL-6的抗凋亡作用。PS-341的作用机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其对NF-κB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Wnt通路中最重要并且研究最为清楚的信号通路,它与许多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最近有研究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也可能参与恶性造血,在许多恶性血液病中异常激活,本文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白血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揭示其在恶性血液病发生中的相关机制,并为恶性血液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戊酸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特异性降解HDAC2,以及caspase依赖及非依赖途径诱导凋亡,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机制及目前进行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戊酸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特异性降解HDAC2,以及caspase依赖及非依赖途径诱导凋亡,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机制及目前进行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血型系统,具有基因核苷酸序列高度保守性。自Van Loghem等首次报道恶性血液病中ABH抗原减少现象以来,在恶性血液病中时常有此改变,其分子生物学机制表明与AB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抑制基因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恶性血液病脓毒症具有病死率高和早期诊断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对生物学标记物检测可提高其早期诊断准确性,降低病死率。中性粒细胞CD64对于脓毒症早期诊断效力优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其他生物学标记物,且有助于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但其在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早期诊断中鲜有研究。本文就CD64在恶性血液病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优势、制约因素、可行性及CD64在血液病感染早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明确CD64在恶性血液病患者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