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雌二醇对子宫肌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法检测子宫肌组织及子宫肌瘤组织IGFⅠ型受体(IGFⅠR)、雌激素受体(ER)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局部IGFⅠ浓度及血清中IGFⅠ和E2水平。结果示:①IGFⅠR和ER在子宫肌瘤中表达高于子宫肌组织(P<0.05);②IGFⅠ浓度在子宫肌瘤局部高于肌组织(P<0.05)且与ki67阳性细胞数和ER表达呈正相关;③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IGFⅠ和E2水平正常(P>0.05)。提示IGFⅠ和E2具有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的作用,IGFⅠ可能作为雌激素介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性激素及其受体改变与慢性肾炎及尿毒症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联系。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慢性肾炎63例及尿毒症101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及雌激素受体(ER)。结果:(1)慢性肾炎患者白细胞AR测定结果显示男性、育龄女性及绝经女性3组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2)慢性肾炎患者白细胞ER测定结果显示上述3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尿毒症患者白细胞AR测定结果显示3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4)尿毒症患者白细胞ER测定结果显示3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慢性肾炎及尿毒症患者白细胞ER的结合容量明显升高;尿毒症患者白细胞AR降低。提示ER及AR的改变导致性激素功能的改变,与慢性肾炎及尿毒症的病理变化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性激素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平滑肌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分析了46例子宫肌瘤、肌层、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含量。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PCNA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肌组织,ER、PR明显低于内膜增生期(P<0.05,P<0.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的水平及其受体的含量有关,PCNA可能与肿瘤的异常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作一点分析,检测56例糖尿病(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 (1)DM患者因 浆E2明显低于对照组。(男P〈0.05,女P〈0.01);血浆T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D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AR明显低于对照组,ER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浆T和E2分别地AR和ER存在正向调节作用,研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机理,测定了肌瘤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并应用雌二醇胶体金标记法,比较子宫肌瘤及其平滑肌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R)的含量。结果显示:血清雌二醇水平对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子宫肌瘤细胞内ER含量高于平滑肌细胞(P〈0.05);在已烯雌酚竞争试验后,子宫肌瘤细胞内ER下降的辐度亦明显高于平滑肌细胞。说明子宫肌瘤的发生不是全身高雌激素水平的结果,而是肌瘤局部内分泌环境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6.
对24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雌、孕激素及多处子宫组织的雌、孕激素及其受体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宫肌瘤组织雌二醇(E2),E2胞浆受体(EcR)、孕激素胞浆受体(PcR)、和E2胞核受体(EnR)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P<0.05~0.001);且增生期肌瘤组织E2与EcR正相关r=0.70,P<0.05,血E2及孕酮(P)与各处宫肌组织E2及P无关;瘤旁子宫肌与正常宫肌的组织激素和受体含量无显著差异。另16例子宫肌瘤患者用三苯氧胺(tamoxifen,TAM)治疗4.3个月后子宫体积缩小,其中10例兼行手术者的瘤组织E2及EnR水平显著下降,镜下可见广泛退行性变及坏死。研究提示:宫肌瘤局部可能形成异常高的E2及E2受体(EP)环境,肌瘤的发生存在多中心性趋势。TAM可抑制瘤组织对E2摄取和EcR的核转移,并使核保留减少,从而降低EnR的含量,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男性冠心病(CHD)患者性激素和性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选择男性CHD患者35人,对照组30人,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上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受体(AR);采用放免法检测雌二醇(E2)和睾酮(T)。结果CHD组E2及E2/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E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男性CHD的发生与ER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0例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外周血和子宫静脉血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睾酮(T)的浓度。结果,E2处于低水平状素,但子宫血明显高于外周血,差异具有显著性,PRL在子宫静脉血中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P处于高水平状态,T无改变。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PRL在子宫局部的高浓度有密切关系。高孕激素水平在子宫肌瘤生长、发展 协同作用。为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3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结果 大肠癌ER、PR阳性率分别为83.72%和88.37%。癌旁粘膜内也检出ER、FR其检出率与癌组织部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期及有无转移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亦无关(P〉0.05)。结论 大肠癌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内膜腺癌雌激素,孕酮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亲和组化法检测97例增生期、分泌期、腺瘤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内膜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并应用微波技术与常规组化染色相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子宫内膜腺癌的ER、PR阳性率高于非肿瘤性子宫内膜(P〈0.05),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但与肌层浸润深浅及绝经情况无关;增生期与分泌期宫内膜受体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11.
血清激素水平和子宫ER、PR含量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和子宫肌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3 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标本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ER、PR的表达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清雌激素 (E2 )、孕激素 (P)、促卵泡生成素 (FSH )、黄体生成素 (LH)、垂体生乳素 (PRL)及雄激素 (T)水平 ,健康育龄妇女 3 0名作为对照。结果 肌瘤组织ER、PR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 (P <0 .0 1,P <0 .0 5) ,瘤旁组织PR表达显著高于肌层组织 (P <0 .0 5) ;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外周血E、P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子宫组织ER、PR强表达有关 ,行子宫肌瘤挖除时应同时切除瘤体周围的肌层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协同性激素刺激大鼠子宫平滑肌生长的作用,揭示胰岛素抵抗与子宫肌瘤形成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将雌性、未孕、体重相似的Waste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性激素刺激组,C组为性激素刺激+高糖高脂饲料饲养组,3组均饲养8周后测量体重、子宫重量,计算子宫脏器系数;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子宫标本测量肌壁厚度,检测子宫平滑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B组HOMA-IR小于C组(P<0.05);B组E2小于C组(P<0.05);B组子宫脏器系数和子宫肌层厚度均小于C组(P<0.05),C组的ER、PR、PCNA表达均高于B组(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对性激素刺激大鼠子宫平滑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提示胰岛素抵抗有可能在子宫肌瘤的发生中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子宫内膜息肉(EP)电切术病人血清雌激素、孕激素、炎性因子、子宫内膜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受体(IGF-ⅠR)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子宫内膜息肉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采取常规口服黄体酮药物治疗, 观察组联合放置LNG-IUS治疗。检测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IGF-I及IGF-IR表达水平, 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2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评分法评分均下降, 且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6个月后, 观察组病人的子宫腺皮质、间质内的ER、PR水平降低, 且均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 < 0.05~P < 0.01)。经过治疗, 2组病人各项炎症指标、IGF-I及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随访6个月, 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切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后, 置入LNG-IUS可以有效降低病人雌孕激素水平, 且能缓解术后炎症状态, 并降低IGF-I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化PAP法对44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内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子宫肌瘤及相应子宫肌层组织均含有ER和PR;肌瘤组织、子宫肌组织ER和PR的阳性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肌瘤组织内ER和PR含量均高于正常肌层组织。同时测定了20例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其含量在增殖期与正常参考值间差别有显著性,分泌期差别无意义。ER和PR阳性率与年龄分组无关。初步探讨了其与子宫肌瘤发生、生长的关系及采用孕激素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癌细胞增殖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57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清性激素6项水平、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状态.将ER和PR阳性的患者根据Ki67的水平分为Ki67低表达组(≤14%)与高表达组(>14%),比较两组间血清激素6项水平的差异.结果 在57例ER阳性的患者中,Ki67低表达组睾酮水平高于Ki67高表达组(P=0.01),其余5项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0例PR阳性的患者中,Ki6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激素6项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泌乳素在ER阳性和PR阳性的ki67高表达组均较低表达组患者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P=0.05).结论 在ER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中,Ki67低表达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较高,睾酮可能有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无关,而可能与泌乳素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益母草碱(Leo)对药物流产后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Leo抑制子宫异常出血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早孕大鼠灌服米非司酮(8.3 mg/kg)和米索前列醇(100μg/kg)造成不完全流产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观察其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表达;RT-PCR检测子宫组织中孕酮受体(PR)、雌二醇受体(ERα、ERβ)mRNA的表达。结果 Leo明显提高大鼠血清中LH、FSH的水平和下丘脑中GnRH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药流后大鼠子宫组织中ERα、ERβmRNA的表达(P〈0.05或〈0.01),而对PR mRNA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 Leo能明显抑制药物流产后大鼠子宫异常出血,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或改善HPOA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子宫ERα、ERβ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并发贫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效果以及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米非司酮组为2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不同程度贫血,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口服,连续30d,第31~91天8mg/d口服。停药后立即手术;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36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组患者于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妇科检查和B超测定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两组手术后子宫标本均采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肌层、肌瘤组织的ER,PR表达,同时采用Ⅷ因子标记法观察两组子宫肌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米非司酮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血红蛋白明显上升(P〈0.01)。②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仍高于肌层组织(P〈0.05);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肌层组织中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③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降调肌瘤的ER和PR,缩小子宫和肌瘤的体积,通过引起闭经缓解贫血。  相似文献   

18.
龙安莉 《吉林医学》2013,34(15):2859-286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和乳腺增生病在病因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例妇科病患者,其中100例为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为乳腺增生患者,同时选择100例进行妇科检查的正常女性,通过对比三组患者的雌二醇(E2)、孕酮(P)、垂体泌乳素(PRL)等激素水平,研究子宫肌瘤和乳腺增生在发病机理上的相关性。结果:两种疾病的发生都与性激素刺激相关,其中两个患病组患者的雌二醇(E2)水平比正常组平均水平升高(P<0.05),而孕酮(P)的水平则比正常水平下降(P<0.05),且相互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通过对比分析,两种疾病的病因具有相关性,对于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替代治疗联合六味地黄丸在肾阴虚型卵巢早衰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肾阴虚型卵巢早衰病人164例,分为4组,A组41例,采用常规的雌孕激素替代治疗;B组43例,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C组40例,采用雌孕激素及六味地黄丸联合治疗;D组40例,不用药。分别于治疗或观察3个周期和6个周期后进行中医症候评分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水平测定。结果A、B、C组在治疗3、6个周期后,与D组比较,FSH、L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E2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组在治疗3、6个周期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D组在观察3、6个周期后FSH、LH的下降水平、E2上升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与观察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达到75%以上,明显高于D组的17.50%(P<0.01),C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最高,达82.5%。结论雌孕激素与六味地黄丸均可有效改善肾阴虚型卵巢早衰病人的性激素水平和临床不适症状,两者联合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患者的肌层、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的变化,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捌。方法20例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12.5mg/d,连续90d,停药后立即手术;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36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组患者于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妇科检查和B超测定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两组手术后子宫标本均采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肌层、肌瘤组织的ER,PR表达。结果①米非司爵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②对照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均高于肌层组织(P〈0.01)。③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④两组肌层组织中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其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可能是降调肌瘤局部的高ER,PR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