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治疗方法.方法对176例急性白血病病例进行前瞻性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76例AL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2例,感染率为46.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构成比为46.3%;胃肠道,构成比为26.8%;口腔,构成比为18.3%;泌尿道,构成比为8.5%.年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住院天数、抗生素的应用、侵袭性操作、感染媒介等,都是AL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AL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急性白血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其预防策略,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1-12月1026例新生儿科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NICU患儿1026例,发生医院感染23例,26例次,医院感染率2.24%、例次感染率2.53%、日感染发病率2.73‰,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感染部位以血液系统、下呼吸道为主,分别占26.92%,23.08%;呼吸机使用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2.61%和22.73‰。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6):517-51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易感因素。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3月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21例发生医院感染,占60%,感染部位多为上呼吸道、肺部和泌尿系感染,胃肠道感染和口腔感染也不能忽视,且多数病例有2个以上部位的感染。结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急性白血病治疗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和保证生存质量的重要前提,应通过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非M3)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急性白血病(非M3)患者186例,其中88例共发生107例次医院感染.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88例急性白血病(非M3)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体、住院时间及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部位:上呼吸道感染例次较多(34.58%),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26.17%);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最短,泌尿道感染住院时间最长;病原菌构成:107例次感染中,共分离出8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0株,革兰阴性菌49株,真菌7株;患者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数<1.0×109/L和疾病处于非缓解状态为急性白血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外易感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0月间,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住院35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5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有105例合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30%,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8.86%,其中以呼吸道居首位占55.15%,其次为血液占19.12%,胃肠道占10.29%;年龄、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等,是引起AL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控制院感发病率提高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9.9%,例次感染率13.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院感送检率72.5%,共检出病原菌13株.患有恶性白血病、接受放疗、化疗、免疫受损性疾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应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14年至2015年血液风湿病科18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科182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6例,111例次,感染率47.25%,例次感染率60.9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血液为主;年龄、住院时长、粒细胞减少缺乏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高危人群,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年龄、住院时长和粒细胞数低下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9例老年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率为70.5%,同期非老年白血病院内感染率为5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多见,病原菌以G-菌为主,危险因素与中性粒细胞缺乏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住院期间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166例AML患者接受化疗554例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年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年龄60岁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者(75.6%vs.32.9%,P0.05)。ANC最低值0.5×109/L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ANC最低值0.5×109/L者(89.0%vs.53.0%,P0.05)。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d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d者(95.7%vs.79.2%,P0.05)。结论年龄、中性粒细胞缺乏及持续时间是导致AML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降低AML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医院感染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至2006年老年病区住院病人2097例,采取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11例,平均医院感染率10.06%;感染例次238例,例次率11.35%;发生医院感染死亡33人,病死率15.63%,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病死率1.14%(P<0.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63.87%),其次是泌尿道(11.76%)、口腔感染(11.34%);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zlz(42.76%),其次为G-杆菌(37.28%);结论:老年病区存在医院感染,监测其危险因素,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刘云  闫俊凤  尹建春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39-2540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医院感染特点,探讨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3月—2011年2月在血液科住院的4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率为29.87%,例次感染率为38.74%;感染部位中呼吸道占首位,为51.39%;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1.75%,革兰阳性菌占29.37%,真菌占18.88%。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化疗、粒细胞绝对计数等因素有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患儿大多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医院感染性疾病。为了解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本文对我院儿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中31例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医院感染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1993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急性白血病患儿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1.4∶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5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非淋)14例;诊断均符合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1]。68例中,共发生医院感染31例,感染率为45.59%,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其中,≤4岁患儿的医院感染率为29.41%(5/17),~7岁患儿为6…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及高危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调查感染高危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2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5例,感染率32.5%,其中高龄、粒细胞缺乏、大剂量化疗是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所有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最高,为40.52%(47/116)。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高龄、粒细胞缺乏和大剂量化疗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性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降低高危因素的影响,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结果:485例次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08例次,医院感染率22.3%。呼吸道感染43例,占39.8%,其次为败血症、口腔感染、不明部位感染等,分别占15.7%、14.8%、12.0%。108例次医院感染患者中检出21株致病菌,其中15株为革兰阳性球菌,占71.4%。住院时间延长、粒细胞减少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出现医院感染概率相对较高,为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针对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如根据治疗要求尽量缩短住院时间,针对骨髓抑制程度采取有效措施等,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尽可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特点,为有效防制与降低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2007年住院者病历28489份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3~2007年医院感染930例次,感染率为3.26%。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9.07%,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首位63.22%。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43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1.62%。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肖东升 《四川医学》2012,33(5):885-887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为今后制定有关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构成比、病原菌构成比、以及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原发病病种)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医院感染的感染率为8.46%,例次感染率为9.04%。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感染部位按照感染率顺位,依次为呼吸系统感染55.71%、泌尿系统15.71%、中枢神经系统11.43%。革兰阴性菌55株(66.27%),革兰阳性菌16株(19.28%),真菌12株(14.46%)。按照感染菌株的构成比排序,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构成比较高。不同住院时间及不同的原发病种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医院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住院时间长、发生颅脑损伤的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应针对以上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燕  于云彩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0):1274+1281
目的:查找精神科老年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住的1 861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注意临床实际工作中的缺陷环节并结合感染病例的相关因素查找。结果:共查出医院感染338例,感染率为18.1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301例次(91.72%),其次是消化道感染11例次(3.25%),泌尿系统9例次(2.67%),皮肤感染8例次(2.36%),感染发生与基础疾病有关。结论:积极查找原因,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树立无菌观念,加强病区管理,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57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3例发生医院感染,另410例无任何感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44%(163/573),感染部位主要为口腔及呼吸道。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侵入性操作、化疗周期、未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激素。结论:住院时间延长,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接受侵入性操作、未使用抗菌药物、长时间应用激素和长周期的化疗均为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度全部住院病例中医院感染的发病与分布情况,探讨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对16363例住院病例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6363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483例,感染率为2.95%,尤以肾病、呼吸科感染率最高(5.95%),与我院总的医院感染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构成比为63.56%;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构成比为67.82%.结论: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免疫性缺陷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侵入性操作、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应予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发现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预防策略,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9月至11月入住ICU的161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161例ICU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30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18.63%,医院感染例次日感染发病率为22.92‰,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5.19‰,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10.60‰,呼吸机相关肺炎性肺炎感染发病率为8.38‰;其医院感染构成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及败血症为主,分别为40.00%及26.67%,不同部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重高,"三管"发病率较高,应注意"三管"及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