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重组蜘蛛拖丝蛋白基因工程菌pNS2生长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为获取大量蜘蛛拖丝蛋白提供条件。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获得优化的培养基组成:葡萄糖5.0g/L、蛋白胨5.0g/L、磷酸二氢钾(KH2PO4)15.0g/L、微量元素母液15.0g/L、硫酸镁(MgSO4)0.8g/L、柠檬酸1.7g/L。培养基优化后,工程菌的生长量提高了60.6%。结论优化的培养基为基因工程菌pNS2大规模生产蜘蛛拖丝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建坤  黄智华  李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462-1463,T003
目的:了解蜘蛛拖丝蛋白基因的结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人工蛛丝纤维,开发具有独特的机械特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型蜘蛛丝纤维生物材料。方法:通过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超声波机械剪切蜘蛛拖丝蛋白全基因克隆ScosDS-1DNA,制备的DNA片段分别与载体pUC19连接,构建了4个拖丝蛋白基因亚克隆文库。筛选、鉴定亚克隆文库的重组子,选取大小合适的重组子进行测序。结果:筛选的重组子数目超过400个,成功完成的测序反应数近500次,总读长已为ScosDS-1 全长的5倍。结论:初步进行了ScosDS-1全序列拼接,以进一步了解拖丝蛋白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为合理的设计化合成基因,人工仿制蛛丝纤维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Langer和Vaeanti提出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的再生医学的新概念,现正在形成组织工程学这门新学科。该学科利用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和开发具有修复或改善人体组织功能的新一代临床应用结构物,用于替代器官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组织工程提高了组织缺损的治疗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正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组织工程研究主要有4个方面: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器官构建、临床使用。其中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目前研究的重要内容。介绍人工合成可降解聚合物如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聚丁酸、聚偶磷氮、聚酸酐、聚磷腈、聚酯尿烷等和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胶原、纤维蛋白、甲壳素以及透明质酸等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概况,包括各自的优缺点和一些改进措施。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复合微粒的制备分离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生物相容性是药物缓释系统的一个关键指标,除了材料本身具有生物相容性以外,微球的球形度和表面光洁度对生物相容性也有很大影响.目的:获得球形度较高且表面光滑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提高微球的生物相容性.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暨南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4-06/2005-01在暨南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完成.材料有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菌酶,聚乙烯醇,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仪器:匀浆机,超声波清洗仪,机械搅拌机,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方法:①微球制备:采用双乳液法制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溶菌酶为模型蛋白药物.采用3种分离方法(直接冷冻干燥法、过滤法、离心法)收集产品,洗涤,真空冷冻干燥.②扫描电镜观察:观察3种分离方法对微球形态的影响.所有的样品都经过镀铜台以及喷金处理,然后再进行电镜观察.③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①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直接冷冻干燥法和过滤法相比,离心处理的方法对获取球形度较高且表面光滑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更为有效,而超声分散对微球的形态结构造成影响.②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微粒表面光滑平整,平均粗糙度为48.55 nm.结论:通过观察不同的下游处理过程对微球分离制备的影响,能够获得球形度高且表面光滑的产品.此外,根据实验过程中微粒的形成与支架的构建同步这一结果,提出了一步法这一新方法用于构建与微粒结合有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Langer和Vacanti提出组织工程(TissueEngineering)的再生医学的新概念,现正在形成组织工程学这门新学科。该学科利用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和开发具有修复或改善人体组织功能的新一代临床应用结构物,用于替代器官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组织工程提高了组织缺损的治疗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正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组织工程研究主要有4个方面: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器官构建、临床使用。其中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目前研究的重要内容。介绍人工合成可降解聚合物如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聚丁酸、聚偶磷氮、聚酸酐、聚磷腈、聚酯尿烷等和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胶原、纤维蛋白、甲壳素以及透明质酸等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概况,包括各自的优缺点和一些改进措施。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的体外初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小军  杨柳  周跃  石宗利 《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562-1563,T006
背景:L-聚乳酸可以用于制备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存在某些缺陷,能否复合聚磷酸钙纤维、Ⅰ型胶原来改善材料性能,从而找到新的组织工程化骨体外构建方法?目的: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体外初步构建有活性的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骨。设计:体外构建细胞-材料复合体,自身对照前瞻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和兰州铁道医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完成,对象为5例重庆市健康志愿者的髂骨骨髓。干预:培养、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制备性能优越的新型支架材料,再按一定的方法体外构建细胞-材料复合体。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阳性率、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工程化骨的微观结构。结果:由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Ⅰ型胶原制备出新型的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孔径300~450μm,孔晾率90.1%;细胞接种前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55&;#177;8)%,接种后细胞可在材料内良好贴附生长,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52&;#177;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成骨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与由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Ⅰ型胶原制备的支架材料复合,在体外构建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  相似文献   

7.
细胞相容性组织工程材料的细胞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细胞的贴壁生长机制为着眼点,从组织工程材料中的细胞相容性材料的发展历程出发,对多种聚合物.多种形貌的材料及其产生的细胞效应进行综述。指出从理论上来说,相对于平滑材料表面,多孔结构的材料表面的优越性;若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可从根本上解决生物相容性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7—12/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issue engineering,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s,cell—compatibility.cell compatibility materials,procession anchorag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7-12/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组织工程,组织工程材料,细胞相容性,细胞相容性材料,贴壁生长机理”,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细胞相容性组织工程材料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1篇相关文献,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13篇文献中,2篇涉及细胞的贴壁生长机制,11篇涉及细胞相容性材料。资料综合:①关于细胞的贴壁生长机制:综述了多种体外培养的细胞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并简略描述了细胞在培养用基底材料表面贴壁生长过程。在需要促进细胞生长的场合,构建细胞相容过渡层上应采取更有效的方法以补偿孔洞结构造成的负效应。②关于细胞相容性材料:综述了被研究过的多种聚合物、多种形貌的材料及其产生的细胞效应,指出细胞与不同表面形貌的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仍是研究工作中的难点,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拓扑结构对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有着较大影响。细胞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是评价材料细胞相容性的指标。细胞与高分子材料间短期的相互作用程度可由细胞与高分子材料表面的黏附程度来评价,而二者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则可以通过检测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或在体内植入高分子材料进行评估。结论:从理论上来说,相对于平滑材料表面,多孔结构的材料表面的优越性:若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可从根本上解决生物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缺损过去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组织工程神经支架的出现为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和思路。将神经支架修复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通过分析指出:复合型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在长段神经缺损的修复中在理论和实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未来本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方跃  项舟  杨志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9):169-172
背景:I型胶原抗原性低,具有为细胞移行、增殖和分泌提供支架结构的特殊功能。 目的:利用I型胶原观察转化人胚腱细胞与人工材料复合后的形态学变化,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提供实验依据。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材料:实验于1998-07/09在华西医科大学移植免疫室完成。实验设立人发复合胶原组、碳纤维复合胶原组、聚羟基乙酸复合胶原组作为实验组,设立人发未复合胶原组、碳纤维未复合胶原组、聚羟基乙酸未复合胶原组作为对照组。人工材料:健康成人头发(长约30cm,80g左右),碳纤维编织带(兰州碳素厂提供),聚羟基乙酸纤维束(美国Johnson)。 方法:①人发复合胶原组选9根健康成人头发,经处理后3根为一股编织成腱,长约0.8cm,直径约0.4cm,两端自身打结。②碳纤维复合胶原组将购买的碳纤维编织带分开,制成直径及长度与人发腱相同的人工材料,两端用5/0丝线捆扎。③聚羟基乙酸复合胶原组将3根聚羟基乙酸纤维束互相编织成柬,直径及长度与人发腱相同,两端用5/0丝线捆扎。④各对照组编织支架材料过程与其对应实验组相同。⑤各组支架材料均制备5根。实验组支架材料。^60Co灭菌后,无菌条件下置于I型胶原溶液中0.5h,取出后室温干燥备用。对照组支架材料均不与I型胶原复合。⑥各组分别与细胞密度为3&;#215;10^6/mm^3的转化人胚腱细胞培养基进行体外联合培养,于培养后不同时间点对细胞数量及形态进行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生长情况及附着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②细胞形态及与材料附着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结果:①细胞生长情况及附着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培养2h后,各实验组均可见细胞向材料周围聚集,附着于材料的部分细胞呈圆形;培养3d后,附着于材料上的细胞开始增多,形态由圆形向椭圆形演变,可见圆形与椭圆形细胞“共存”现象;而各对照组培养2h和3d后,3种材料上细胞附着均较少。培养5d后,各实验组材料上细胞形态向梭形演变,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多,且碳纤维材料之间可观察到大量梭形细胞生长;而各对照组细胞形态大部分仍为圆形及椭圆形,细胞数量少于各自对应实验组。②细胞形态及与材料附着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体外培养5d后,各实验组材料表面腱细胞绝大部分呈梭形,同时腱细胞伸出突起,沿材料纵轴生长,其间有丝状及片状物质,相互交织。而对照组细胞明显较各自对应实验组附着少,细胞也呈梭形或圆形,但未见材料间的丝状及片状物质。也未见细胞伸出突起。 结论:人发、碳纤维、聚羟基乙酸表面复合I型胶原后,有利于细胞附着,材料周围的细胞不仅数量增多,且出现圆形与椭圆形细胞“共存”现象,细胞形态向梭形演变,说明外源性胶原有助于细胞对材料的附着以及细胞自身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生物相容性是药物缓释系统的一个关键指标,除了材料本身具有生物相容性以外,微球的球形度和表面光洁度对生物相容性也有很大影响.目的获得球形度较高且表面光滑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提高微球的生物相容性.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暨南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4-06/2005-01在暨南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完成.材料有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菌酶,聚乙烯醇,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仪器匀浆机,超声波清洗仪,机械搅拌机,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方法①微球制备采用双乳液法制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溶菌酶为模型蛋白药物.采用3种分离方法(直接冷冻干燥法、过滤法、离心法)收集产品,洗涤,真空冷冻干燥.②扫描电镜观察观察3种分离方法对微球形态的影响.所有的样品都经过镀铜台以及喷金处理,然后再进行电镜观察.③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①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直接冷冻干燥法和过滤法相比,离心处理的方法对获取球形度较高且表面光滑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更为有效,而超声分散对微球的形态结构造成影响.②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微粒表面光滑平整,平均粗糙度为48.55 nm.结论通过观察不同的下游处理过程对微球分离制备的影响,能够获得球形度高且表面光滑的产品.此外,根据实验过程中微粒的形成与支架的构建同步这一结果,提出了一步法这一新方法用于构建与微粒结合有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1.
组织工程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从材料表面能、材料表面的亲 / 疏水性、材料表面的电荷状况、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和材料表面负载活性因子 5 个方面论述了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指出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有着较大影响, 暨从这个方面阐明了组织工程材料的细胞相容性问题。资料来源: 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 1997- 12/2006- 12 期间的相关文章 , 检索词为“bio-compatibility, bio-compatibility materials, tissueengineering, 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s, cell-compatibility”, 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 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 1997- 12/2006-12 期间的相关文章, 检索词为“生物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材料, 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材料, 细胞相容性”, 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 对资料进行初审, 纳入标准: 与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材料相关的文章。排除标准: 重复研究或 Meta 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 共收集到 71 篇相关文献, 33 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排除的38 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 33 篇文献中, 22 篇涉及生物相容性, 11 篇涉及细胞相容性材料。资料综合: ①关于组织工程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综述了高分子组织工程材料在与生物体组织接触时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情况决定了材料组织相容性的程度; 材料对组织相容性的影响包含着微观分子水平和宏观尺度水平, 而且, 宏观大尺度上的效应比分子尺度上发生的化学效应更为重要。②关于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材料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综述了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和结构、表面组成、表面能、表面亲 / 疏水性、表面的电荷状况、表面负载活性因子等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材料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指出这种影响是研究组织工程材料生物相容性的重要内容及进行组织相容性材料设计的重要内容。结论: 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有着较大影响, 细胞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是评价材料细胞相容性的指标。细胞与高分子材料间短期的相互作用程度可由细胞与高分子材料表面的黏附程度来评价, 而长期的相互作用可通过检测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或在体内植入高分子材料进行长期评估。  相似文献   

12.
聚磷酸钙/左旋聚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用左旋聚乳酸(PLLA),聚羟基乙酸(PGA)等可降解吸收性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的纤维状支架材料和海绵状支架材料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但这类支架材料存在着弹性模量低,受力时易变形,容易导致种子细胞损伤和降解吸收时间过长等缺陷.目的研制出可任意调控降解速率且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生物相溶性能和毒理学性能的聚磷酸钙(Calcium Polyphosphate,CPP)纤维,并用该纤维为增强材料研制软骨组织工程复合材料.设计以不同质量比例分组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兰州交通大学材料工程研究所完成,基体材料选用PLLA(中科院化学所高分子合成室提供),增强材料选用自制CPP纤维.干预以高强度、高模量可设计降解速率的CPP纤维为增强材料,PLLA为基体材料,应用溶媒投放、颗粒滤取技术制备出CPP/PLL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了该支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体外37℃下Hank's人工降解液中的生物降解特性.主要观察指标物理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结果CPP/PLLA支架复合材料具有三维连通、微孔、网状微观结构,微孔分布均匀,微孔尺寸为130~350μm,孔隙率90%;压缩模量随CPP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降解速率随CPP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结论CPP/PLLA支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体外降解性能在体外构建的组织化软骨的早期生物学性能基本满足软骨组织工程的要求,故可用作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导语:由于传统的人工器官不具备生物功能,只能作为辅助治疗装置使用,研究具有生物功能的组织工程人工器官已在全世界引起广泛重视.构建组织工程人工器官需要三个要素,即生物材料、种子细胞、组织构建,因此,组织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围绕这三个基本要素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细胞的贴壁生长机制为着眼点,从组织工程材料中的细胞相容性材料的发展历程出发,对多种聚合物、多种形貌的材料及其产生的细胞效应进行综述。指出从理论上来说,相对于平滑材料表面,多孔结构的材料表面的优越性;若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可从根本上解决生物相容性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12/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issueengineering,tissueengineeringmaterials,cell-compat-ibility,cellcompatibilitymaterials,processionanchorag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7-12/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组织工程,组织工程材料,细胞相容性,细胞相容性材料,贴壁生长机理”,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细胞相容性组织工程材料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1篇相关文献,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13篇文献中,2篇涉及细胞的贴壁生长机制,11篇涉及细胞相容性材料。资料综合:①关于细胞的贴壁生长机制:综述了多种体外培养的细胞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并简略描述了细胞在培养用基底材料表面贴壁生长过程。在需要促进细胞生长的场合,构建细胞相容过渡层上应采取更有效的方法以补偿孔洞结构造成的负效应。②关于细胞相容性材料:综述了被研究过的多种聚合物、多种形貌的材料及其产生的细胞效应,指出细胞与不同表面形貌的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仍是研究工作中的难点,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拓扑结构对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有着较大影响。细胞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是评价材料细胞相容性的指标。细胞与高分子材料间短期的相互作用程度可由细胞与高分子材料表面的黏附程度来评价,而二者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则可以通过检测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或在体内植入高分子材料进行评估。结论:从理论上来说,相对于平滑材料表面,多孔结构的材料表面的优越性;若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可从根本上解决生物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组织工程材料表面拓扑结构对其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从粗糙表面、多孔表面、规则刻槽表面、纤维表面、纹理结构和蛋白质层6个方面全面论述组织工程材料表面拓扑结构对细胞相容性的影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7-01/2007-01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io-compatibility,bio-compatibility materials,tissueengineering,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s,cell-compatibility,cell-compatibility materia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材料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4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2篇文献中,24篇涉及生物相容性,8篇涉及细胞相容性材料。资料综合:①关于组织工程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综述了高分子组织工程材料在与生物体组织接触时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情况决定了材料组织相容性的程度;材料对组织相容性的影响包含着微观分子水平和宏观尺度水平,而且,宏观大尺度上(包括材料表面的拓扑结构)的效应比分子尺度上发生的化学效应更为重要。②关于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材料细胞相容性的影响:综述了高分子材料的粗糙表面、多孔表面、规则刻槽表面、纤维表面、纹理结构和蛋白质层等材料表面的拓扑结构对材料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指出这种影响是研究组织工程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进行组织相容性材料设计的重要内容。结论:材料表面的拓扑结构对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有着较大影响,细胞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是评价材料细胞相容性的指标。细胞与高分子材料间短期的相互作用程度可由细胞与高分子材料表面的黏附程度来评价,而长期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检测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或在体内植入高分子村料进行长期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大段的骨缺损需要在体外构建大尺寸的组织工程骨,需要解决如何保证支架材料内部的种子细胞充分的物质交换及保持种子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等问题。对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技术进行综述,寻求适合构建大尺寸组织工程骨的方法。资料来源:检索时间为1991-01/2004-09。检索词为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支架材料等。检索手段包括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等。检索范围:Medline、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数据库)、中期刊数据库(VIP)及sciencedimct数字图书馆中期刊35种。选择关于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的120篇相关献进行分析、总结。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组织工程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相关献,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献。数据提炼:排除重复的同一研究和Meta分析研究,符合本研究标准21篇。资料综合:对各种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构建的技术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了解其在实验及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现有的各种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方法中,动力性三维培养在提供有利于种子细胞生长的微环境,优化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内部的分布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各种利用动力性三维培养的实验中,其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的尺寸都还比较小,无法满足临床大尺寸骨缺损修复对组织工程骨的要求。结论:改进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构建技术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优化支架材料结构,利用生物反应器对成骨样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物进行动力性三维培养,将成为解决大尺寸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周围神经缺损过去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组织工程神经支架的出现为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和思路。将神经支架修复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通过分析指出:复合型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在长段神经缺损的修复中在理论和实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未来本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丝蛋白是有利于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黏附和生长的一种新型生物材料。目的:评估丝蛋白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将第5代细胞悬液以2×107L-1的浓度接种到丝蛋白支架材料上复合培养,并以1%,10%,50%,100%的丝蛋白支架浸提液培养,观察人牙周膜细胞在丝蛋白上及在丝蛋白浸提液中生长状况,用MTT法测定浸提液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活力。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可见人牙周膜细胞在丝蛋白支架上伸展充分,生长旺盛,不同浓度丝蛋白支架浸提液培养对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影响。说明丝蛋白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独特的力学性能,可作为人牙周膜细胞黏附生长的理想支架材料较好地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中。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丝蛋白是有利于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黏附和生长的一种新型生物材料。目的:评估丝蛋白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将第5代细胞悬液以2×107L-1的浓度接种到丝蛋白支架材料上复合培养,并以1%,10%,50%,100%的丝蛋白支架浸提液培养,观察人牙周膜细胞在丝蛋白上及在丝蛋白浸提液中生长状况,用MTT法测定浸提液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活力。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可见人牙周膜细胞在丝蛋白支架上伸展充分,生长旺盛,不同浓度丝蛋白支架浸提液培养对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影响。说明丝蛋白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独特的力学性能,可作为人牙周膜细胞黏附生长的理想支架材料较好地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培养扩增的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接种到聚乙烯醇改良的牛Ⅰ型胶原膜上,观察体外构建用于新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化改造的组织工程复合物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完成。①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②测定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在胶原膜浸提液中增殖率:取第2,3代细胞用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将细胞制成悬液,分为对照组(正常角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和实验组(浸提液)进行培养,分别于第1,3,7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细胞增值率(实验组A490值/对照组A490值&;#215;100%),并参照美国药典中细胞相对增殖率与细胞毒性分级的关系对材料进行毒性评级。③通过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细胞在胶原膜支架上的黏附和生长情况。 结果:①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可在体外培养至第9代。②第1,3,7天实验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94.59%,100.95%和82.42%,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胶原膜细胞毒性为Ⅰ级(无细胞毒性)。③细胞在胶原膜上黏附、生长和增殖良好。 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培养扩增猪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胶原膜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该细胞可与胶原膜复合构建成可移植的组织工程膀胱黏膜替代物,有望用于新膀胱的移行上皮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