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属中医学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其中以营卫不和证者居多,西医多采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镇定安眠类药物给予治疗,具有费用大、时间长、不良反应多等缺点。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综合调和阴阳营卫气血,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癌因性失眠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对此病证的诊治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现代医学中对癌症有效的治疗手段耗伤着人体阳气,故癌因性失眠中阳虚型失眠较为多见.针对阳虚型癌因性失眠,临床上应用温潜法,根据失眠的病因病机再结合脏腑辨证,选用温阳潜镇的方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故文章论述温潜法治疗阳...  相似文献   

3.
健脾养心法治疗失眠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脾养心法治疗失眠证赵鹏英(云南省文山州中医院文山663000)关键词失眠健脾养心法失眠亦称“不寐”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因外感或内伤等致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而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临床上,...  相似文献   

4.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范畴,临床表现可见入睡困难、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甚至彻夜不寐。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多种,"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中医治疗"不寐"的重要理论,脾胃居中焦,脾主升而胃主降,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不和致气机升降失常,阳不入阴而致卧不安,故见不寐。"胃和"则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昼精而夜瞑。本文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强调在失眠临床诊治中调和脾胃的重要性,并探讨"和胃法"在失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失眠的中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临床以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寐,或睡眠较浅多梦,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头痛、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记忆力减退。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脏腑有心、肝、脾、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的中医护理及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失眠患者,按照中心随机系统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中医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评价:满意率;护理前后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结果中医组患者满意率显著比常规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护理后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显著比常规组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失眠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改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云蕾 《光明中医》2022,37(2):328-330
目的 探析甲亢失眠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从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甲亢失眠患者中选出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护理,对比2组的睡眠质量评分等.结果 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的PSQI睡眠障碍评分、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
孔先云  陈祖琨  杜洋洋 《光明中医》2021,36(10):1607-1610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睡眠障碍之一,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改善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等特点.临床常用的针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的中医护理技术包括艾灸、穴位敷贴、耳穴压籽、中药足浴、芳香疗法、五音疗法,此文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脑卒中失眠患者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伤则气血生化不足,常影响及心,心神不安而出现失眠、多梦。所以应采用健脾和胃为主的方法,使脾胃健运,气血得生,津液渐复,心神得以濡养而失眠得以治愈。而且脾胃居中,斡旋上下。若脾胃失运,不能升清降浊,则心肾之气不得中州之助,便水火既济之功受阻,致阴阳不交,阳不入阴而失眠。  相似文献   

12.
王孟英是晚清著名医家,他学验俱丰,著述等身。王氏在临证时非常重视对脉象的体察,这一点在《王孟英医案》中表现尤为突出,大部分医案都有对脉象的细致描述和对脉象意义的精妙阐发。  相似文献   

13.
汪勤  邓悦 《吉林中医药》2007,27(4):62-63
《类证治裁·不寐》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在《景岳全书》中说:“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不寐的病机大致可分为外感和内伤。由外感引起者,主要见于各种热病过程中;由内伤引起者,则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引起[1~6]。本文就失眠证的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1治疗方法1·1从火论治田令群[7]认为,不寐病在心神,其发生不外心神失养及心神受扰两大类。治疗方面除心神失养属虚当从补虚着手外,因心神受扰所致不寐的病机与阴阳失交,阳不入阴,阳盛或阳…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几年的中医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中医疗法对于失眠的治疗也越来越有效。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是其中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指出大部分治疗失眠只是停留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等方面的经验和护理环境的改善上,对于情志相声法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措施比较欠缺,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上,要探索出更具临床意义的情志护理及措施,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该文对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温潜法在阳虚失眠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男华 《江西中医药》2006,37(11):54-54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不得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临床报道失眠辨证分型大致为:心血不足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心阴不足型、阴虚火旺型、心肾不交型、胆郁痰热型、肝火扰心型、胃气不和型、余热扰膈型、水饮内停型、瘀血阻滞型。但是在临床中发现还有不少辨证属阳虚型失眠的患者,经用温潜法治疗而获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伤寒杂病论》治疗失眠证七法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失眠证方剂的组方配伍进行辨析,归纳出清宣郁热,除烦安神、交通心肾,降火安神、养阴清热、利水安神、滋阴清热,润燥安神、养血调肝,宁心安神、益心潜阳,涤痰安神、和解枢机,重镇安神7法,其为后世治疗失眠证的基本组方法则.  相似文献   

17.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疾病之一,其发病因素随社会的发展而出现新的变化,从古代医家的“营卫失调说”、“阴阳失和说”、“脾胃失调说”、“阴阳跷脉说”、“操与纵说”和现代医家的“从肝论治”、“从六经论治”、“从瘀论治”、“从脑与五脏关系论治”、“从痰热论治”总结各类医家的观点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海霞 《光明中医》2016,(10):1360-1361
目的探讨中医睡眠相关理论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物及针灸联合治疗,记录两组失眠患者临床疗效,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失眠患者经上述相应方法治疗后,研究组获得高达88.89%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1.11%,两组数据对比P0.05则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失眠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理论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获得理想睡眠状态,保障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牛金美  景金霞 《河北中医》2001,23(8):632-632
失眠是指经常不易入睡为特征的证候。轻者难以入睡,或睡中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者彻夜不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为失眠所困扰的人数越来越多。1996-2000年,我科收治失眠患者 132例,在中医中药治疗的同时,结合辨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 一般护理1.1 环境护理 病室宜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床铺干燥、舒适。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要有计划地安排病人的治疗,尽量少惊扰病人。随时注意"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入睡的环境。1.2 生活护理 患者要生活有规律,定时睡…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血府逐瘀汤、刺五加、丹参等活血化瘀药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作了综述。认为活血化瘀药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缺血,抑制神经核团的高兴奋性,从而保护脑细胞。指出活血化瘀法在失眠中的疗效能否提示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失调,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