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纳乳膏气管导管表面涂布行气管粘膜表面麻醉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院自1999年6月首次将“恩纳”乳膏涂布于气管导管表面,使气管粘膜接触气管导管的部分受到麻醉,以减少导管对气管粘膜的刺激,达到在浅全麻下减少因导管刺激引起呛咳、屏气等呼吸扰乱和应激而使病人血压波动,增强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在患儿食管扩张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在门诊行胃镜辅助下食管扩张术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狭窄患儿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6个月至3岁,体重5~12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单纯全麻组(A组)、全麻联合达克罗宁表麻组(B组)、全麻联合利多卡因表麻组(C组)、全麻联合达克罗宁复合利多卡因表麻组(D组),每组20例。入室前10~15min,B组和D组由麻醉医师指导家长予患儿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0.2~0.3ml/kg分次含服。麻醉诱导后,C组和D组在喉镜暴露下以2%利多卡因0.15~0.2ml/kg经喉麻管在咽喉部黏膜表面喷雾。观察并记录患儿术中SpO_2下降(SpO_294%)、呛咳、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D组术中SpO_2下降、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B和C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复合利多卡因咽喉部喷雾表面麻醉可有效降低全麻下食管扩张术中患儿SpO_2下降、呛咳、体动反应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局部涂抹在患儿包皮环扎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包皮环扎术的患儿60例,包皮过长13例,包茎47例,年龄4~12岁,体重14~38 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达克罗宁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入室前30 min在家长配合下,将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均匀涂抹于包皮过长患儿的阴茎前2/3皮肤、龟头及冠状沟;对包茎患儿,先均匀涂抹阴茎前2/3皮肤,然后用18号直式留置针的外套管插入冠状沟附近,接注射器注入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并反复挤捏龟头及冠状沟数次,达克罗宁胶浆总用量0.2~0.3 ml/kg。C组于相同时点采用相同方法涂抹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儿入室后都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观察并记录术中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暴露冠状沟时(T_2)、扎线时(T_3)、剪除多余包皮时(T_4)的HR和MAP;记录丙泊酚和氯胺酮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T_3—T_4时D组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丙泊酚和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局部涂抹表面麻醉可有效降低全麻下包皮环扎术中患儿体动反应发生率,减轻循环波动,节减全麻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4.
利宁、恩纳乳膏气管导管表面涂布行表面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身麻醉时,怎样减少因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呛咳、屏气等呼吸扰乱和不良应激,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已经有很多研究,恩纳乳膏涂布于气管导管表面行气管表面粘膜麻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1],但恩纳乳膏属进口药品,费用高.利宁凝胶属国产同类药,因此,我们设想利用利宁凝胶替代恩纳乳膏行气管表面粘膜麻醉.  相似文献   

5.
恩纳对小儿气管导管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全麻患者苏醒过程中对气管导管的不能耐受仍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小儿全麻患者。本研究拟观察恩纳用于气管导管表面对小儿患者苏醒期异氟醚清醒MAC(MAC-awake)以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表面麻醉气管导管在高血压病人拔管期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冠心病病人气管拔管时易加重高血压,临床上如何对高血压病人在拔管期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方面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表面麻醉气管导管(简称表麻导管)在高血压病人全麻拔管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喉通气导管(LT)及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是两种较新型的快速建立气道装置[1]。为探讨LT及ETC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快速建立气道的临床效果,我们对此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6年2月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即根据插管困难分级为Ⅲ级以上,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专利号:ZL 200820111377.4)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立刻注射表面麻醉药能否减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BMI 22~3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以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2μg/kg、依托咪酯0.25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手控呼吸3 min后30 s内完成经口插入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试验组立即注射1%丁卡因1.5 ml(声门下即气管内1 ml,声门上即咽喉部0.5 ml)施表面麻醉,对照组不注射药.固定导管,接麻醉机通气.分别于入室安静时(基础值,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和插管后5 min(T5)记录BP、HR和抽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结果 试验组SBP仅在T2时较T0时显著升高17%(P<0.05),对照组SBP在T2、T3、T4时分别较T0时显著升高29%(P<0.01)、36%(P<0.01)、15%(P<0.05);在T2~T5时,试验组SBP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HR插管后没有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HR在T2、T3时分别显著升高18%(P<0.01)和14%(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浆E水平在T3和T5时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血浆NE水平在T3和T5时试验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血浆Cor水平在T5时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 使用注药型气管导管在插入时立即注射表面麻醉药实施气管内、咽喉表面麻醉,能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0.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临床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食管 气管联合导管 (esophageal trochealcombitube,ETC)是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外ETC在急救医学方面的应用已有报道 ,而在临床麻醉中使用不多。国内应用ETC的经验甚少 ,现就我们应用于临床麻醉的体会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5例 ,观察组插入ETC(ETC组 ) ,对照组插入气管导管 (C组 ) ,手术均为开腹胆囊切除术或胆总管探查术。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诱导 :芬太尼 5~ 6 μg/kg、氟哌利多5mg、维库溴铵 0 0 8~ 0 …  相似文献   

11.
胃镜润滑胶浆在结肠镜检查中肠道祛泡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镜润滑胶浆在结肠镜检查中的肠道祛泡效果.方法:将入选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胃镜润滑胶浆,观察两组间的肠道祛泡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间肠道祛泡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润滑胶浆的结肠祛泡效果好,且经济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胸科手术后全麻苏醒拔管期间,由于麻醉减浅,双腔气管导管对气管黏膜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呛咳、血压升高、心动过缓、躁动等。为减轻这类不良反应,应用喉麻管在插管前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困难气管插管常常困扰着麻醉医师,如何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困难气道方法是麻醉界一直探索的问题。我院应用气管导管经导管芯塑形钩S形气管插管法,利用导管经合适的塑形及抽出导管芯时导管变形运动对可看到会厌的成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自2003年以来使用气管导管经导管芯塑形钩S形气管插管法进行气管插管共15000例,其中包括急救插管1500例。具体操作:(1)插管前对气管导管进行塑形。导管塑形方法: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用较柔韧的金属导管芯伸到导管头端并将导管取直,在导管的尾端将管芯折弯使导管芯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盐酸利多卡困胶浆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在宫腔镜治疗术中的阵痛效果,并与静脉全麻药物(芬太尼+丙泊酚)作比较。方法;选取病人作分组比较:分为局靡组和静脉组.分别从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镇痛效果、副反应发生、复醒时间、治疗费用六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局麻组和静脉组在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镇痛效果三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副反应发生,复醒时间.治疗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后者。结论:盐酸利多卡因胶浆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在宫腔镜治疗术中的镇痛作用等同于静脉全麻,而在副反应发生及治疗费用上明显优于全麻组。  相似文献   

15.
<正> 麻醉监测是保证病儿安全的重要措施,可早期发现呼吸、循环、体温等异常。现报告1例小儿全麻气管导管脱出成功救治。 患儿,女,3岁,因“先天性腭裂”行“腭裂修补术”。术前肌注氯胺酮90mg,入室后开放左下肢浅静脉,面罩吸氧,按常规监测。静注地塞米松5mg,咪唑安定1mg,芬太尼0.05mg,维库溴胺2mg,经鼻明视插管,成功后固定气管导管,接呼吸机,连接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手术开始,心率133~155次/min,血压100~120/55~70mmHg,SPO_2100,ETCO_2 30~40mmHg,呼吸16~20次/min。手术开始后40min,ETCO_2波形突然消失,立即让手术医生检查气管导管,发现气  相似文献   

16.
17.
老年全麻后拔除气管导管及运送期间SpO2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全麻后拔除气管导管及运送期间SpO2的监测王凤学*西志梦为查明老年全麻后拔除气管导管及运送期间SpO2变化,我们采用脉搏氧饱和度仪进行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61~79(64.44±4.44)岁,ASAⅠ...  相似文献   

18.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判断气管导管位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后,以按压胸部呼出气体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判断导管位置,主观上认为比传统方法更敏感,本研究拟对此进行评价。 资料和方法 全身麻醉的病人193例,男105例,女88例,年龄2~78岁,ASAⅠ~Ⅲ级。均进行快速诱导,在面罩给氧3~5min后进  相似文献   

19.
气管内导管误插入食管的识别与防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0.
全麻病人气管内插管后常引起病人术后咽喉发炎,临床上,常将石蜡油、利多卡因凝胶等作为润滑剂涂在气管导管前端,用来减轻气管插管对咽喉的损害,但其效果尚未得到严格、科学的验证。本研究目的就是以前瞻、随机、双盲的试验来评价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