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内皮素—1对肺组织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无血清成年大鼠肺组织培养,观察ET-1对PS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ET-1促进肺组织^3-H胆碱掺入,量效和时效关系显著。10^-10mol.L^-1ET-1可显著提高肺组织总磷脂及PS主要组分PC和PG的含量,而细胞膜特征性磷脂组分PE,PI,Pse和SM均无显著变化,(2)ETA受体阻断剂BQ123(10^-6mol.L^-1)可使10^-12和10^-10mol.L^-1ET-1组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1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离体培养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观察内皮素1(ET1)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0-11~10-8mol·L-1的ET1可促进PS的合成,量效关系显著。与肺组织块培养相比,促进ATⅡ细胞PS合成所需的ET1浓度较大。ET1的促PS合成效应可被ETA受体拮抗剂BQ123阻断,而不受ETB受体拮抗剂BQ788影响。ET1作用16h对ATⅡ型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ET1既可通过ETA受体直接促进ATⅡ细胞合成PS,又可通过其它肺细胞实现对ATⅡ细胞的间接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素(AM)对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增减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观察不同剂量AM对ET-1,AngⅡ促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1×10^-9mol/L的ET-1,1×10^-8mol/L的AngⅡ明显增加培养的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量。1×10^-7 ̄2×10^-8mol/L深  相似文献   

4.
探讨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自分泌的内皮素(ET)是否介导了吸烟对ASMC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家兔ASMC上加入香烟烟雾提取物(CISE)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用H-TdR掺入法及放射免疫方法观察CSE对ASMC的增殖作用,及对ET-1释放的影响。用3H-TdR掺入实验,观察低浓度(5%)CSE对ASMC增殖的影响及与ET的关系。结果10%和30%CSE对ASMC呈现明显毒性作用,表现为细胞存活率降低,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和细胞LDH漏出随时间进行性增加。5%CSE呈时间依赖地刺激ASMC释放ET-1并促进ASMC(3H-TdR)掺入(较对照组增加59.9%,P<0.01)。内皮素A受体(ETA受体)拮抗剂JKC-301呈浓度依赖地抑制5%CSE促ASMC增殖作用。结论吸烟可以刺激ASMC释放ET-1且通过ETA受体介导ASMC增殖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发现ET-1可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的趋化反应,10~(-12)~10~(-9)mol/LET-1可剂量依赖地促进PASMC的趋化反应,而高浓度的ET-1(10~(-8)~10~(-6)mol/L)对PASMC的趋化作用减弱,内皮素A型受体的特异拮抗剂BQ123可抑制PASMC对ET-1的趋化反应,此外还观察到缺氧可促进PASMC对ET-1的趋化反应。提示ET-1可能对缺氧性肺血管结构重组中平滑肌细胞及其前体的迁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尾加压素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近年新发现的活性肽尾加压素(Urotensin Ⅱ,UⅡ)在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采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测定UⅡ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DNA合成的影响,应用不同阻断剂观察UⅡ诱导细胞DNA合成的信号转导通路。(2)采用Fura-2/AM荧光探针,测定UⅡ对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影响。结果 (1)UⅡ呈浓度(10^-10~10^-6mol/L)依赖性刺激ASMC^3H-TdR掺入,10^-6mol/L时,为对照组的7倍(P〈0.01);(2)蛋白激酶C(PKC)阻断剂H7、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阻断剂PD98059及钙通道阻断剂尼卡的平均能抑制UⅡ刺激的ASMC^3H-TdR掺入,其抑制率分别为29%(P〈0.05),45%(P〈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发现ET-1可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趋化反应,10^-12 ̄10^-9mol/L ET-1可剂量依赖地促进PASMC的趋化反应,而高浓度的ET-1对PASMC的趋化作用减弱,内皮素A型受体的特异拮抗剂BQ123可抑制PASMC对ET-1的趋化反应,此外还观察到缺氧可促进PASMC对ET-1的趋化反应。提示ET-1可能对缺氧性肺血管结构重组中平滑肌细胞及其前体的迁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歌  林树新 《医学争鸣》1996,17(5):360-363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β1、α1、α2在去甲肾上腺素(NE)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中的作用,并观察钙通道阻滞剂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新西兰兔PASMC,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和^3H-TdR参入实验观察PASMC增殖和DNA合成量的变化。结果:NE(1×10^-5 ̄1×10^-4mol/L)对PASMC的增殖和DNA的合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β1受体阻断剂Propranol  相似文献   

9.
观察内皮素-1(ET-1)及其抗体对宫颈癌细胞Hela和肺巨细胞癌PG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ET-1可以促进PG和Hela细胞的DNA合成,ET-1合成,ET-1最低起效浓度对PG和Hela分别为10^-13和10^-19mol/L。FT-1抗体可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而对PG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内源性阿片肽对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歌  林树新 《医学争鸣》1997,18(4):347-349
目的:观察内源性阿片肽L-Enk、吗啡对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新西兰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和3H-TdR参入实验观察PASMC增殖和DNA合成量的变化.结果:L-Enk对PASMC增殖及DNA合成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效应.L-Enk(1×10-3~1×10-4mol/L)对PASMC的增殖和DNA的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阻断.吗啡对PASMC的增殖和DNA的合成无显著影响.结论:内源性阿片肽可能主要是通过δ亚型阿片受体对PASMC的生长、增殖起抑制作用的,而与μ亚型阿片受体无明显关系.阿片肽类递质抑制PASMC增殖作用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原癌基因c-myc、c-fos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从G1进入S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ET-2、ET-3、内皮素受体A(ETRA)、ETRB和内皮素转换酶(ECE)在8周糖尿病SD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差异显示PCR(RFDD-PCR)技术建立正常和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基因差异表达谱,并以半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对两组间表达存在差异的6个基因包括ET-1、ET-2、ET-3、ETRA、ETRB和ECE的表达进行验证。 结果 RFDD-PCR结果显示,糖尿病组ET-1、ET-2、ET-3、ETRA、ETRB和ECE表达上调。RT-PCR结果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六种基因和蛋白在糖尿病组的表达(相对D比值)高于正常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P均 < 0.01)。结论 ET-1、ET-2、ET-3、ETRA、ETRB和ECE在DR中呈高表达,提示六种基因可能参与了DR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ET)-1是强有力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剂,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ET受体分为两种类型:ETA和ETB。本文综述近年来非选择性ET受体拮抗剂和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进展。证明ET受体拮抗剂可以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其主要副作用是血清转氨酶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ET对离体Oddi括约肌收缩的直接影响,并对其传导通路进行初步的了解。方法按累积加药法在K-H液中加入各浓度(0.1nM-100nM)的ET-1,观察Oddi括约肌收缩频率及振幅的变化;加入ET-1抗血清、Nicardipine、BQ-123,再加入ET-1,测定三者对Od出括约肌收缩的影响;并检测Oddi括约肌PKC的活性。结果ET能收缩静息状态下的Oddi括约肌,其作用强度随ET浓度的增加而增强。Nicardipine对ET所致的Oddi括约肌收缩反应无明显抑制作用,ET抗血清及ET受体桔抗剂显著抑制了Oddi括约肌的收缩。随着ET-1浓度增高,Oddi括约肌细胞胞浆PKC活性也呈增高趋势,并伴随有Oddi括约肌收缩的增强。结论ET-1能明显收缩离体Oddi括约肌,且与其收缩强度存在量效关系。ET抗血清与ET受体桔抗剂对ET-1有较强的拮抗作用。PKC参与了ET-1引起的Oddi括约肌收缩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随意皮瓣术后内皮素(ET)水平变化及内皮素受体阻滞剂BQ-123(A选择性)对随意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SD大鼠背部肉膜下形成随意皮瓣,测皮瓣组织ET的变化趋势.分用药组(BQ-123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测皮瓣存活率,取材进行HE染色光镜检查,使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测量皮瓣血运情况.结果:皮瓣术后ET水平急剧上升,24 h内维持较高水平.术后第10天,用药组皮瓣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E染色光镜检查见用药组组织损害较对照组小.激光多谱勒测量发现用药组较对照组激光多谱勒血流量相对值(LDF)下降少,恢复快.结论:皮瓣术后ET水平急剧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内皮素受体阻滞剂BQ-123(ETA高度选择性)可以阻断ET作用途径,有利于改善皮瓣微循环.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次注射150μl自体新鲜血液至大鼠蛛网膜下腔Willis环处,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动物模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滥测CVS的过程,平行地对脑脊液(CSF)和血浆作内皮素(ET)含量的放射免疫测定。在SAH发生的同时静脉注射ET抗体(1∶1000,500μl),在SAH前5min及SAH后不同时间脑池内注射ET抗体(1∶1000,20μl)。结果显示:(1)CSF中ET升高在SAH后15min和30min时有显著性意义;血浆中ET升高在SAH后30min时有显著性意义。(2)SAH前5min向脑池内注射ET抗体能有效地预防CVS,在SAH后15min时同样的注射能大部分消除CVS,但在SAH后30min时只能部分消除CVS,而在SAH后24h同样的注射对CVS无作用。(3)在SAH发生的同时静脉注射ET抗体对CVS无预防作用。上述结果提示:(1)CSF中高水平的ET是SAH后引起CVS的重要因素;(2)在CVS的发展过程中可分为早期ET依赖阶段和晚期非ET依赖阶段;(3)在SAH后早期从蛛网膜下腔阻断ET是预防和逆转CVS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RoleofendothelininthepathogenesisofcerebralvasospasmfollowingsubarachnoidhemorrhageWangXiangyu(王向宇);ZhuCheng(朱诚);ChenChangcai...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内皮素受体( ETR)与ETR激动剂和拮抗剂结合后人食管下括约肌的收缩变化,研究ETR对食管下括约肌的收缩调节作用。方法于食管癌患者的食管胃结合部取下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肌条组织(属于食管下括约肌)。再于浸润有肌条组织的浴槽内先加入ET?1,再分别加入ETR 2种受体亚型( ETA、 ETB)的受体拮抗剂( BQ?123、 BQ?788),同时测定不同给药浓度下肌张力的变化曲线。结果 ET?1对2种肌条均有收缩作用。 ETA和ETB均参与了ET?1引起的食管下括约肌的收缩,而且ETA激动后引起的收缩作用要显著强于ETB。每个受体亚型在不同肌条上引起的收缩作用无差别。结论 ETR均可以引起食管下括约肌收缩。 ETA亚型对ETR引起的收缩起主要作用,可能是调节人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变化的重要受体。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和其中25例患者的皮损与非皮损组织内皮素的含量。结果显示:①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进行期患者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P<0.01),皮损大于30%患者高于皮损小于30%患者(P<0.01)。②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内皮素含量较非皮损组织显著增高(P<0.01)。提示内皮素和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血浆内皮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和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浆内皮素-1(EF-1)水平变化,结果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浆ET-1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SLE病人有抗ds-DNA抗体升高和补体CC下降,而无抗ds-DNA抗体升高和补体CC下降者其ET-1水平亦有升高(P<0.01),三个月治疗后ET-1水平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比,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抗ds-DNA抗体值呈显著正相关,与补体CC呈显著负相关。提示ET-1参与了SLE血管损伤的发病过程,测定血浆ET-1水平变化可望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好坏的一个指标。对抗ET-1作用的治疗,有可能成为SLE治疗的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对血浆内皮素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其血管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健康人和32例PM/DM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结果:PM/DM血浆ET-1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PM/DM病人有肌酸激酶(CK)升高和补体C_3C_4降者较无CK升高和补体C_3C_4下降者其ET-1水平亦有升高(P<0.01),治疗3个月后ET-1水平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比,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CK呈显著正相关,与补体C_3C_4呈显著负相关。结论:ET-1参与了PM/DM血管损伤的发病过程,测定血浆ET-1水平变化可望作为判定病程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对抗ET-1作用的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PM/DM的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