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应用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对13例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了解锁骨下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支架植入后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13例狭窄血管管径恢复,血流通畅,手术成功率为100%.1例患者术中发生脑梗死.随访12个月,无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TCD和CTA检查示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符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标准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5例行颅内支架植入术。其中颈内动脉狭窄4例,椎动脉狭窄5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狭窄4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植入支架12个,椎动脉植入支架8个,大脑中动脉植入支架1个,2例在植入支架时同时使用保护伞。结果所有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血管狭窄<20%。术后发生颈动脉窦反应3例,失语1例,随访3个月,无血管再狭窄表现。结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安全、能改善血流,降低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镍钛合金支架植入治疗动静脉瘘(AVF)早期复发性狭窄的可行性、具体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接受超声引导下镍钛合金支架植入的AVF狭窄患者共30例,所有病例均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早期复发性狭窄。观察超声对器材和操作的显像情况,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例次,评估干预后全通路初级通畅率、靶病变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结果:超声可清晰显示介入器材和操作过程,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0%。8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接受PTA治疗。30例患者支架植入后3、6、9、12个月的全通路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1.3%、86.2%、86.2%、64.2%,靶病变初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100.0%、86.4%、69.3%,次级通畅率为100.0%、100.0%、100.0%、94.4%。与患者支架植入前一次PTA比较,支架植入具有更高的干预后靶病变初级通畅率和更低的成本/效果比(均P<0.05)。随访期间未观察到血管破裂、假性血管瘤、支架感染、支架移位、支架外露等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可以清晰、精准地引导镍钛合金支架植入患者AVF中,对患者PTA术后早期复发性狭窄的近、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李绍发  梁柯  黄志志 《广西医学》2014,(4):462-464,467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5例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观察其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105例患者椎动脉开口共成功植入105枚球扩式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率为(9.1±3.0)%,成功率达100.00%。围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第2-7天和1个月复查椎动脉颅多普勒超声提示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未发现再狭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94.29%。术后随访1-36(21±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24.76%(26/105),未发现与责任血管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能解除血管狭窄,明显改善狭窄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支架植入的杂交手术近期临床结果。方法2007年1月~2013年5月,35例患者接
受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支架植入的分站式杂交手术。患者的年龄为56.7±9.6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3例;冠脉双支病变
10例,三支病变25例,冠脉病变支数2.7±0.5支。首先完成机器人辅助下内乳动脉游离和非体外循环下、内乳动脉到前降支的
吻合,术后2周内行其余病变冠脉的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同期造影检查桥血管的通畅性。术后6个月、1至5年时复查64 排
CT,明确动脉桥血管和支架的通畅性,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
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分站式杂交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平均动脉桥血流量为36.0±22.5 mL/min,支架植入时
动脉桥血管造影检查通畅率为100%。35例患者共植入49枚支架,植入1.34±0.6枚,其中23例患者植入支架1枚,11例植入2
枚,1例植入3枚。无失访患者,随访时间6~62(17.5±11.6)月。术后6个月时桥血管和支架内闭塞各1例,但无临床症状,其余患
者桥血管及支架保持通畅,无心绞痛及MACE事件发生。结论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支架植入的分站式杂交有良好的
近期桥血管和支架通畅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多支冠脉病变的微创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肝动脉支架置人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7年8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共26例确诊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其中18例采用了同轴导管技术进行肝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肝动脉通畅性进行评估.结果 支架置入术后2个月内有3个患者死亡,1例患者接受再移植.其余14例患者随诊时间均超过2个月.中位随诊时间为21.7个月(2.3~37.2个月).支架术后7例患者肝动脉保持通畅.4例(28.5%)患者出现肝动脉再狭窄.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5.1和20.5个月接受了再移植治疗.3例患者虽然肝动脉保持通畅,但仍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脓肿和胆道感染.Kaplan-Meier曲线显示1、2和3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76%、76%和76%,移植肝存活率分别为69.5%、69.5%和48.0%,原发性肝动脉通畅率分别为63%、63%和63%.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可以采用支架置人成功进行治疗,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1、2和3年患者生存率、移植肝存活率和原发性肝动脉通畅率.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个月。结果2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7±12)%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5±4)%。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15例发现2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50%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口径覆膜支架在周围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3例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小口径腹膜支架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共置入巴德小口径覆膜支架28枚,使用支架直径在6~12mm。结果所有患者中,髂动脉瘤1例,肠系膜上动脉瘤2例,锁骨下假性动脉瘤2例,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3例,髂动脉狭窄闭塞6例,髂动脉及股动脉急性创伤性损伤6例。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100%,8例动脉瘤的患者植入覆膜支架后均立即隔绝,无内漏,支架植入动脉远端血流通畅,9例狭窄或闭塞的病变支架植入后,病变血管远端血流通畅,6例创伤患者植入支架后有效隔绝血管破口;所有23例患者中,1例失访,其余的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随访22例效果良好,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移位、无支架内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小口径覆膜支架用于周围血管疾病有其微创性、快速性、及近期疗效确切,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起到了非替代的作用,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髂股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的疗效,总结其适应症,探讨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资料,其中急性发病18例,慢性发病44例;经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治疗,并进行临床及血管造影随访。结果62例患者介入治疗60例获成功,成功率达97%。获得成功治疗60例患者70条动脉,单纯球囊扩张42条动脉,术后血管直径可达正常的80%以上。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共有28条动脉。术后60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在随访中,绝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好转。术后6个月有1例、术后12、24、36个月各有2例症状反复,血管彩超及DSA造影检查提示均在原狭窄处又出现不同程度狭窄,4例行球囊扩张后缓解,3例植入支架后再通。结论髂股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可作为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首选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90例(92处狭窄部位,93枚支架),观察其手术成功率、症状改善、狭窄率改善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行脑血管造影术或CTA观察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98.9%(92/93),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83.4±9.5)%,Wingspan支架置入后平均残余狭窄率(21.8±9.8)%。围手术期总并发症6.5%(6/90),病死率3.3(3/90),临床随访1~40(16.7±10.3)个月,30d内任何脑卒中和31d~1年内同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11.1%(10/90)。30例患者接受了血管造影复查,6个月再狭窄率为16.7%(3/18),平均随访(9.3±6.3)个月的再狭窄率为26.7%(8/30)。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围手术期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康复锻炼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脑性瘫痪患儿分A、B两组,每组20例。A组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B组进行单纯康复锻炼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及3、6个月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进步程度。结果干细胞组17例受试者顺利完成临床研究,康复组18例完成临床研究。A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GMFM总分及A、B、C功能区得分均较移植前显著提高(P<0.05);B组患儿接受康复锻炼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均接受综合测评,结果显示该组患儿康复锻炼3个月后患儿粗大运动可有明显改善(P<0.05),二者比较干细胞移植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分值较单纯康复锻炼组明显。结论 BM-MSCs移植治疗小儿脑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改善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疗效以术后一个月改善最明显,术后6个月仍会继续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干细胞移植后行康复锻炼相比单纯康复锻炼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效果更明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胃转流与自体有核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现州   《中国医学工程》2010,(2):40-41,4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经胃转流术(GBP)与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胰内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5岁以下有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入选条件为胰岛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阶段。根据患者的肥胖指数选择转流术时空肠输出襻的长度和输入襻的长度,对术后12个月恢复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再行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胰内移植,补充胃转流术不足的效果。结果 112例在胃转流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分别76例(67.86%)、89例(79.46%)和98例(87.50%);对12个月以后未达临床治愈标准的14例(12.5%)患者,行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胰内移植6个月后9例(8.0%)达到临床治愈标准,5例(4.5%)有明显治疗效果。结论 GBP与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胰内移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有效率100%,可治愈率87.50%。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单纯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与联合125Ⅰ粒子腔内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137例,施行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据是否置入125Ⅰ粒子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62例),分析2组病人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肝功能、支架通畅情况及生存时间等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术后3月肿瘤最大径和最小径均明显减小,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也明显改善(P < 0.01)。比较2组术后9、12、15个月支架通畅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2.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经皮胆道支架联合125Ⅰ粒子腔内置入治疗在抑制肿瘤生长、改善肝功能、延长支架通畅及病人生存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单纯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支架植入后对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为球囊组和支架组,设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第3、7、14、28、56天取材研究①用免疫组化检测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的表达;②用TUNEL染色法测定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支架组和球囊组PCNA、CyclinE表达及细胞凋亡均有显著增加。支架组与球囊组比较,①PCNA和CyclinE表达明显增加,术后第7天,支架组和球囊组PCNA阳性率为24.36%±0.55%vs18.74%±1.09%(P<0.01),CyclinE阳性率为22.65%±1.00%vs17.68%±1.10%(P<0.01);②支架组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也较球囊组显著增加,最大凋亡率在术后第7天,12.46%±1.13%vs5.54±0.53%(P<0.01);③PCNA和CyclinE的阳性率与平滑肌细胞凋亡阳性率的比值,球囊组大于支架组。【结论】支架组较球囊组导致明显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也导致更显著的平滑肌细胞凋亡,使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5.
张家庆  刘萍  王业梅 《安徽医学》2017,38(6):720-722
目的 比较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手术成功率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收治的40例AVF狭窄或闭塞患者,随机分为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通畅率.结果 支架植入组与球囊扩张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无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开放率分别为80.0%和4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植入在手术成功率与12个月内的开放率均较高,且优于球囊扩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胭动脉人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因股浅动脉及胭动脉近端完全闭塞接受经胭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廊管成形术/支架置人术的患者,并选择同期24例因相似病变行常规人路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支架置人术成功的患者与之相对照,两组TASC11分类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临床疗效、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技术即时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为94.7%(16/17);12个月时初次通畅率为76.5%(13/17),再次通畅率100%。并发症(3例,17.6%)主要有胭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股动脉穿刺点出血,肢体远端动脉急性栓塞,根据情况给予了相应处理。ABI指数从术前的(0.43±0.23)上升至(0.89±0.26)(出院前),6个月(0.86±0.25)及12个月(0.81±0.23)时保持改善状态(P〈0.01)。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为91.7%(22/24);12个月时初次通畅率为75.0%(18/24),再次通畅率100%。并发症2例(8.3%),均为术后当晚股动脉穿刺点出血,重新加压包扎处理。ABI指数从术前的(0.55±0.31)上升至(0.90±0.23)(出院前),6个月(0.88±0.21)及12个月(0.85±0.26)时保持改善状态(P〈0.01)。两组间术后通畅率、ABI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长段股浅动脉/胭动脉近端闭塞性病变,在腔内顺行开通失败的情况下运用经胴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锁骨下动脉瘤(subclavicular artery aneurysm, SAA)患者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 6月共诊治SAA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9±9)岁。所有SAA患者均行腔内治疗,回顾分析围手术期和术后效果及不良事件。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1例SAA患者支架植入后,近端Ⅰ型内漏明显,改行平行支架植入术;2例Ⅱ型内漏和2例SAA瘤腔巨大分别行侧支和瘤腔钢圈栓塞;中位随访时间19(6~42)个月。随访期间3例SAA患者发生支架内狭窄,1例右SAA患者在释放支架时未覆盖锁骨下动脉开口,在第2年出现支架近端严重狭窄;2例患者SAA位于锁骨下动脉第3段,左右各1例,分别在第2年和第3年出现支架远端严重狭窄。患者2年和3年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0.5%和85.7%。结论  腔内治疗SAA操作简单,效果明确;右SAA治疗中应在右锁骨下动脉和右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切线位角度,使分叉部位完全展开,尽量覆盖开口;对于短瘤颈平行支架植入效果较好;锁骨下动脉瘤位于第3段时,术后易出现支架内狭窄,要注意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巢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1.7%,术后残余狭窄率〈20%。术后1周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23例,血压下降15例,血管痉挛7例,发生脑栓塞、高灌注综合征各1倒。随访3个月-1年,共有9例复查了DSA,1例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彩超引导下球囊扩张术与外科重建内瘘术在治疗动静脉内瘘吻合口近心端狭窄(距吻合口2 cm以内)时的疗效是否一致。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动静脉内瘘吻合口近心端狭窄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组(A组)36例,外科手术组(B组)33例。随访并比较2组第1、3、6个月的通畅率。结果A组透析时间(4.11±3.06)年,临床成功率97%,技术成功率100%。B组透析时间(3.85±2.81)年,临床成功率94%,技术成功率100%。A组第1、3、6个月的通畅率高于B组(P>0.05)。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内瘘狭窄处血管内径与肱动脉血流量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均明显大于术前(P < 0.01)。结论彩超引导下球囊扩张术与外科手术治疗动静脉内瘘吻合口近心端狭窄具有相同的疗效,因为前者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即可透析,保存病人血管资源等优势可以推荐作为动静脉内瘘吻合口近心端狭窄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