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肛导管癌1例     
自肛导管发生癌肿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女,59岁,因肛门部排便时撕裂样疼痛伴结节样肿物半年于1989年7月23日入院,病初因肛门部小指头大小息肉样皮赘在某医院切除,病理报告为肛管腺癌。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肛门指诊,胸膝位于肛缘3点处见一似肛瘘外口结节样肿物,位于齿状线以下,范围约1.5~2cm,质硬,有压痛,并有少许炎性分泌,直肠镜检粘膜未见异常,咬检病理为肛管腺癌,1989年7月24日行经腹会阴癌肿切除,会阴部人工肛门成形术,术中清扫直肠上动脉和髂血管旁淋巴结,切除包括肛门直肠在内约15cm,游离乙状结肠,折叠缝合残端浆肌层,距此5cm作一排浆肌层间断缝合,形成肛门内括约肌和直肠角约70度,盆腔及骨盆直肠窝置双套管引流,术后恢复顺利,日排便1~3次,  相似文献   

2.
例1,男性,35岁。粘液血便3年余,外院纤维结肠镜检查:距肛缘7~100cm散在无数黄豆大息肉、大者直径约2~3cm。活检(距肛缘18.8cm)确诊为大肠多发性息肉复合性癌变而入院。于87年7月29日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经直肠拖出术。病理报告:结直肠多发性息肉癌变、管状腺癌。随访二年多无复发。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肠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 0 97%~12 8% [1] 。其实际发病率可能会更高 ,这可能与文献报道的资料多属回顾性有关。现将我院收治 3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女 ,6 8岁。 1995年 12月以肠梗阻行剖腹手术 ,术中见乙状结肠肿瘤 ,行乙状结肠切除 ,端端吻合术。病理报告 :乙状结肠腺癌 ,5cm× 4cm× 4cm ,盘状隆起型 ,侵至浆膜 ,淋巴结 0 / 7转移。 1998年 4月因粘液脓血便 ,直肠指检距肛缘 4cm处直肠前壁可及一肿物 ,占直肠 1/ 2周 ,诊为直肠癌 ,再次行miles术。病理报告 :直肠中分化腺癌 ,侵及深肌层 ,直肠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5 6岁。因右腹股沟无痛性肿块伴低热半年于 1999年 2月入院。 1998年 4月因右侧肛旁小结节伴便血 ,在门诊行局部切除送病检报告为肛旁复合痣。 1998年 7月右腹股沟无痛性包块伴不规则低热 ,经抗炎治疗无效 ,穿刺细胞学检查示转移性腺癌。胸腔、腹腔、盆腔行CT、B超检查未发现肿瘤原发灶。 1999年 3月头面部、胸部、腹部数个散在米粒大小皮下结节 ,取活检病检报告示转移性腺癌。体检 :持续不规则低热 ,体温 38℃左右 ,皮肤粘膜无黄染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明显肿大 ,心肺 (一 ) ,全腹平软 ,无压痛反跳痛。右腹股沟可扪及一包块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Mayo医院4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切除治疗后若干年残胃发生腺癌病例。4例初次均做了胃大部切除术(3例PolyaBⅡ吻合)。其中3例术后做了放射治疗。4例病人分别于术后第10、16、31、34年发现残胃第二原发癌,均为腺癌。因发现较迟,均于7月内死亡。  相似文献   

6.
龙仁平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1699-1699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4岁。因间歇性浓血便2个月于2006年4月7日入院。体查:肛门指检发现距肛门7cm处可触及一菜花样肿物,质硬、脆,向肠腔突出,中央凹陷不平,上界触不到,肿物略能推动,病理活检报告为乳头状腺癌,肝脏B超及CT提示左内叶22mm×18.4mm×20mm转移癌灶。4月11日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双侧卵巢及子宫异常请妇科会诊,肝表面未触及肿物,腹腔及盆腔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行保肛直肠癌根治性切除联合子宫、附件全切除(患者及家属不同意肝切)。病理报告:直肠腺癌Ⅱ级,癌细胞侵犯管腔2/3肌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前,因甲状腺癌而行颈清扫术或改良清扫术者日益增多,且已在各大医院广泛开展。但其术后的并发症亦屡见不鲜。我院在1994年至1998年间共施行颈清术126例,其中2例出现霍纳综合征,病例报告如下。例1,女性,30岁,术前B超提示右甲状腺瘤,住院行甲状腺瘤切除术,术中病理报告“右甲状腺乳头状腺癌Ⅰ期”,进而行患侧及岬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患侧颈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炎症反应性增生”。术后6天发现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同侧面部不出汗。术后1个月患侧眼球明显内陷,诊断:霍纳综合征。例2,女性,35岁…  相似文献   

8.
残胃瘤血行播散皮下广泛转移者,临床罕见,1987年我科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男,53岁。1970年因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出血,而行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Ⅱ式)。1986年10月发现右臀部肿块约花生米大小,以后增大较快。头皮、左下眼硷,胸背部等处皮下相继出现类似肿块,不痛不痒。至1987年4月行右臀部皮下肿块活检,提示转移性腺癌,与此同时发现柏油样黑便。胃镜检查:残胃容量250毫升左右,胃  相似文献   

9.
病例1,女,25岁,因肛旁肿物3个月,以肛脓肿在外院行切开引流术,术后肿物侵及整个肛周引起排便困难而转来我院。指诊直肠肛管环形狭窄固定。于1998年11月23日全麻下行活检加乙状结肠造瘘术。病理证实为直肠肛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术后一个月先行放疗,后予卡铂、VP—16方案化疗。后经CT检查肿块由原来的8cm×6cm缩小到4cm×3cm,肛诊肿块缩小固定变松动。于1998年4月5日行Miles'术。切除标本见直肠肛管部呈环形狭窄,质硬,表面不平。病理诊断:(1)放疗后直肠肛管未见残存癌细胞,直肠肛周软组织淋巴结无癌侵润。(2)复习原病理切片仍  相似文献   

10.
自行改良Bacom术式保肛治疗直肠下段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下段癌保肛治疗的新术和效果。方法 对1980-1998年我们应用经腹肛结直肠拖出斜行切除吻合保肛治疗直肠下段癌10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直肠下段癌中全部应用经腹肛结直肠拖出斜行切除吻合术式行外科治疗,切除率100%,围手术其工发症共计8种31例次,总发生率为28.7%,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 在直肠下段癌的治疗中,如果病例选择适当,经腹肛结直肠拖出斜行切除吻合保肛术与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比较,并不影响远期疗效。但其生存质量明显优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直肠下段癌保肛治疗的新术式和效果。方法 对 1980~ 1998年我们应用经腹肛结直肠拖出斜行切除吻合保肛治疗直肠下段癌 10 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8例直肠下段癌中全部应用经腹肛结直肠拖出斜行切除吻合术式行外科治疗 ,切除率 10 0 % ,围手术期并发症共计 8种 3 1例次 ,总发生率为 2 8 7% ,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 在直肠下段癌的治疗中 ,如果病例选择适当 ,经腹肛结直肠拖出斜行切除吻合保肛术与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比较 ,并不影响远期疗效 ,但其生存质量明显优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8岁,已婚,2002年6月25日因便血2个月而第3次住我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示:距肛缘3cm直肠前壁有一菜花状肿物,2.0cm×2.0cm大小,质脆,触之易出血。取活检病理为“直肠癌”。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直肠高分化腺癌,未见转移淋巴结”。患者曾于1995年8月11日因发现左侧乳房肿物3个月而第1次住我院。查体:于左乳外上象限可扪及4.0cm×3.0cm实性质韧肿物,与皮肤及胸肌无粘连,双侧腋下淋巴结无肿大。肿物穿刺细胞学检查报告为“左乳癌”。行左乳癌根治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乳腺单纯癌,淋巴结未见癌…  相似文献   

13.
例1.男,35岁。粘液血便3年余,外院纤维结肠镜检查:距肛缘7~100cm散在无数黄豆大息肉,大者直径约2~3cm。活检(距肛缘8、18cm)确诊为大肠多发性息肉复合性癌变入院。1987年7月29日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经肛管拖出术。病理报告:结直肠多发性息肉癌变、管状腺癌。随访二年多,无复发。例2.男,38岁。便频5月,伴鲜血便3月  相似文献   

14.
双原发性恶性肿瘤,又名双重癌,在临床上有不少报道,但早期消化道双原发癌病例较少见。现报道一例如下。患者男性,58岁,飞行员。1991年6月因反复便血四次,在我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于乙状结肠处发现2.5cm×3cm菜花状肿块,结肠脾曲处发现0.5cm×1.0cm带蒂息肉。活检诊断为乳突状腺癌,腺癌性息肉。于同年6月20日施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病理报告为高分化腺癌,结肠多发性息肉。术后多次复查纤维结肠镜均无肿瘤复发征象。1992年4月因上腹部闷胀不适做胃镜检查,发现胃角部轻微肥厚,病理活检为“胃角”粘膜印戒细胞癌。于同年4月18日…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3例患者全是男性 ,年龄分别是 47岁、5 5岁、6 1岁 ,都有烟酒嗜好和 3~ 10年的胃病史。其中 2例有上腹痛和消化不良 ,1例有胃癌家族史 ,查体发现“一点癌”。镜下所见 :3例患者病灶都在胃窦部 ,病变范围均小于 5mm ,伴浅表性胃炎 2例 ,萎缩性胃炎 1例。 1例病灶隆起 ,黏膜色泽变浅和不规则形糜烂。另 2例为黏膜粗糙不平 ,呈颗粒状并有点状陈旧出血。镜下活检病理报告低分化腺癌 1例 ,胃腺癌 1例 ,黏液腺癌 1例。行手术切除 2例 ,术后病理检查均未发现癌灶。另 1例因同时患急性肝炎 ,保肝治疗 1个月后复查胃镜未发现病灶。而后…  相似文献   

16.
肾癌胃转移极为罕见,我院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66岁。6年前诊断左肾癌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干扰素治疗半年。此次因上腹部不适半年,黑粪1个月,间歇性恶心并呕血2次入院。入院后胃镜检查示:胃体下段近胃窦处后壁4cm×7cm巨大溃疡。病理活检报告为“肾透明细胞癌胃转移”。B超、CT等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转移灶。按胃癌D1术式行胃大部切除,术中见肿瘤位于胃体、窦交接部之胃后壁,5cm×8cm大小,已浸透胃壁浆膜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胃壁小弯侧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浸透浆膜,切端干净,淋巴结2/5转移”。术后恢复良好,给予干扰素治疗,现术后7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病人行手术切除,胸内胃代食管是一种常用术式,但术后出现胸壁切口疝尚未见报道。本院发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65岁,住院号12582,因诊断“食管中段癌”于1988年10月行手术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左胸第六肋间入胸,保留肋骨)。术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饮食正常。术后二年偶然发现左胸背部切口疤痕下有一小包块,无压痛,收入院手术治疗。 手术所见:左胸壁原切口肋间有一约3×3×2cm包块,质软,界清,囊性感,包块基部与肋间切口  相似文献   

18.
近四十年来,国内外有关胃肠平滑肌肿瘤报告已达数千例,但多数均为中晚期。本例先后发生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及继发性肝平滑肌肉瘤,均为直径不超过4cm的“小肉瘤”。兹报告如下: 胡××,男性,50岁,江苏丹阳人,住院号175240。患者十年前因胃小弯溃疡行毕罗氏二式胃次全切除术,近五年间歇出现柏油样大便,多次内窥镜检查提示“吻合口炎伴出血,返流性胃炎”,于1982年2月行“吻合口切除、残胃-空肠Roux-y吻合及迷走神经切断术”。术后二个余月又出现黑便,内窥镜及钡餐检查均未见上消化道新生物,但体检发现右中腹部乒乓球大小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移动度大。同年5月再次手术,发现十二指肠水平部肿瘤,灰白夹暗红色,质软,基底宽,3×3×3cm。术中行瘤段十二指肠楔形切除术。病理报告为十二指肠平  相似文献   

19.
残胃癌(GRC)是因良性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发生的第一原发癌。国内由陈寿康于1974年首次报道、至今已有数百例.现已公认GRC是属于胃手术后的一种远期并发症。本院1982~1993年共收治胃癌患者182例,其中GRC3例,占1.7%。现报道如下。例1男性,58岁。1975年因十二指肠溃疡行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1993年5月因上腹疼痛行胃镇检查,病理活检报告为残胃吻合口腺癌,遂行残胃癌切除及胃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定期化疗,随访3年,一般情况良好。例2男性,56岁。1978年因胃小弯溃疡作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1989年3月因上腹他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右下肢小汗腺螺旋腺癌,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癌的诊治.结果:患者为67岁老年女性,因发现右下肢肿块进行性增大就诊,2015年6月4日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确诊为小汗腺螺旋腺癌.患者术后全身PET/CT提示右髂血管旁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术后尝试“mFOLFOX”方案化疗.但患者分别于2015年8月31日及2015年12月23日因发现肿瘤局部复发而行减瘤手术.术后患者因体质弱,未再继续行抗肿瘤治疗,行最佳对症支持治疗,于2016年7月21日死亡.结论:小汗腺螺旋腺癌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需由组织病理确诊,大范围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目前仍无公认的化放疗方法,预后极差,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