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糖尿病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1年1月~2006年12月40例糖尿病无症状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无症状性脑梗死36例进行比较,对照分析两组头颅CT、血胆固醇、纤维蛋白原、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以小梗死、多梗死灶为多见,糖尿病并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超重者易患无症状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孙广辉  于洪杰 《天津医药》1994,22(9):527-529
报告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40例血压正常者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随访观察两年。结果高血压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90.91%,其中成对室早25.76%,短阵室速13.64%;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43.94%,与血压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尤以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更明显,室性心律失常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间关系密切。左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是影响预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导致无症状脑梗塞(silent brain infarction)的常见原因.随着CT及MRI临床应用增多,无症状脑梗塞在高血压病人中发现不断增多.据文献报道,在无症状脑梗塞中,有高血压病史者占72%[1].笔者就我院1997年11月~2001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40例中伴无症状脑梗塞20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施春花  王友莲 《江西医药》2010,45(12):1212-12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265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 排除合并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史及其他颅内疾病,用经颅多普勒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 颅内狭窄者共84例,狭窄率(31.69%),狭窄组病人年龄、病程、HBA1c、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合并高血压、吸烟率明显高于非狭窄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非狭窄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人的病程、合并高血压、HBA1c及HDL-L水平降低是无症状颅内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HBA1c以及HDL-L水平降低是无症状颅内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一年来诊治的 35例无症状脑梗塞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无症状脑梗塞中男∶女为 3∶1,年龄大于 6 0岁者占 6 8.6 %,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周围 ,皮质下白质 ,基底节区 ,丘脑、小脑。危险因素为高龄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吸烟、酗酒。 6 5 .7%无症状脑梗塞患者以后发生了症状性脑卒中。结论 无症状脑梗死是发生症状性脑卒中的危险信号 ,应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50例,记录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左室肥厚、纤维蛋白原以及吸烟等病史,讨论增加心脏事件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上述相关危险因素与心脏事件有密切的关系。结论积极消除或减轻无症状心性肌缺血的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心肌缺血系无心绞痛或其他心脏症状的一时性心肌缺血。Hedblad等曾报道,经治疗高血压未能适当控制的患者缺血性ST压低发生率高达41%。据称,至今尚元关于大组从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ST段压低发生率的报告。Terpstra等进行一项研究以确定无症状未经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一时性ST一段压低的发生率和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终端器官损坏的关系。并对184例60~75岁轻度至中度高血压患者(4次收缩压≥160 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应用超声检查左室质量和大血管内膜-中层厚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和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3年9月~2006年9月住我院的经CT或MRI证实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30例健康者对照,进行百分比统计和χ2检验.结果 本组患者基底节区病灶占46.8%,侧脑室旁白质占21.2%,放射冠占17%;病灶类型主要是腔隙状态占83%.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分别占66%、61.7%、29.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无症状性脑梗死大多存在危险因素,应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间我院确诊和治疗的23例老年无症状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糖尿病、高龄等为老年无症状性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颅脑CT、MRI检查为主要确诊手段;23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内囊前肢11例(47.8%),位于放射冠区5例(21.7%),治疗3~5d,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出院随访1~2年,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痴呆。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老年无症状性脑卒中的认识,减少漏误诊,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对预防老年脑血管性痴呆发生或发展为症状性脑卒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方法分析符合WHO诊断标准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颅脑影像学检查异常.结果60例糖尿病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检查共检出无症状梗死灶104个,其中多发性梗死42例,单侧梗死18例,腔隙性脑梗死48例.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检查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只要影像学检查发现脑梗死,无论有无症状都说明脑血流血量已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缺氧,所以,应在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动态血压和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同步监测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015年入住我院128例(经协商后患者自愿签署参与实验的相关协议)患有高血压患者进行实验的研究,分为A、B两组,A组患者64例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B组患者选择在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及应用β受体等方面与A组相匹配的64例左心室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动态血压心电图进行同步监测,统计两组患者生理相关指标,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并对其并发症与不良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血脂、用药等常规监测方面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分析显示,观察组A组12例患者血压保持正常昼夜节律,B组51例患者保持正常昼夜节律。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了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有35例,而对照组中仅出现18例,两组比较出现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的存在;A组合并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率明显比B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发现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早间跟晚间心率对比具有很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率较高,利用动态血压和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同步检测能够观察到血压变化、心率变化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诊疗依据,特别是使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得到早期准确的诊断,应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症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采用缬沙坦与利尿剂联合用药控制高血压及预防其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4例无症状老年高血压病例,采用缬沙坦和利尿剂联合用药治疗,将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例因消化道大出血转院治疗,余患者中,出院时80例达到目标值(140,90mmHg以下),7例有一定改善,4例给予其他对应的治疗.随访5个月~3年,69例高血压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结论:在经缬沙坦和利尿剂联合用药治疗下,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均能得到明显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正>成人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患者在检查时发现有肾小球性血尿或(和)蛋白尿,多为持续存在,但不伴有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的一组综合征。这组综合征可能是一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高压组,另选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组.两组均进行TCD检查,对比两组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椎基底动脉及颈总动脉(CCA)的峰值流速(Vs)、...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与高血压是常见的相关疾病,两者合并存在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致残和病死率也增高.采用一种合理的方法早期发现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早期干预治疗可望减低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降低住院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节约医疗成本.采用传统方法评价无症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腔内收缩功能常常正常,甚至超过正常,尤其在左心室壁增厚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观察组3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对照组36例老年非糖尿病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作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与老年非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在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尿酸及CT检查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以多灶性梗死多见,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危险因素及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可阻止症状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一年来诊治的35例无症状脑梗塞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症状脑梗塞中男:女为3:1,年龄大于60岁者占68.6%,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周围,皮质下白质,基底节区,丘脑、小脑。危险因素为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65.7%无症状脑梗塞患者以后发生了症状性脑卒中。结论:无症状脑梗死是发生症状性脑卒中的危险信号,应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18.
无症状脑梗死13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ACI)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意义。方法观察136例在我院就诊并进行CT或MRI检查的患者,通过检查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和心电图,对无症状脑梗死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加以分析。结果ACI的患病率为34.0%,主要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部位主要在基底节(47.3%)、放射冠(27.3%)和内囊(12.5%)。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主要发生部位是基底节、放射冠和内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和年龄是其主要危险因素,AC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应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脑梗死(SBI)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无症状脑梗死与同期100例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血液流变、血压、血脂、血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梗死灶分布在额叶皮质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临床表现在反应迟钝、延髓性麻痹方面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等是无症状脑梗死和有症状脑梗死共同的易发因素,大多数SBI患者梗死灶位于皮层下白质,很少累及运动通路,故临床症状轻微,但SBI患者在反应迟钝、延髓性麻痹方面表现更突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对首次检出无症状高血压患者进行个性化干预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首次检出无症状高血压患者进行个性化干预,从而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体检中心查体首次检出无症状高血压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详细评估观察组患者的资料,根据资料评估,制定适合患者本人的干预方案;通过指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主动参与的意识,保证治疗效果;指导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保持乐观的情绪,控制不良情绪,保证足够的睡眠.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5).危险因素通过Ridit分析,观察组明显降低(P<0.005).结论 对首次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干预是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危险因素的有效方法,从而为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