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开展综合性康复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人组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每天由康复护士带领去康复中心参加综合性康复技能训练;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两组对照观察6个月。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康复组IPROS各因子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康复组NOSIE总分和总积极因素较对照组高,总消极因素较对照组低(P〈o.01)。结论:康复技能训练能显著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被动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衰退,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为其重返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探讨护理精神分裂症的新方法。方法i选取我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分别于入院时、第8周末采用NOSIE、N—BPRS量表评估,出院后12个月时采用N—BPRS量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住院8周后,NOSIE显示两组积极、消极因素评分较人院时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积极因素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BPRS显示,第8月末两组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出院后第12个月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为量化指标,对6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研究,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入组前后比较,ADL总分、躯体生活自理分量表分、日常生活能力分量表分有显著性差异,NOSIE病情总估计分、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7个因子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病人影响。方法:将5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阴性症状量表(SANS),于实验前后分别进行效果评定。结果:研究组SANS各因子及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NOSIE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总估计、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迟滞,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病人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生活能力有助于病人康复,重返社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功能训练,使其最大程度地恢复家庭、职业及社会功能以重返社会。方法:将山西省太原精神病医院2011年~2012年住院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社会功能训练,与研究前及研究12周末采取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及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NOSIE)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社会功能训练12周末,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症状较训练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总分、总积极因素因子分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消极因素因子分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会功能训练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其社会功能,减少精神残疾,促进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6.
3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NOSIE评估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玉兰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2):780-781
目的:运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行为表现,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3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则为35例精神分裂急性发作而入院的患者,两组都用NOSIE进行临床对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及迟缓等因子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总消极因素、病情总估计、激惹、精神病表现及抑郁等因子的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上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院内康复训练,以延缓其衰退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缪忠凤  崔海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439-1440
目的:探讨系统的心理护理对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两病区符合条件的患者各24例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而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6周前后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比较,并随访患者1年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周后研究组NOSIE评分中消极因素分明显下降,积极因素分明显上升,组内及组间对照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实施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病人衰退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征  翟爱华  陈方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9):567-567,569
目的:探讨实施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病人衰退的影响。方法:将141例长期住院精神病人,随机抽样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前和一年后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分析。结果:试验组总消极因素分降低26.84%,总积极因素分升高46.94%。对照组总消极因素分降低4.91%,总积极因素分升高4.15%,变化不明显。结论:实施康复训练能减轻慢性精神病人的衰退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内综合康复治疗对住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伴有住院综合征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康复治疗6个月,采用护士用NOSIE和SANS量表,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者经康复治疗后,NOSIE总积极因素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总消极因素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院内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住院综合征,使衰退好转。  相似文献   

10.
关文华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X):124-125
目的:从护理的角度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轻抑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轻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疗程12周,采用HAMD,BPRS,NOSIE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的BPRS症状自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NOSIE总积极因素分较对照组高,总消极因素分较对照组低,研究组病情总体计分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轻抑郁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病人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病人影响. 方法将5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阴性症状量表(SANS),于实验前后分别进行效果评定.结果研究组SANS各因子及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NOSIE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总估计、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迟滞,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病人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生活能力有助于病人康复,重返社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安松梅  李言波  于东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196-1197,1277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奥氮平)和对照组(氯丙嗪),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2周末、第8周末,研究组的BPR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的NOSIE的社会功能、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因子分及病情总估计分均高于对照组,抑郁、迟缓及总消极因素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显著意义(P<0.05)。奥氮平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氯丙嗪。结论:奥氮平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作用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护理角度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4例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32例(对照组)和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护理治疗组32例(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疗程8周,采用SANS,SAPS,NOSIE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AP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OSIE总积极因素分较对照组高,总消极因素分较对照组低,治疗组病情总体计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P〈0.01),对照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整体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明显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护理的角度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轻抑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轻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疗程12周,采用HAMD,BPRS,NOSIE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的BPRS症状自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NOSIE总积极因素分较对照组高,总消极因素分较对照组低,研究组病情总体计分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轻抑郁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组工作制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2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研究组患者给予小组工作制康复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3个月后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和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的评分。结果:NOSIE-30量表评分与入组时比较,研究组患者积极因素增加的分值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10.348,P<0.01),消极因素减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t=8.136,P<0.0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SSPI总分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t=3.304,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小组工作制模式所产生的康复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模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长期住院(12个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支持性心理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的2、4、6、8、10、12周末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将第12周末两量表的总均分与研究开始前的总均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2周末BPRS总均分明显下降,NOSIE积极因素总均分明显上升,消极因素总均分明显下降.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较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应对困难的能力,改善精神症状,提高康复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康复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1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心理护理,均护理8周。采用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在8周末,研究组的NOSIE总分和积极因素总分的增分、消极因素总分的减少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研究组患者的ITAQ的增分、SDS和SAS的减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心理护理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对其行为障碍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护理组,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阳性强化疗法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对6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6个月阳性强化疗法,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于应用前后分别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阳性强化疗法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对照比较,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应用前,NOSIE总分及总消极因素分低于应用前,总积极因素分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阳性强化疗法,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有效。  相似文献   

19.
王萍  高林平 《实用医技》2007,14(36):4931-493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普通病房和康复科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6例,研究组(康复科患者)实行开放式管理,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普通病房患者)实行封闭式管理,进行一般治疗和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和一年后进行评定。结果:经康复训练一年后研究组患者的NOISE量表总分及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3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入组时的分值,而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4个因子分和BPRS总分则明显低于入组时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除抑郁因子外,NOSIE量表其余各因子分及总分和BPRS量表总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另外,研究组除NOSIE量表中因子精神病表现外,其余各因子分及NOSIE量表总分和BPRS量表总分自身对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改变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森田活动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以及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且长期住院(6个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系统的森田活动,并于研究开始前和研究开始后的第2、4、6、8、12、16周末评定BPRS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将第16周末两量表的总均分与研究开始前的总均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6周末BPRS总均分明显下降,NOSIE积极因素总均分明显上升,消极因素总均分下降。结论:森田活动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优于单纯用抗精神病药物,并能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缓减衰退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