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ACS患者 6 8例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采取直接支架术。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支架术前和术后即刻的造影结果 ,并随访观察术后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直接支架置入术成功率为 94 .1%。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者成功率为96 .0 % ,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率 88.9%。支架术后血管狭窄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慢复流的发生率为 7.8%。未发生与介入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随访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对经选择的 ACS患者采取直接支架术治疗成功率高 ,并发症低 ,可以取得较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1例支架术中高压后扩张所致冠状动脉穿孔,在采用带膜支架处理失败后,经球囊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凝血酶处理成功,避免了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未发生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冠状动脉瘤病例的临床情况,探讨药物支架后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机制及远期预后。方法:支架置入后5~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对比药物支架与普通支架术后冠状动脉瘤发生情况;并对发生动脉瘤的患者进行长期临床随访。结果:457例患者于支架术后5~12个月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有5例随访时发现了支架部位冠状动脉瘤(4例药物支架,1例裸支架);Cypher支架、Taxus支架和裸支架后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比例分别为2.13%(3/141)、0.90%(1/111)和0.49%(1/205),P>0.05;药物支架术后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瘤分别有2.05%(3/146)、2.08%(1/48)和0%(0/48),P>0.05。这些患者平均19个月的临床随访中没有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结论:药物支架和裸支架在不同部位发生动脉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尿激酶溶栓加即刻血管造影,TIMIⅡ级或以下时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支架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AMI(发病6h以内)患25例,常规应用尿激酶(商品名:天普洛欣)150万U0.5h内静脉滴注,其中6例无创指标未见再通,25例患90min后即刻血管造影,其中13例TIMIⅡ级或以下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13例TIMIⅡ级或以下均成功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冠脉血流均达到TIMIⅡ级,未见需要输血的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AMI时尿激酶溶栓加即刻准备的支架术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97例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单支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S)冠心病患者[其中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术前及术后48h测定血清CRP水平.按术后CRP水平分为2组,即A组(CRP水平<3.0mg/L,n=35)及B组(CRP水平≥3.0mg/L,n=62),分析并记录患者术后1周以及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等情况.结果ACS组PT-CA术后48h血清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血清CRP水平ACS组比SAP组明显升高(P<0.01);B组术后1周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术后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大于A组(P<0.01).结论PTCA术后48h血清CRP水平较术前增高,是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内预后的预测指标,提示术后近、远期的临床疗效与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6例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专科护理对策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6例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进入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记录心脏事件发生次数。结果 6例冠心病患者有5例完成6个月随访,1例还在随访期,心脏事件发生次数均为零,6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加强专科护理使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冠状动脉瘤是少见的并发症,但是一旦发生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此引起临床上极大的重视。手术创伤、局部血管的炎症反应,支架贴壁不良及血管本身的结构特点等可能是冠状动脉瘤产生的原因。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瘤的方法有长期抗血小板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相似文献   

8.
已证实早期冠状动脉支架术联合积极的抗血小板和抗栓治疗可显降低中至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的死亡率,明显改善近期和中期临床结果。最近,几个随机临床试验证明,在选择的患中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可明显减少再狭窄的发生,药物洗脱支架可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从金属裸支架的16.4%减少至7.8%。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鲜有报道。因此,我们应用Firebird支架(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旨在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炎症机制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内膜增殖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通过检测炎症因子可预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针对高危患者进行合理的抗炎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需行冠状动脉旁路术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肾动脉支架治疗,以防止冠状动脉旁路术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5年1月,我院对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的892例患者中的874例(98%)在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共检出肾动脉狭窄行支架术治疗患者82例(占9%),狭窄肾动脉104支,狭窄>70%或跨狭窄压差>20 mm Hg(1 mm Hg=0.133kPa).82例中男56例,女26例,平均年龄66.6±5.1(56~77)岁,合并高血压者77例,肾功能减退者21例.肾动脉支架术前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低分子量肝素,术前抗凝用肝素.支架内径4~7mm,长度14~22mm.肾动脉支架术均先行球囊扩张,再置入支架.每例患者造影剂一次用量35ml~200mi.80例肾动脉支架术后5天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2例肾动脉支架术后第13、15天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结果104处病变肾动脉支架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前肾功能减退者中9例于出院时血肌酐下降,3例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术前肾功能正常者中4例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P>0.05.所有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均为双侧肾动脉重度狭窄.89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术者术后未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2001年4月之前我院共行冠状动脉旁路术106例,术前均未行肾动脉造影,其中2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结论肾动脉狭窄可致冠状动脉旁路术术后急性肾衰的发生,本组冠状动脉旁路术前行肾动脉支架术者占9%.需冠状动脉旁路术者肾动脉狭窄病变多符合动脉硬化病变特点,由于术前成功置入肾动脉支架,冠状动脉旁路术后无一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动脉支架术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方法.为防止冠状动脉旁路术术中及术后出血并发症,肾动脉支架术者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术前应停用抗血小板药及低分子量肝素,因此,尽量缩短肾动脉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术的时间间隔,既可以减少肾动脉支架术后血栓并发症,亦可以减少患者持续卧床的时间.肾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合并肾动脉狭窄并肾功能减退患者的术后肾功能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不同抗凝药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支架置入术后不同抗凝药物对各种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以及其副作用。方法 :对 884例冠心病患者置入 12 3 2个支架 ,在 6~ 12月的短期随访中 ,观察术后不同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对 PTCA+支架术后各种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以及其副作用。结果 :在 PTCA +支架术后 ,抗凝药物可使各种心脏事件发生率有显著降低 ,使用阿斯匹林 +噻氯匹定及低分子肝素后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及支架内血栓。结论 :PTCA +支架术后使用不同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金属支架置入术已成为经皮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然而支架的置入必然导致与其接触的血管壁和内皮细胞损伤,并引发一系列细胞生化级联反应,产生病理生理过程,如血栓形成和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因此,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晚期支架内再狭窄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主要缺点。随着支架置入后的损伤和早期炎症,人体组织发生修复反应以及内膜增生,最终以新生的内膜覆盖支架,形成光滑的血管内膜而得以修复。内皮自我修复的能力取决于周围成熟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对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的吸引。成熟的内皮细胞增殖潜力小,因此内皮修复主要依赖后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AMI)的治疗价值。方法STAMI46例,在发病12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直接冠脉支架置入术(DS)或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PS),观察术中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后TIMI分级、心电图,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等。结果DS组与PS组各项指标无差异,44例达TIMI3级,成功率达95.7%,ST段回落率67.4%,平均LVEF(49.4±9.46)%,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21.7%,无MACE发生。结论对于发病12h的STAMI患者,行急诊PCI,可开通梗塞相关动脉(IRA),改善心肌再灌注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成功与否对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成功与否对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632例冠心病患756处病变以标准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手术成功的标准为残余狭窄≤30%且心肌梗死溶栓研究(TIMI)血流3组。观察术后1个月内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全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为97.0%。支架成功植入患的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3%。19例患21处病变支架植入失败,其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1.6%。年老、糖尿病、左心室功能减退、残留内膜撕裂、长支架和噻氯匹定的应用为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功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有助于减少介入性治疗时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coronary tent,CS)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应用金属支架支撑于病变的冠状动脉内壁,使狭窄或塌陷的血管壁向外扩张的技术。支架置入后,新生的内皮细胞逐渐覆盖于支架表面,最终被完全包埋于血管壁内,支撑血管保持开放状态。支架置入术后如护理不当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出血,再灌注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础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 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术前测定 78例单支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 [2 8例稳定性心绞痛 (SAP)和 5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基础血清CRP水平。将患者分为CRP <3 0mg/L(31例 )和CRP≥ 3 0mg/L (4 7例 )两组 ,分析并记录患者术后 1周以及术后 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 (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 )发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 (血管内直径狭窄率≥ 5 0 % )等情况。结果 基础血清CRP水平在ACS组比稳定心绞痛组高 [(7 8± 2 6 )比 (2 8± 0 4 )mg/L ,P <0 0 1];术后 1周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ACS组、CRP升高组比稳定心绞痛、CRP不高组明显升高 (8%比 3 6 % ,P <0 0 5 ) ;术后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亦是CRP高者远高于CRP低者 (2 1 5 %比 7 7% ,P <0 0 1;19 5 %比 7 7% ,P <0 0 1)。结论 基础血清CRP水平是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置入术后 6个月内预后的预测指标 ,这提示术后 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是和支架置入术前炎症细胞活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炎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已有报道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1]。炎症标记物白介素 - 6 (IL- 6 )和 C-反应蛋白 (CR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增高 [2 ] ,而 IL- 6为 CRP在肝脏合成的主要诱导物 ,其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鲜见报道。本研究检测行 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 PTCA术前和术后即刻冠状循环内IL- 6、CRP浓度的变化 ,了解其与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2年 6月 ,在我院住院的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冠心病患者的89例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手术特点、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89例(100%)患者均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中共有8例(9.0%)患者发生并发症,经处理后取得良好的效果。术后随访(22.21±4.7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2.4%。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术后的炎症反应是再狭窄的一个关键性始动因素,从各个环节抑制术后支架部位血管炎症反应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现不仅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炎症反应的机制和后果,而且对各种干预措施如他汀类药物、药物涂层支架、己酮可可碱、镁离子、糖皮质激素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 (冠脉 )支架置入术造成粥样斑块撕裂 ,引起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浓度与血红素氧合酶 1(HO 1)活性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70例入选患者分为 3组 :A组 (稳定型心绞痛加支架置入术 ,2 4例 )、B组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加支架置入术 ,2 1例 )、C组 (单纯接受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 ,2 5例 ) ,分别于术前、术后 12与 4 8h采静脉血测定血清CRP浓度及HO 1活性。结果 :A组CRP浓度及HO 1活性在术前均为低水平 ,术后则显著而且一致升高 (P <0 .0 1) ;B组术前CRP浓度及HO 1活性已有明显升高 ,术后则进一步升高 (P <0 .0 1) ,但这种改变不如A组一致和显著 ;C组术后CRP浓度及HO 1活性未见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显示 ,HO 1活性与CRP浓度之间呈正相关 (r =0 .4 71,P <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血清CRP浓度及HO 1活性明显升高 ,与斑块机械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