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卵磷脂和精氨酸的加入对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粉体学性质的影响,筛选出粉体学性质较优的药物微粉。方法:拟沿用前期实验建立的丹酚酸B HPLC含量测定方法和微粉制备工艺,以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总酚酸为模型药物,L-精氨酸为pH值调节剂,卵磷脂为添加剂,湿法球磨制备得到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通过微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流动性、吸湿性和体外沉积性对药物微粉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筛选出Sal-Arg-2%药物微粉粉体学性质最优,其粒径小于5 μm,D50为1.153 μm,休止角为25.66° ± 1.24,在10 h和30 h后的吸湿增重为别为7.42% ± 0.05和11.02% ± 0.04,递送率为72.99%,微细粒子百分比为14.07%,MMAD为4.57 μm。结论:精氨酸和卵磷脂的加入可改善丹参总酚酸药物微粉的粉体学性质,卵磷脂加入比例越大,粉体学性质越好,实验选择Sal-Arg-2%药物微粉为后续干粉吸入剂的制备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供肺部吸入给药的三七总皂苷-丹参酮ⅡA复合干粉粒子,探索一种能够使中药复方中多元组分同步到达吸收部位的干粉粒子制备方法.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三七总皂苷-丹参酮ⅡA复合粒子,利用扫描电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CLSM)、X-射线衍射(XRD)、红外分析(IR)、干法激光粒度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复合粒子进行表征,并利用新一代雾粒分布仪(NGI)对复合干粉粒子的空气动力学行为进行评估.结果:所制得的干粉粒子具有较窄的粒径分布范围,良好的空气动力学行为,能实现多组分药物同步给药.结论:利用喷雾干燥的方法能够将理化性质差异大的中药组分结合在同一个粒子中,制成符合吸入给药要求的中药复合粒子.  相似文献   

3.
付廷明  杨丰云  王天瑶  王华美  郭立玮 《中草药》2011,42(11):2216-2220
目的为了解决粒子作为吸入载药系统,药物复方能同步传递的效果,制备出核/壳三七总皂苷-丹参酮复合粒子。方法在三七总皂苷粒子表面利用溶剂沉积法包覆一层丹参酮。分别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激光光散射粒径扫描、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复合粒子进行表征。结果通过上述表征,证明采用溶剂沉积法可成功制备包覆式复合粒子,即丹参酮包裹三七总皂苷复合粒子。结论复合粒子的有效制备为粒子载药系统复方药物的同步传递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复方粉雾剂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丁礼琴  刘力  徐德生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4):3203-3206
目的:优化生地黄低聚糖吸入粉雾剂(RGOS-DPI)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粉,分别测定收率、吸湿率、排空率和平均粒径,以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进口温度、甘露醇在辅料总量中的比例以及待喷液浓度3因素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方程拟合,效应面法优选最佳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从相关系数上看,总评"归一值"用二项式方程拟合较好,根据优化条件制备的RGOS-DPI的得率78.60%,吸湿率5.93%,排空率94.20%,平均粒径2.537μm.结论:星点设计可用于优化制备工艺,优选的RGOS-DPI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微粉粒径大小适宜,可满足肺部吸入给药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生地黄低聚糖吸入粉雾剂(RGOS-DPI)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粉,分别测定收率、吸湿率、排空率和平均粒径,以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进口温度、甘露醇在辅料总量中的比例以及待喷液浓度3因素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方程拟合,效应面法优选最佳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从相关系数上看,总评“归一值”用二项式方程拟合较好,根据优化条件制备的RGOS-DPI的得率78.60%,吸湿率5.93%,排空率94.20%,平均粒径2.537 μm。结论:星点设计可用于优化制备工艺,优选的RGOS-DPI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微粉粒径大小适宜,可满足肺部吸入给药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锐萍  詹燕珊  许小琪  罗玺  王纠  韩兵  时军 《中草药》2022,53(9):2633-2641
目的 制备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SA)和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共载脂质体(TSA-SAB脂质体),并考察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SF)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薄膜分散-pH梯度法制备出TSASAB脂质体,对其形态、粒径分布、ζ电位、包封率、初步稳定性、体外释药行为和透皮性能等进行表征;CCK-8法、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考察TSA-SAB脂质体对HSF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考察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I型胶原(type I collagen,COL-I)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TSA-SAB脂质体粒径为(189.50±1.57)nm,ζ电位为(-18.73±1.41)m V,粒子分散系数为0.246±0.030,TSA和SAB包封率分别为(87.93±0.97)%和(91.20±0.47)%,稳定性良好,表现出持续缓慢的释...  相似文献   

7.
李纳  汤丹丹  王丽雯  徐晓玉  张继芬 《中草药》2014,45(17):2475-2481
目的制备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干粉吸入剂,探讨其用于肺部吸入给药的可行性。方法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考察工艺因素对微球载药量、流动性、吸湿性、空气动力学径和体外沉积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磷脂与壳聚糖的比例对微球性质有很大影响。优化的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为表面光滑的完整球形,载药量为(11.79±0.82)%,空气动力学径为(3.93±0.53)μm,体外肺部沉积率可达(59.36±5.17)%,排空率为(98.55±0.60)%。微球吸湿性小但流动性较差。DSC和XRD显示,姜黄素在磷脂复合物微球中的存在状态并非游离态而是保持了与磷脂的复合状态。结论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有望用于肺部吸入给药。  相似文献   

8.
丹参中总酚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宁  唐星  柳玉石 《中草药》2007,38(6):843-846
目的考察不同分离纯化工艺对丹参中酚酸类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液中丹酚酸B和总酚酸转移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分离纯化工艺,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成分的量。结果纯化工艺确定为60%、80%乙醇醇沉两次,相应乙醇体积分数洗涤沉淀;醋酸乙酯和10%碳酸钠溶液交替萃取。结论水提醇沉和醋酸乙酯萃取法适合于丹参总酚酸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沉淀法制备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制备工艺的可行性。方法以PVA浓度、药物在有机相中的浓度、PLGA与药物的用量比以及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载药量及药物利用率为考察指标,根据星点设计原理进行实验安排,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各指标的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优化条件制备的样品平均粒径为225nm,包封率为(95.49±0.68)%、载药量为(2.03±0.03)%、药物利用率为(38.42±0.65)%。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丹参酮ⅡA-PLGA纳米粒的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注射用丹参川芎嗪中丹参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丹酚酸B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总酚酸的含量.结果:丹酚酸B线性范围2.5~50μg·mL-1,回收率为100.6%,RSD为1.44%.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可作为注射用丹参川芎嗪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丹参川芎嗪中丹参总酚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注射用丹参川芎嗪中丹参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丹酚酸B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总酚酸的含量。结果:丹酚酸B线性范围2.5~50μg&;#183;mL^-1,回收率为100.6%,RSD为1.44%。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可作为注射用丹参川芎嗪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丹参总酚酸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房信胜  谭晓梅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31-1334
目的: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丹参总酚酸,测定树脂纯化后总酚酸的含量,并用HPLC图谱进行定性分析。方法:用树脂制备丹参总酚酸,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酸的含量。以原儿茶醛为对照品,检测波长281nm;用HPLC法定性分析总酚酸的成分图谱,并对树脂纯化前后的图谱进行比较。采用Zorbax ODS柱(4.6 mm×250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1 nm。结果:树脂纯化后总酚酸的含量为53.8%;HPLC图谱定性分析表明采用此法能较好获得丹参中水溶性有效部位总酚酸。结论:采用含量测定和HPLC谱相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控制大孔树脂制备丹参酚酸的质量,有利于指导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该文将近红外光谱作为过程分析技术的工具,研究并建立了丹参多酚酸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过程监测方法。采用7个正常操作批次建立柱色谱过程的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SPC)模型,以2个测试批次(包括1个正常操作批次和1个异常操作批次)验证模型的监测性能。结果显示,MSPC模型对柱色谱过程具有良好的监测能力。同时,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建立了柱色谱过程中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 3个关键质量指标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具有满意的预测性能。将以上2种模型相结合应用,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丹参多酚酸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过程的实时监测,并对关键质量指标进行在线分析。该研究所建立的过程监测方法可以为中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化瘀祛痰颗粒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化瘀祛痰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煎法提取化瘀祛痰颗粒中有效部位,以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考察提取次数、溶媒用量、提取时间对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并对各因素的水平进行二项式拟合,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h.丹酚酸B含量的实测值(1.027%)与理论值(1.029%)偏差较小.结论:中心组合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复方提取工艺的优选,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