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林林  孙卓  杨利民  韩梅 《中草药》2018,49(15):3651-3658
目的筛选适宜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组织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分析柴胡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方法选取Actin、α-tubulin、β-tubulin、Cyclophilin、EF-1α5个常用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分别使用Delta CT、Best Keeper、Norm Finder、ge Norm软件对各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验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筛选得到的内参基因分析狭叶柴胡根、茎、叶、果中柴胡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HMGR、IPPI、FPS、SS、β-AS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候选内参基因平均表达稳定性由高到低排序为β-tubulinCyclophilinActinEF-1αα-tubulin,β-tubulin是狭叶柴胡基因组织表达分析的适宜内参基因。HMGR基因表达量由高到低为根茎/果叶,IPPI基因表达量由高到低为根茎果叶,FPS基因表达量由高到低为叶根茎果,SS基因表达量由高到低为叶果根茎,β-AS基因表达量高低为叶根果茎,其中HMGR与IPPI及FPS与β-AS基因的表达显著呈正相关(P0.05)。结论筛选得到了狭叶柴胡不同组织基因表达分析的最适内参基因为β-tubulin,为狭叶柴胡基因组织表达分析奠定方法学基础。柴胡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可能参与调控狭叶柴胡不同组织中柴胡皂苷合成与积累的流向。  相似文献   

2.
赵钰  杨林林  韩梅  杨利民 《中草药》2019,50(10):2433-2441
目的筛选适宜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并分析不同部位中柴胡皂苷含量与其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北柴胡根、茎、叶、果为实验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选取Actin、α-tubublin、β-tubulin、Cyclophilin、EF-1α5个常用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以筛选到的最适内参基因为参考分析北柴胡基因ACAT、FPS、HMGR、IPPI、PMD、PMK、SE、SS、β-AS、UGT1、UGT3、UGT6、UGT8、UGT10、P450-7、P450-12的组织表达模式,用HPLC法检测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的含量,并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5个候选基因(EF-1α、Cyclophilin、Actin、β-tubulin、α-tubublin)中稳定性最好的EF-1α为内参基因,测定北柴胡16个关键酶基因表达量,表明ACAT、PMK、IPPI、SS、SE、UGT1、UGT3、UGT6、UGT8均在地上部分(茎、叶、果)表达量最高,HMGR、β-AS、P450-7、P450-12在根中表达量高于地上部分,PMD、FPS、UGT10则组织差异性不明显。以HPLC法检测柴胡皂苷含量在根中远高于地上部分(茎、叶、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关键酶基因间上游ACAT、HMGR、PMD、SE等多与下游P450-7、P450-12、UGT3、UGT6、UGT8等表现出了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关键酶基因相互间密切相关,共同调控柴胡皂苷合成。16个关键酶基因与柴胡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MGR、P450-7、P450-12与3种皂苷总和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β-AS与3种皂苷总和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HMGR、β-AS、P450-7、P450-12与单体皂苷a、c、d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4个基因对于皂苷合成积累有重要影响。结论柴胡皂苷合成途径中HMGR、β-AS、P450-7、P450-12基因表达与柴胡皂苷合成积累具有一致性,在调控皂苷合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柴胡中柴胡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活性及皂苷含量的影响,从蛋白水平揭示柴胡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方法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土壤饱和含水量的70%~80%、60%~70%、40%~50%、20%~30%共4个水平栽培柴胡。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个月和1年生柴胡根中4种柴胡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PPI)、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PS)和β-香树素合成酶(β-AS)的活性,采用HPLC检测不同土壤饱和含水量情况下样品中柴胡皂苷a、d的含量。结果柴胡苗在饱和含水量40%~50%时4种酶的活性最高,在饱和含水量60%~70%、70%~80%时次之,在饱和含水量20%~30%时最低,柴胡皂苷a、d含量变化与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结论 40%~50%土壤饱和含水量能显著提高柴胡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活性,且柴胡皂苷含量与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干旱胁迫下,柴胡通过调节柴胡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活性来调节柴胡皂苷的合成,对干旱胁迫作出响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北柴胡幼嫩根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flzyme A reductase,HMGR)、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somerase,IPPI)和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S)基因的cDNA片断,大小分别为470bp、532bp、466bp,分别编码157、177、155个氨基酸多肽。提交到Gen—Bank上,得到登陆号分别为:HMGR(EU400217)、IPPI(EU400218)、FPS(EU400219)。NCBI在线blast结果表明,推断的北柴胡HMGR、IPPI和FPS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杜仲、三岛柴胡和雷公藤的一致性最高,分别为93%、99%、97%。对HMGR基因和FPS基因进行特征性保守域分析,结果显示,推断的HMGR氨基酸序列存在两个NADPH结合基序,FPS存在三个特征性保守序列:DDIMD、GQMID和KL。构建的植物IPPI的分子进化树表明,北柴胡IPPI基因与伞形科植物(胡萝卜和三岛柴胡)亲缘关系最近,与单子叶植物(玉米和水稻)亲缘关系较远。本文首次分离报道了北柴胡柴胡皂苷合成途径中三个关键酶基因(HMGR、IPPI和FPS)cDNA的克隆,新获得的基因片段序列为进一步克隆全序列和了解调控柴胡皂苷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一年生盆栽膜荚黄芪为材料,探究水分变化对膜荚黄芪根中总皂苷、黄芪甲苷含量及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测定其黄芪甲苷、总皂苷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黄芪皂苷合成途径中8个关键酶乙酰辅酶A乙酰基转移酶(AATC)、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HMGS)、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IDI)、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PS)、鲨烯合酶(SS)、鲨烯环氧酶(SE)、环阿尔庭烷合酶(CAS)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下降,黄芪甲苷及总皂苷含量呈增加趋势,在第15天达到最高,分别为1.46,6.80 mg·g~(-1);膜荚黄芪中8个关键酶基因对水分调控的响应方式各不相同,AACT,IDI,SS基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复水后降低的变化趋势,HMGS,HMGR,FPS基因呈现持续增加复水后下降的趋势,而SE,CAS基因呈现先增加再降低,复水后继续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处理组HMGR基因与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CAS基因与总皂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FPS,SE,CAS基因与黄芪甲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系。因此,HMGR,FPS,SE,CAS基因在水分调控下对黄芪皂苷含量调控作用明显,是主要调控基因。处理第15天,黄芪甲苷和总皂苷总量达到最高,可以定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北柴胡幼嫩根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somerase,IPPI)和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S)基因的cDNA片断,大小分别为470bp、532bp、466bp,分别编码157、177、155个氨基酸多肽。提交到Gen- Bank上,得到登陆号分别为:HMGR(EU400217)、IPPI(EU400218)、FPS(EU400219)。NCBI在线blast结果表明,推断的北柴胡HMGR、IPPI和FPS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杜仲、三岛柴胡和雷公藤的一致性最高,分别为93%、99%、97%。对HMGR基因和FPS基因进行特征性保守域分析,结果显示,推断的HMGR氨基酸序列存在两个NADPH结合基序,FPS存在三个特征性保守序列:DDIMD、GQMID和KL。构建的植物IPPI的分子进化树表明,北柴胡IPPI基因与...  相似文献   

7.
通过皂苷含量与基因表达量之间相关性分析,获得西洋参中不同组织部位皂苷含量与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之间联系。以四年生红果期西洋参的14个组织部位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法和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西洋参样本中6种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分组皂苷和总皂苷含量;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西洋参不同组织部位中7种(SQS,OSC,DS,β-AS,SQE,P450,FPS)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西洋参中7种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虽然参与人参皂苷合成,但是β-AS和P450基因的表达对单体皂苷,分组皂苷及总皂苷含量影响不显著;FPS,SQS,OSC,DS和SQE这5种基因表达对单体皂苷Re,Rg1,Rb1,Rd,分组皂苷PPD和PPT,单体总皂苷TMS和总皂苷TS含量影响显著或者极显著(P〈0.05或P〈0.01)。西洋参中部分单体皂苷,分组皂苷以及总皂苷的生物合成受着皂苷合成途径多种酶基因相互作用影响,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差异决定了西洋参中不同组织部位皂苷含量。因此,该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明确了FPS,SQS,OSC,DS和SQE这5种酶基因是控制西洋参中皂苷合成的关键酶,它们通过集群协同表达互作的方式调控西洋参中人参皂苷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8.
外源ABA对北柴胡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对柴胡抗旱性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柴胡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实验法研究了在不同干旱程度(正常水分、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下叶面喷施10、50和100μmol/L的ABA对柴胡苗的生理特性、皂苷含量及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了外源ABA对柴胡抗旱性的影响。结果:在干旱胁迫下,外源喷施50μmol/L ABA能够明显的阻止柴胡苗叶片叶绿素和含水量的降低,阻止柴胡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减弱,促进了柴胡体内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的积累,抑制了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增强了柴胡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下外源喷施ABA后合成皂苷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呈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ABA浓度为50μmol/L时皂苷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到最大值,皂苷含量也有所增加。结论:在干旱胁迫下,外源50μmol/L ABA能够提高柴胡1年生苗的抗旱性,同时可显著提高柴胡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并且对皂苷含量的增加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进  李俊峰  张婷婷  孙腾飞  刘文洪 《中草药》2019,50(23):5838-5846
目的分析内生真菌菌株GXRz2、GXRz3和GXRz10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和多糖合成途径关键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UGPase)基因表达以及生物碱含量和生物碱合成途径中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A reductase,HMGR)、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铁皮石斛幼苗施加内生真菌菌液,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皮石斛多糖和生物碱含量。以18 S rRNA为内参照基因,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多糖、生物碱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铁皮石斛活性成分多糖含量较高,主要集中于茎,根中最低;而生物碱含量较低,主要存在于叶,根中最低,3株内生真菌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铁皮石斛多糖及生物碱的积累。qRT-PCR技术检测UGPase、HMGR和FPS基因在不同内生真菌处理下的相对表达,结果显示,内生真菌GXRz3和GXRz10均可显著提高铁皮石斛UGPase、HMGR和FPS基因的表达量;其中,多糖合成途径中,UGPase基因在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叶次之,根中最少;生物碱合成途径中,HMGR基因在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叶次之,根中最少,而FPS基因在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茎次之,根中最少。结论内生真菌可能通过调控UGPase的表达,影响多糖的合成,结合多糖积累情况,推测UGPase可能是铁皮石斛多糖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内生真菌可能通过调控HMGR、FPS的表达,影响生物碱的合成,而结合生物碱积累情况,推测FPS可能是生物碱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铜胁迫对茅苍术药效成分β-桉叶醇、苍术酮和苍术素积累及其生物合成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P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铜胁迫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茅苍术HMGR、FPPS的表达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茅苍术3种药效成分的含量;采用SPSS软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DPS软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当铜胁迫在100 mg/kg以内时,茅苍术根茎内FPPS表达量与苍术酮含量略有增加;但铜浓度继续增加时,HMGR、FPPS表达量与3种药效成分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铜胁迫下HMGR、FPPS的表达量与β-桉叶醇、苍术酮和苍术素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铜胁迫下茅苍术根茎中β-桉叶醇、苍术酮的含量与HMGR、FPPS的表达量关联较大,FPPS基因的表达对β-桉叶醇和苍术酮合成贡献较大,但苍术素含量与这2种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关联度较小。结论阐明了铜胁迫下茅苍术2种关键酶基因表达量与3种药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铜胁迫下茅苍术药效成分β-桉叶醇、苍术酮与萜类生物合成关键酶HMGR、FPPS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铜胁迫下茅苍术药效成分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为提高茅苍术药材的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照东  杨林林  张阳  韩梅  林红梅  杨利民 《中草药》2020,51(20):5328-5336
目的土壤是影响中药材活性成分形成和积累的重要生态因子,以11个省市自治区29个样地野生和栽培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为研究材料,采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柴胡皂苷积累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为实施土壤生态调控提高北柴胡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不同产地北柴胡柴胡皂苷a、c、d、e、f的含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样品的pH、有机质、电导率、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锰;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不同产地北柴胡皂苷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解释不同产地土壤因子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土壤因子与北柴胡柴胡皂苷含量的关系。结果北柴胡的柴胡皂苷测定结果显示河南禹州的柴胡皂苷含量最高,其中柴胡皂苷a和d的含量分别为0.71%、0.80%。对不同产地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柴胡皂苷差异29个样地分为3类。对柴胡皂苷含量与土壤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的有机质、有效铁与各柴胡皂苷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效铜、有效镁与各柴胡皂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产地土壤主成分分析表明,得分较高的是样地9、10、11、14、19、28,这与不同产地北柴胡柴胡皂苷含量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不同产地北柴胡主要土壤指标分析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土壤中有效铁含量与柴胡皂苷含量显著正相关,这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在北柴胡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铁肥等农艺措施调控北柴胡柴胡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2.
谭雄斯 《中成药》2014,(3):531-535
目的采用HPLC-UV-ELSD法测定益肝乐颗粒(垂盆草、柴胡、板蓝根等)中槲皮素、山柰素、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量。方法 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体积流量0.8 mL/min;槲皮素和山柰素的检测流动相为甲醇-水-三氟乙酸(40∶60∶0.05),检测波长360 nm。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检测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25∶45∶30),ELSD漂移管温度95℃,载气(N2)体积流量2.4 SLPM/min。结果槲皮素和山柰素分别在0.071 31.426μg(r=0.999 7)、0.056 81.426μg(r=0.999 7)、0.056 81.136μg(r=0.999 3)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3%、96.97%,RSD(n=6)分别为1.63%、1.52%。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分别在0.041 61.136μg(r=0.999 3)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3%、96.97%,RSD(n=6)分别为1.63%、1.52%。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分别在0.041 60.832 0μg(r=0.999 2)、0.026 70.832 0μg(r=0.999 2)、0.026 70.534 0μg(r=0.999 5)进样量的自然对数值与峰面积的自然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35%、98.04%,RSD(n=6)分别为0.81%、1.16%。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
HPLC测定三峡库区紫花大叶柴胡中柴胡皂苷a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紫花大叶柴胡柴胡皂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74∶26)为流动相,流速0.9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00 nm。结果:柴胡皂苷a进样量在0.11~4.4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柴胡皂苷a平均回收率为97.42%,RSD 1.42%。结论:紫花大叶柴胡中柴胡皂苷a的HPLC梯度洗脱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4.
X Du  C Jiang  M Liu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1):652-5, 701
In this paper both the cultivated and wild Bupleurum chinense and B. scorzonerifolium from northeast China of different growing periods and ages were analyzed for the contents of saikosaponins a and d by HPLC and total saikosaponins by spectrophotometr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aikosaponin content of B. chinens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 scorzonerifolium, and that the saikosaponin contents of the cultivated species were higher than or almost equal to those of the wild one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both the cultivated and wild B. chinense and B. scorzonerifolium featured the highest contents of saikosaponins in the nutrition-grow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5.
五灵胶囊中柴胡皂苷d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五灵胶囊中柴胡皂苷d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小鼠ig五灵胶囊,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加硫酸胺与乙腈-甲醇(4:1)混合液萃取制备样品液,经RP-HPLC测定血浆中柴胡皂苷d的浓度,SIP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小鼠ig给药五灵胶囊(5.5g/kg),五灵胶囊中柴胡皂苷d的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一级吸收单室模型,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在第1吸收峰Ka=2.341/h,Ke=0.081/h,Tmax=1.45h,Cmax=83.81ug/ml,T1/2Ke=7.76h;在第2吸收峰Ka=1.321/h,Ke=0.081/h,Tmax=6.48h,Ti/2Ke=7.76 h.结论:五灵胶囊中柴胡皂苷d在小鼠体内生物药剂学特征是吸收慢,清除也慢.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柴胡皂苷经不同途径给药后血药及脑药动力学,评价柴胡皂苷治疗癫痫的最佳给药途径。柴胡皂苷经不同途径给予小鼠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和全脑,以乙腈-甲醇(9∶1)沉淀血浆蛋白质,采用UPLC-MS/MS测定SSa在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浓度,用Kinetica程序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并计算脑靶向系数(Re)和药物脑靶向指数(DTI)。鼻腔给药后脑药Re为142.17%,DTI为3.06,要显著高于注射组。灌胃组DTI为1.25。柴胡皂苷鼻腔给药后脑靶向性要高于注射组和灌胃给药组,显示出鼻腔给药"引药入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锌硼钼配施对北柴胡产量及柴胡皂苷a,d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方案,对北柴胡进行不同配比的锌硼钼配施处理,通过测定北柴胡干物质积累量和柴胡皂苷a,d含量动态变化以及北柴胡产量,考察不同浓度的锌(Zn)硼(B)钼(Mo)配施对北柴胡产量及柴胡皂苷a,d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适宜配比的锌硼钼配施对北柴胡干物质积累及分配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处理Zn2B2Mo3不仅能促进干物质积累,还利于干物质有效地向地下部分转移;一定范围内,单施Zn,Mo肥均能够增加北柴胡根部的产量,处理Zn2B2Mo1的产量为所有处理中的最大值。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适当调整微肥配施,按Zn 48.45 g·hm-2,B 355.05 g·hm-2,Mo 86.40 g·hm-2的配方,北柴胡能够获得3 313.05 kg·hm-2的产量;处理Zn2B3Mo2的锌硼钼配比最有利于北柴胡根部柴胡皂苷a,d总量的增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微肥施肥量为Zn 36.15 g·hm-2,B 343.05 g·hm-2,Mo 106.35 g·hm-2,此配方下,柴胡皂苷a,d总量能够达到1.23%。该研究首次发现适宜配比的锌硼钼配施能够提高北柴胡的根部产量,并能够促进柴胡皂苷a,d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对慢性应激诱导焦虑模型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雄性ICR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组、慢性应激组、氟西汀组(20 mg/kg)、柴胡皂苷D低剂量组(20 mg/kg)和柴胡皂苷D高剂量组(40 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予慢性应激诱导小鼠建立焦虑症模型。通过蔗糖偏好实验、旷场试验、强迫游泳试验和悬尾试验检测小鼠行为学。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IL-6、IL-β、TNF-α; 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海马组织RIP140、p-NF-κB-p65、p-IκBα、p-IKKα和p-IKKβ蛋白表达;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RIP140蛋白表达。结果:柴胡皂苷D低剂量组、柴胡皂苷D高剂量组均能改善焦虑症模型小鼠行为学,并能降低血清IL-6、IL-β和TNF-α水平。柴胡皂苷D低剂量组、柴胡皂苷D高剂量组可降低小鼠海马组织RIP140、p-NF-κB-p65、p-IκBα、p-IKKα和p-IKKβ蛋白的表达。结论:柴胡皂苷D可以缓解慢性应激焦虑模型小鼠症状,其机制与调控RIP140/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对阿霉素治疗小鼠肝癌可能的靶向导引作用。方法以小鼠肝癌H22实体瘤模型评价柴胡皂苷D与阿霉素单独或联合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激光全息系统分析细胞大小,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diacetate,DCFH-DA)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线粒体示踪绿检测细胞线粒体功能,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染色检测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检测细胞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1B1,Oatp1b1)的表达情况。结果0.5~16μg/m L柴胡皂苷D不影响H22细胞增殖,但能增加H22细胞体积,促进细胞摄取阿霉素,增强阿霉素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柴胡皂苷D能降低H22细胞ROS水平,促进细胞线粒体功能和细胞自噬,增加细胞Oatp1b1的表达。柴胡皂苷D在20 mg/kg对小鼠肝癌H22皮下实体瘤生长无影响,增加瘤组织阿霉素摄取,提高阿霉素对肝肿瘤的治疗效果。柴胡皂苷D可改善瘤组织细胞外基质沉积,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和血管通透性。结论柴胡皂苷D对阿霉素治疗小鼠肝癌有靶向导引作用,其机制是促进细胞自噬及线粒体功能,继而促进Oatp1b1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  相似文献   

20.
柴胡皂苷对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 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彦  王晋艳  辛然  谭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2):1850-1854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a,d对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转运的影响。方法:用超高压液相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比较不同浓度芍药苷溶液、及芍药苷配伍柴胡皂苷a,d后在Caco-2细胞模型中双向转运的差别;电阻仪测定电阻,比较试验前后细胞电阻的差异。结果:芍药苷通过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量4 h内随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大,其吸收渗透系数较小,浓度为20,50,100μmol.L-1时,吸收渗透系数分别为(0.98±0.10)×10-6,(0.92±0.09)×10-6,(0.89±0.04)×10-6cm.s-1;芍药苷与柴胡皂苷a,d配伍后,吸收渗透系数与单体比较分别增加了2.37,2.54倍,且试验后细胞电阻有显著降低。结论:柴胡皂苷a,d能促进芍药苷的肠道吸收,可能与柴胡皂苷能打开Caco-2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