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清免疫球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蛋白、自噬基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9例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XFC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每次4片,每日2次。治疗3个月。统计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1、Ig G2、Ig G3、Ig G4、Ig A、SIg A、Ig M)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的淋巴细胞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PI3K、Akt、m TOR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查血清自噬相关基因Atg1、Atg5、Atg12、Atg13、Atg17表达改变。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比较AS患者免疫球蛋白亚型与细胞自噬基因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BASDAI、Ig G1、Ig G3、Ig A水平下降(P<0.01),PI3K、Akt、m TOR蛋白表达下降(P<0.01),ATG1、ATG12、ATG13、ATG17 mRNA表达下降,ATG5 mRNA表达升高(P<0.01);对照组BASDAI、Ig G1、Ig A水平下降(P<0.05,P<0.01),PI3K、Akt、m TOR蛋白表达下降(P<0.05),ATG1、ATG13mRNA表达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ASDAI、Ig G1、Ig A水平下降(P<0.05),PI3K、Akt、m TOR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ATG12、ATG17 mRNA表达下降,ATG5 mRNA表达升高(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患者Ig G1、Ig G2、Ig G3、Ig A、SIg A、Ig M与ATG17呈负相关,Ig G4与ATG17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XFC提高AS患者临床疗效,其增强AS患者细胞自噬的机制可能为作用于PI3K/Akt/m TOR信号,影响自噬基因和自噬蛋白的表达,参与调节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强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1)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疼痛目测类比法(VAS法)、功能指数(BASFI)、疾病活动指数(BASDAI)、整体指数(BAS-G)、症状分级评分等评分。2)将60例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40例,采用XFC,对照组20例采用柳氮磺吡啶(SASP),观察2组的主要症状体征、焦虑、抑郁情绪、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的变化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疗效采用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估标准(ASAS20)、BASFI50比较,XFC组分别为75%、70%,SASP组分别为20%、10%,XFC优于SASP(P0.01或P0.05);两组组治疗后SAS、SDS积分分别为42.03±8.40、53.80±9.64和41.38±9.16、52.70±6.88,XFC明显优于SASP(P0.01或P0.05);其在疼痛评估VAS、症状体征、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BASDAI、BASFI、BAS-G和BASMI在治疗前后及与SASP组相比,改善明显(P0.01或P0.05)。[结论]XFC临床疗效优于SASP,其显著降低SAS、SDS积分;可改善AS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infeng Capsule,XFC)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活动期患者血栓形成相关因子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AS活动期患者分为柳氮磺吡啶对照组(SASP组)及新风胶囊治疗组(XFC组),每组38例。SASP组口服柳氮磺吡啶片,0.25 g/片,每次4片,每日2次;XFC组口服新风胶囊,0.5 g/粒,每次3粒,每日3次,连服12周。进行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栓形成因子[血清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I2(PGI2)、6-酮-前列环素F1(6-ketone-prostaglandin F1,6-keto-PGF1)、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2(PAI-2)]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细胞因子TNF-α、IL-4、IL-10、IL-17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核因子激活剂(Act1)、核转录因子kappa(NF-κB)抑制蛋白(IκBα)、IκB激酶(IKKβ)、NF-κB/P65、NF-κB/P50 mRNA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P65、NF-κB/P50蛋白表达。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XFC组PL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TXB2、GMP140、PAI-2明显降低,6-keto-PGF1明显升高,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同期SASP组(均P0.01)。与本组治疗前及SASP组治疗后比较,XFC组治疗后IL-17水平明显降低,IL-4、IL-10水平升高;ESR、CRP水平下降(均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ct1、IKKβ、IκBα、NF-κB/P50、NF-κB/P65 mRNA及NF-κB/P65、NF-κB/P50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XFC组治疗后IKKβ、IκBα、NF-κB/P50、NF-κB/P65 mRNA及NF-κB/P65、NF-κB/P50蛋白表达较SASP组降低更明显(P0.05,P0.01)。结论新风胶囊可改善AS患者的血栓形成相关因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抑制NF-κB信号通路过度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临床疗效、炎症极化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40例AS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利度胺加新风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采用国际强直性脊柱炎工作小组(ASAS)拟定的ASAS 20、ASAS 50判断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包括疼痛视角模拟评分(VAS)、巴氏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巴氏AS功能指数(BASFI)、巴氏AS计量指数(BASMI)、巴氏AS健康综合指数(BAS-G)及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免疫比浊法检测炎性活动性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碱性磷酸酶(ALP)。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巨噬细胞CD86和M2型巨噬细胞CD16表达。结果?(1)观察组ASAS 20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ASFI、BASMI、BAS-G显著降低(P<0.05,P<0.01)。骶髂脊背疼痛、晨僵、少气懒言、胸闷、气短、乏力明显降低(P<0.05,P<0.01),CRP、ALP、β-CTX、TRACP-5b降低(P<0.05,P<0.01),BGP表达升高(P<0.01)。M1标志物CD86降低,M2标志物CD16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ASFI、BAS-G降低(P<0.05),少气懒言、气短、乏力均明显改善(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CD86与PINP、TRACP-5b呈正相关(r=0.035,P<0.05 ;r=0.457,P<0.01),CD16与BGP呈正相关(r=0.480,P<0.01)。结论?新风胶囊可能通过上调CD16表达,下调CD86表达,调节炎症极化向M2转化,降低AS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氧(ROS)、活性氮(RNS)、丙二醛(MDA)的变化及新风胶囊(XFC)对其影响。方法将120例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XFC组(60例)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60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6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BTLA表达频率及活化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SOD、CAT、TAOC、ROS、RNS、MD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10含量;采用魏氏法检测炎性指标血沉(ESR);采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VAS及ASAS 20、BASDAI 50评定疗效;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及BTLA表达频率的相关分析。结果(1)与SASP组比较,XFC组ASAS 20及BASDAI 50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NC组比较,AS患者外周血BTLA表达显著降低(P0.05);SOD、CAT、TAOC值显著降低(P0.01,P0.05);ROS、RNS、MDA值显著升高(P0.01,P0.05);TNF-α、IL-1β、ESR、Hs-CRP值显著升高(P0.01),IL-4、IL-10值显著降低(P0.01,P0.05)。(3)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外周血BTLA/CD19+B、BTLA/CD24+B、SOD、TAOC、IL-4、SF-36量表8个维度积分值均显著升高,ROS、MDA、TNF-α、ESR、Hs-CRP、VAS、BASDAI 50、BASFI、BAS-G均显著降低(P0.01,P0.05)。XFC组在升高BTLA/CD19+B、BTLA/CD24+B、SOD、TAOC、IL-10、BP、MH、VT、SF及降低ROS、IL-1β、MDA、TNF-α、ESR、Hs-CRP、VAS、BASDAI、BASFI、BAS-G方面优于SASP组(P0.01,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BTLA/CD19+B与SOD、CAT、TAOC、IL-4、IL-10、GH、RP、BP、SF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1,0.325,0.318,0.316,0.348,0.314,0.358,0.318,0.326;P0.05,P0.01),与ROS、MDA、TNF-α、IL-1β、ESR、VAS、BASDAI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2;-0.368,-0.334,-0.354,-0.324,-0.372,-0.342,P0.05,P0.01)。BTLA/CD24+B与SOD、TAOC、IL-4、IL-10、GH、RP、BP、SF、RE、MH、VT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8,0.352,0.372,0.436,0.435,0.326,0.352,0.345,0.326,0.343,0.332;P0.05,P0.01),与ROS、RNS、MDA、ESR、Hs-CRP、VAS、BASDAI、BASFI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7,-0.336,-0.405,-0.395,-0.358,-0.436,-0.338,-0.425;P0.05,P0.01)。结论 XFC能提高AS患者外周血BTLA表达,负性调节B细胞的激活与增殖,降低异常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有效减轻关节僵痛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新风胶囊,对照组以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疗效及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疼痛、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疼痛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新风胶囊治疗早中期AS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新风胶囊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新风胶囊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新风胶囊,对照组以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疗效及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疼痛、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指地距、疼痛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新风胶囊治疗早中期AS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新风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5例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7例,分别予以新风胶囊联合来氟米特和来氟米特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晨僵时间、疼痛程度、Dougados指数、疾病活动程度、ESR、CRP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达到ASAS20、ASAS50、ASAS70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风胶囊联合来氟米特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起效快、能较快的控制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中自噬相关基因5、7、12(Atg5,7,12)mRNA、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标志物Beclin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向蛋白(m Tor)及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IL-4、IL-10的表达水平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来氟米特,5.0 mg/kg)和中药组(新风胶囊,3.0 g/kg),每组12只。干预30天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足趾肿胀度(E%)、关节炎指数(AI)及踝关节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大鼠滑膜中Atg5、7、12 mRNA表达;检测滑膜LC3-Ⅱ、Beclin1、PI3K、AKT、m Tor蛋白表达;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α、IL-4、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AI、IL-1β、TNF-α升高,体重、IL-4、IL-10、Atg5 mRNA、Atg12 mRNA、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PI3K、AKT、m Tor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个给药组E%、AI、IL-1β、TNF-α、Atg12 mRNA、PI3K、AKT、m Tor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IL-4、IL-10、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西药组Atg5降低(P0.01),Atg7 mRNA升高(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体重、IL-4、Atg5 mRNA、Atg12 mRNA、PI3K、m Tor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结论AA大鼠滑膜细胞自噬水平下降,导致滑膜细胞的过度增生,引起关节肿胀,致炎因子上升,抑炎因子下降,引起关节的炎症反应。中药新风胶囊可以改善关节炎指数、足趾肿胀度,改善滑膜自噬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王桂珍  黄传兵  汪元  范海霞  陈瑞莲 《中草药》2020,51(21):5566-5570
目的 观察痹祺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片,2次/d,4片/次。治疗组口服痹祺胶囊,1.2 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服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Bath强直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计量学指数(BASMI),并采用ELISA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仪器法测定血沉(ESR),全自动生化仪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达AS疗效评价标准20%(ASAS20)、BASDAI改善50%(BASDAI50)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VAS、BASDAI、BASFI、BASMI、ESR、hs-CRP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BASDAI和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TNF-α、IL-1β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痹祺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治疗作用,可能与升高抗炎因子,降低致炎因子,调节炎症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蛇灸对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进一步阐明长蛇灸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60例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长蛇灸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运用流式细胞(FCM)技术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结果治疗后2组CD4+、CD4+/CD8+均呈升高趋势,但治疗组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2组CD8+含量均显著下降(P均<0.01),但治疗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蛇灸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能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的炎性疼痛性疾病,近年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AS)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以腰椎、股骨等部位骨密度的下降及骨代谢指标的异常为特征,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因其病情复杂,病势缠绵,如果不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夜  马艳平 《国医论坛》2009,24(3):22-2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预后凶险,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2004-2007年采用自拟鹿马益肾正脊胶囊治疗该病45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AS确诊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仙灵骨葆胶囊,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强直性脊柱炎Bath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及3个月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Bath疾病活动指数、Bath功能指数、Bath测量指数和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仙灵骨葆胶囊对腰椎骨量丢失有改善作用,对骨密度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在AS治疗中疗效确切,其获效机制与其具有显著抗炎镇痛以及减少脊柱骨丢失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挑筋法对强直性脊柱炎免疫球蛋白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挑筋膀胱经穴、华佗夹脊、督脉等穴方法,对25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甲襞循环进行治疗前后观察,结果发现AS患者治疗前IgA、IgG、CRP、ESR、IgM均较正常值升高(P<0.001,P<0.01),并存在明显微循环障碍。治疗后IgA、IgG、CRP、ESR以及微血管形态、流态、总积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挑筋膀胱经穴、华佗夹脊、督脉等穴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减轻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参与的意愿将纳入研究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住院期间给予患者强直性脊柱炎常规护理指导,每周定期以座谈、讲课形式开展健康宣教1次;出院时由病区护士进行出院后电话随访,采用以病友会为载体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每年1~2次。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全程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开展"温馨病房、温情护患"活动;实行集中式的专业化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定期召开病友会;建立有效专病微信沟通平台,出院后随访等。干预1年后,从患者疾病Bath指数、疼痛指数、满意度、生活质量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疾病Bath指数、疼痛指数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满意度、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全程护理模式为载体管理模式开展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的拉近患者的距离,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以及提高疾病Bath疼痛指数,对其控制疾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其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风寒湿邪外袭、湿热浸淫、瘀血阻络、肾精亏虚引起.其病理改变包括原发性、慢性、血管翳破坏性炎症,韧带骨化属继发性修复性病变.一般病变始发于骶髂关节,逐步沿脊柱向上身延,波及椎间关节滑膜和关节囊,以及脊柱周围的韧带等软组织,发生钙化和骨化.病变可停止于任何脊柱节段,导致严重的驼背或称圆背,但也可强直于伸直位.  相似文献   

18.
脊痛宁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为期6个月的开放性试验来观察脊痛宁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例早中期AS患者入组。治疗组35例,给予脊痛宁胶囊口服,1.4g/次,3次/d。对照组30例,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1.0g/次,2次/d。两组分别于服药后第1、3、6月对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及患者总体评价VAS评分、脊柱痛、全身痛、夜间痛、血沉、C反应蛋白进行观察,并评价两组ASAS20。结果56例患者完成了该项试验,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23例。两组药物毒副作用均很小,而且较轻。治疗组治疗6月后ASAS20的人数为22人(66.67%),对照组治疗6月后ASAS20的人数为14(60.86%)。结论脊痛宁胶囊对早中期的AS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短期观察安全性较好,与柳氮磺吡啶片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痹灵胶囊对体外培养的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观察中药通痹灵胶囊及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强直性脊柱炎 (AS)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以AS患者髋关节囊成纤维细胞为材料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检测法、3 H 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绘制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等方法观察中药通痹灵胶囊对AS成纤维细胞增殖、DNA合成及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通痹灵胶囊浓缩液及含药血清不仅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1) ,还对其DNA的合成有抑制作用 (P <0 .0 1)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中药组G0 G1 期细胞增多 ,S期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1)。说明中药通痹灵胶囊及其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AS成纤维细胞增殖所产生的明显抑制作用 ,可能是其治疗AS的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Vaspin)水平的影响,阐明Vaspin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S患者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Vaspin水平及炎症因子浓度,并分析血清Vaspin水平与炎症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AS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9±0.27vs.0.72±0.08μg/L,P〈0.01)。AS组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TNF-α及BASDAI呈正相关(r=0.454,P〈0.05和r=0.328,P〈0.01)。TNF-α是影响空腹血清Vasp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AS组经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后ESR、CRP、TNF-α、BAS-DAI及BASFI均显著降低(均P〈0.01),血清Vaspin水平也显著降低(1.79±0.27vs.1.26±0.07μg/L,P〈0.01)。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能有效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控制和延缓疾病活动,同时降低血清Vaspin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