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鼓槌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鼓槌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a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鼓槌石斛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syringare sinol(1),5α,8-αepidioxy-24(R)-methycholesta-6,22-dien-3-βol(2),trans-3-(4-hydroxy-3-methoxy-phenyl)-acrylic acid octacosyl ester(3),defusin(4),3,4-dihydroxy-benzoic acid(5),3,4-dimethoxy-benzoic acid(6),vanillic acid(7),3,4-dimethoxy-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8),3,5-dibromo-2-amino-benzaldehyde(9),hepta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10)。结论:化合物1,2及6~10均为首次从鼓槌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鼓槌石斛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建立鼓槌石斛快速繁殖体系。方法 :组织培养 ,虫荧光素 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及苯酚 硫酸法。结果 :胚在光照及黑暗条件下均可以萌发 ,但苗的生长需要光照条件 ,MS,1/2MS ,B5,N6培养基对苗的生长均比较适宜 ,0.5mg·L-1NAA与 1mg·L-16-BA利于鼓槌石斛组培幼苗的生长与分化。三磷酸腺苷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在鼓槌石斛培养时发生节律性变化。组培苗多糖含量 7.254% ,原植物为 2.833%。结论 :光照对胚的萌发没有影响 ,分化出幼苗后 ,培养基中的激素、氮源及有机元素对苗的生长及分化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要及时将苗转移到附加NAA与 6-BA的MS ,1/2MS ,B5,N6培养基中。ATP可作为鼓槌石斛培养时的动态指标 ,反应其发育过程中对营养和能量的需求。组培苗的多糖高于原植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云南鼓槌石斛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活性化合物,经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后,以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石油醚萃取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结构确定为:stigmasterol(1),β-sitosterol(2),3,4-dihydroxy-benzoic acid(3),stigmast-4-en-3-one(4),ergosterol(5),moscatin(6),d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鼓槌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鼓槌石斛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活性成分,开发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中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为:erianin(Ⅰ),chrysotobibenzy(Ⅱ),chrysotoxene(Ⅲ),confusarin(Ⅳ),erianthridin(Ⅴ),dendroflorin(Ⅵ),chrysotoxone(Ⅶ),dengibsin(Ⅷ)和β-sitosterol(Ⅸ),daucosterol(Ⅹ)。结论 化合物Ⅴ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鼓槌石斛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鼓槌石斛的种属分布、原植物特征、采集、鉴定、功用等,还总结了鼓槌石斛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鼓槌石斛主要含有苄类、菲类、芴酮类等化合物,其中包括四种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初步药理研究表明,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及耐药性等。 相似文献
7.
野生鼓槌石斛引种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Lindl为兰科石斛属附生植物,以鲜茎或干燥茎入药,是我国民间习用药用石斛种类之一。鼓槌石斛除了具有生津益胃、清热养阴之功效外,传统上还用于治疗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等。鼓槌石斛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至西南部。附生在海拨500~1 700 m的中海拨地区疏林中大树上或岩石上。随着鼓槌石斛的药用需求量增大,国内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为防止重蹈像兰科石斛属其他植物,如流苏石斛.... 相似文献
8.
鼓槌石斛特异性PCR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能够特异性鉴别鼓槌石斛的PCR引物,并优化PCR检测体系,确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别鼓槌石斛的方法.方法 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石斛属rDNA ITS序列170余条,运用MEGA 5.0对所有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找出各变异位点,在非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35份石斛属植物DNA模板进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显示阳性者为鼓槌石斛.结果 将退火温度升至58℃时,鼓槌石斛能被该引物特异性地扩增出来,而其他石斛属植物均为阴性,且该引物的灵敏度可达到0.69 ng/μL.结论 建立一种特异性鉴别鼓槌石斛的方法,运用该特异性引物可实现从同源物种中快速、准确地鉴定出鼓槌石斛,具有特异性好,操作简便、高效、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10.
11.
苦豆子种质资源调查及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苦豆子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从形态上初步分析其遗传差异。方法:以生长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不同地区的23份野生苦豆子为材料,调查种子形态、大小、千粒重和发芽特性等性状。结果:不同居群的苦豆子在这些性状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大的种子是4.70 mm×3.50 mm,最小的种子是3.80 mm×2.90 mm,千粒重为15.90~25.70 g;对8个不同地域居群种子活力的研究表明,No.103和No.122的苦豆子种子活力较高,其发芽指数分别为36.51,36.24,活力指数为1 323.49,1 274.56。除种子大小这一性状外,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都超过10%。结论:不同居群的苦豆子间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方薏苡种质资源对黑粉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常规田间鉴定方法,从不同来源的薏苡种质资源中筛选优良抗病种质,同时探讨室内快速生化鉴定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人工接种试验,对来自云南、浙江、福建等7个省市的19份南方生态型栽培及野生薏苡种质进行黑粉病的抗性鉴定,并通过室内种苗接种试验,观察田间表现抗性不同的种质在接种病原菌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田间接种的19份薏苡种质中,有1份免疫种质,发病率在20%以下的抗病种质1份,发病率在20%~40%的6份,40%以上的感病种质11份;表现不同抗性的种质其种苗接种黑粉菌孢子后12~48 h,PAL的变化有明显差异,抗病性强的种质PAL活性高峰出现较早,酶活相对较强。结论:所收集的大部分薏苡种质抗病性较弱;室内接种黑粉菌孢子后,薏苡种苗的PAL活性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及活性高低,可以作为薏苡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川产麦冬种质资源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比较、评价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质量。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对来源于四川盆地不同产地的24个野生麦冬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产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资阳市市中区、资阳市简阳市、乐山市市中区a、宜宾市南溪县、重庆市涪陵区b、绵阳市三台县b等6个样品的综合质量评价值较高,其中以资阳市市中区样品对川产麦冬种质资源的贡献度最大,达州市大竹县样品的贡献度最小,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类似。结论: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对麦冬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具有可靠性;四川盆地麦冬野生资源丰富,可从中选择优质资源,为麦冬品种选育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光质与种质对铁皮石斛种苗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揭示光质与种质对铁皮石斛种苗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采用8种光质(红光、蓝光、黄光、绿光和3个不同比例的红蓝混光),对3个家系(9×66,17×30,78×68)进行组培试验,测定农艺性状及叶绿素、总生物碱、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光质和种质对铁皮石斛种苗和有效成分均有极显著的影响,红光有利于种苗根系与苗高生长,蓝光有利于种苗增粗与生物碱积累,红蓝混光有利于叶绿素与多糖含量增加.研究结果为铁皮石斛种苗优质、低碳、高效生产提供了基础,并为优质药材生产给出了有益的提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斛属植物文献计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石斛是珍稀濒危中药材,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全面了解我国石斛属植物研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作者以1954~2010年"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石斛研究文献为依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我国石斛属植物研究文献从文献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与被引频率、主题分布、研究对象分布、作者与研究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石斛研究明显分为起步(2个)、停滞、平稳发展、快速上升5个阶段;期刊分布存在离散性与集中性并存的现象,已形成核心期刊研究群,并以《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和《陕西中医》为代表;研究主题广泛涉及临床与药理、组织培养与种苗繁育、成分分析等多个领域,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研究机构和团队,但研究对象差异显著,以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和霍山石斛最为集中。我国石斛属植物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但种植产业发展缓慢,供需矛盾突出,预计种苗繁育与人工种植、产品开发、化学与药理等方面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其文献报道仍将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6.
叠鞘石斛不同品系农艺性状比较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叠鞘石斛4个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的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为优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dq-1,dq-2,dq-3,dq-4等不同品系的茎长、茎粗、叶长、叶宽、长宽比、叶面积等进行调查,采收期测定茎的鲜重、干重以及对多糖、总生物碱等品质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4个不同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显著,dq-1,dq-2株型较高,dq-3株型中等,dq-4株型较矮。dq-2单茎最重,为7.81 g;多糖含量最高,为14.33%。dq-3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为0.486%。各农艺性状间相关程度高或显著,与多糖、总生物碱等品质性状相关程度低或不相关。结论:不同叠鞘石斛品系多糖和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可根据不同用途加以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7.
铁皮石斛花粉活力与种质创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铁皮石解杂交育种与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法测定不同花期与不同贮藏条件的花粉活力;在温室大概设施栽培条件下开展杂交、自交、自由授粉,野外昆虫辅助授粉.结果:铁皮石斛有活力花粉比例花蕾期为29.4%,开花当天为70.6%,开花后1周为31.9%,直至花谢花粉仍有活力;离体干燥条件下4℃贮藏20 d后有活力花粉比例仍有21.2%;人工授粉杂交结实率达82.6%,自交结实率7.3%;野外昆虫辅助授粉与温室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自由授粉结实率均为0.结论:铁皮石斛花粉在整个花期均有活力,石斛花构造的特殊性导致自由授粉与野外昆虫辅助授粉均结实困难,人工杂交授粉是铁皮石斛野生资源的保护与种质创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铁皮石斛中基本氨基酸含量变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铁皮石斛种质、生理年龄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为铁皮石斛药材质量评价与优质药材培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浙江人工栽培骨干基地一至三年生铁皮石斛11个种质33个样品,经盐酸水解后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基本氨基酸含量.结果:铁皮石斛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28~2.96 mg·g-1,其他9种基本氨基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53~4.20mg·g-1;种质对多种氨基酸的积累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影响,生理年龄对氨基酸的积累也有显著影响,氨基酸含量随着生理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铁皮石斛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通过品种选育、延长采收期可以增加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其他基本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生于我国西双版纳地区海拔550~1 550 m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野生薏苡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生物学及经济学性状进行对比分析,为薏苡品质改良提供育种材料.方法:通过小区栽培对比实验,比较9份野生薏苡种质的种子发芽率、生育期及生长状况;并对出米率、薏苡仁中蛋白质、粗脂肪及乙醇浸出物含量等农艺和经济性状进行测定.结果:9份野生薏苡种子发芽率为22%~80%,生育期在139~156 d,属中晚熟类型;不同种质之间株高、叶片大小、分蘖数、分枝数、单茎结实数等具有显著差异;乙醇浸出物均在5.8%以上,大于5.5%的药典标准;脂肪在5.05%~7.14%;蛋白质在15.63%~25.74%.结论:西双版纳地区野生薏苡种质资源在植株形态特征、生物学及品质特性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