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以西药得舒特为对照,从肠道症状和生活质量两方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药组60例,辩证分为三型:肝郁脾虚型24例,予痛泻要方协定方治疗;脾气虚弱型20例,予参苓白术散协定方治疗;脾肾阳虚型16例,予四神丸合理中汤协定方治疗。对照组20例,予得舒特治疗。4组服药疗程为4周。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肠道症状尺度表和生活质量量表作为判定依据,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①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②治疗前后中药组患者肠道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的腹胀症状无明显改善。中药组对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急迫方面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③中药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在患者食欲饮食方面无明显改善。中药组在恢复患者精力体力、改善患者情绪精神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在肠道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两方面都显著优于西药得舒特。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西药得舒特为对照,从肠道症状和生活质量两方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9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药组76例,辨证分为4型:中药1组(肝郁脾虚型)20例,予疏肝健脾方治疗;中药2组(脾气虚弱型)18例,予益气健脾止泻方治疗;中药3组(脾肾阳虚型)19例,予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治疗;中药4组(湿热阻滞型)19例,予清化湿热方治疗。对照组20例,予得舒特治疗。5组服药疗程为4周。采用症状等级评分表和SF-36生活质量评价作为判定依据,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①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前后中药组患者肠道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的腹胀症状无明显改善。中药组对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急迫方面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③中药组治疗前后患者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维度的积分均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仅活力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在肠道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两方面都显著优于西药得舒特。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1):89-91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包括湿热阻滞型21例、肝郁脾虚型29例、脾肾阳虚型14例、脾气虚弱型26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其评分,评估焦虑、抑郁状况,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郁脾虚型、脾气虚弱型SAS评分分别与湿热阻滞型、脾肾阳虚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郁脾虚型SAS评分与脾气虚弱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阻滞型SAS评分与脾肾阳虚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脾虚型SDS评分分别与湿热阻滞型、脾肾阳虚型、脾气虚弱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气虚弱型、湿热阻滞型与脾肾阳虚型之间S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焦虑状态以肝郁脾虚型与脾气虚弱型较多(62.07%、46.15%),合并抑郁状态以肝郁脾虚型与湿热阻滞型较多(55.17%、28.57%)。结论:肝郁脾虚型腹泻型IBS患者易合并有焦虑、抑郁状态,脾气虚弱型腹泻型IBS患者易合并有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肝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自拟中药调肝补脾方,每日1剂,疗程为4周;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0.1g,每天3次,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调肝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及内脏感受异常有关的一组胃肠功能功能紊乱综合征,发病率高。临床上分为三型即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与便秘交替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多见,属于中医"泄泻"范畴,本病其标在肠,其本在脾,按照辨证分型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笔者近年来采取穴位埋线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肝安肠方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伴焦虑患者临床疗效及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予疏肝安肠方汤剂口服;对照组38例,予匹维溴铵片口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5-HT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安肠方能缓解肝郁脾虚型IBS-D合并焦虑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5-HT含量,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予痛泻要方加减配合针灸治疗,1日2次,对照组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1日1次,疗程为4周,4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观察中医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0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脾虚湿盛型4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结果:10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治愈67例,占63.2%;好转34例,占32.1%;无效5例,占4.7%;总有效率占95.3%。结论:中医辩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蔡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以肝郁脾虚为基本病机,肝郁脾虚、脾气亏虚、脾肾阳虚、脾虚湿热阻滞为其主要证型。临床擅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本病,强调治疗本病宜谨守病机,方简药精,同时应配合调理脾胃,安神定志,注意合理的精神、心理疏导和饮食起居调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调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温肾助阳法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肾阳虚证中的可能机理。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收集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肾阳虚证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治疗疗程为14天,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结束后第14天进行临床症状、CD3、CD4、CD8、CD4/CD8检测,所有数据均应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总体疗效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经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无显著改变(P>0.05);③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①调肠方能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②调肠方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肾阳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③调肠方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多因素复合法分别建立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大鼠模型,对两组模型大鼠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脾气虚、脾阳虚的证候实质与差异。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以相应造模方法进行模型复制,并以四君子汤和理中汤进行药物反证。结果:脾气虚和脾阳虚大鼠宏观证候计分高于正常组(P0.01),且以脾阳虚组为著(P0.01);两组血清GAS均低于正常组(P0.01);脾气虚组的血浆MTL低于正常组(P0.01),而脾阳虚组高于正常组(P0.01);经健脾中药干预后,各项脾虚症状和体征逐渐缓解或消失;血清GAS、血浆MTL紊乱回复。结论:多因素复合法复制的脾气虚、脾阳虚证大鼠模型符合证候的生物学特征,稳定性良好,且经得起药物反证;脾气虚、脾阳虚大鼠的脾虚宏观证候呈递进关系;血浆MTL在脾气虚和脾阳虚中变化趋势不一致,可作为鉴别两证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从辨证论治、中药外用、针灸干预等方面综述低位直肠癌行前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异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病机以脾虚湿盛、中气下陷、脾肾阳虚、肝郁脾虚为主,中药常内服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等,或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类中药加以熏洗、坐浴、灌肠等,针灸选穴以天枢、足三里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证型与凝血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9例患者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和血瘀肠络证等6个证型,检测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g)及血栓烷B2(TXB2)水平,比较各证型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肠湿热证、血瘀肠络证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TXB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肠络证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TXB2水平均高于各虚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郁脾虚证、阴血亏虚证的纤维蛋白原和TXB2,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TXB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升高趋势。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血液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在传统的辨证论治基础上,酌情加入活血祛瘀之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肝郁证与神经肽CR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足电刺激、大黄灌胃、电刺激 大黄灌胃方法分别复制肝郁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实验大鼠下丘脑和蓝斑CRF含量。结果肝郁组下丘脑CRF含量降低,脾虚组下丘脑CRF含量存在升高趋势,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组蓝斑CRF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脾虚组、肝郁脾虚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郁组下丘脑CRF降低,脾虚组CRF在下丘脑存在升高趋势;肝郁组蓝斑CRF明显升高。下丘脑CRF在肝郁组和脾虚组之间的差异,可能是肝郁证和脾虚证的中枢差异点之一;肝郁组蓝斑CRF升高,可能是肝郁证证本质的核心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温清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温清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多塞平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总体疗效及腹泻、腹痛、腹胀、大便性状等主要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腹泻、腹痛、腹胀、大便性状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P〈0.01)。结论疏肝温清汤治疗D-IB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15年来我国IgA肾病中医证候学研究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对15年来我国IgA肾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方面文献资料的回顾性总结,重点对中医证候研究、辨证治疗研究、基本方治疗研究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认为IgA肾病的最常见中医证型依次是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将256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成肝胆湿热(A)、肝郁脾虚(B)、肝肾阴虚(C)、脾肾阳虚(D)和瘀血阻络(E)五个证型,观察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A型ALT、AST、TBiL及IgG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脾肿大率低于其他证型(P<0.05);B型仅次于A型,即ALT、AST显著高于除A型以外的其他证型(P<0.05),脾肿大率也相对较低;E型的特点是脾肿大率高,IgG值为最高(P<0.05)。HBeAg阳性率有在实证中较低而在虚证中较高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肝脏不同的病理变化是慢性乙型肝炎搂不同中医证型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晓周 《河南中医》2022,42(3):423-427
目的:观察肠宁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奥替溴铵片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宁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 s...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各证型的疗效差别。方法对58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进行辨证分型后用加味四逆散加减进行治疗。结果治愈14例,显效3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4.5%。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肝郁脾虚型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隔山逍遥方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73例受试对象分为4组:I组(79例)予隔山逍遥方配合针刺,Ⅱ组(31例)予丽珠肠乐,Ⅲ组(32例)单纯口服隔山逍遥方,IV组(31例)单纯予针刺治疗(方法同治疗组针刺);各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I组总有效率为88.61%,Ⅱ组为67.74%,Ⅲ组为78.13%,IV组为70.97%;I组疗效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对照组治疗前后部分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与对照组(Ⅱ-IV组)比较,各症状疗效均优于Ⅱ组,对肠鸣、神疲懒言疗效优于Ⅲ组,对大便泄泻、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疗效优于I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I组复发率为22.86%,Ⅱ组为61.11%,III组为55.00%,IV组为63.16%;I组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山逍遥方配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