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方证相对     
  相似文献   

2.
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宝库,正确合理的运用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础,依据辨证论治的思路,辨清疾病的症候,然后对证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也在不断进步,通过方证对应的方法,可以对诊断明确的疾病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中医药疗效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方证相对"与"方证相关"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剂与证候等基本概念入手,对方证相对、方证相关等源流、内涵及其现代研究思路与进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方证关系及其概念得以明确表述。  相似文献   

4.
方证相对——日本汉方医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证相对是日本汉方医学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其主体思想是:定证定方,实现汉方证治标准化。本文认为,方证相对表现出了一个与中医辨证论治不同的理论思维,是日本汉方医对中医传统理论实践运用和独特认识的产物,它在汉方后世方派理论中就已出现,其后乃为古方派医家吉益东洞所确立,而现代汉方医学则将之进一步给予了发展,是其汉方、汉药和证研究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日本汉方医学方证相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真健  杨彪 《国医论坛》1996,11(4):20-21
通过对日本汉方医的探讨,认为日方汉方医是在遵循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和方证相对思维方式论治疾病的,使很多疾病的诊治思路变得清晰明了而具体,且更具客观性,这无疑对中医学是一种启迪。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被认为是当代中医的理论范式,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及基础研究。方证相对是近年来仲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研读经典、回溯源流、辨析概念、逻辑推理,提出张仲景辨证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方证辨证。  相似文献   

7.
五苓散方证与猪苓汤方证两方证均有"水液停蓄"的病变机理,与此相对,张仲景选用茯苓、猪苓、泽泻以消散其停蓄之水;但五苓散证病变部位在脾胃三焦,猪苓汤证病变部位在肾与膀胱,与此相对,前者加桂枝、白术,后者加滑石、阿胶;从类方及类方证的角度辨析两方证的关键方证要素,探寻其"文同义异"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8.
方证相对学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波 《山东中医杂志》2010,(10):661-662,664
方证相对学说是探讨临床处方用药规律的学说之一,源自《伤寒杂病论》。其含义是指方剂的药物组成、配伍,与其主治病证所内寓的基本病机具有高度的针对性或相关性。其不仅是打开中医之门尤其是《伤寒论》之门的钥匙、提高中医疗效的重要保障、中医诊断客观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临床医生熟练运用各种辨证技术方法处理疾病的最基本临床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日本汉方医渊源于中医学,但在发展历程中忽视中医学"辨证求因-审查病机-立法-处方"环节中的病因病机分析过程,形成了异于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的方证相对诊疗模式.该诊疗模式的特点是根据患者体质、症状和体征,直接选用古籍成方,尤其推崇<伤寒论>的方药.方证相对诊疗模式对当今的西医和中医学结合应用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方证相对"是中医辨证论治法则之魂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对“方证相对”命题的文献学溯源性探讨,结合对中医病证体系及方证组织构架的分析,认为中医所讲的“方证相对”是主要指方剂的药物组成与配伍,与其主治病证所内寓的基本病机具有高度的针对性或相关性。“方证相对”中的“方证”,是指某方与某一特定病证间所存在的直接对应的主治关系,这一关系是建筑在该方内涵的“理”与“法”之上。“方证相对”不仅是中医辨证论治法则之“魂”,也是临床医生熟练运用各种辨证技术方法处理疾病过程的最基本的临床思维方式和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其中肝肾阴虚型23例、肝阳上亢型35例、肾阳虚衰型4例、痰湿内阻型24例、瘀血内停型34例;检测其血浆PAI-1、t-PA、vWF和CD62p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除肾阳虚衰型因例数太少不纳入统计外,其他各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PAI-1、vWF、CD62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偏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肝肾阴虚型、肝阳上亢型、痰湿内阻型、瘀血内停型均与血栓前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的分布及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47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病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性。采空腹血6ml,分离白细胞,用苯酚一氯仿法从白细胞中抽提DNA。使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电泳法进行ACEI/D基因分型。结果各证型组在各基因型之间均未见显著差异。但肝火亢盛、痰湿壅盛属于中医实证证型组的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属于虚证或虚实夹杂的证型组。结论ACE不同基因型分布对中医辨证分型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药物与药物合用之后可能发生的关系,称为"药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而配伍则具有主观性。要使配伍的主观愿望得以实现,必须使药物符合"好的药际关系"。经方、时方产生的根源正在于是否符合"特别好的药际关系"。在此基础上,可由含糊的经方、时方的概念,推出"精确处方"与"模糊处方"的新概念。由此,方剂大致可区分为两大类,这样的区分,使方剂学教学和方剂学研究今后可以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而临床运用方剂也可以按不同的思路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COS患者120例,健康对照组36例。月经周期第22天检测性激素水平、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按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患者中肾阳虚比例高于其他证型(P<0.05);各证型E2、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肾阴虚组、肝郁组、血瘀组L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郁组PR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肾阳虚组、肾阴虚组及痰湿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型与性激素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状态有相关性,肾阳虚是PCOS的基本证候和原发病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关系。方法3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瘀阻、热郁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6个证型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IL-8的水平。结果痰湿瘀阻、热郁血瘀、气滞血瘀、肾虚血瘀4个证型组血清IL-6和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各个证型组之间IL-6水平比较:除痰湿瘀阻组与气滞血瘀组、热郁血瘀组与肾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余各个证型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证型组之间IL-8水平比较:除热郁血瘀组与肾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余各个证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的中医辨证分型与IL-6、IL-8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提示中医证型与IL-6、IL-8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301例高血压患者辨证分为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浊壅盛、阴阳两虚4型,比较4型患者的血压、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以及家族史、食盐过量、性格急躁等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摹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痰浊中阻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肝火亢盛型以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升高。阴虚阳亢型女性多于男性,肝火亢盛型男性多于女性(P〈0.005)。发病年龄均以中老年人为主,阴阳两虚主要见于老年人(P〈0.01);超重、肥胖发病率、体质量指数均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家族史阳性、食盐过量、性格急躁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性别、年龄有相关性,与体质量指数及家族史阳性、食盐过量、性格急躁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2080例糖尿病患者证候与并发症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为寻求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河南省20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60.8%的病人有并发症,此项研究报告,对糖尿病的早诊断、早治疗、阻止并发症发生、发展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如何提高方剂研究效率和不断深入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路:(1)方剂的组方分为针对疾病、针对证或针对症状三类,因而对方剂作用和疗效的判断必须有所侧重;(2)要引用和创建不同层次的标准,重点应该放在建立和完善辨证标准,以及划分症状轻重程度的标准。(3)揭示疾病、证、症状三者之间关系是方剂研究的重点;(4)研究要循序渐进和讲究层次递进。最后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方方证运用体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方证对应原则指导下,运用四逆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溃疡,桂枝加白术附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桃核承气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混合痔。认为应不拘泥于现代医学病名诊断,有是证则用是方,无不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颈项肩背痛古方与神经根型颈椎病今方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以颈项肩臂痛、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主治的古今内治方剂,比较古今方剂功效类别药物构成比和常用药物使用率的差异,分析它们的用药特点异同。结果: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在今方中使用构成比均大于20%,三者之和大于80%,在古方的使用构成比分别30.24%、17.70%、10.21%,化痰药、化湿利水药、温里药、行气药、清热药在古方中的使用构成比为5.86%~6.90%。祛风湿药今方常用葛根、桂枝、威灵仙、木瓜、桑枝,古方多用独活、麻黄、防风。补血药古今方均常用当归和白芍;益气药古方喜用白术,今方常用黄芪;古今方剂均较少使用补益肝肾药物。川芎是古今方剂最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化痰药以半夏、天南星较为常用,古方的使用率高于今方。全蝎等为今方所多用。古方喜用肉桂、附子等温里药。结论:今方的用药更趋集中于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类别,而古方的选择上更为分散;古今方剂在常用药物的选择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