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量上下颌牙齿是否协调常用的方法是Bolton指数法,通过该方法测量分析白银地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Bolton指数及其异常的分布比例,预测矫治后的咬合关系。方法:对白银地区20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对Bolton指数及其分布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Bolton指数前牙比异常者占39.93%,偏大者占27.31%,偏小者占12.62%。全牙比异常者占46.13%,偏大者占28.44%,偏小者占17.69%。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男女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白银地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且偏大者发生率高于偏小者,且全牙比异常者多于前牙比异常者。  相似文献   

2.
昆明地区196例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不调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Bohon不调量的大小及发生率.方法把符合标准的196副模型,获取其.Bohon指数的前牙比和全牙比及牙量不调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例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前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1.5mm的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7.46%、9.86%、18.97%,全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1.5mm的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20.96%、14.08%、22.14%,结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不调并不是错[牙合]发生的主要原因,但临床对Bolton指数分析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模型测量研究,建立辽宁籍汉族大学生正常牙合Bolton指数的均值。方法选取正常牙合114副(男56副,女58副)手工测量各牙冠宽度、计算前牙和全牙Bolton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内性别差异及本组与文献资料的组间差异。结果建立了辽宁籍正常牙合大学生Bolton指数范围,男性前牙指数为77.87±2.18;女性前牙指数为77.64±2.91;男性全牙指数为92.42±1.81;女性全牙指数为91.45±2.18。结论 Bolton指数存在地区和民族等差异,矫治过程中应参照本地区参考值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4.
55例安氏Ⅱ~1类错合牙量关系的Bolton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安氏Ⅱ1 类错合患者上下牙量关系对其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55例安氏Ⅱ1 类错合的恒牙合模型上下牙进行Bolton分析。结果 :55例病例中前牙比与全牙比在正常范围内者分别为 32例、 2 6例 ;前牙比与全牙比小于正常值者为 1 5例、 1 7例 ;前牙比与全牙比大于正常值者为 8例、 1 2例。结论 :55例安氏Ⅱ1 类错合中有近 1 /2病例Bolton指数在正常值范围内 ,上下牙量关系协调 ;有近 1 /3病例Bolton指数小于正常值 ,上牙相对过宽或下牙相对过窄 ;有近 1 /5病例Bolton指数大于正常值 ,下牙相对过宽或上牙相对过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兰州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下颌牙量及其异常的分布.方法 随机抽取352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测量上下颌牙量宽度,计算Bok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2例患者Bolton前牙比及全牙比无性别差异.前牙及全牙Bolton指数不调率分别为38.06%和42.05%,男、女患者Bolton不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州地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异常者比例较高,正畸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畸治疗下切牙先天缺失23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切牙先天缺失的矫治方法。方法以伴有下切牙先天缺失的23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下切牙缺失的部位、数日、错[牙合]类型、矫治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缺失1颗下中切牙、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1颗非缺牙侧第一前磨牙的病例及缺失2颗下中切牙、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的病例的Bolton指数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23例患者正畸治疗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两组拔牙病例之间的Bohon指数全牙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前牙比和前牙不调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先天缺1颗下中切牙上下颌均需拔牙者,在下颌非缺牙侧选择拔1颗前磨牙比拔1颗中切牙对Bohon指数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7.
李重青  李红强  魏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529-2529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口腔错[牙合]畸形,必须及时矫正,否则即影响面容又影响咀嚼。因此早期矫治尤为重要,且有利于颌面部向正常方向发育。我科在临床口腔正畸工作中,针对前牙反[牙合]应用方丝弓结合小型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因单颗下切牙先天性缺失 ,引起 Bolton指数不调 ,导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 10 (男 6 ,女 4 )例 ;年龄 12~ 2 1(平均 16 .5 )岁 .疗程 6~ 14 (平均 10 ) mo.安氏 I类 7例 ,II类 3例 .患者拒绝拔牙矫治 ,同意配合邻面去釉方丝弓矫正器矫治者 ;牙齿发育完全 ,牙齿磨耗量低 ,口腔卫生好 ,不易患龋者 .矫治前常规模型分析 ,头影测量 ,照像 ,计算 Bolton指数 .由于患者下颌均缺失 1颗切牙 ,致 Bolton指数前牙比或全牙比均小于正常值 ,故计算时 ,先算出与目前下颌前牙量或全牙量相匹配的上颌牙量 ,其与实际值间的差 ,即为上颌相对过…  相似文献   

9.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口腔错[牙合]畸形,必须及时矫正,否则即影响面容又影响咀嚼。因此早期矫治尤为重要,且有利于颌面部向正常方向发育。我科在临床口腔正畸工作中,针对前牙反[牙合]应用方丝弓结合小型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岚  王雅玲  陶李明 《安徽医学》2006,27(6):502-504
目的探讨Bolton指数在合肥地区的错[牙合]患者中分布情况,有无性别及应用于各类错[牙合]畸形中的差异。方法筛选319副模型,其中安氏Ⅰ类125副、安氏Ⅱ类109副、安氏Ⅲ类85副,分别按Bolton正常值和一个标准差分为过小,正常,过大三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Bohon前牙比过大组安氏Ⅲ类均数显著大于安氏Ⅰ类、安氏Ⅱ类;全牙比过小的男性患者安氏Ⅱ类均数显著大于安氏Ⅲ类;Bolton前牙比无性别差异,全牙比存在性别差异。结论Bolton指数在各类错[牙合]畸形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下切牙先天性缺失致错牙合畸形矫治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松  段银钟  刘红 《医学争鸣》2002,23(17):1561-1561
1 临床资料因单颗下切牙先天性缺失,引起Bolton指数不调,导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10(男6,女4)例;年龄12~21(平均16.5)岁. 疗程6~14(平均10) mo. 安氏I类7例,II类3例. 患者拒绝拔牙矫治,同意配合邻面去釉方丝弓矫正器矫治者;牙齿发育完全,牙齿磨耗量低,口腔卫生好,不易患龋者. 矫治前常规模型分析,头影测量,照像,计算Bolton指数. 由于患者下颌均缺失1颗切牙,致Bolton指数前牙比或全牙比均小于正常值,故计算时,先算出与目前下颌前牙量或全牙量相匹配的上颌牙量,其与实际值间的差,即为上颌相对过多的量,也就是需去釉的总量.  相似文献   

12.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轻者仅表现为前牙反牙合,严重者除表现前牙反牙合外,还可表现为后牙近中错牙合、颜面畸形[1]。临床上依其发生机制分为牙性、功能性和骨性,各类相应的矫治设计差异很大[2]。作者对20例前牙反牙合患者,临床上根据模型和颜面分析以及下颌能否后退等将其分型并分别用不同方法进行矫台,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20例前牙反牙合病例,年龄8~25岁。男11例,女9例。ClassⅠ类前牙反牙合9例,多为牙性反牙合,其中伴上前牙拥挤3例。ClassⅢ类前牙反牙合11例,…  相似文献   

13.
曲幸辉  ;张月兰 《医学综述》2014,(22):4099-4101
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在我国有较高发生率,引起下颌先天缺牙的病因繁多,但遗传倾向或家族聚集性被推测为其首要病因,可能与同源盒基因TGFA、MSX1和PAX9的突变有密切的联系。下颌缺失一颗恒切牙后容易引起下颌骨发育不足和下颌切牙向内倾斜,进而导致Ⅱ类面型和Ⅱ类错牙合增多,前牙覆牙合覆盖加大,下颌中线不调,Bolton指数减小等临床表现,给正畸矫治增加了难度。临床上正畸医师常通过对患者面型、牙列拥挤度、磨牙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Bolton指数以及患者自身诉求等方面综合考虑,必要时行诊断性蜡合排列试验协助建立组牙保护牙合,选择拔牙、邻面去釉或开辟间隙修复等方法进行正畸矫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矫治设计及特点.方法:选择已矫治完成伴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牙合)畸形患者23例,根据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数目、错(牙合)类型、矫治方法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对其中两组拔牙设计模式进行重点探讨.第一组:7例,缺1颗上颌侧切牙,下颌拔除两颗第一双尖牙和上颌非缺牙侧拔除1颗第一双尖牙;第二组:6例,缺2颗上颌侧切牙,下颌拔除两颗第一双尖牙或两颗第二双尖牙.将两组患者的模型进行Bolton指数测量分析,计算时将上颌侧切牙缺失侧的第一双尖牙纳入前牙量范畴,全牙比按减去先天缺牙和拔牙后的牙量计算,将两组模式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全牙比为(87.68±1.0~87.41±1.01)%,前牙比为(76.6±2.24~75.24±0.87)%,前牙不调量在0.7±0.66~1.3±0.56 mm之间.两组Bolton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天缺1颗上颌侧切牙若上下颌均需拔牙者,拔除上颌非缺牙侧的第一双尖牙或侧切牙对Bolton指数影响均不大;上颌侧切牙变异时选择拔除变异的上颌侧切牙保留同侧的第一双尖牙,避免Bolton指数不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Bolton指数不调患者的正畸矫治措施。方法:临床筛选出35例Bolton指数异常的正畸患者,采用邻面去釉或拔除一个下切牙的矫治设计方案,应用直丝弓矫治器(Roth数据)进行矫治。结果:35例病例均取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邻面去釉的牙齿经半年跟踪观察无继发龋发生。结论:对Bolton指数不调患者如采用正确的矫治设计方案仍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Bolton指数在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汉族错(牙合)患者中性别、民族差异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副模型按Bolton指数正常和不协调分为正常组和不调组,测量前牙比和全牙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除维吾尔族男、女性患者前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维吾尔族男、女性患者全牙比和汉族男、女性患者前牙比及全牙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汉族男性患者间Bolton正常组和不调组全牙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女性患者全牙比及男女性患者Bolton正常组和不调组前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olton指数在维、汉族错(牙合)患者中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安氏Ⅲ类错(牙合)上下牙量不调的发生率以及各类错(牙合)Bolton分析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Ⅰ类、Ⅱ类、Ⅲ类错(牙合)合患者的模型,每组男女各50例,共300副模型.测量其Bolton的3个比率以及牙量不调量的统计,并对Bolton3个比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00例病例中Bolton指数不协调的占19.33%,前牙比、后牙比、全牙比均呈ClassⅢ>ClassⅠ>ClassⅡ的趋势,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上下颌牙量关系不调是错(牙合)发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Bolton分析应成为正畸诊断和确定治疗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同错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侧切牙宽度异常在Bolton指数不调中的比率。方法:选取本院正畸科2005-2013年收治的140例正畸患者石膏模型,牙性与骨性错类型一致,分类为Ⅰ、Ⅱ、Ⅲ类3个组。测量分析Bolton指数,并获取所有病例双侧上颌侧切牙宽度,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处理。结果:Ⅰ、Ⅱ、Ⅲ类各类错的Bolton指数前牙比、全牙比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类Bolton指数全牙比最大,与Ⅰ、Ⅱ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中国人正常Bolton指数±2个标准差为标准,错患者的前牙比、全牙比不调发生率分别为16.43%和15.00%,当以Bolton指数不调量|TSD|≥1.5 mm为标准时,Bolton指数前牙比、全牙比不调发生率分别为17.86%和29.29%。侧切牙牙冠宽度异常在前牙和全牙牙量不调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6.7%、18.0%。结论:不同类型错间Bolton指数不协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D实际值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关牙量不调信息,临床矫治设计应从牙量协调角度预测分析。Bolton指数不调与侧切牙宽度异常有关,治疗应注意。  相似文献   

19.
Bolton指数指导矫治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临床矫治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的最佳矫治方案。方法选择36例(男17例,女19例)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结合临床检查,用Bolton指数指导分析制定出最佳矫治方案,分别采用邻面去釉、缺失牙修复、对称及非对称拔牙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36例患者按原定设计方案,分别采用5种矫治设计,均达到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对于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的患者,以Bolton指数作为指导,结合临床检查,选择恰当的矫治方法,均能达到健康、美观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前牙形态大小及接触点对正畸治疗后前牙拥挤复发的影响。【方法】以正常牙合作对照 ,测量分析10 4例矫治前前牙拥挤、矫治后以及维持后 2 4年牙模 ,测量其前牙不整齐指数 (IRID)、尖牙间宽度及计算其下切牙牙冠近远中径 /唇舌径 (MD/FL)比值 ,观察前牙区相邻牙之间接触形式。【结果】临床排列整齐 (IRID≤ 1 5mm )者 ,切牙MD/FL比值正常或偏小 ,临床排列不整齐 (IRID >3 5mm)者 ,切牙MD/FL比值偏大 ;旋转牙矫治后邻牙间以点接触形式居多 ,排列整齐的正常牙合及矫治后未复发的患者上下前牙邻接区为面接触。【结论】MD/FL比值偏大 ,前牙间点接触是导致矫治后不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