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估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11例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经传统射频治疗后效果欠佳患者行水冷射频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7天、14天、1个月和6个月时疼痛数字评分(NR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NRS显著下降(P<0.01),术后出现治疗局部软组织肿胀,1~2周内缓解.结论: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护理方法。方法:针对65例不同皮损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疼痛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65例病人经治疗与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头面部带状疱疹部位特殊,做好局部皮损护理和全身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Herpes.zo ster)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老年带状疱疹前驱期较长,皮损的范围更广,发生大疱、血疱的几率高,神经痛的发生率更高,后遗神经痛持续时间更长。我院2002年6月-2004年3月,共收治老年带状疱疹127 例,均予心理、皮肤、物理治疗症状等方面的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7例患者,男76例,女51例,年龄60-88岁。皮损分布部位:头面部32例;胸、腹及背部57例;四肢及臀部38例。住院10-20 d,痊愈106例(83.46%),好转21例(16. 53%),经1个月后随访,有3例出现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2.36%。  相似文献   

4.
崔璐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0):792-792
我科于 2 0 0 1年 4月将微波定向照射方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对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水疱吸收 ,皮损面积缩小 ,疼痛减轻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治疗对象本组患者 3 0例 ,男性 1 0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5 5~ 75岁 ,平均 65岁 ,其中发病 3天以上 2例 ,后遗神经痛 8例 ,单侧腰部皮损 1 5例 ,头面部皮损 5例 ,临床表现为皮损沿腰部肋间神经及面部三叉神经分布 ,有明显簇集性小水疱 ,患者疼痛剧烈 ,均伴有因疼痛引起食欲减退、失眠、行走缓慢、伴呻吟及痛苦面容等症状。1 2 治疗方法使用南京启…  相似文献   

5.
黄为阳  王粤湘  覃永健 《护理研究》2014,(16):1974-1975
[目的]探究温阳止痛散贴敷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本院配制的温阳止痛散,选取印堂、太阳、上关等穴位,应用贴敷的方法治疗31例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缓解程度。[结果]1个疗程(7d)后,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74.2%,总有效率93.5%;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72±1.26)分、(1.98±0.86)分。[结论]温阳止痛散贴敷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及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带状疱疹愈合后,疼痛时间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者57例,皮损部位分别在头面部、胸背部、上下肢及骶部。采用神经阻滞、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1~4周VAS评分及Q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显效率87.7%,总有效率100%。结论以神经阻滞和皮损区局部浸润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且副作用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神经痛105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我院2003~2006年带状疱疹神经痛105例临床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3例,女42例,发病年龄17~82岁,<40岁(包括40岁)27例,占25.7%,>40岁78例,占74.3%,其中胸背部47例,占44.8%,腰部28例,占26.7%,头面三叉神经部21例,占20%,下肢6例,占5.7%,颈部3例占2.8%。1.2神经痛与皮损的关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感觉神经节,所以神经痛是本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明显神经痛。神经痛与皮损同时出现的45例(43%),先出现神经痛后出现皮疹的60例(57%)。1.3疼痛程度按疼痛轻重分为:轻度14例(13.3%),自诉出现间断性疼痛,患者可忍…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5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经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9-70岁,38例患者均有典型带状疱疹症状和体征及单侧沿外周神经分布的成簇状水疱状损害,伴有神经痛,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发病部位:腰背部33例,占66%;头面部8例,占16%;其他9例,占18%。  相似文献   

9.
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感染神经分布区的局限性疼痛及相应区域内出现排列成束状簇集水泡为特征的特异性皮肤损害,多见于成年人。2004年3月~2006年6月,我科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刺络拔罐法及闪罐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2例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3例,女49例,年龄27~83岁,平均年龄52岁。皮疹部位:胸背部65例,头面部5例,腰腹部35例,下肢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皮损范围、疼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可能引起带状疱疹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101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信息,定义PHN为出疹90天后仍有疼痛。将年龄、性别、早期治疗、疼痛程度、疱疹面积、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疾病等列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向前逐步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研究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中年龄(P<0.0001,OR=1.125,95%CL1.062~1.191)、疼痛程度(P=0.0003,OR=5.598,95%CL)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危险因素;疱疹位置(P=0.0069,OR=0.131,95%CL 0.030~0.573)、早期抗病毒治疗(P=0.0059,OR=0.019,95%CL 0.001~0.321)、抗病理神经痛治疗(P=0.0190,OR=0.136,95%CL 0.026~0.720)为有利因素。结论:重视高年龄、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患者,早期进行抗病毒、抗病理神经痛治疗能有效预防疱疹后神经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并发的严重水肿在2~3周内明显减轻或消退.结论 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围术期护理方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应用强的松治疗的13例和对照组治疗的8例带状疱疹进行临床观察,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共观察21例有典型皮损和神经痛的带状疱疹患者,将其分为两组。①治疗组13例:男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2组病例均有典型带状疱疹皮损及神经痛,均无肾脏、血液、占位性及胶原性疾病,均未经治疗.发病1~3d就诊,年龄9~6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头面部10例,躯干部22例,四肢部8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头面部8例,躯干部15例,四肢部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与发病年龄和病程的关系.方法 选择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先按发病年龄分为Ⅰ、Ⅱ、Ⅲ组;同时按病程再分为A、B、C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5d后开始第2个疗程;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镇痛情况评估.结果 (1)(按发病年龄)Ⅰ组与Ⅱ组、Ⅲ组VAS评分比较,Ⅱ组与Ⅲ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按病程)A组与B组、C组VAS评分比较,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与发病年龄和病程具有相关性,提示该病患者应及早进行规范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半导体激光两种不同规格探头用于头面部带状疱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两组均口服阿昔洛韦0.2 g/次,1次/4 h,肌肉注射甲钴胺0.5 mg,1次/d,3次/周;治疗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大探头,波长810 nm,激光功率为400 MW,每个部位照射10 min,1次/d,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小探头,波长810 nm,激光功率为300 MW,根据头面部带状疱疹分布情况,选择沿三叉神经走行的穴位照射5 min,1次/d,两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39.3%,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痊愈率为16.1%,总有效率为7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大探头联合药物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治愈率高,并能有效控制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纳入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试验组加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皮损愈合情况、睡眠质量、有效率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在疼痛程度改善、皮损愈合情况及睡眠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促进皮损愈合,降低PHN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大约有30%~50%的中老年患者于皮损消失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s neuralgia,PHN),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治疗后遗神经痛,临床上大多给予解热镇痛药及安定剂,但这些药物均存在明显的或潜在性的副反应,而且治疗效果也不够稳定。笔者于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期间门诊采用口服迪赛片(胸腺肽肠溶片)配合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8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出现带状疱疹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进行肾移植的7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术后发生带状疱疹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19例患者中37例发生带状疱疹,发生率为5.15%,发病距肾移植手术时间为0.5~60个月,平均(4.12±2.11)个月,发生带状疱疹患者中,有36例出现皮肤改变,且分布部位以四肢所占比例最高,为35.14%,其次为胸腹部及腰背部,分别占27.03%及18.92%。有17例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占其总数的45.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及进行激素冲击治疗为肾移植发生带状疱疹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肾移植发生带状疱疹以水痘状皮疹为主,且皮损部位主要为四肢及胸腹部,高龄及进行激素冲击治疗为肾移植发生带状疱疹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高龄及进行激素冲击治疗患者的观察,尤其注意观察其四肢及胸腹部皮肤是否发生破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老年患者54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和皮损区皮内注射治疗每星期一次,治疗1个月,并从治疗开始时口服普瑞巴林300 mg/d,bid直至第10周,低剂量组采用相同的神经阻滞疗法并从治疗开始时口服普瑞巴林150 mg/d,bid直至第10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 of sleep,QS)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10w,VAS和Q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治疗后第5w和第4w开始VAS评分和QS评分分别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0周,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普瑞巴林300 mg/d联合神经阻滞可迅速缓解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累及口腔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13例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患者,口腔受累,有疱疹和糜烂,给予全身抗病毒治疗以及面部、口腔皮损局部用药。护理重点在预防疱疹破溃后继发感染,并注重口腔糜烂的护理、神经痛处理以及用药监护等。结果治疗、护理10天后患者面部及口腔水疱干燥、结痂,口腔糜烂逐渐愈合,20天后所有患者基本痊愈或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防止面部、口腔疱疹继发感染是本病的护理重点,对口腔糜烂、疼痛等护理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