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增生已成为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疾病。目前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已达10%左右,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以上,且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性情急躁、易怒,或性格内向,及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或多次人工流产的女性更易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分析评价小金胶囊(0. 35 g/粒)与对照药小金丸比较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济学优劣,为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治疗和相关医药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全国各地14家医院,从统一约定的同一时点开始,研究者选用2种研究药物进行治疗的全部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以周为单位竞争性纳入,计划小金胶囊队列纳入前500例,小金丸队列纳入前100例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调查。以乳房疼痛疗效、增生体积缩小疗效为主要效果指标,质量调整生命年为效用指标,进行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共纳入600例病例,其中小金胶囊队列共498例、小金丸队列共102例,基线时有2个关键变量(年龄和生育次数)在2个队列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5),因此根据这2个变量进行分层分析。在乳房疼痛症状方面,2个队列疗效相当,其中,小金胶囊在生育次数大于1次的女性更具有经济性,为优势方案。在乳腺增生体积缩小方面,小金胶囊治疗大于30岁的患者时疗效更具有疗效优势,年龄小于30岁并生育次数≥1、年龄 30岁人群中小金胶囊更具有经济性,为优势方案。改善生命质量方面,小金胶囊能更好的提高年龄不超过30岁未生育的女性患者人群的健康状况,小金胶囊为优势方案,更具有经济性,值得临床推荐。此外,研究未观察到小金胶囊的不良反应。结论:在部分人群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与对照药比较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隔蒜灸联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对乳腺增生局部或肿块处、膻中、太冲、肩井穴施用隔蒜灸,内服小金丸;对照组54例,单用小金丸。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隔蒜灸联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丁秉  丁静益  丁静翔 《河北中医》2001,23(10):774-774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常见病、多发病 ,其病程缠绵 ,短期难愈。 1998~ 2 0 0 0年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 10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10 0例均为门诊患者 ,病程 <1年 30例 ,1~ 2年 5 0例 ,2~ 4年 12例 ,>4年 8例 ;年龄 2 2~ 2 8岁 2 6例 ,2 8~ 4 0岁 60例 ,>4 0岁 14例。患者乳房均疼痛 ,肿胀结块 ,遇情志变化或经前期加重 72例 ,伴有月经不调 2 5例 ,无明显诱因 3例。1.2 诊断标准 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 ,遇情志波动或经前期加重。体检 :可触及单侧或双侧乳房内一个或数个肿…  相似文献   

5.
乳腺小叶增生应该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了。年轻至二十几岁的未婚女性,年老至四十几岁的绝经前妇女,都有患小叶增生的可能。经过流行病学的调查,本病占所有乳房病的75%左右。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乳腺增生症是指与卵巢功能失调、流产次数多、情绪不稳定等诸多因素有关的乳腺增生性疾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1]。以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为主要特征,起初为胀痛或触痛,随月经呈周期性,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严重者可呈持续性疼痛,甚至走路、活动亦疼痛,可向肩、背部、腋窝、上肢放射。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为乳腺疾病的首位。临床上以乳房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及局部疼痛为特征。属中医“乳癖”范畴。笔者采用壮药为主治疗乳腺小叶增生60例,获得满意效果,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是女士们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约占乳腺疾病的90%以上,为乳腺导管和乳腺小叶在结构上发生了退行性病变的结果。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失调。婚育、遗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笔者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自拟妇康消肿汤治疗乳腺增生12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2011年1月期间,笔者采用自拟消癖汤配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小叶增生6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多发、难治的乳房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小叶增生18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中成药小金丸联合他莫昔芬、甲基睾丸素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小金丸、他莫西芬、甲基睾丸素 ;对照组口服他莫昔芬、甲基睾丸素。疗程结束后分别进行红外线乳腺透照及彩色B超检查 ,2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6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1993年以来,我院外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用中药温补肾阳,调理冲任,辅以疏肝理气,化痰软坚之法,治疗了37例乳腺囊性增生的病人,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有效率为94.5%,并使33例内分泌紊乱的病人有25例恢复正常。其中E_2增高者8例,有7例恢复正常,PRL增高者16例,有13例恢复正常,E_2、PRL两项增高者9例,有5例恢复正常,有3例单项恢复正常。通过临床观察,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乳腺小叶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现将采用中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116例临床病例统计及随访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又名乳腺结构不良,是女性的多发病,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并乳房肿块,疼痛严重者可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运用我院自制方乳腺散结丸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是以周期性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为临床特点的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在中医学中属"乳癖"范畴。笔者应用逍遥散合小金治疗乳腺增生病108例,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108例,女性,年龄24~52岁,平均36.6岁。病程最长者2年以上,最短者为3个月。1.2治疗方法:给予逍遥散合小金丸加减,组方:柴胡、当归、赤芍、白术、茯苓、薄荷、木鳖子(去壳去油)、乳香(制)、没药(制)、五灵脂(醋炒)、当归(酒炒)、地龙。随证加减:肝郁化火加丹皮15g,栀子12g;肝郁气滞加青皮12g,木香6g;血虚加熟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结构不良症中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乳腺结构不良症为女性常见病 ,多发病 ,是一类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生活及正常工作的疾病。笔者对 2 2 5例乳腺增生症的患者坚持服用我院科研方乳腺增生丸治疗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处方与制备1.1 处方元参 2 0 0 g,夏枯草 2 0 0 g,海藻 13 0 g,昆布 13 0 g,云木香 160 g,鸡血藤 2 0 0 g,红花 12 0 g,丹皮 80 g,赤芍 60 g,蒲公英 2 0 0 g,连翘 80 g,花粉 80 g,汗三七 10 0 g,元胡 5 0 g。1.2 制备混合粉碎成细粉 ,过 10 0目筛 ,混合 ,过重筛 ,每 10 0 g药粉加炼蜜 110~…  相似文献   

19.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在此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方:柴胡12~15g,香附10~12g,枳实10~12g,青皮10~12g,橘核10~15g,瓜蒌15~18g,半夏10~12g,夏枯草10~15g,丹参15~20g,炮穿山甲10~12g,三棱10~12g,肉苁蓉20~30g,生牡蛎20~30g。  相似文献   

20.
乳块消汤治疗乳腺增生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乳块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方法 :将 1 2 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 0例 ,治疗组采用乳块消方 (当归、赤白芍、白芷、柴胡、郁金、香附、瓜蒌、桔核等 ) ,对照组用中成药小金丸 (麝香、乳香、没药、地龙等 ) ,均内服 ,1 0天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 .6 6 %,对照组有效率为 5 6 .6 6 (P <0 .0 1 ) ,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 :乳块消方能明显消除乳腺增生所致的结块 ,胀痛 ,并能调节内分泌而使月经病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