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烧山火、透天凉针刺补泻法对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运动步态周期的影响。方法将66例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取手术局部腧穴秩边、环跳、居髎行透天凉泻法;取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血海、地机、阳陵泉行烧山火补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学时间参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侧支撑相时间、健侧支撑相时间、步行周期、患侧摆动相时间、健侧摆动相时间及双支撑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可有效缩短臀大肌挛缩术后的步态运动周期,改善患者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式针刺补泻对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运动步态髋、膝关节屈伸角度的影响。方法:将66例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33例。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患侧秩边、环跳、居髎,行透天凉泻法;患侧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血海、地机、阳陵泉,行烧山火补法。对照组仅予与观察组相同的基础康复治疗。每日治疗1次,3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星期。使用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评定系统对患者进行运动步态髋、膝关节的屈伸角度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屈曲角度值(HFA-FF)、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值(MAX-HFA)、髋关节伸展角度最大值(MAX-HEA)、膝关节屈曲角度值(KFA-FF)、支撑相膝关节屈曲角度最大值(MAX-KFA-TP)、摆动相膝关节屈曲角度最大值(MAX-KFA-WP),及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屈曲角度值(HFA-FF)、髋关节伸展角度最大值(MAX-HEA)和膝关节屈曲角度值(KFA-FF)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髋关节屈曲角度值(HFA-FF)、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值(MAX-HFA)、髋关节伸展角度最大值(MAX-HEA)、膝关节屈曲角度值(KFA-FF)及支撑相膝关节屈曲角度最大值(MAX-KFA-TP)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式针刺补泻可提高臀大肌挛缩术后髋、膝关节功能,改善步态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蹻脉法对中风恢复期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实验组采用"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蹻脉法即泻阴补阳蹻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8天,应用Ashworth量表,对首次治疗前0.5h,治疗后0.5、1、2、4、8h和28天分别测定患者的下肢肌痉挛,并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82.4%,对照组75.6%;首次治疗后0.5h痉挛改善最明显(P<0.01或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1h痉挛改善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28天痉挛改善均明显(P<0.01或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蹻脉法在近、远期内有效的降低中风恢复期患者患侧下肢肌痉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表里经对刺"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足阳明胃经平补平泻法,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的基础上给予表里经对刺"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治疗,2组均治疗28天,于治疗前、治疗后用下肢Ashworth量表检测肌痉挛程度。结果:Ashworth评分观察组首次治疗后0.5、1、2小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0.5小时与首次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0.5、1、2小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hworth评分2组治疗28天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7%,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里经对刺"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可降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下肢肌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5.
杨洁  周海燕  冯跃 《四川中医》2009,(11):32-34
目的:在针灸理论指导下,比较研究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热证模型家兔血清糖皮质激素(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阳虚模型组(B组)、阳虚烧山火组(C组)、阳虚透天凉组(D组)、热证模型组(E组)、热证烧山火组(F组)、热证透天凉组(G组)。分别采用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交叉治疗,用ELISA法检测血清GC、ACTH含量。结果:两种手法均可升高阳虚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P〈0.01,P〈0.05)和ACTH含量(P〈0.01,P〈0.05),且“烧山火”有优于“透天凉”的趋势(P〉0.05);均可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P〈0.05,P〈0.01)并升高ACTH含量(P〈0.05),且“透天凉”有优于“烧山火”的趋势(P〉0.05)。结论: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证、实热证模型家兔确有治疗效果,其效应上存在一定差异,治疗阳虚证“烧山火”优于“透天凉”,治疗实热证“透天凉”优于“烧山火”,故临床应用时仍建议辨证论治的选用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针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后对患者膝关节能量、支撑力矩及摆动力矩进行测量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膝关节能量、支撑力矩及摆动力矩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两组患者膝关节能量、支撑力矩及摆动力矩均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增加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下肢运动过程中膝关节能量、支撑力矩与摆动力矩,提高其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7.
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ng XL  Wang F  Zheng JJ 《中国针灸》2012,32(1):35-38
追溯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的渊源,将其与烧山火、透天凉术式对比剖析,探讨其创新点与临床应用优势。郑氏"热补""凉泻"针法源于"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其术式由捻针补泻、提插补泻、三五助补助泻与开阖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组成,其中捻针补泻和三五助补助泻法为郑氏首倡,也是郑氏针法特色之一。"热补""凉泻"针法操作术式较"烧山火""透天凉"针法简易,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又不失"烧山火""透天凉"针法之功效。  相似文献   

8.
追溯郑魁山教授创新针法“热补”法与“凉泻”法的渊源,将其与烧山火、透天凉术式对比剖析,探讨其创新点与临床应用优势.郑氏“热补”“凉泻”针法源于“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其术式由捻针补泻、提插补泻、三五助补助泻与开阖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组成,其中捻针补泻和三五助补助泻法为郑氏首倡,也是郑氏针法特色之一.“热补”“凉泻”针法操作术式较“烧山火”“透天凉”针法简易,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又不失“烧山火”“透天凉”针法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周海燕  杨洁  冯跃  杨慎峭 《针刺研究》2012,37(4):277-280
目的:比较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热证模型家兔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烧山火组、透天凉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制造热证模型。治疗组动物选取"曲池"穴,分别施以"烧山火"补法和"透天凉"泻法各1次。用体温计检测各组家兔基础肛温及治疗前后肛温,用鲎试剂检查法检测血清ET含量。结果:造模后家兔肛温和血清ET含量增高(均P<0.01)。治疗两组与模型组相比肛温显著降低(P<0.05,P<0.01),E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透天凉组ET含量较烧山火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烧山火"透天凉"确能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ET含量,且"透天凉"退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步态周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采用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进行运动学时间参数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侧支撑相时间、健侧支撑相时间、步行周期、患侧摆动相时间、健侧摆动相时间及双支撑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偏瘫患者步态运动周期,提高患者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烧山火、透天凉复式针刺补泻法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采用烧山火、透天凉复式针刺补泻方法,对照组患者仅予以与观察组相同的西医基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运动学参数测定,以及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矩形面积平衡功能参数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轨迹长、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左右偏移、矩形面积、稳定性系数、体重分布系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髋、膝关节肌力,肌张力以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式针刺补泻法能提高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2.
历代针灸医家认为,针刺手法是决定针刺疗效的关键。“烧山火”和“透天凉”是针刺复合补泻手法。“烧山火”能使针下产生热感,“透天凉”则产生凉感。临床上我们应用针刺治疗扁桃腺炎时,常用“透天凉”手法施治于曲池、合谷,以疏泄蕴热;而治疗脾胃虚弱患者时,则多用“烧山火”手法施于足三里、胃俞、中脘,以补中气,这样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为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与常规针刺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步态时间周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阴阳对刺组与常规针刺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和长春西汀注射液静脉滴注),常规针刺组取足阳明胃经穴位(髀关、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行平补平泻法;阴阳对刺组采用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阴经取足五里、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等,阳经取髀关、梁丘、阳陵泉等,阴经腧穴运用呼吸补泻法的泻法,阳经腧穴运用呼吸补泻法的补法。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运动学时间参数测定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步行周期、患(健)侧支撑相时间(%)、患(健)侧单支撑相时间(%)、患(健)侧摆动相时间(%)、双支撑相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步行周期(1.75±0.21vs 2.02±0.37)、患(健)侧支撑相时间[(65.41±5.20)%vs(68.37±6.24)%,(70.99±6.47)%vs(74.51±5.19)%]、患(健)侧摆动相时间[(36.08±4.86)%vs(33.65±2.94)%,(31.04±3.41)%vs(26.77±2.67)%]、双支撑相时间[(36.91±5.10)%vs(41.22±5.39)%],阴阳对刺组较常规针刺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均P0.05);两组支撑相时间(%)、单支撑相时间(%)、摆动相时间(%),治疗后患、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中风偏瘫患者步态运动周期,提高步行功能,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烧山火、透天凉与《周易》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金针赋》中提出的“烧山火”和“透天凉”针法,可说是集合针刺补泻的大法。施行烧山火,能产生热感效应,热以除寒,可以治疗“顽麻冷瘐”等证;施行透天凉,能产生凉感效应,凉以清热,可以治疗“肌热骨蒸”等证。这两种针法,运用了《周易》运数比类和取象比类的方法。运数比类,此处就是以《周易本·筮权》中九是老阳数和六是老阴数为原则,将属于阳性的烧山火中提插次数,定为老阳九数,成九的倍数;将属于阴性的透天凉中提选好次数,定为老阴六数,或六的倍数。取象比类,此处运用了《周易》的三才法和仿效《周易》泰卦、否卦卦象的方法。三才法是将进针深度分为天、人、地三部,进行分层补泻,以示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仿效泰卦和否卦卦象的方法是:烧山火通过先浅后深的操作程序,以及出针后即时按针孔之法,以效天气在下面地气在上的泰卦卦象;透天凉通过先深后浅的操作程序,以及出针时摇大其孔,出针后不按穴之法,以效地气在下则天气在上的否卦卦象。烧山火和透天凉的制定和发展,及其在临床的效应,可以说是《周易》的方法在针炙学领域内的具体应用和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5.
“烧山火”与“透天凉”,是针刺补泻法中较高级的手技,是一种复式的补泻法,它是因针刺入机体后,运用一定的操作手技,使患者针下有“热”的或“凉”的感觉,以达到补或泻的目的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烧山火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与常规针刺临床疗效差异,进一步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烧山火法对面瘫患者红外热谱的调节效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0例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山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5例。烧山火组照在双侧在风池穴、合谷穴操作烧山火,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7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总体有效率、HB分级评分标准、疗程和红外热成像图温度变化。结果烧山火组和常规针刺组总体有效率均为100.00%,但痊愈率烧山火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HB分级评分在治疗后比较烧山火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烧山火组疗程短于常规针刺组(P0.05);红外热成像图温度变化比较,前额区、口角区、患区在整个疗程中烧山火组与常规针刺相比温度变化明显(P0.05);耳周区在7 d、14 d、21 d温度变化明显(P0.05);同时以前额区和口角区变化最明显。结论烧山火针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急性期周围性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无创、便捷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快优康复护理模式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检查、健康宣教、心理支持、物理治疗与护理、常规功能锻炼以及出院指导等),研究组45例患者给予快优康复护理(建立快优康复护理程序,术前训练,分别以术后1~2 d、3~7 d、7~14 d、3~4周、5周以后为时间段的康复护理训练等),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优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刺操作手法,在针术治疗中是很重要的一环.运用不同的操作手法,可以达到补虚泻实、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的治疗目的.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能治疗一切虚寒性的疾病,"透天凉"能治疗一切实热性的疾病.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体会到正确运用这些手法确能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仅将应用"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治疗痹痛等几种疾病的点滴经验作一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桃红四物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出血量、治疗后VAS评分及术后总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总出血量、VAS评分及总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为2~6 d的例数多于对照组,而肿胀消退时间为6~10 d、10~14 d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肿胀平均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可切除病灶,恢复病变关节的活动与功能,术后结合桃红四物汤可有效减少髋关节疾病患者术后DVT的发生,降低其疼痛程度,促进创口愈合,缓解患者术后肢体肿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康复锻炼联合补肾活血方对髋部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骨生物力学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髋关节功能、骨生物力学指标、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941,P=0.012);治疗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髋关节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股骨粗隆、L1椎体、L2椎体骨密度水平比较,P 0.05。治疗后股骨粗隆、L1椎体、L2椎体骨密度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运动康复锻炼联合补肾活血方对髋部骨折术后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骨生物力学指标和骨密度,改善髋关节术后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