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的疗效。方法:试验组45例采用中药外敷,对照组35例采用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时间及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7.2%,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皮肤无刺激,并且价格低廉、经济、操作简单,有独特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回顾了近10年来关于中医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的治疗方式及效果,治疗方式以中药内服、外敷及针刺、推拿、按摩手法排乳等为主,中医综合治疗疗效确切,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值得推广。其研究以临床观察为主,治疗方式多种多样,难以规范统一,且样本量小,以观察某种治疗方法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疗效为主,注重治疗期间母体症状情况及病程长短,缺乏用药安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青宝散局部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中度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润肤霜)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青宝散局部外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72 h。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48、72 h后乳腺组织水肿张力、皮肤红肿、疼痛3项炎症参数指标评分,并统计2组治疗后炎症程度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无炎症率71.9%,总缓解率96.9%;对照组无炎症率38.7%,总缓解率87.1%。治疗组无炎症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24、48、72 h后乳腺组织水肿张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48、72 h后乳腺组织水肿张力评分较治疗24 h下降(P0.05),治疗72 h后乳腺组织水肿张力评分较治疗48 h下降(P0.05);治疗72 h后皮肤红肿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48、72 h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72 h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24、48、72 h后乳腺组织水肿张力评分、水肿评分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青宝散局部外敷可显著缓解哺乳期乳腺炎肿痛的临床症状,无副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外敷硫酸镁溶液,治疗组外敷自拟中药,7d后对比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达97.1%,高于对照组的9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NEUT%、ESR和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唐甜  张军  张卫东  王敦英 《河北中医》2020,42(4):517-521
目的观察青宝散外敷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清热解毒散结方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青宝散外敷。2组均治疗3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CD8+、CD20+、CD68+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6水平,各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60%(18/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疗14 d和30 d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对照组治疗14 d后创周肤色、疼痛程度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30 d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2组治疗30 d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14 d(P <0. 05)。治疗组治疗14 d后肿块形态、创周肤色、疼痛程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  相似文献   

6.
急性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主要发生在产后哺乳期 ,多见于初产妇。主要症状为乳房的红、肿、灼热、胀痛、局部硬结 ,同时伴有全身发热、头痛、恶寒 ,有的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笔者自 2 0 0 0年以来 ,在西药治疗不见效的情况下 ,结合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 ,并辅三黄膏外敷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属初产妇哺乳期。年龄 2 5~ 35岁之间 ;病例均有患侧乳房胀痛、局部硬块 ,有全身发热、恶寒、头痛 ,并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均用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 ,改用中药治疗。2 治疗方法方剂组成 :郁金 10 g、公英 30 g、穿山甲 30g、香附 10 g、丹参 15 g、银花 15 g、连翘 15g、云苓 10 g。服法 :每日 1剂 ,水煎取汁 30 0ml分两次服。并用三黄膏局部肿块处外敷。三黄膏组成 :黄连 9g、雄黄 9g、大黄 9g ,共研细末 ,仙人掌 30 g去刺剥皮捣烂与药沫混合成膏 ,每日 1帖。轻者 1~ 2帖 ,重者 3~ 4帖即可痊愈。3 典型病例郝某 ,女 ,2 6岁 ,初产妇 ,产后 10天 ,2 0 0 1年 8月 2 1日就诊。症见左侧乳房胀痛 ,外上象限触痛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按摩配以中西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将45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按摩配以中西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9.8%和77.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按摩加中西药物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有独到之处。中药辨证施治结合西药减轻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钟少文 《河北中医》2012,34(8):1128-1129
林毅为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学术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乳腺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2次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第二、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林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数十年,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增生性疾病、炎性疾病及疑难病症等有深入研究,总结并创制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病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并脓肿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乳腺炎是发生在乳房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祖国医学称之为“乳痈”,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初产妇多见。于1998年5月-2007年4月间,我科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并脓肿1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珍  李祥 《河北中医》2002,24(11):820-820
乳腺炎 ,古人称乳痈 ,是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病变。初起皮色不变 ,继而红肿热痛 ,并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多发于产后哺乳期妇女。1 998~ 2 0 0 1年 ,我们用自制外敷中药制剂治疗急性乳腺炎 66例 ,并与青霉素治疗 31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 97例急性乳腺炎患者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66例 ,年龄 2 2~ 35岁 ;病程1~ 1 5日 ;病发于右侧 48例 ,左侧 1 8例。对照组31例 ,年龄 2 4~ 35岁 ;病程 1~ 1 5日 ;病发于右侧1 9例 ,左侧 1 2例。 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  相似文献   

11.
朱滢  唐新  吴胜利 《河北中医》2016,(12):1794-179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溻渍及外敷治疗湿热毒蕴型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湿热毒蕴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抗生素治疗,同时治疗组64例予中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内服,配合大黄粉溻渍及金黄膏外敷治疗,对照组60例予硼酸洗液外敷治疗。2组均观察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6.56%,优于对照组(13.33%,P0.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9.83±1.96)d,对照组为(12.67±1.2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溻渍及外敷治疗湿热毒蕴型丹毒,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涛  王子静  杨益  韩国英  朱姗  李楠  李霖  夏庆梅 《世界中医药》2021,16(6):996-999,1003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外科的特色治疗方法,药物经体表皮肤、黏膜、穴位等方式吸收从而发挥临床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对许多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显示出了确切的疗效.药物外治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多样形式,主要包括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酊剂、洗剂等,在现代的临床应用研究中疗效显著、应用范围广泛、安全高效、操作简便、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消肿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内服乳痈汤、外用消痈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肿痛消除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3.21±1.24)d、(4.34±1.08)d、(4.01±1.2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53±1.12)d、(7.02±1.46)d、(6.96±1.28)d,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可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疼痛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外治方法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肺癌骨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穴位治疗组(A组)、西药治疗组(B组)、西药+中药穴位治疗组(C组)各40例。7 d后(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与B组疗效比较,P0.05;C组与B组疗效比较,P0.05;C组与A组疗效比较,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C组与B组比较,P0.05;C组与A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穴位治疗肺癌骨痛具有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中药穴位联合西药治疗癌痛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药物的成瘾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推拿手法治疗是目前保守疗法中重要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推拿手法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而传统中药热敷疗法也是治疗腰突症较为有效的非手术疗法。笔者试将两种方法配合运用,经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甚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自拟清热利湿解毒方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6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清热利湿解毒方内服,同时外敷三黄散治疗;对照组口服新廣片2~4片/次,3次/d.两组均治疗7~10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8.1%,两组总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5).血尿酸治疗组治疗前为(498.2±79.1)μmol/L、治疗后为(338.6±39.9)μmol/L;对照组治疗前为(492.3±87.5)μmol/L、治疗后为(396.2±67.3)μmol/L,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P<0.05).结论 自拟中药清热利湿解毒方联合三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关节红肿热痛症状,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仍不明了,祖国医学认为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经络闭阻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无论中西医学内科治疗此病,所使用药物多有毒、副作用,久服伤人。我们以"阴痹"、"阳痹"辨证,以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祛风胜湿为治疗大法,根据风、寒、湿三邪偏盛调整药物侧重,浸浴外治阴痹诸证,既避免了药物内服的毒副作用,又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小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中药外治重症肢体缺血的经验。方法:将入选的下肢重症肢体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38条肢体,对照组35例,36条肢体,两组患者术前行DSA,存在膝下血管狭窄或闭塞,行膝下小球囊血管成形术,术后治疗组中药组方外敷;对照组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外敷。观察两组在缓解疼痛、溃疡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溃疡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膝下小球囊血管扩张成形术联合中药外治重症下肢缺血,能够缓减静息痛,加快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中药热敷序贯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对102例颈椎病患者予牵引、推拿、中药热敷序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结果:102例患者痊愈44例,显效34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03%。结论:牵引、推拿、中药热敷序贯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20.
王海平 《河北中医》2012,34(3):387-38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创伤性关节炎(T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T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采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关节液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5.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关节液中NO、SOD及MDA的含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液中NO、SOD及MDA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常规抗炎镇痛西药治疗TA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可有效缓解或消除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缩短病程,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