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17,(4):278-279
"乙癸同源"即肝肾同源,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二脏相互影响,共同维系人体筋骨的关系。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之本在于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为标,内外合因。临床辨证不论风寒湿热闭阻经络,还是痰浊瘀血阻络,治宜祛风化湿散寒化痰活血的同时,皆注重补益肝肾,行气除痹。并联系现代实验研究,从"乙癸同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同治。  相似文献   

2.
乙癸同源妇科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从乙癸论治干燥综合征,为张华东教授多年临床治疗的特色之一。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是其法则,结合临床分型乙癸乏源、乙癸不温、水不涵木、肝肾瘀阻等,随证而为,广泛应用,屡见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医学角度谈"乙癸同源"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我国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中明确提出“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著名学术思想,揭示了肝肾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笔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阐述“乙癸同源”的理论,总结报道如下。1“乙癸同源”的中医学理论根据天干配属五行法,肝为乙木、肾为癸水,故“乙癸同源”即“肝肾同源”。肝与肾在生理关系上表现为:①精血同源。即肾精养肝化血,肝血滋肾化精,精血互化,一荣俱荣,同盛同衰;②阴阳互补。即母实则子壮,子亦能奉母,母子相生。同时,肝肾之阴共制肝阳不亢,从而保…  相似文献   

5.
乙癸同源     
中医的“乙癸同源”,是指古人用五行学说把方位、天干与五脏相配合而言的。在方位上,肝属东方,肾属北方;在天干配属上,肝属乙木,肾属癸水;同时因为肝和胆、肾和膀胱是分别相表里的脏腑,而在天干配属上,胆属甲,膀胱属壬。所以有“肝属东方甲乙木,肾属北方壬癸水”之说。  相似文献   

6.
脊髓灰质炎后遗畸形是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外观及生活质量的一种畸形病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畸形矫正的诉求进一步提升,而明晰其发病机制,对该病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医认为,该病后期常表现为“乙癸乏源、肝肾亏虚”状态,故该文从“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理论出发,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及治疗现状,探析脊髓灰质炎后遗畸形的发病机制,以期为该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肾主一身之骨、肝主一身之筋,肝肾阴虚易致筋骨同病。骨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从“乙癸同源”立论,探析肝肾与筋骨的关系及肝肾阴虚在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骨关节炎的发生多因肝肾不足所致,治病求本,故当肝肾同治。从中医肝肾同源和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左归丸治疗骨关节炎,以期为骨关节炎的临床辨证与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乙癸同源论》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癸同源论》运用《周易》与中医学会通的方法,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阐明“乙癸同源”命题和“肾肝同治”法的内在机制:一、以藏象与卦象、爻象相结合的方法,即以震卦配肝藏,坎卦配肾藏;以两卦之中的阳爻(一)象征龙雷之火,阴爻(--)象征译海之水,形象地描述了“乙癸同源”的运动规律。二、以后无八卦图中水升火降的模式,来说明肾、肝生理活动的概况。三、指出符合水上火下、水火交和的既济卦卦象,形成“龙归海底”和“雷藏译中”的现象,是制定“肾肝同治”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由于肝肾同源理论形成的历史跨度大,影响因素复杂,加之研究者众,发挥者多,不免带来许多纷纭与争执、困惑与迷惘.分析整理了近十年来众多论者对肝肾同源理论的研究文献,从理论探讨、临床运用、实验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下一步研究奠定继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是世界皮肤病的三大顽症之一。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黑色素细胞减少或消失而出现色素脱失斑,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心理、工作和人际关系。本科室既往对42833例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64.3%的患者初发年龄小于20岁,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个人生活和心理的困扰,并影响其生活、工作,婚姻等,部分心理素质差的患者甚至为此而萌发轻生的念头,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早期预防和有效治疗白癜风已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目前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晰,其治疗仍比较困难。笔者结合临床经验,认为“肝肾阴虚为本,肝郁血瘀为标”为白癜风的基本病机,提出治疗应“从肝肾论治”的治疗思路,浅述如下。 1白癜风的病因及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朱俊楠  霍艳  高帅  吴悦靓  陈萍 《陕西中医》2023,(5):612-614,618
先兆流产在中医学体系对应“胎漏”“胎动不安”两种疾病范畴,普遍认为发病最常见原因是肾虚。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推迟,原来的治疗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现代医学在不断深化对疾病认识的同时,逐渐发现“肝肾同源”的生理功能对女性妊娠影响较深。现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肝肾同源”理论,探讨了其与先兆流产的关系,以期为先兆流产的临床诊治决策附翼。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崩漏属于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运行失调或子宫收缩不良所致。对于青春期的崩漏西医一般采取口服雌、孕激素来调整激素水平,但对于青春期少女来说.长期口服激素副作用大,病情反复不易控制。而中医中药治疗此病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源流考略章增加,胡依平(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关键词肝肾,生理关系,病理关系“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是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它的学术发展史,总结其学术精华,有助于教学和指导临床对肝肾疾病的辨证论治,对于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4.
徐新宇  崔云  吴骏 《新中医》2022,54(22):167-170
肝肾同源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黄帝内经》之“肾生骨髓,髓生肝”理论萌芽至今,得到不断的深化和充实,并不断指引新的研究方向。文章对肝肾同源理论进行阐发,从肝肾同源角度解释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并阐明系列调肝理肾之法,希望对临床诊治男科疾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从肝性骨病探讨乙癸同源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系统理论中有乙癸同源学说,初步阐述了肝肾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关系。临床上肝病患者出现的腰背酸痛、骨脆易折、四肢麻木是肝性骨病(HBD)的特有表现。我们研究肝病患者钙、磷代谢及其相关激素的变化,并从肝性骨病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乙癸同源的奥秘。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利英  解俊霞 《河北中医》2011,33(3):451-453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rner's disease,AD),是发生在老年阶段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病变,以记忆障碍、智力减退和行为人格退化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病理特征为相对特异性的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并伴有神经元的丧失。中医学文献中并没有老年性痴呆这一病名,后世有关痴呆症状表现的大量论述散见于痴呆、呆病、善忘、文痴、  相似文献   

17.
马妍 《河北中医》2012,34(7):1104-1106
老年性痴呆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属中医呆病、文痴、健忘、善忘、不慧等范畴.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已成为继心脏病、肿瘤和中风之后的第四大死亡原因,并造成严重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8.
谈哮喘从肝论治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引起的过度精神紧张与适应不良所导致的心身疾病发生率日渐增高。大量研究证实,许多疾病与慢性精神性应激的累积影响有关。尽管中医学中没有心理应激这一概念,但中医脏象及七情学说很早就认识到不良的环境或精神刺激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应激的发生机制和中医各脏腑的功能特点以及临床治疗而言,中医的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任何形式的应激首先影响了机体正常的气机,导致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失调,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特征是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消渴病并发症圆翳内障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对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自《黄帝内经》以后,祖国传统医学对消渴病的认识已经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对于圆翳内障的发病机制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滋补肝肾成为中医治疗消渴病及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笔者从中医乙癸同源角度探析并论治消渴并发症圆翳内障,以期对治疗本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证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属中医的情志病范围,是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灵枢·天年》曰:“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类证治裁·健忘论治》曰:“性因病善忘者,或精血亏损,或思虑过度,或精神短乏,或上虚下盛,或心火不降,肾水不开,神明不定,或素有痰饮,或痰迷心窍,或劳心诵读,精神恍惚,或心气不足,怔忡健忘,或禀赋不足,神志虚扰,或年老神衰。”若血瘀于内而善忘如狂,傅氏[1]则认为本病发病原因是年高体弱,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痰气上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