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66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查,同时测定血Hcy、血糖、血脂,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结果 (1)糖尿病患者(观察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时Hcy水平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组,且Hcy水平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与体质指数(BMI)、病程(Duratio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及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中老年人(对照组)各80例,检测血清Lp-PLA2水平,糖尿病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情况。结果糖尿病组血清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56.25%(45/80);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者血清Lp-PLA2水平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者(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下肢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p-PLA2水平升高,Lp-PLA2水平与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密切,检测Lp-PLA2对预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清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将94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SUA)、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SUA较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年龄、性别、血脂调整后血尿酸水平高者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提高(OR=1.113,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更明显,SUA的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变化及其与T2DM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患者80例,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及病变程度不同分为四组:单纯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组16例(DM0组);合并下肢动脉血管内膜增厚组19例(DM1组);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硬化组23例(DM2组);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组22例(DM3组)。另外选取正常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chemerin水平,并分析血浆chemerin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体脂成分(FT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关系。结果 T2DM及T2DM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且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相关(P<0.05)。血浆chemerin水平与BMI、FAT%、HbA1c、HOMA-IR 呈正相关(P<0.01)。结论 T2DM 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升高,chemerin水平升高可能与T2DM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程海辉 《大家健康》2016,(5):117-118
目的: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等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有静息疼痛、间歇跛行、足面溃疡、四肢发冷等,且足面溃疡及静息疼痛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症状的比例(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进行诊断及血管介入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瘸变是否有关.方法:本研究选择T2DM患者240例,全部受试者均采用离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按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T2DM下肢血管病变组与非病变组,比较病变组与非病变组间血UA水平是否有差异:同时根据血UA水平又分为高UA水平组和正常UA水平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情况.结果: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血UA水平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5),而糖尿病高血UA组较正常血UA组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增加,病变程度更重(P<0.05).结论:血UA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行下肢血管B超及DSA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全部病例均行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术。结果4例糖尿病患者均表现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髂动脉及胫前、足背动脉。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控制血糖,抗凝、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介入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结论下肢血管DSA造影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阻塞部位及程度,介入治疗联合内科保守治疗对改善下肢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杨晶 《吉林医学》2007,28(14):1580-1580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临床治疗上常以控制血糖、全身使用扩血管及抗凝药物为主,但治疗效果不佳.为探索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新方法,2004年~2005年,我科对2例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用股动脉内置管,皮下安放药盒,定期导管注入药物治疗,经观察初见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观察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2005~2007年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住院的106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和40例同期住院无糖尿病的患者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治疗,治疗15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血管踝臂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因子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较单用西洛他唑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8周游泳运动和葛根素干预对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RBP4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高糖高脂肪食物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茵素部分破坏胰腺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放射免疫法等方法观察游泳运动和葛根素干预对大鼠附睾脂肪组织RBP4蛋白表达和胰岛素敏感的影响.结果:糖尿病游泳组、糖尿病葛根素组和糖尿病游泳、葛根素联合应用组附睾脂肪组织RBP4蛋白表达较糖尿病组分别显著下调,HOMA-IR明显降低(P<0.01);RBP4蛋白表达与HOMA-IR呈正相关(r=0.977,P<0.01);结论:游泳运动和葛根素干预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附睾脂肪组织RBP4蛋白表达,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程瑞雪 《中外医疗》2013,32(16):10-1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该院收治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静脉注射前列地尔。4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下降,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以消化道不适、头晕、心悸、注射部位疼痛等为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闭塞症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用于预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以便达到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踝肱指数(ABI)的测量,并抽血检查HbAlC、TC、TG、HDL-C、LDL-C等生理生化指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临床症状评分方面,重度组与无症状、中度、轻度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取值为0.9时,其灵敏度为76.56%、特异性96.43%,阳性预测值96.08%、阴性预测值78.26%、诊断符合率为85.83%;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病程长、吸烟、高血压史、冠心病史、高血脂、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HbAlC、LDL-C为PAD的危险因素.结论:ABI检测是临床上一种简单可行的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方法之一,诊断符合率高,但同时其受到年龄、病程、吸烟、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HbAlC、LDL-C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1)应用二维超声方法检测60例健康对照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中内膜厚度(IMT)及管腔内径,确定中内膜厚度的正常参考范围;(2)超声检查107例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据病变程度分为5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胫前、胫后及足背动脉的IMT正常参考范围≤0.6 mm;107例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为0型19例(17.8%),Ⅰ型21例(19.6%),Ⅱa型23例(21.5%),Ⅱb型25例(23.4%),Ⅲ型19例(17.8%);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及病程呈正相关(P<0.05).伴高血压组、周围神经病变组、病程>5年组与无高血压组、无周围神经病变组、病程≤5年组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T>0.6 mm作为提示末梢动脉IMT增厚的标准,有利于T2DM患者下肢动脉早期病变的判断. 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程度与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病程、伴发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查,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下肢血管病变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年龄均显著大于无病变组(P〈0.01)且在重度病变组两者均显著大于轻中度病变组(P〈0.01),病程在下肢血管病变组大于无病变组(P〈0.05),轻中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病变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均大于无病变组和轻中度病变组(P〈0.05),而后两组LDL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治疗时除降糖、降脂外应积极控制超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及血浆脂联素的浓度,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正常组40名;2型糖尿病组66例,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36例,合并代谢综合征30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浓度,多普勒显像观察下肢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正常组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高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0.05).下肢血管病变以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最明显,脂联素浓度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脂联素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相关,脂联素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预测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从阴火论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降低血糖、活血化瘀、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治疗,治疗20 d后停用静脉给药,基础降低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从阴火论治自拟方剂,日1剂,水煎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C反应蛋白及胫前动脉内径。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BI、CAVI、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及胫前动脉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阴火论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显著,可以升高ABI、CAVI,降低中医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及胫前动脉内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硬化与传统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代谢控制状况的关系,以及对前列腺素E治疗的反应。方法选取近2年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采用多普勒血流测定仪进行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踝/臂指数ABI),比较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胰岛功能、代谢控制状况及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所有患者经前列腺素E(凯时)治疗10~14d后复查ABI,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全体患者根据ABI测定结果分为无下肢动脉硬化组(ABI>1),轻-中度下肢动脉硬化组(1>ABI>0.5),重度下肢动脉硬化组(ABI<0.5)共3组,结果发现:重度下肢动脉硬化组24h血压监测最低舒张压明显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射血分数在轻-中度动脉硬化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中度下肢动脉硬化组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硬化组(P<0.05),且与下肢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8、0.361、0.544,P值分别为0.036、0.001、0.001)。此外,年龄、病程、基础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在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均高于无下肢动脉硬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素E治疗后各组ABI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节段性测压是发现和评价动脉硬化程度的简便有效手段,通过HDL(高密度脂蛋白)可以推断ABI的预测值,尿白蛋白排泄率与下肢动脉硬化发生有密切联系,前列腺素E治疗对改善ABI水平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多排螺旋CT造影(MDCTA)表现及临床流行病学分向特征。方法:2DM患者68例,行自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的大范围MDCTA检查。应用CT横断面图像寻找病变,根据病变特点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处理,探讨斑块分布、形态、管腔狭窄程度等规律。狭窄程度测定采用NASCET标准。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成功。①65例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呈多阶段分布。依次为腘动脉以下远端动脉(41%),股动脉(37%),腘动脉(18%),腹主动脉下段(12%)和髂动脉(11%)。②血管狭窄形态: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上段局限性狭窄128处,弥漫性狭窄12处,局限性狭窄占91%。股动脉中下段、腘动脉及远端分支发现弥漫性狭窄239处,局限狭窄43处,弥漫性狭窄占84%。③管腔中重度狭窄、闭塞以累及下肢动脉各分叉处、股动脉中下段和腘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多见。④强示侧枝循环形成23例,均见于重度狭窄或闭塞病例。结论:2DM下肢动脉病变呈多阶段分布。不同区域动脉狭窄形态特征和狭窄程度差异存在显著意义。MDCTA是2DM下肢血管病变的首选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