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某院临床分离的CR-GNB,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CR-GNB 9 506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CRAB)3 879株(40.18%),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RKP)3 602株(37.89%),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CRPA)1 322株(13.91%),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CREC)334株(3.51%)。CR-GNB主要分布在ICU(6 340株,66.69%),其次是呼吸内科(751株,7.90%);以呼吸道标本来源的菌株最多(6 614株,69.58%),其次是血标本(800株,8.42%)。四种主要的CR-GNB均对常见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其中CRPA仅对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9.39%、74.18%;CRAB、CRKP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米诺环素较为敏感,敏感率为60.30%~99.66%;CREC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米诺环素较为敏感,敏感率为66.49%~99.13%。结论 CR-GNB耐药情况严重,特别是ICU分离株,临床医生应个体化制定更为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加强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减少包括CR-GNB在内的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并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耐药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东省2019年收集的58株CRAB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 MS全自动微生物质谱仪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耐药相关分子特征、菌株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 58株CRAB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仅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表现敏感。共检测到26种耐药基因,所有菌株均同时携带blaOXA-23blaOXA-66两种碳青霉烯酶基因。27.5%菌株检测到耐药基因元件ISAba1-OXA-23,由Tn2006携带并整合在AbaR4型耐药岛上;其中11株同时检测到由Tn2008VAR携带的耐药基因元件OXA-23-ISAba33。所有菌株均为ST2型。同源性分析显示58株CRAB菌群具有2个聚类(C1、C2群)和4个亚组(g1、2、3、4),与全球CRAB流行株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结论 广东地区CRAB均为泛耐药菌。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CRAB的主要耐药机制,且存在ISAba1插入情况。ST2为本地区主要流行克隆,与全球流行的CRAB多重耐药克隆遗传关系密切,应加强CRAB耐药监测,防止多重耐药广泛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GM(1,1)模型在中国常见耐碳青霉烯类细菌中的预测价值,为细菌耐药防控措施的制定以及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5年1月—2021年12月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中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杆菌(CR-E.coli)、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细菌耐药率数据,以2015年—2019年的数据构建灰色预测GM(1,1)模型,采用后验差比值C、小误差概率P评估模型拟合精度以及相对误差和残差评估预测模型拟合效果,采用2020—2021年的数据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并应用构建的GM(1,1)模型预测2022—2025年CR-E.coli、CRKP、CRPA和CRAB的耐药率。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CR-E.coli、CRKP、CRPA和CRAB 4种常见耐碳青霉烯类细菌的GM(1,1)预测模型的后验差比值C均<0.50,小概率误差P均接近1.0,相对误差和残差均<10%,模型对CR-E.coli、CRKP、CRPA、CRAB 4种细菌耐药率的预测效果均较好,可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8-2019年某院医院感染患者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情况与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海南省老年病医院住院患者的送检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随机选取送检标本中分离的200株CRAB菌株,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OXA-51、OXA-58、OXA-23、OXA-24、IMP和VIM。结果 2018-2019年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2 121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2018-2019年医院感染患者检出CRAB菌株占52.02%、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占22.93%、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占2.30%,其中CRAB菌株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科室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头孢替坦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2019年,CRAB和CRPA菌株的检出率高于2018年(P0.05),CRAB菌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2018年(P0.05),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高于2018年(P0.05),200株CRAB菌株中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以OXA-51和OXA-23为主。结论 2018-2019年CRAB感染患者科室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感染部位多为呼吸道,耐药基因主要为OXA-51和OXA-23,临床可采用阿米卡星、头孢曲松等常规药物联合替加环素或多黏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5—2018年某肿瘤医院5类重点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情况及临床分布特点,为医院MDRO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提取数据,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患者中5类MDRO的检出情况及临床特点,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结果 2015—2018年检出5类病原菌株2 909株,重点监测的5类MDRO共检出226株,检出率为7.8%。其中MRSA、CRE、CRPA、CRAB和VRE分别检出156(69.0%)、30(13.3%)、24(10.6%)、9(4.0%)和7株(3.1%)。MRSA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CRPA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5类MDRO检出排名前3位的样本来源分别为痰液、分泌物和引流液,排名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胃肠外科、头放科和胸部外科。结论 应继续加强5类MDRO的监控,重点关注存在上升趋势的菌株,多学科协作强化MDRO预防控制工作,减少5类MDRO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山市两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分析其同源性,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3—8月中山市两家医院临床分离的35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法进行16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筛选出CRAB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CRAB中的耐药基因并测序确认;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技术对3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3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33株为CRAB,其余2株对16种抗菌药物全敏感。33株CRAB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B均敏感,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45.45%,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80%以上。33株CRAB均携带OXA-51基因,未检测到IMP和VIM基因。35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18个PFGE带型;分为A-F 6个聚类型别,A型(9/35,25.7%)和B型(22/35,62.9%)为主要流行克隆株。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可能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医院内存在不同克隆株播散以及同一克隆株在医院间流行播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及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的临床分布状况及耐药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统计分析CRKP及CREC分离情况。结果2010-2016年7年共收集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310株(CRKP 268株,CREC 42株),CRKP检出率由2010年的1.33%上升到2016年的12.70%,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23.73,P<0.01);CREC检出率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2010-2016年均约为1.00%;标本来源和病区分布最多者分别为呼吸道标本(45.49%)和重症监护病房(31.9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KP和CREC除对阿米卡星耐药率稍低(分别为 80.60%、 38.10%)外,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β 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类、喹诺酮类等耐药率CRKP均>90%、CREC均在80%左右,而非CRE菌株的耐药率低于CRE菌株(P<0.01)。结论7年间临床分离的CRKP的检出率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几乎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差异。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6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8株(22.2%),革兰阴性菌485株(77.8%),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菌的60.2%(292株)。淋巴瘤患者标本中分离革兰阳性菌构成比(35.0%)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88株,14.1%)、鲍曼不动杆菌(62株,10.0%)、铜绿假单胞菌(56株,9.0%)、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7.7%)。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9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3%、8.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9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粒缺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其中非发酵菌占50%以上,细菌耐药率整体低于CHINET全国医院大样本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2月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株,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和K-B纸片扩散法对上述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6年版的要求进行判断。结果共收集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722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52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492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178株;痰标本检出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最多,为560株占77.6%,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以60岁老年患者居多;CRE和CRAB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敏感率较高(67.7%~86.5%),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加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敏感率均≤23.1%;CRPA除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低外,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均≥55.1%;CRE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和亚胺培南的MIC值主要分布在≤2μg/ml(58%)、≤0.5μg/ml(52%)、≥16μg/ml(48%);CRAB对阿米卡星的MIC值主要分布在4μg/ml(24.4%)、8μg/ml(27.4%)和≥64μg/ml(28.9%),亚胺培南和替加环素的MIC值主要分布在≥16μg/ml(96.7%)、4μg/ml(47.4%);CRAB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MIC值集中在≤2μg/ml(53.4%)、≥16μg/ml(69.7%)。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临床医生应根据实验室结果及MIC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或延缓耐碳青霉烯类细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危重症医学病房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安市某医院危重症医学病房接受治疗的380例CRPA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本院未被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杆菌(carbapenem sensitive Pseudomonas aeruginosa,CSPA)感染的4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性别、年龄、机械通气等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对380例患者分离的504株CRPA开展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504株CRPA开展同源性分析。结果 504株CRPA菌株主要来源于脑脊液和痰液,分别占50.00%和32.34%。有手术史(OR=1.430)、有侵入性操作(OR=1.517)、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OR=2.469)为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504株CRPA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及哌拉西林的耐药性最低,分别为61.71%、58.93%和67.46%,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性均高于7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100.00%。分离的504株CRPA病菌通过PFGE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可区分为A~F合计6个亚型,其中B型占23.53%,E型占20.59%。结论 危重症医学病房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有手术史、有侵入性操作和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CRPA对多种抗菌药物都具有高度耐药性,应加强对CRPA的检测和监控,防止耐药性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GNB)进行主动筛查,结合筛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集中安置,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CR-GNB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某儿科医院重点部门[新生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血液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该院临床分离的CRKP,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共收集57株CRKP,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其中痰34株,肺泡灌洗液11株;来源科室主要为神经内科(20株,35.09%)、呼吸内科(15株,26.32%)、重症医学科(9株,15.79%)。CRKP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相对较低,其中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最低(15.79%),其次为替加环素(50.88%)、阿米卡星(57.89%)。共检出2种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NDM-1),4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SHV、CTX-M-9、TEM、CTX-M-1)。57株CRKP均检出ESBLs基因,其中39株(68.42%)检出KPC-2基因,仅有1株检出NDM-1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CRKP耐药形势严峻,并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中最常见的产碳青霉烯酶为KP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来源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分子特征及流行情况,为感染控制及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020年7月某院ICU分离的51株CRKP,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多位点序列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同源性,检测菌株耐药和毒力基因,接合试验验证质粒的转移性。结果 药敏试验显示,CRKP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全部敏感,对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3.9%),其次是阿米卡星(49.0%)、多粘菌素(64.7%),对亚胺培南(96.1%)、美罗培南(98.0%)、左氧氟沙星(98.0%)和头孢他啶(100.0%)均高度耐药。51株CRKP中,mCIM试验阳性菌株49株(96.1%),eCIM试验阳性菌株1株(2.0%)。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2阳性菌株占96.1%。所有分离株中,高黏液表型阳性4株(7.8%),毒力基因阳性情况分别为:uge 100.0%,mrkD 94.1%,kpn 94.1%,fim-H 72.5%,aero 2.0%,rmpA 2.0%。ST11 CRKP在ICU中占98.0%(50/51),ST1373占2.0%(1/50)。检出1株ST1373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携带blaKPC-2基因菌株的接合试验成功率为12.2%。结论 ICU存在产KPC-2的ST11 CRKP单克隆传播,同时携带一定的毒力基因。携带blaKPC-2基因的质粒可通过接合水平传播。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CRKP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特征,并对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分离KP的标本来源、科室来源,整体药敏试验结果,对不同年度、主要科室来源CRKP分离率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2020年共分离非重复KP 2 426株,其中1 825株(75.23%)来自下呼吸道,246株(10.14%)来自尿液,164株(6.76%)来自全血。呼吸内科、老年病科和中心ICU分离占比居前三位,共分离924株(38.09%)。所有分离株对头孢曲松、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4.36%、20.02%、7.79%和2.31%。共分离CRKP 500株,2017—2020年分离出CRKP比率分别为23.34%、25.30%、18.52%和13.94%,中心ICU和烧伤创伤整形外科分离出CRKP比率高达61.82%和59.26%。2017—2020年各年度CRKP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9.64%、30.36%、31.75%、23.19%,对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7.30%、7.74%、6.35%和8.70%,CRKP对其余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为高度耐药。 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KP主要来自老年和重症患者呼吸道、泌尿系统和血流感染,耐药情况比较严峻。近两年CRKP分离率呈现下降趋势,有待进一步观察。临床应重视CRKP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院感科应加强对多重耐药KP和抗菌药物的管控,预防院内感染并对CRKP的院内获得性传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在细菌耐药方面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CRE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3—2017年细菌室保存的CRE,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药敏试验、全基因序列测定,选取部分CRE中携带的碳青霉烯耐药基因进行基因环境分析。结果共收集62株CRE,成功复活51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30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9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6株,耐碳青霉烯类其他肠杆菌6株。CRKP MLST主要包括3株ST147、2株ST11;CREC MLST主要包括3株ST167;CRECL MLST主要包括3株ST93、2株ST88。51株CRE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耐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分布:1株携带blaKPC-2,14株携带blaIMP-4,18株携带blaNDM-1,22株携带blaNDM-5,2株携带blaNDM-9,10株携带blaOXA-1,10株携带blaOXA-10,2株携带blaOXA-23,2株携带blaOXA-66。分析blaNDM-1、blaNDM-5、blaNDM-9、blaIMP-4不同菌种的基因环境,发现几种耐药基因各自的基因环境都与已报道的基因环境相似,无明显的菌种间差异性。结论耐药基因通过水平传播能稳定存在于不同的CRE菌株中,对医院感染防控造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状况,以及菌株间的同源性,为预防和控制CRKP的克隆传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该院分离自临床各科室的CRKP 22株(K1~K22),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药敏结果进行复核,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Carba NP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应用PCR技术扩增产酶菌株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并测序,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PCR(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2株CRKP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00%,对临床其他常见抗菌药物也高度耐药;13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14株Carba NP试验阳性。14株产酶菌株均携带KPC-2基因,K12菌株同时携带NDM-1基因。按MLST法可分为ST11(14株)、ST875(6株)、ST1964和ST571(各1株),按ERIC-PCR法分型可分为A型(15株)、B型(6株)及C型(1株)。分型结果相同的菌株中K1~K6同属ICU,K7~K10同属脑血管外科,K15~K21同属新生儿科,对应患者有共同住院时间,且患者存在转科情况(K2、K8患者均由脑血管外科转入ICU,K13、K14分别从ICU转入血液内科、肾内科)。结论 该院2017年存在ST11型和ST875型CRKP的克隆流行,需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就医患者CRE的分离率、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013—2022年从该院就医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2 320株,其中CRE 1 347株,CRE检出率为4.17%。CRE中居前三位者依次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分别占78.10%(1 052株)、7.94%(107株)、7.80%(105株);检出率分别为12.37%(1 052/8 504)、0.58%(107/18 407)、5.36%(105/1 960)。2022年CRE、CRKP、CREC和CRECL的检出率较2013年高(均P<0.05),且2018年检出率较2017年高(P<0.05);其他时间段CRE和CRKP检出率有升高趋势,但变化趋势平稳;CRECL检出率从2020年开始下降,2021年较2020年下降明显(P<0.05),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5年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为不同专业的ICU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0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9个不同专业的ICU住院患者检出的MDRO资料,分析不同专业ICU MDRO检出率、发现率、感染部位以及细菌耐药率。结果 2016-2020年不同专业ICU共监测住院患者30 030例,检出MDRO 2 744株,其中医院感染1 235株。5年间不同种类的MDRO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不同年度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有年度升高趋势。5年间MDRO感染发现率为3.86%,发现例次率为4.11%;不同专业间ICU不同年度和持续5年的MDRO感染发现例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ICU不同年度MDRO感染发现例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O感染部位居前3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78例次)、血液(240例次)、泌尿道(170例次)。综合ICU、心外ICU、神外ICU、急诊ICU检出的CRAB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度C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较,以及CRPA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ICU的MDRO感染特征指导感染防控措施,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