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治疗中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依据针灸处方原则选穴,对拟进行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的53例反复种植失败的不孕患者在移植前后行针刺治疗,评估针刺治疗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针刺前和针刺后患者B超下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和内膜血流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生化妊娠率针刺治疗前为9.4%(5/53),针刺治疗后35.8%(19/53),临床妊娠率针刺治疗前为0(0/53),针刺治疗后为30.2%(1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提高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后的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肾阳虚型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肾阳虚型RIF、拟再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激素替代方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月经第2天行温针灸治疗,针刺取关元、归来、气海、子宫、足三里、三阴交、地机、太冲,其中关元、足三里予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子宫内膜厚度、内膜血流及内膜形态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治疗前后肾阳虚症状体征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形态及血流分型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日治疗组子宫内膜血流指数PI、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肾阳虚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和常规激素替代方案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内膜血流参数,改善肾阳虚症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近端结扎术后,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出现宫腔积液患者采用健脾利湿方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既往因输卵管积水行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近端结扎术,于2013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出现宫腔积液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在发现宫腔积液时即行阴道B超引导下宫腔积液抽吸术,治疗组给予自拟健脾利湿方加减内服治疗。移植日进行B超检测,未发现宫腔积液则行胚胎移植术,发现宫腔积液复发患者取消该周期移植。观察两组患者移植日周期取消率、子宫内膜厚度、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_2)和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胚胎移植35 d临床妊娠率。结果:移植日治疗组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日治疗组子宫内膜厚(1.03±0.18) cm,对照组子宫内膜厚(0.89±0.14) cm,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日治疗组血清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利湿方加减内服可降低患者移植日周期取消率,能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子灸八髎穴对宫腔粘连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轻度宫腔粘连并行冻融胚胎移植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两组均采用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子宫内膜转化后行冻胚移植术,手术后予以黄体支持。对照组45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移植术前完成1个疗程的电子灸八髎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结果 治疗组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分别为66.7%、16.7%和55.6%,对照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分别为44.4%、35.0%和28.9%;两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灸八髎穴可提高轻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术后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孕激素受体(PR)角度明确消异方作用的有效靶点,探讨消异方对行冻融胚胎移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消异方组、安慰冲剂组、空白对照组各30例。在非胚胎移植周期对三组患者进行子宫内膜组织中PR的检测;在胚胎移植周期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三组患者月经第3天内膜厚度、种植窗期内膜厚度与A型内膜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异方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R的表达低于安慰冲剂组和空白对照组,而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安慰冲剂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异方能降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上的PR表达,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胚胎着床,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滋肾育胎丸对冻融胚胎解冻移植周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不孕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激素替代周期行子宫内膜准备,治疗组在激素替代周期前一周期的月经来潮第五天开始口服滋肾育胎丸至移植后14 d。结果: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为(9.2±1.2)mm,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为(10.5±1.9)mm,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胚胎着床率、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可以提高冻融胚胎解冻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胚胎着床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60例,根据冻融胚胎移植前内膜准备时是否行温针灸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针灸治疗,以1个月经周期为观察周期,3个观察周期结束子宫内膜未达到移植要求者取消移植,观察结束,记录观察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总周期取消率、总妊娠率。结果:两组月经量少或闭经,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经色黯或色紫有块等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A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能够改善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降低周期取消率,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方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法将90例拟行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于胚胎移植当月行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固肾安胎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戊酸雌二醇用药时间、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变化、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同时观察比较2组临床结局。结果:2组治疗后,观察组戊酸雌二醇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型子宫内膜比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5.6%、4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9%、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方能有效促进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显著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火龙灸配合药物对肾阳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72例肾阳虚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以火龙灸疗法配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治疗后统计IVF-ET移植妊娠结局,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同组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灸疗法能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有利于胚胎着床,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对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影响。方法在已有冷冻胚胎拟做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中,选择自然周期有排卵的患者,在胚胎移植当月,设立单纯西药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加用中药为治疗组,观察两组间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后2周血清雌激素(E2)水平、孕激素(P4)水平。结果治疗组的临床妊娠率(47.37%,36/76例)及种植率(22.38%,47/210个胚胎)高于对照组[32.14%(54/168例),16.09%(74/460个胚胎),P〈0.05];子宫内膜厚度、E2和P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在自然周期FET中对提高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补肾法对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FET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脱落2例)予常规人工周期方案干预,治疗组29例(脱落11例)于FET周期前1个月开始服用健脾补肾疏肝中药,FET周期加用常规人工周期方案干预。比较2组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类型、血流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2组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 0. 05),子宫内膜血流优于对照组(P 0. 05),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子宫内膜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68. 97%,对照组临床妊娠率55. 26%,2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补肾疏肝中药能改善FET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疗法对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72例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予分期针灸疗法配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对照组36例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3个周期后统计IVF-ET移植妊娠结局,并比较未妊娠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两组未妊娠患者治疗后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针灸疗法能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有利于胚胎着床,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评价针灸、艾灸联合蜡疗应用于冻融胚胎移植(Freeze-thaw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生殖中心进行冻融胚胎移植治疗的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于月经干净后第2天开始口服补佳乐建内膜,不进行中医三联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解冻移植当月月经干净后即开始行中医三联疗法治疗,即针灸、艾灸、蜡疗联合治疗。治疗1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8~15 mm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动脉血流脉搏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内膜C型血流比例以及内膜穿支血管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采用针灸、艾灸联合蜡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妊娠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兰柔  刘韵韵  肖秋凯  李月梅 《中国针灸》2023,(12):1405-1410
目的:在常规激素替代周期方案行冻融胚胎移植基础上,观察“通元针法”联合精玉药灸治疗肾虚血瘀型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肾虚血瘀型RIF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西药组在移植周期采用常规激素替代方案进行子宫内膜准备;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治疗组采用“通元针法”加精玉药灸治疗,“通元针法”取“通督调神”A组穴位(大椎、肝俞、肾俞等督脉腧穴及背俞穴为主)及“引气归元”B组穴位(中脘、气海、关元等任脉腧穴及腹募穴为主),两组穴位交替针刺,每次取一组穴位,于针刺后隔药灸神阙穴(药粉由养精种玉汤方化裁调配而成),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至移植日。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指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含量、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子宫内膜血流指数[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临床妊娠率为40.0%(12/30),高于西药组的16.7%(5/30,P<0.05);两组患者β-HC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7,(12):1700-1702
目的:观察丁氏妇科益肾暖宫方对多次IVF-ET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及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60例入选患者均为两次以上胚胎移植反复失败的患者,为激素替代周期冻胚移植者,均有子宫内膜薄的情况,临床表现有肾虚症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移植前口服2~3个月丁氏妇科益肾暖宫方(服药时间据患者肾虚临床症状而定)。对照组在移植前休息观察。结果:治疗组在移植前肾虚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明显提高。结论:丁氏妇科益肾暖宫方能改善多次IVF-ET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8例拟行IVF-ET的DO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4例,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内膜准备;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于膈俞、肾俞、命门、十七椎、次髎、中髎、天枢、气海、关元等穴行针刺治疗,同侧次髎、中髎,天枢、子宫连接电针,疏密波,频率2Hz/15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隔日1次,每周3次,持续3个月经周期至胚胎移植前1天。观察两组患者取卵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转化内膜日、胚胎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结果:观察组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A型比例高于取卵周期HCG日、FET周期的转化内膜日(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分别为75.0%(24/32)、71.9%(23/32)、47.4%(27/57)和56.3%(18/32),高于对照组的36.4%(12/33)、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及小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于中部战区总医院生殖中心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29例(573个周期),均采用激素替代治疗(HRT)方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HRT+TEAS,66例)67周期、B组(HRT+hCG,43例)45周期、C组(HRT+TEAS+hCG,81例)83周期,D组(只进行HRT,339例)378周期。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妊娠情况及对照组42例第一次FET失败后加用TEAS、hCG、TEAS+hCG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并对其妊娠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s分析。结果 4组在年龄、不孕年限、移植次数、移植个数、优质胚胎数,转化日内膜、A型内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着床率、妊娠率均高于D组(P0.05),多胎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均高于D组(P0.05),A、B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均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42例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内膜厚度、A型内膜率、移植优胚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结论 TEAS联合hCG能改善FET患者胚胎着床率、提高临床妊娠率,TEAS及hCG单独使用有改善胚胎着床率、提高临床妊娠率的趋势;使用TEAS、hCG对FET患者的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对于多次FET失败患者可选用TEAS+hCG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二至天癸方治疗肾虚型RIF的疗效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的肾虚型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于FET周期前2个月开始,每月经周期第3天起口服二至天癸方,并于移植当月月经周期第3天继续服用至移植日。对照组不服中药。另从本院生殖病案库中筛选10例既往首次行自然周期FET即成功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作为正常组。从生殖中心标本库中提取3组患者胚胎移植日当天的外周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sPD-L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肾虚证候积分变化及最终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患者胚胎移植日血清sPD-1、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和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1),sPD-L1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他莫昔芬和来曲唑促排卵在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中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促排卵药物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00例不孕症患者,依照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中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他莫昔芬促排卵,观察组来曲唑促排卵药物治疗,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在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中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胚胎种植率31.00%与对照组29.00%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排卵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莫昔芬和来曲唑促排卵在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中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医健脾补肾疏肝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脾补肾疏肝中药实验组57例和对照组患者88例。对照组根据不同方案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于进移植周期前1~2个月或进周期第3 d开始服用以健脾补肾疏肝为基础辨证方类中药至移植14 d,若已妊娠患者继续服用至移植28 d。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2组排卵期或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类型、血流及临床妊娠率。结果:实验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 0. 05);实验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 2组内膜形态A型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 0. 05)。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1),且证候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1)。结论:健脾补肾疏肝法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中医证候,内膜类型有所改善,妊娠率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