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药物组,各40例,艾灸组采用艾灸治疗,于经前1周开始艾灸关元、十七椎穴,连续治疗10天为一疗程;药物组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痛经症状量表进行痛经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艾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次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采用温针次髎穴治疗和常规体针治疗,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采用温针次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无论是疼痛缓解、痛经症状评分的改善还是临床疗效均与常规体针治疗相当。结论:温针次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取穴少,痛苦小,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艾条温和灸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38例。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有效率89.47%,且治疗后和随访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舌脉上也有所改善。结论:艾灸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基层地区使用艾条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应用疗效及护理要求。方法将8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西药组,各40例。艾灸组使用艾条施灸,选择部位有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每次每穴艾条灸2~3 min,每次自经前3~5 d开始,每日1次,连续5 d,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药物组采用口服止痛药,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自制痛经程度问卷评价表进行痛经症状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痛经症状治疗后均效果明显,艾灸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使用艾条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效果好,且操作简便易行,取材经济,传承弘扬了祖国中医文化,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原发性痛经指经行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膝酸软甚至剧痛晕厥,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的疾病,又称为功能性痛经~([1])。西医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为主,但只有镇痛作用,且有一定的副作用~([2])。中医学称之为"痛经""经行腹痛",一般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虚损等证型,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量-效关系,探讨灸量的最优选择,为艾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三组均艾灸关元穴.A组艾灸治疗20 min,B组艾灸治疗40 min,C组艾灸治疗60 min.观察艾灸后患者疼痛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按摩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用芬必得治疗,实验组用艾灸联合按摩治疗。结果:愈显率实验组86.53%、对照组56.00%,总有效率实验组96.15%、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蒙药配合隔姜黄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蒙药苏格木乐-7、乌乐吉-18、壮西-11、格喜古纳-6为主;并配合隔姜黄灸疗法,选取了主穴为关元、肾俞等。结果:痊愈48例,占53.33%;显效25例,占27.78%;有效16例,占17.78%;无效1例,占1.11%;总有效率98.89%。结论:用蒙药配合隔姜黄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确切缓解患者痛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痛经为妇科常见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的90%。临床中寒湿凝滞型较多,笔者采用中医护理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痛经患者的经络特性变化,以及据此所采用的隔姜灸疗法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42例,观察其经络特性的异常情况,并以调整经络特性为原则,选取关元、肾俞、中极、地机等腧穴为主穴,应用隔姜灸疗法治疗,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应用隔姜灸疗法临床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应用隔姜灸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为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1])。该病严重影响女性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为了寻找一种方便、安全、有效、患者易于坚持的疗法,笔者临床中采用耳穴埋豆与中药敷脐热熨法联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2017年8月来本院中医科就诊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痛经灸Ⅰ型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痛经灸Ⅰ型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妇痛型)治疗,连续治疗5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灸Ⅰ型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选择太仓市中医医院2013年5月-2017年6月妇科门诊就诊的80例患者,符合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予穴位敷贴+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着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灸八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灸八髎穴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症状评分等。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失访。治疗前两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重灸八髎穴治疗寒湿凝滞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可有效改善患者痛经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和灸不同时间因素(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和介入时间)的量效关系和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止痛效应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以58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3因素2水平搭配组合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温和灸关元、三阴交治疗,以VAS-P量表、RSS量表评分为指标评定其止痛效应。结果温和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时间因素中的重要因素是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每穴灸治10 min优于每穴灸治5 min、2 d 1次优于1 d 1次、经前5天开始治疗优于经前7天开始治疗。结论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是影响温和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止痛效应的重要因素,温和灸灸治10 min/穴,2 d 1次,经前5天开始治疗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隔姜灸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经络特性的调整作用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36例,检测其痛经症状评分和经络特性,并据此形成治疗方案,应用隔姜灸疗法治疗,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 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存在经络异常现象,应用隔姜灸疗法可以有效调整其经络异常(P<0.001);新的治疗方案临床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 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的经络特性为足少阴肾经虚寒性、足太阳膀胱经寒性,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失衡.据此形成的隔姜灸疗法可以有效调整经络异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传统悬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治未病中心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悬灸组和热敏灸组,各32例。悬灸组采用温和灸对所选腧穴进行施灸,热敏灸组点燃艾条借热艾灸热敏化态腧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93.75%(30/32),悬灸组有效率78.13%(25/32)(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悬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疗效优于传统悬灸,改善痛经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疗效。方法:将6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针刺:关元、十七椎、次髎、地机、三阴交;艾灸:神阙、关元),对照组则单纯给予针刺治疗,4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积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温针灸气海、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治疗组,以口服月月舒冲剂为对照组,采用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来评定。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能有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20.
<正>艾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学及人类健康作出了很大贡献~([1-2])。近年来,灸法因其强身保健,未病先防的独特疗效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青睐。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者再次关注灸法的作用机制,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灸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3])。艾灸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外治温热疗法之一~([4]),也是一种"内病外治"特有的治疗方法。目前,艾灸在国内外迅猛发展,具有通经络、散寒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