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发病率低,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CT肠道成像对显示小肠淋巴瘤及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PSIL常需要与其他小肠病变鉴别,一类是以肠壁增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即肠道炎性病变(克罗恩病、肠结核等);另一类以肠道的息肉或结节状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小肠肿瘤(恶性/潜在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对PSIL 与上述两类疾病的CT鉴别诊断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水造影成像在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口服甘露醇混合液充盈小肠,低张灌水充盈结肠,16层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增强扫描图像行回顾性重组,获得冠状面、矢状面或曲面重组图像,就肿瘤的部位、浸润范围、周围淋巴结及实质脏器侵犯等进行分析。结果:19例肠道淋巴瘤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mm),原发性16例,继发性3例;空肠1例,回肠9例,结肠9例;CT表现分为浸润增厚型(9例),息肉肿块型(6例),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型(3例),肠系膜型(1例)。CT表现为病变肠管壁黏膜下层的不规则性增厚,黏膜面多示连续,浆膜层边缘较光整,肠管保持一定的柔软度和扩张度,病灶轻中度强化为主。定位、定性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100%、84.2%。结论:肠道淋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低张肠道水造影成像能清楚显示肿瘤本身特征及周围组织关系,是肠道淋巴瘤术前诊断较理想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腹部增强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8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影像临床特征。结果 89例中腺癌(SIA)34例,间质瘤(GIST)22例,淋巴瘤(PSIL)18例,神经内分泌肿瘤(NEN)15例。SIA比GIST、PSIL和NEN更多发于十二指肠,GIST比SIA、PSIL和NEN更多发于空肠,PSIL和NEN比SIA和GIST更多发于回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IA最大径多小于GIST和PSIL(P<0.01)。SIA多边界模糊,GIST多边界清晰(P<0.01)。GIST动脉期和静脉期强化率高于SIA和PSIL;NEN动脉期强化率高于SIA和PSIL,静脉期强化率高于PS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IST和NEN廓清率均高于SIA和PS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IST比NEN更容易发生瘤内坏死,GIST比PSIL更容易伴发溃疡,SIA和PSIL比GIST和NEN更容易合并周围淋巴结肿大,SIA比GIST、PSIL、NEN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小肠肿瘤CT的检查方法,各种小肠肿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小肠肿瘤CT诊断的基本条件是良好的肠道准备。目前认为在肠道内造影剂衬托下,CT上小肠肿瘤一般表现为肿块和/或肠壁节段性明显增厚。CT常能鉴别肿瘤与非肿瘤、肿瘤的良恶性,对部分小肠肿瘤CT甚至能作出正确的组织学分类诊断,CT尚可观察小肠恶性肿瘤的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之一,大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均与胃肠道癌类似,易造成误诊.随着影像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如宝石能谱成像、CT灌注成像、MR扩散成像、MR灌注成像、PET/CT等在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广泛应用,给该病的治疗及预后带来显著影响.就胃肠道淋巴瘤的影像诊断进展予以综述,以期提高对胃肠道淋巴瘤的认识,为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及分型。方法搜集经内镜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23例,其中来源于胃11例,小肠6例,小肠及盲肠、结肠同时受累3例,结肠3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部分行强化CT扫描、胃肠钡餐造影及内镜检查。结果 11例胃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原发性9例,继发性2例。胃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分两类:1弥漫性胃壁增厚型7例;2局限性胃腔内肿块型4例。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共12例,原发性10例,继发性2例。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分3类:1弥漫性肠壁增厚型8例;2肿块型3例;3肠系膜受累伴腔外肿块型1例。结论 CT检查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提供病变部位、范围和类型,有无周围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信息,并可对病变进行准确分期,在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影像特点。方法 复习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肠道恶性淋巴瘤 3 2例 ,其中X线钡餐 2 0例 ,双对比灌肠 12例 ,CT扫描 10例 ,B超 19例。结果 钡剂造影发现小肠或回盲受累 2 0例 ,包括小肠局部扩大 6例 ,腔内多发息肉状增生 7例 ,肠壁浸润 4例 ,腔内增生伴溃疡 3例。病灶局限于大肠者 12例 ,分别是腔内肿块 6例 ,肠腔狭窄 5例和粘膜粗大 1例。 10例CT中见肠壁不规则增厚 5例 ,腔内偏侧肿块 2例 ,肠扩大伴壁厚 3例。B超发现异常 13例 ,其中肠壁增厚的条状低回声 5例 ,假肾征 6例 ,团状低回声 2例。结论 肠道淋巴瘤的X线、CT、超声表现各有特点 ,X线钡剂造影与CT或超声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强化扫描对小肠淋巴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多层螺旋CT在小肠淋巴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5例小肠淋巴瘤病人进行动态强化扫描,并对MSCT轴位图像和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各病例进行诊断。结果:位于回肠11例,位于空肠3例,十二指肠的1例。15例患者CT均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单发13例,其中表现为结节型5例、壁内浸润型的6例、息肉样肿块型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强化扫描在小肠淋巴瘤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腹部结外淋巴瘤CT表现的回顾分析,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淋巴瘤患者13例,术前经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对该组病例的影像及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腹部结外淋巴瘤13例:其中胃2例,脾脏2例,肾脏2例,小肠5例,结肠2例(包括回盲部)。CT平扫:病灶呈均匀或大部均匀之软组织密度影,所累及脏器整体形态尚存,增强病灶呈轻中度均匀延迟强化。结论腹部淋巴瘤共性表现包括:瘤体密实;瘤体内可见原有组织的解剖结构残留;CT多为等或稍高密度;增强一般轻度至中度延迟强化;受累脏器整体形态尚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怀疑肠道疾病行CTE检查的患者74例,以临床病理结果为标准,两位医生采用盲法分别对其CTE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两位医生通过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准确度分别为93.2%和94.6%。肠道炎性病变段肠壁增厚,与相邻正常肠壁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病变段肠壁强化后的CT值较相邻正常肠壁CT值高,但差别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E检查能够多方位显示肠腔、肠壁、肠系膜和腹腔内淋巴结的异常情况,可以作为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肠Meckel’S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小肠Meckel’S憩室患者的临床与CT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检查方法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7例患者术前均做了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其中3例做了肠道准备并行三维重建者,明确诊断为Meckel’S憩室2例,其中1例表现为回肠壁上的不规则盲管状含气突起,其壁较厚,增强扫描时显著强化,另1例表现为肠壁局限性向下突起的含液指状憩室,其内可见小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憩室壁及憩室内小结节均明显强化。3例未做肠道准备也未行三维重建者及1例未做肠道准备但行三维重建者均未发现憩室。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后处理可全面、直观地显示Meckel’S憩室的位置、形态及其与邻近肠管的关系,对该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CT扫描前充分的肠道准备则是其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治疗措施以手术切除为主,目前早期诊断困难,术后5年生存率极低,因此合理利用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本文旨在介绍小肠钡餐造影、多排螺旋CT检查、MRI检查、内镜检查、核医学检查及超声成像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并阐述各种检查的优势及不足,为临床及影像医师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淋巴瘤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该病的临床分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CT对分期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由于原发与继发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相仿,而且原发性者尚易与其它原发性胃肠道恶性肿瘤相混淆,故就近年关于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的相关文章表现加以回顾,以助该病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CT征象,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鉴别诊断。结果:经病理证实: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淋巴瘤4例,T细胞淋巴瘤1例。在4例B细胞淋巴瘤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黏膜相关性淋巴瘤1例。结论: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其定位、定性、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小肠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小肠淋巴瘤,8例位于回肠(包括回盲部),2例位于空肠。10例CT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2例呈动脉瘤样扩张,肠管明显环形增厚,肠管不狭窄且明显扩张;5例呈浸润型,小肠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息肉肿块型2例,肠腔内较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致肠腔变窄,肿块密度较均匀,增强均匀强化,未见坏死。3例腹腔、肝门、脾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分叶状肿块或多个小结节相互融合。增厚的肠壁、软组织肿块及肿大淋巴结呈轻度强化8例,或无明显强化1例,其中2例内部可见血管被肿瘤包绕,1例并发穿孔。结论掌握小肠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有助于与小肠间质瘤、小肠癌及小肠Crohn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胃肠道淋巴瘤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该病的临床分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CT对分期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由于原发与继发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相仿,而且原发性者尚易与其它原发性胃肠道恶性肿瘤相混淆,故就近年关于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的相关文章表现加以回顾,以助该病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7.
淋巴瘤的早期确诊对治疗至关重要,而MRI常规扫描对该病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MR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新软件的开发,如磁共振波谱(MRS)、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就头颈部淋巴瘤与鳞癌的常规MRI表现及几种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2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原发性胃淋巴瘤10例中,浸润型5例、溃疡型2例和肿块及混合型3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5例中,浸润型2例和肿块型3例。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5例中,浸润型2例、肿块型2例和混合型1例。原发性食道淋巴瘤1例为浸润型。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病变,如浸润型病变,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但确诊需依靠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小肠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本组发生于十二指肠12例,空肠7例,回肠13例.13例腺癌、10例间质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及3例转移癌.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较大,尤其是增强扫描,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对常见小肠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态容积CT在隐匿性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OGIB患者的动态容积CT图像,总结320层动态容积CT在OGIB病因诊断中的具体优势、关键技术.结果 本组病例中,动态容积CT诊断肠道血管畸形13例,肠道肿瘤10例,小肠憩室并出血4例,非特异性小肠炎1例.图像后处理关键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强度投影(MIP)以及CT血管成像技术.结论 动态增强容积CT可清晰显示小肠血管畸形、肠道肿瘤“血管染色”征象,并可充分展示肠管内腔和外观以及肠壁水肿、系膜炎症,对明确OGIB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