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肿瘤患者代谢异常,即肿瘤代谢重编程, 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肿瘤细胞快速生长的特性促使其争夺更多营养补给,高能量的需求和低获能的有氧糖酵解方式让机体功能蛋白被当作能源使用,导致体内蛋白质含量无法满足患者正常生理需要。全身的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蛋白质储存库,肿瘤细胞复杂的营养代谢及蛋白质过度消耗会导致患者肌肉质量减少、肌肉功能下降。笔者团队最初研究发现,腹部肿瘤患者在经历了围术期的禁食及胃肠道手术改建等因素的影响后普遍会发生术后疲劳综合征,骨骼肌功能显著下降。通过进一步临床研究,无论是否存在营养风险,肌肉减少症都是胃肠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肌肉减少症是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关注要点,将之纳入肿瘤患者的术前常规筛查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合并肌肉减少症的肿瘤患者进行适当干预有助于促进术后加速康复,改善手术预后,对提高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减轻公共医疗卫生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由于疾病引起进食不足、高代谢状态,进而引起骨骼肌蛋白质加速分解和蛋白质合成不足,这种肌肉减少症,称为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肌肉减少症具有降低临床疗效、影响精神状况以及增加患者住院费用等危害。重视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的核心是对肿瘤患者的肌肉减少症进行筛查、诊断和干预,进而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简易五项评分问卷作为筛查工具,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或双能X线吸收法等诊断技术,便于及早发现肿瘤患者的肌肉减少症问题。干预手段主要包括营养干预、运动干预和综合干预。其中,营养干预的内容主要包括补充蛋白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D等。希望临床上更多的肿瘤相关医务人员以及患者提高对肿瘤相关肌肉减少症的认识、深入进行相关基础研究以及完善精准营养干预措施,从而降低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发病风险,从而帮助更多的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前肌肉减少症和身体组成成分(BCPs)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8-01-2020-02-10在徐州市肿瘤医院接受食管切除术的9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在术前上腹部CT(包括腰3双侧横突)图像上评估骨骼肌指数和BCPs,根据肌肉减少症诊断标准分为72例肌肉减少症组...  相似文献   

5.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与年龄,慢性消耗性疾病相关的骨骼肌疾病.在胃癌患者中肌肉减少症是常见的合并症,目前研究显示肌肉减少症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开始关注胃癌肌肉减少症的筛查并制定干预措施.本文就肌肉减少症的诊断及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干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检出情况,并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021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期间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15例,收集基本资料、人体测量学资料及血生化指标等,并进行营养筛查、人体成分分析。根据肌肉减少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症组和非肌肉减少症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分析影响肌肉减少症发生的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有57例患者诊断为肌肉减少症,检出率为13.7%。肌肉减少症患者(n=57)与非肌肉减少症患者(n=358)的年龄、活动方式、高血压等级、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评分、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肌肉减少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BMI)、内脏脂肪面积、基础代谢率、相位角均低于非肌肉减少症患者(P<0.05),而收缩压、舒张压高于非肌肉减少症患者(P<0.05)。肌肉减少症患者体质指数(BMI)、内脏脂肪面积、基础代谢率、相位角均低于非肌肉减少症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舒张压、BMI、MNA...  相似文献   

7.
肌肉减少症是以肌肉体积减少、肌力下降和肌肉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肌肉减少症作为一个独立 的疾病体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其在肿瘤患者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肌肉减少症是肿瘤恶病质的一个 重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患者的生存期。在肿瘤患者中,发生肌肉减少症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①高耗能; ②厌食;③炎症;④代谢不平衡。为了解肌肉减少症与肿瘤化疗之间的关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肌肉减少症 在肿瘤患者中如何诊断;肌肉减少症在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如何;在肿瘤患者治疗中,肌肉减少症与化疗药物之间的关系 如何;肌肉减少症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如何;肌肉减少症的干预措施及其对肿瘤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随着对肌肉减少 症在肿瘤患者中研究的深入,肿瘤学专家可以借鉴目前研究取得的结果应用于临床,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体 化的用药方案、营养治疗或物理辅助治疗策略等,最终为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非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分别按照2004、2009年版临床分期标准分期,观察不同分期标准的各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生存,以及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T)对临床T分期及预后的影响,以期确定更为合理的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9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放疗前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定位CT扫描并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计算GTV-T。所有患者分别按照2004、2009年版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结合GTV-T,观察患者预后。   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5.6%、20.7%,中位生存期23个月。两种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均能反映食管癌放疗预后,2009年版分期生存曲线分离度最好,生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29.497,P < 0.001)。临床T分期与GTV-T大小呈正相关(r=0.615,P < 0.001)。不同临床T分期中,GTV-T对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   结论   不同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均能反映患者预后,2009版分期标准更佳。GTV-T与临床T分期呈正相关,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放疗后复发食管癌患者再程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32例放疗后复发食管癌患者进行适形放疗,每次1.8~2.0 Gy,放疗DT 40 Gy后重新勾画靶区,行超分割放疗,每天2次,每次1.2 Gy,间隔6 h以上,总剂量58~62 Gy;并同时化疗。结果 1、2、3 a局控率分别为68.7%、43.7%、37.5%;1、2、3 a生存率分别为62.5%、31.2%、25.0%。结论放疗后复发食管癌患者采用适形放疗后程加速超分割模式联合化疗可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减轻正常组织损伤,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三维适形预防性照射的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食管癌术后三维适形预防性放疗的生存率、治疗失败部位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56例患者术后放疗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5%、57.1%和46.0%,中位生存期为49.0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转移率、TNM分期与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预后有关(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横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数、TNM分期是食管癌术后放疗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横径、淋巴结转移数、TNM分期是食管癌术后放疗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预防性照射对淋巴结阳性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定位CT分析肌少症对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患者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放化疗的147例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依据模拟定位CT勾画计算主动脉弓上缘水平横断面双侧胸肌面积(PMA)。PMA身高校正(PMA/身高2)得出胸肌指数(PMI)。将男女患者分别依据PMI三分位数分组,其中低PMI者(男性<11.55 cm2/m2,女性<8.69 cm2/m2)为肌少症组。比较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和3年总生存(OS)率的差异。结果 147例患者中49例(33.3%)存在肌肉减少,该类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肌少症患者(40.8%∶18.4%,P=0.005)。肌少症患者1年和3年OS(61.2%和10.2%)显著低于非肌少症患者(82.7%和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证实肌少症是预测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基于定位CT获得的PMI在诊断肌少症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能可以作为诊断肌少症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定位CT分析肌少症对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患者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放化疗的147例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依据模拟定位CT勾画计算主动脉弓上缘水平横断面双侧胸肌面积(PMA)。PMA身高校正(PMA/身高2)得出胸肌指数(PMI)。将男女患者分别依据PMI三分位数分组,其中低PMI者(男性<11.55 cm^(2)/m^(2),女性<8.69 cm^(2)/m^(2))为肌少症组。比较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和3年总生存(OS)率的差异。结果147例患者中49例(33.3%)存在肌肉减少,该类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肌少症患者(40.8%∶18.4%,P=0.005)。肌少症患者1年和3年OS(61.2%和10.2%)显著低于非肌少症患者(82.7%和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证实肌少症是预测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基于定位CT获得的PMI在诊断肌少症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能可以作为诊断肌少症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2015年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135例。采用2DRT (56例)或3DRT (79例)技术60~64 Gy (1.8~2.0 Gy/次),同步化疗采用氟尿嘧啶+顺铂或紫杉醇+顺铂方案,分别在放疗的第1、5周给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率并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3、5年样本数分别为96、31、16例,OS率分别为74.0%、39.0%、28.6%,中位OS期为25个月;PFS率分别为57.3%、27.3%、16.6%,中位PFS期为1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放疗方式、M分期是影响OS和PFS的因素(P=0.006、0.000、0.032和0.017、0.004、0.000)。多因素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放疗方式是影响OS和PFS的因素(P=0.006、0.000和0.033、0.023)。结论 对于非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疗效和耐受性可。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术前放疗后病理反应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Ou GF  Wang M  Wang LH  Yin WB  Gu XZ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3):278-28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前放疗后病理反应与远期生存之间的关系 ,以及放射敏感性在食管癌放疗中的意义。方法  176例食管癌术前放疗后行肿瘤切除的患者 ,按放疗后肿瘤组织的病理反应分为轻、中、重度反应组 ,分析各组间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并与 191例单纯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1)重、中、轻度反应组的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6 0 .7%、4 6 .4 %和2 1.1% ,重度反应组优于中度反应组 (P =0 .0 2 9) ,中度反应组优于轻度反应组 (P =0 .0 13)。与单纯手术组的 5年生存率 (38.8% )比较 ,重度反应组优于单纯手术组 (P =0 .0 0 0 ) ,中度反应组稍优于单纯手术组 (P =0 .2 95 ) ,轻度反应组低于单纯手术组 (P =0 .0 34)。 (2 )重、中、轻度反应组 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5 5 .7%、4 0 .7%和 18.7% ,重度反应组优于中度反应组 (P =0 .0 2 9) ,中度反应组优于轻度反应组(P =0 .0 18)。与单纯手术组的 5年无病生存率 (33.3% )比较 ,重度反应组优于单纯手术组 (P =0 .0 0 0 ) ,中度反应组稍优于单纯手术组 (P =0 .2 3) ,轻度反应组低于单纯手术组 (P =0 .0 96 )。 (3)重度反应组T4、N1、Ⅰ~Ⅱ期和根治切除的比例分别为 9.8%、18.0 %、90 .2 %和 90 .2 % ,中度反应组分别为 2 0 .3%、15 .9%、79.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食管鳞癌患者CT图像GTV与非手术T分期关系及各级GTV体积的生存率,探讨GTV体积对食管鳞癌三维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9年间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223例,三维放疗处方剂量50~70 Gy。依据不同百分位间距将GTV体积按3、4分级法分别划分为3、4个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非手术T分期与GTV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随访率为98.2%,随访时间满3年者163例。非手术T1+2、T3、T4期患者GTV体积中位数分别为19.31、33.69、41.25 cm3,呈正相关(P=0.000)。GTV 3分级3个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9%、43%、24%(P=0.000),4分级4个组的分别为55%、51%、31%、24%(P=0.004)。GTV体积中位数≤35、>35 cm3患者首位死因均为局控失败(57.9%∶52.1%),大肿瘤死于未控及出血较多[21.9%∶9.4%(P=0.046)及13.8%∶3.1%(P=0.029)],2例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食管癌放疗患者GTV体积与非手术T分期呈正相关,GTV体积3分级法和4分级法均可用于评价预后,3分级法与预后关系更为紧密。肿瘤体积较大者放疗后未控、出血率高于小肿瘤患者,治疗相关死亡风险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榄香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免疫反应、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9%,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MP-2和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4^+和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榄香烯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降低血清MMP水平,改善免疫和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Nutritional status and body composition parameters such as sarcopenia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impaire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arcopenia on long-term outcome after esophageal resection following neoadjuvant treatment.

Methods

Skeletal muscle index (SMI) and body composition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n patients receiving neoadjuvant treatment for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Endpoints included relapse-free survival (R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Results

The study included 130 patients. Sarcopenia was found in 80 patients (61.5%). Patients with squamous-cell cancer (SCC) showed a decreased median SMI of 48 (range 28.4–60.8) cm/m2 compared with that of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AC) of 52 (range 34.4–74.2) cm/m2, P < 0.001. The presence of sarcopenia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atient outcome: HR 1.69 (1.04–2.75), P = 0.036. Median OS was 20.5 (7.36–33.64) versus 52.1 (13.55–90.65) months in sarcopenic and non-sarcopenic patients, respectively. Sarcopenia was identified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HR 1.72 (1.049–2.83), P = 0.032.

Conclusion

Our data provide evidence that sarcopenia impacts long-term outcome after esophageal resection in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neoadjuvant therapy. Assessment of the body composition parameter can be a reasonable part of patient selection and may influence treatment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老年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放射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年龄≥60岁的老年食管癌接受LCAF根治性放射治疗(67.9~72.0Gy,39~43次,42~53d)的疗效。结果 急性放射反应主要是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多为1~2级。5年总生存率为34.4%,5年局部控制率为63.7%,5年无瘤生存率为22.6%。60~69、70~80岁年龄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和食管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2.41,P=0.120;X^2=1.53,P=0.821;X^2=1.75,P=0.782)。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和卡氏评分等参数与预后相关。67例死亡中复发31例,远地转移23例,复发并远地转移8例,其他原因5例。结论ICAF放射治疗能为老年食管癌患者耐受,对一般状况较好者可达到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后放射治疗对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术后放射治疗+化疗与单纯化疗。结果观察组中T3N0M0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T3N0M0患者(P<0.05)。两组患者(除T3N0M0患者外)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放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局部复发,对T3N0M0患者的预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与其相关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疗科就诊的食管癌放疗患者90例,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及放疗后3个月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及 NK 细胞比例,以3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人群为对照观察其变化。分析患者放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外周血 CD4+、CD8+、CD4+/CD8+比值、NK 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8.23%±8.22%、31.79%±7.61%、0.93±0.34、11.37%±4.57%,与对照组(36.03%±9.71%、27.26%±7.70%、1.34±0.27、15.31%±5.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292,P =0.000;t =2.811,P =0.006;t =5.894,P =0.000;t =3.965,P =0.000);放疗前外周血 CD3+细胞百分比为58.13%±9.46%,与对照组(60.06%±8.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98,P =0.325)。放疗后3个月免疫指标 CD3+(59.27%±9.92%)、CD4+(30.51%±9.04%)、CD8+(29.79%±6.98%)、NK 细胞(10.62%±4.43%)逐渐恢复到放疗前水平(t =0.789,P =0.431;t =1.769,P =0.079;t =1.837,P =0.068;t =1.113,P =0.267)。放疗后免疫功能改变(CD4+、CD8+、CD4+/CD8+、NK 细胞)与是否存在骨髓抑制(t =4.050,P =0.001;t =2.180,P =0.015;t =2.130,P =0.020;t =3.520,P =0.003)及照射体积大小(t =5.170,P =0.000;t =3.350,P =0.026;t =8.750,P =0.000;t =2.490,P =0.043)有关。生存分析显示:放疗后3个月免疫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时间优于恢复不良者(23个月∶17个月,χ2=6.820,P =0.009)。结论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处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放疗实施会进一步加重免疫抑制,其加重程度与骨髓抑制及照射体积相关;放疗后3个月患者免疫功能有所恢复,恢复良好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