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II或III级,年龄65~89岁,随机分为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组(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存症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入住骨科重症监护病房的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117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骨折类型、术前并存症的有无及种类数目和手术预后。按手术预后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术后院内死亡组。单因素分析明确术后院内死亡的潜在预测因素后,将这些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无并存症者仅23例(19.7%),并存症1种者94例(80.3%),术后院内死亡10例(8.5%),术后院内死亡的预测因素为术前并存呼吸疾病和并存症3种或以上。结论根据术前并存症可预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预后,术前应充分评估和准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髂筋膜间隙阻滞应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全身麻醉后,不进行任何处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全身麻醉后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进行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全麻药物的用量、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清醒时活动疼痛评分等,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通过观察,观察组患者术中全麻药物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其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先于对照组,患者清醒时活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麻醉中,髂筋膜间隙阻滞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全麻药物的剂量,使患者能够提前拔管和清醒,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操作简单,拥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王本祯 《医学信息》2007,20(4):349-351
目的通过对116例80岁以上老人髋部骨折的治疗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的必要性,方式及特点,手术前的准备及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了116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96例),总结出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方式及其优缺点,手术前准备,术中麻醉,术后护理及康复的点滴体会。结果本组住院16~50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感染。随诊106例。6个月~5年,平均2年3个月。功能优良者91例,占85.5%;功能尚可者10例,占9.4%;功能差者5例,占4.7%。结论高龄老人的髋部骨折不应视为手术禁忌证,在心脑肺肾等失代偿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方法要合理选择。术前准备,术中麻醉,监护,术后护理及康复要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评分系统在高龄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短期随访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科对94例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前将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赋值评分,结合手术风险的赋值评分,二者之和作为整个手术风险分值,以20分为低风险组,21~25分为中风险组,26~30分为高风险组,30分为极高风险组,将其分组后比较各组之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1个月内的死亡率。结果 根据术前整个手术风险分值的高低,将患者划分到不同的风险组,分值越高所在的风险组级别越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风险组与高、极高风险组之间、中风险组和极高风险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本组94例纳入研究的病例中术后1个月内除了极高风险组死亡1例外,其余风险组未发生死亡病例,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术前评分系统可以客观地预估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风险和预后,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GA)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年龄大于65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69例.CSEA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8.
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多发于老年人的骨折,手术内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总结25例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9.
骨盆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骨盆后部骶髂复合体的完整,骶髂关节及周围的骶髂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以及盆底的肌肉和筋膜共同组成骶髂复合体。骶髂关节分离完全破坏了骶髂复合体的完整性,导致骨盆的旋转及垂直不稳定。既往对骶髂关节分离的治疗多以牵引治疗为主,由于不能对脱位进行有效整复和固定,治疗时间长,效果差,后遗症多。  相似文献   

10.
11.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colloid and crystalloid preload on cardiac output (CO) and incidence of hypoten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 spinal anesthesia (S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study was conducted including 47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scheduled 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 who were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C group, n = 15), crystalloid (RS group, n =16) and colloid group (HES group, n = 16). An intravenous preload of 8 mL/kg of either 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in the RS group or 6% hydroxyethyl starch in the HES group was infused within 20 min before SA induction, while no intravenous preload was given in the C group. There was a trend of decrease in CO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fter SA with time in the C group. In the RS and HES groups, C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fluid preloading as compared with baseline (P < 0.01). Thereafter, CO remained higher than baseline until 30 min after SA in the HES group. The change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similar to CO,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baseline was observed in each group. Hypotension occurred in 3 patients in the C group and one each in the RS and HES group, respec-tively (P = 0.362). Intravascular volume preload with colloid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rystalloid solution in main-taining CO, which may be improved the hemodynamic stability in elderly patients during SA.  相似文献   

12.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64例高龄择期手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组和连硬外麻醉(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CEA)组。观察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CSEA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满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与CE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远期功能恢复效果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68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各34例。所有患者院内均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随访,观察组院外接受延续性护理,通过组建延续性护理服务小组、建立出院访视档案、组织成立延续护理俱乐部等措施,将系统、规范的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持续12个月后,对比2组康复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髋关节与膝关节功能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进行康复锻炼时,锻炼时间、锻炼动作严格遵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MOS 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3、6、12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12个月时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HAMA及HAMD)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升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远期功能恢复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与老年非骨折的骨病患者维生素水平及缺乏情况,分析维生素缺乏对老年髋部骨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1月—2022年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均行血清维生素水平检测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72例(骨折组)及老年非骨折的髋膝关节骨病患者345(非骨折组)例。骨折组患者中男50例、女122例,年龄65~97(81.0±8.2)岁;非骨折组中男89例、女256例,年龄65~90(72.1±5.9)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B1、B2、B3、B5、B6、B9、E、K1,以及25-羟基维生素D(D2和D3)的含量,将维生素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定义为相应维生素缺乏。观察指标:(1)观察骨折组与非骨折组是否缺乏维生素,并比较2组患者维生素水平的差异。(2)将标准化后的维生素水平作为自变量,骨折与否作为因变量,年龄和性别作为协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标准化后维生素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的影响。结果 (1)骨折组患者维生素A、B1、B3、B9、E缺乏情况更为严重,骨折组占比分别为62.8% (59/94)、62.4% (58/93)、19.4% (18/93)、50.0% (52/104)、14.9% (14/94),非骨折组为20.2% (49/243)、41.2% (100/243)、5.0% (12/241)、16.3% (41/251)、4.5% (11/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49、12.15、15.82、43.10、10.61,P值均<0.05)。骨折组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D3,以及维生素A、B1、B3、B5、B6、B9、E、K1水平较非骨折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1、-2.53、-7.08、-3.43、-5.25、-2.08、-2.46、-6.80、-3.26、-7.93,P值均<0.05);25-羟维生素D2和维生素B2水平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A[比值比(OR)=0.30,95%可信区间(CI)0.20~0.45]、维生素K1(OR=0.31,95% CI 0.21~0.46)、维生素B9(OR=0.33,95% CI 0.23~0.47)、维生素B3(OR=0.50,95% CI 0.36~0.70)、维生素B5(OR=0.50,95% CI 0.37~0.69)、维生素B1(OR=0.52,95% CI 0.38~0.72)、维生素E(OR=0.61,95% CI 0.45~0.83)、25-羟基维生素D(OR=0.70,95% CI 0.55~0.89)和维生素B6(OR=0.71,95% CI 0.54~0.95)水平的降低均会导致老年髋部骨折的风险增加(P值均<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老年非骨折的髋膝关节退行性骨病患者都普遍存在各种维生素缺乏,而且以25-羟基维生素D的缺乏最为严重。髋部骨折患者相对于非骨折患者的多种维生素水平更低,血清维生素A、B1、B3、B5、B6、B9、E、K1、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会增加髋部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越来趋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首先要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不同年龄和是否合并有内科基础疾病从而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治疗的成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优化治疗方案。 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76例,年龄(76.7±6.3)岁。股骨转子间骨折84例,其中保守治疗7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34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8例,解剖钢板内固定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股骨颈骨折92例,其中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4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7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5例。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股骨颈骨折8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内固定治疗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7±1.3)个月。3例发生治疗后感染,1例治疗后10 d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死亡。不同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包括股骨头切割、围术期骨折,内固定或假体松动、术后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下肢短缩、骨折延期愈合及对髋再骨折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P < 0.05)。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P < 0.05)。而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相互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需要积极的综合治疗,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最好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atients who have experienced previous surgical treatment for an osteoporotic hip fracture experience a subsequent hip fracture (SHF) on the opposite side.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steoporosis and SHF on the opposite side in order to assess the usefulness of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SHFs.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included 517 patients treated from March 1997 to April 2009 in this study. The in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previous unilateral hip fracture, without osteoporotic treatment, and a T-score less than -3.0 at the time of the fracture. We studied these patients in terms of death, SHF, alcoholism, living alone, dementia, dizziness, health status, osteoporotic treatment after fracture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total, 34 patients experienced a SHF. We selected another 34 patients without a SHF who had similar age, sex, body mass index, BMD,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a follow up period for a matched pair study. We compared these two groups. The average follow up was 8.3 years and 8.1 years,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517 patients was 138 (27%). The BMD at the time of fracture demonstrate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Nine patients (26%) within the SHF group were prescribed Risedronate and 18 patients (53%) received the same treatment in the non-SHF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p=0.026). The average BMD of patients with SHF was -5.13 and -5.02 in patients without SHF was (p>0.05). Conclusion: Although primary surgical treatments are important for an excellent outcome in osteoporotic hip fractures,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tself is just as important for preventing SHFs.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 家庭康复训练:主要由主管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及护理人员指导康复训练,主管医师与康复医师共同评估病情并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康复治疗师指导训练内容,护理人员协助加强患者管理。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康复手册,通过文字及视频内容指导患者院外进行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每周通过移动电话、网络工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线上随访,要求家属定期录制患者康复的视频,并根据实际状态及时调整康复训练处方。建立网络线上交流群,将患者纳入该群,及时向患者解答康复过程中的疑问,防止康复训练不足及康复过度等情况。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Living Scale,ADL):由美国的Lawton和Brody制定于1969年。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组成。共有14项:一是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共6项,包括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8项,包括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存在极高的功能致残率,传统康复更多地关注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而忽视院外家庭康复训练。6个月的强化家庭康复训练已被证实为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但更长时间的家庭训练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究进行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方法,试验组采用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法,指导功能锻炼并进行规律随访,利用网络工具及时调整康复计划。2组患者均规律随访12个月,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髋关节Harris评分、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评分、SF-36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功能改善情况。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试验的患病个体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术后功能逐渐恢复,试验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②结果说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法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该康复计划及其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ORCID: 0000-0002-0570-9065(王可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改变,总结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形失血量、总失血情况,探讨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科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并发症、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分别按照空心钉、关节置换、动力性髋螺钉和髓内钉的标准流程操作)、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波动、输血量计算患者隐形失血量、总失血量,通过方差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分析计算围手术期间总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有16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选,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服用抗凝药物(均P=0.000)、手术方式(P=0.000,P=0.004)是围手术期出血量较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形失血量远远大于术中出血量,髓内钉术中出血量较关节置换、动力性髋螺钉(DHS)系统少,但隐形失血量、总失血量较其他三种手术方式明显增多,此外,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可增加术中出血量、隐形失血量及总失血量。  相似文献   

19.
背景:高龄髋、膝关节置换中可以选择不同的镇痛方式,考虑到高龄患者的实际情况,需要合理地进行麻醉方式选择,以达到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以及镇痛效果好等目的。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麻醉在高龄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 方法:从沈阳市骨科医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行髋、膝关节置换,年龄80-96岁的高龄患者中选择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 例和观察组39 例,分别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和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优良率、起效时间、局麻药诱导、杜芬合剂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镇痛效果优良率为97%,高于对照组87%(P < 0.05)。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局麻药诱导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杜芬合剂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表明在高龄膝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实施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麻醉可以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