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帅  王婷  王国洪 《新中医》2020,52(4):128-13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狼疮性肾炎小鼠的影响,并探讨针灸对调节性T细胞(Treg)及辅助性T细胞17 (Th17)分化及其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MRL/lpr狼疮性肾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针灸组、地塞米松组、模型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采用HE染色法检测小鼠肾脏病理改变;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中Th17/Treg比例;采用q RT-PCR和ELISA法检测肾脏中叉头样转录因子3 (Foxp3)、维A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RORγt)及白细胞介素-17 (IL-17)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以及血管病变评分、Th17/Treg比值及RORγt、IL-17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Foxp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针灸组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以及血管病变评分、Th17/Treg比值及肾脏组织RORγt、IL-17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Foxp3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针灸能显著减少狼疮性肾炎小鼠肾脏RORγt及IL-17表达,增加Foxp3水平,调控Th17/Treg比例,改善肾脏病理改变,从而对MRL/lpr狼疮肾炎小鼠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水方联合顺铂对肺癌移植瘤胸腔积液小鼠模型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将7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消水方(33.5 g·kg~(-1))组、顺铂(6 mg·kg~(-1))组、消水方(27 g·kg~(-1))+顺铂(6 mg·kg~(-1))组、模型组、空白组。除空白组小鼠胸腔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Lewis肺癌细胞胸腔注射建立模型,连续给药10 d后各组取10只小鼠处死,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数量;流式微球阵列法(CBA)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23(IL-2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脾组织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小鼠外周血Th17,Treg细胞数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P0.01)。其中消水方+顺铂组、消水方组较模型组能明显增加Th17细胞数量(P0.05),降低Treg细胞数量(P0.01)。消水方+顺铂组IL-6,IL-17A,IL-21含量分别较其余各组均显著升高(P0.01);消水方+顺铂组较消水方组、模型组IL-23含量升高(P0.05),TGF-β1含量降低(P0.05)。与顺铂组、模型组比较,消水方+顺铂组、消水方组可上调脾组织中RORγt mRNA表达(P0.01),下调Foxp3 mRNA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消水方+顺铂组可上调脾组织RORγt蛋白表达(P0.05),下调Foxp3蛋白表达(P0.01)。结论:消水方联合顺铂可能通过上调Th17细胞水平,下调Treg细胞水平,从而纠正Th17/Treg免疫失衡,发挥抑制MPE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调节性T细胞(Treg)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平衡及血清相关炎性因子为切入点研究电针治疗肥胖的潜在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小鼠肥胖模型,电针组选取“足三里”“丰隆”“中脘”“关元”给予电针治疗,20 min/次,每周3次,共干预8周。观察各组小鼠进食量、体质量并计算Lee’s指数;多重液相芯片定量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IL-17A、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Treg、Th17细胞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叉头框蛋白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进食量、体质量、Lee’s指数明显升高(P<0.01,P<0.001);血清中IL-2、IL-6、IL-17A、IFN-γ、TNF-α含量升高(P<0.01),IL-4、IL-10含量降低(P<0.001,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Th17、Treg细胞分化及白细胞介素-35(IL-35)在小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小檗碱对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小檗碱组,每组10只。正常组未行造模,其余3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进行结肠炎造模。造模24 h后,小檗碱组小鼠给予小檗碱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组小鼠给予地塞米松腹腔注射,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均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均1次/d,共7 d。第8天处死各组小鼠,观察小鼠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评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Th17、Treg细胞分化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IL-35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 0. 05),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 0. 05),结肠组织中IL-3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地塞米松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均0. 05),而Tregs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均0. 05),且结肠组织中IL-3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 05)。结论脾脏Th17/Treg细胞失衡,促炎细胞Th17细胞分化增加、免疫抑制细胞Treg细胞降低及结肠IL-35分泌减少参与了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小檗碱可以通过抑制小鼠脾脏Th17细胞分化,促进Treg细胞分化和IL-35表达,起到减轻结肠黏膜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益气温阳护卫汤含药血清对体外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失衡与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RORγ)、特异性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的影响。方法:制备益气温阳护卫汤含药血清,CD4+T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鉴定。构建体外Th17/Treg细胞失衡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气温阳护卫组、地塞米松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中分别加入等量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6、IL-23溶液,诱导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给予相应的含药血清干预处理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h17和Treg细胞比例。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ORγ、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例均显著上升(P<0.01),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温阳护卫组及地塞米松组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例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探讨黄芪甲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抑炎作用及对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7)比例的影响。采用2%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结肠炎小鼠模型,阳性对照组以及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蛋白印迹法检测叉头蛋白p3(Foxp3)、视黄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ROR-γt)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正常小鼠结肠组织结构完整,杯状细胞未减少,腺体排列整齐,无黏膜糜烂、出血,无阳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黏膜结构严重破坏,腺体排列紊乱或缺失,可见血管扩张、充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药物治疗组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出现不同程度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h17细胞百分比、IL-17和TNF-α含量、ROR-γt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TGF-β含量、Treg细胞百分比、Foxp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黄芪甲苷低剂量组、黄芪甲苷高剂量组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Th17细胞百分比、IL-17和TNF-α含量、ROR-γt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TGF-β含量、Treg细胞百分比、Foxp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低剂量组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Th17细胞百分比、IL-17和TNF-α含量、ROR-γt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TGF-β含量、Treg细胞百分比、Foxp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与黄芪甲苷低剂量组比较,黄芪甲苷高剂量组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Th17细胞百分比、IL-17和TNF-α含量、ROR-γt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TGF-β含量、Treg细胞百分比、Foxp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阳性对照组与黄芪甲苷高剂量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可抑制结肠炎小鼠的炎症反应,降低Th17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Treg/Th17细胞平衡的变化,探讨龙胆泻肝汤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部分干预机制。方法:将4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龙胆泻肝汤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组,每组10只。采用DNCB皮肤涂抹方法制备小鼠背部ACD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龙胆泻肝汤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组小鼠均按照成人2倍等效剂量灌胃,连续给药21 d,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致敏部位皮肤,对皮肤组织中Foxp3、RORγt、IL-17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西药组、龙胆泻肝汤组小鼠皮肤组织中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IL-17、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西药组和龙胆泻肝汤组小鼠皮肤组织中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7、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Treg/Th17细胞失衡可能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之一,而龙胆泻肝汤可能就是通过作用于该靶点,调节Treg/Th17细胞平衡,而实现其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苏木、苏木+黄芪对Lewis荷瘤小鼠肺癌转移过程脾Th17/Treg细胞及其平衡机制影响,为中药逆转肿瘤炎性微环境中免疫逃逸和抑制肿瘤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复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动物模型,观察肺转移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Th17/Treg细胞百分比动态变化;RT-PCR检测各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Foxp3、RORγtmRNA动态表达水平。结果:从各组药物抑制肺转移率看出,益气活血药苏木+黄芪优于单纯活血药苏木(P<0.05),与环磷酰胺组相似(P>0.05);除苏木黄芪组外,各荷瘤组小鼠脾Th17与Treg细胞随时间迁移呈现出上升趋势,且苏木黄芪组较其余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Th17/Treg比值亦随时间迁移呈现出上升趋势,与正常组比较均存在比值的平衡失调;Th17与Treg细胞关键转录分子RORγt、Foxp3呈现出与Th17和Treg细胞相应的动态改变。结论:益气活血药苏木+黄芪组在抑制肿瘤形成过程中的炎性微环境优于单纯活血药苏木组和环磷酰胺组;各组药物对肿瘤转移机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益气活血药优于单纯活血药和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鹿鹅鼻炎方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Notch1-Jagged1通路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鹿鹅鼻炎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以卵清蛋白(OVA)为致敏原诱导建立AR模型小鼠,鹿鹅鼻炎方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与鹿鹅鼻炎方0.5、1、2 g/kg 灌胃。通过行为学观察评估各组小鼠鼻部症状(打喷嚏、流鼻涕)改变;进行鼻灌洗液(NLF)细胞计数;观察各组小鼠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计算嗜酸性粒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E(OVA-sIgE)、OVA特异性IgG(OVA-sIgG)水平以及NLF中白细胞介素(IL)-10、IL-17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鼻黏膜中Notch1、Jagged1、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及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可观察到鼻黏膜上皮细胞显著增生和化生,纤毛脱落不完整,黏膜下层血管扩张明显,出现以嗜酸性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经鹿鹅鼻炎方干预后,黏膜上皮损伤好转。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末次滴鼻激发后10 min内喷嚏和抓鼻次数、鼻黏膜上皮厚度、嗜酸性粒细胞数、杯状细胞数、肥大细胞数、血清OVA-sIgE及OVA-sIgG水平、NLF IL-17水平、鼻黏膜RORγt、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增加(P<0.05),NLF IL-10水平、鼻黏膜Foxp3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鹿鹅鼻炎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末次滴鼻激发后10 min内喷嚏和抓鼻次数、鼻黏膜上皮厚度、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OVA-sIgE及OVA-sIgG水平、NLF、IL-17水平、鼻黏膜RORγt、Notch1、Jagged1表达降低,鼻黏膜Foxp3表达水平升高(P<0.05);鹿鹅鼻炎方中、高剂量组鼻黏膜杯状细胞数、鼻黏膜RORγt蛋白表达降低,NLF IL-10水平升高(P<0.05);鹿鹅鼻炎方高剂量组鼻黏膜肥大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 鹿鹅鼻炎方干预AR小鼠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otch1-Jagged1表达,恢复Th17/Treg免疫平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疏肝平喘方对哮喘小鼠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框蛋白P3(Foxp3)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干预作用,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疏肝平喘组及地塞米松组实验动物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TGF-β1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中Th17/Treg细胞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RORγt、Foxp3的蛋白表达,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TGF-β1、Smad2、Smad3、Smad7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疏肝平喘方能够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IL-6、TGF-β1,与地塞米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节IL-10、IL-17A,与地塞米松组相当(均P>0.05);Th17/Treg细胞量,RORγt、Foxp3的蛋白表达量,与地塞米松相当(均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疏肝平喘方组、地塞米松组的TGF-β1、Smad2、Smad3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而Smad7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疏肝平喘方在改善气道炎症方面,和地塞米松疗效相当,是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从而调节哮喘小鼠的Th17/Treg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积雪草苷对DBA/1小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DBA/1雄性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CIA组,甲氨蝶呤组(MTX组,0.5 mg·kg-1),积雪草苷低、中、高剂量(5,15,45 mg· kg-1)组.除正常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3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表达百分比(2.8±1.3)(明显高于对照组(0.4±0.3)((P〈0.05);银屑病患者IL-17、IL-2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呈正相关。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IL-23水平升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芍药汤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机制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对照组62例。实验组予以芍药汤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Mayo评分,单项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定,比较缓解率、有效率、内镜应答率、黏膜愈合率等临床指标。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ROR-γt和Foxp3在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水平表达,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IL-10和IL-17蛋白水平。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 < 0.05),实验组治疗后在缓解率、内镜应答率、黏膜愈合率和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单项症状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定的肠道症状、社会能力、全身症状、情感能力等方面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好转(P <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出现Th17细胞比例降低,ROR-γt mRNA水平和IL-17表达减少,Treg细胞比例升高,Foxp3 mRNA水平和IL-10的表达提高(P < 0.05)。实验组治疗后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ROR-γt和Foxp3 mRNA,IL-10和IL-17水平均较对照组治疗后变化明显(P < 0.05)。结论 芍药汤可通过调控Th17/Treg细胞平衡,大幅缓解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症状,促进肠道黏膜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其病程长且难以治愈,发病率逐年上升。辅助性T细胞17(Th17)是免疫促进细胞之一,而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种免疫抑制细胞,Th17和Treg细胞共同维持着机体免疫微环境的平衡。在UC进展期间,引起炎症的Th17群体通常增加,而抑制Th17活性的Treg减少。其中,Th17介导免疫应答反应,Treg介导免疫抑制,两者协调平衡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和免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UC的西医治疗虽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副作用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方便的剂量调节,以及部分价格过高限制了他们的临床应用。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药,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治疗特点,在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以Th17/Treg平衡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中医药干预UC中Th17/Treg平衡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临床和实验证据明确表明干预Th17/Treg是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作用机制。本文主要对前人关于中药单体、组分或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对UC中Th17/Treg平衡的干预作用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有利于人们更为准确、全面地认识中医药干预UC中Th17/Treg平衡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设计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17细胞是有别于传统Th1、Th2细胞分化途径的Th细胞亚群,是近期发现的以产生IL-17主要特征的一种CD4+T细胞亚型。为了进一步认识Th17细胞的效应机制,国内外近年来对Th17细胞的分化及调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研究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以及胞外细菌感染的防御等免疫应答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Th17细胞亚群的发现不仅对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的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阐明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在热休克蛋白(HSP)65攻击下养阴方对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变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分别饲喂普通和高脂饲料,并分别sc无菌PBS或HSP65,以辛伐他汀为阳性药,研究养阴方对AS模型小鼠血脂、斑块、Th17细胞与Treg细胞比例(Th17/Treg)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给药方式皆为ig给药,并以等体积生理盐水做对照。采用酯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油红O染色法测定主动脉斑块面积;流式细胞术测定抗凝血中IL-17A~+CD4~+Th17及Foxp3~+CD25~+CD4~+Treg细胞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测定脾脏中Stat3、Stat5a、Foxp3和主动脉中Stat3、Stat5a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脾脏中磷酸化STAT3(pSTAT3)、磷酸化STAT5(pSTAT5)、FOXP3和主动脉中pSTAT3蛋白表达。结果养阴方使小鼠血清TC、TG、LDL水平显著降低(P0.01),HDL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减小(P0.01);外周血IL-17A~+CD4~+Th17细胞显著减少(P0.05),Foxp3~+CD25~+CD4~+Treg显著增加(P0.05),Th17/Treg值大幅下降(P0.01);血清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IL-2(P0.01)、TGF-β(P0.05)、IL-10(P0.05)水平显著升高;脾脏pSTAT3蛋白水平下降(P0.01),pSTAT5(P0.01)和FOXP3(P0.05)蛋白水平上升;主动脉Stat3 mRNA(P0.01)和pSTAT3蛋白(P0.05)水平下降。结论养阴方能够改善HSP65攻击下ApoE~(-/-)小鼠的高脂血症及AS,同时调节外周血中Th17/Treg的平衡和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改善炎症。养阴方对Th17、Treg的效应可能与减弱的IL-6/pSTAT3和增强的IL-2/pSTAT5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附子、干姜、肉桂复方及小复方喂大鼠,研究其对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皮质素,垂体TSH、LH合成及释放的影响以选择有效组方,简化热证动物模型用药。结果证明各复方均使心率略为加快,动情周期略有缩短,肾上腺皮质素合成增多,垂体TSH,LH的合成和释放均增多。其中附子和干姜组与大复方的作用一致,可用作虚热证动物模型的复方。  相似文献   

18.
用附子、干姜、肉桂复方及小复方喂大鼠,研究其对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皮质素,垂体TSH、LH合成及释放的影响以选择有效组方,简化热证动物模型用药。结果证明各复方均使心率略为加快,动情周期略有缩短,肾上腺皮质素合成增多,垂体TSH,LH的合成和释放均增多。其中附子和干姜组与大复方的作用一致,可用作虚热证动物模型的复方。  相似文献   

19.
蒋淑莲  谭善忠  文剑 《陕西中医》2021,(9):1229-1232
目的:探讨柴芍六君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reg/Th17的影响。方法: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芍六君汤,疗程24周。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酸酰基转移酶(GG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Ⅳ-C)和透明质酸(HA)]、免疫功能(CD3+、CD4+、CD8+、CD4+/ CD8+)及Treg/Th17水平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75.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胀、胁肋疼痛、便溏、倦怠乏力及纳食减少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LT、GGT、AST、PC Ⅲ、Ⅳ-C、LN、HA、CD8+、Th17细胞、Treg细胞及Treg/Th17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D3+、CD4+、CD4+/ 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柴芍六君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抑制肝纤维化,调节Treg/Th17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