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直接诱导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量、术后苏醒即刻、6、12、24 h疼痛(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苏醒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即刻、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2%,低于对照组的14.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胸椎旁神经阻滞术(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是将局麻药注入椎旁间隙进而产生同侧节段性躯体和交感神经阻滞的技术[1,2]。TPVB应用于脊柱、胸腹部急慢性疼痛的镇痛主要与胸椎旁间隙(thoracic paravertebral space,TPVS)的解剖结构有关。TPVS为位于胸椎两旁的楔形间隙,如图1所示[3],内含脂肪组织、脊神经根、肋间神经、胸神经背支、交通支、交感神经链和肋间动静脉等结构,其内侧界由椎体、椎间盘和椎间孔构成,向内经椎间孔与硬膜外间隙相连,外侧在肋横关节附近逐渐变细并延续为肋间隙。前缘为胸膜,后缘为肋横突上韧带,不同节段的上下边界由肋骨头、肋骨颈、横突以及肋横突韧带等分隔。关于TPVS的尾端边界有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腰大肌是TPVS的下边界[4],但其他研究发现注射剂可通过膈肌的内侧和外侧弧状韧带向腰丛和腹腔神经节扩散,并不存在尾端边界[5]。至今,还没有TPVS头端边界的相关描述。现将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的种类、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双侧T7-9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开放性胃癌根治手术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各25例。G组行气管插管静脉全麻,P组于全麻前行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记录基础值(T0)、手术前(T1)、手术5 min(T2)、手术探查时(T3)、手术20 min(T4)、手术1 h(T5)、手术结束(T6)各时间点的MAP和HR,患者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G组对比,P组术后4 h、8 h、12 h、24 h的静息及12 h内的活动时VAS评分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用量降低,T2、T3时间点的MAP及T2、T3、T4、T5时间点的HR较低,更为平稳。结论 超声引导双侧T7-9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放性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横突、肋横突外侧韧带与脊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为提高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术的安全性及阻滞效能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18具标本胸椎节段,取椎板外侧缘和同名脊神经根的十字交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分别测量T1~12共12个节段脊神经与横突下后缘中点、肋横突外侧韧带下缘中点之间的距离。根据“3个一组”原则,12个节段共分为4组,记为T1~3组、T4~6组、T7~9组及T10~12组,对不同组别的脊神经-横突间距、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脊神经-横突间距:平均为(16.13±5.59)mm,T1~12总体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T5节段最大,为(18.88±5.78)mm,T5向上或向下节段逐渐减小,T1节段为(16.62±3.67)mm,T12节段为(9.76±3.75)mm。自上而下4组的脊神经-横突间距分别为(17.50±4.67)、(18.19±5.62)、(16.92±5.28)及(12.00±4.42)mm,T10~12组相比T1~3组(P<0.01)、T4~6组(P<0.01)、T7~9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2)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平均为(17.67±3.76)mm,自上而下4组的间距分别为(16.95±3.82)、(17.55±3.89)、(17.81±3.83)及(18.30±3.43)mm,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了解脊神经-横突间距、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利于估算椎旁神经阻滞的安全穿刺深度,以提高阻滞效能,避免脊神经损伤及全脊髓麻醉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横突、肋横突外侧韧带与脊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为提高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术的安全性及阻滞效能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18具标本胸椎节段,取椎板外侧缘和同名脊神经根的十字交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分别测量T1~12共12个节段脊神经与横突下后缘中点、肋横突外侧韧带下缘中点之间的距离。根据“3个一组”原则,12个节段共分为4组,记为T1~3组、T4~6组、T7~9组及T10~12组,对不同组别的脊神经-横突间距、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脊神经-横突间距:平均为(16.13±5.59)mm,T1~12总体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T5节段最大,为(18.88±5.78)mm,T5向上或向下节段逐渐减小,T1节段为(16.62±3.67)mm,T12节段为(9.76±3.75)mm。自上而下4组的脊神经-横突间距分别为(17.50±4.67)、(18.19±5.62)、(16.92±5.28)及(12.00±4.42)mm,T10~12组相比T1~3组(P<0.01)、T4~6组(P<0.01)、T7~9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2)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平均为(17.67±3.76)mm,自上而下4组的间距分别为(16.95±3.82)、(17.55±3.89)、(17.81±3.83)及(18.30±3.43)mm,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了解脊神经-横突间距、脊神经-肋横突外侧韧带间距利于估算椎旁神经阻滞的安全穿刺深度,以提高阻滞效能,避免脊神经损伤及全脊髓麻醉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由于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治疗和麻醉中得以广泛应用.胸椎旁阻滞技术在各种类型的手术中具有多种作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全麻对肺癌手术及术后急慢性疼痛发生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102例肺癌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对照组给予七氟醚吸入复合静脉药物全麻。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观察术中两组患者阿片药物使用量,观察两组术后安静、主动咳嗽状态下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VAS)评分和48 h内PCA泵总用量及按压次数,随访患者出院后慢性疼痛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患者T0时SBP、DBP、HR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1、T2时,两组患者SBP、DBP均较T0时显著下降(P<0.05),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T1时两组患者HR较T0时无明显变化(P>0.05),T2时两组HR均较T0时显著下降(P<0.05),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而对照组T2时HR较T1时显著降低(P<0.05);术中对照组阿片药物使用量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48 h内,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毕拔管时,术后2 h、24 h,观察组患者安静、主动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安静、主动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较术后2 h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安静状态下VAS评分较术后2 h显著升高(P<0.05),主动咳嗽状态下较术后2 h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期间,观察组慢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全麻可有效降低肺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不仅有利于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和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更有利于肺癌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胸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单侧乳腺癌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拟行单侧乳腺癌保乳根治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128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4组。4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A组患者予以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患者予以胸壁神经阻滞,C组患者予以肋间神经阻滞,D组患者予以胸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4组患者一般资料;评估术后4 h、12 h、24 h、48 h和72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4组患者麻醉前和术后72 h疼痛介质水平[血清神经肽Y(NPY)、P物质(SP)和β-内啡肽(β-E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12 h、24 h的VAS评分均高于术后4 h,术后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4 h,术后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2 h、24 h,术后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48 h,且D组术后4 h、12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其他组,A组术后48 h、72 h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椎旁胸神经阻滞穿刺的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将胸神经和椎板外侧缘的交叉点设为靶点,测量靶点所在水平面到上位胸椎棘突中点水平面之间距离、靶点到正中线距离以及靶点到皮肤距离。结果(1)靶点到各自上一椎体棘突中点平面距离:T1-3靶点为20.3±4.1mm,T4-6靶点为5.1±3.2mm,T7-9靶点为5.3±2.4mm,T10-12靶点为20.6±5.0mm。(2)T7离正中线最近为15.1±3.8mm,向上或向下逐渐变宽,在T1处达20.6±4.6mm,在T12处达19.1±7.3mm。(3)靶点到皮肤距离:T5离皮肤距离最近,其距离为43.3±3.1mm向上或向下逐渐增宽,在T1处达51.4±4.1mm,在T12处达49.4±5.0mm,其平均值为3.5±5mm。结论椎旁胸神经可以经上位棘突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0.
周梅 《医学信息》2019,(19):139-14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经静脉给药对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DEXIV组和DEXP组,各30例。对照组不使用DEX,DEXIV组为DEX静脉给药,DEXP组为DEX神经周围给药,比较三组患者进入复苏室即刻(PACU)、椎旁神经阻滞后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首次按压时间、累计按压次数、镇痛药物需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PACU时刻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6、12 h VAS评分高于DEXIV组和DEX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IV组与DEXP组术后6、12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IA首次自控按压时间早于DEXIV组与DEXP组,且累计按压次数高于DEXIV组与DEX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IV组与DEXP组首次按压时间、累计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额外镇痛药物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IV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经静脉还是神经周围给药DEX均能延长罗哌卡因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减少镇痛药物消耗和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SEDline 镇静监测仪监测下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6月—2022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0~71岁。8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其中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静脉麻醉联合TPVB为TR组,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静脉麻醉为R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TPVB为TB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为B组,每组20例。患者均在SEDline镇静监测仪监测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中根据患者大脑状态指数(PSI)调控麻醉药用量,PSI维持在25~50。观察指标:(1)比较4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术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认知功能评分等临床基线资料;(2)记录对比4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单肺通气30 min(T2)、术毕即刻(T3)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血清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3)记录对比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和盐酸瑞芬太尼用量;(4)对比术后6、24 h 疼痛VAS评分和Ramsay 镇静评分,术后24 h血清Hcy水平、MMSE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1)4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术前Hcy、术前MMSE评分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内比较:R组心率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0,P=0.025),TR组、TB组、B组心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组中的MAP、SPO2、MDA、AOPP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比较:在T0,4组间MAP、心率、SPO2、MDA、AO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T1、T2,心率、MDA、AOP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TB组心率均最低,TR组MDA、AOPP均最低;而MAP、SP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T3,MAP、MDA、AOP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B组MAP最低,TR组MDA、AOPP均最低;而心率、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TR组、TB组患者术中盐酸瑞芬太尼用量较少,R组、B组较多,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7,P<0.001);而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4组间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4组患者术后6、24 h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 h血清Hcy水平、MMSE认知功能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TPVB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能更精准地控制麻醉状态,且患者循环指标波动范围较小,术后镇静、镇痛效果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胸神经(PECS)Ⅰ型阻滞对机器人辅助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ADCAB)患者围术期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2月—2022年4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择期RADCAB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SAPB联合PECS Ⅰ阻滞组(SP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SP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SAPB联合PECS Ⅰ型阻滞。记录2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2 h(T1)、4 h(T2)、12 h(T3)和24 h(T4)静息状态及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术中及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首次补救镇痛时间、补救镇痛率、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术中转为开胸手术1例剔除观察。2组患者T4静息状态和咳嗽时疼痛VAS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P组患者T1~T3静息状态疼痛VAS评分[(2.2±0.7)分、(2.7±0.5)分、(3.1±0.5)分]均低于C组[(4.0±0.6)分、(3.7±0.5)分、(3.7±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0、7.40、4.04,P值均<0.001);T1~T3咳嗽时疼痛VAS评分[(2.9±0.7)分、(3.4±0.6)分、(3.5±0.6)分]均低于C组[(5.1±0.4)分、(4.6±0.6)分、(4.1±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4、8.33、3.98,P值均<0.05)。SP组患者术中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09±13)μg和(62±10)μg,均低于C组[(146±21)μg和(72±10)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1、3.74,P值均<0.001)。SP组患者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为(4. 4±2.1)次,低于C组的(8.4±1.9)次;首次补救镇痛时间为术后(18.2±3.1)h,大于C组的(8.0±1.7)h;补救镇痛率为26.7%(8/30),低于C组的82.8%(2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7、11.90,χ2=18.70,P值均<0.001)。SP组患者拔管时间为术后(4.4±1.3)h,ICU停留时间为(44.7±10.7)h,均低于C组[(5.4±1.5)h和(54.6±9.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3.71,P值均<0.001)。SP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3%(4/30),皮肤瘙痒发生率为3.3%(1/30),肺不张发生率为3.3%(1/30),均低于C组[41.4%(12/29)、27.6%(8/29)和27.6%(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7、4.97、4.97,P值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SAPB联合PECS Ⅰ型阻滞能够为RADCAB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围术期镇痛,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作为近几年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区域阻滞技术,已广泛用于胸外科及乳腺外科手术麻醉与镇痛中.SAPB通过阻滞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长神经以及胸背神经达到完全的半胸阻滞.近年来,随着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飞速发展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术期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神经阻滞在妇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比较不同神经阻滞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镇痛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由研究人员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使用R 4.0.2软件分析评价包括不同神经阻滞方式在内的镇痛方式对进行妇科手术患者治疗后的镇痛效果。结果 共纳入20篇研究报道,总计1706例患者,质量评价显示纳入文献总体质量较好。网状meta分析显示采用耳穴治疗的疗程结束后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9,1.23),P<0.001]。结论 根据国内现有研究分析,神经阻滞在妇科手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MRM)患者中的镇痛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和CNKI数据库,采用Rev...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不同联合神经阻滞方式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患者给予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TAPB(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  相似文献   

17.
胸科手术疼痛剧烈,缺乏有效的疼痛控制,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有效的术后镇痛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镇痛模式主要有区域镇痛及使用全身静脉镇痛药,不同镇痛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现将胸科手术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及主要的术后镇痛方式加以综述,为减轻胸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超声引导下的T7水平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在胃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拟于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EP组)和对照组(P组),各25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开始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7水平竖脊肌平面阻滞,术后联合PCIA镇痛,对照组单纯行PCIA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 VAS评分和BCS评分,记录术后24、48 h内镇痛泵自控给药次数,第一次自控镇痛至手术结束时间,术后24、48 h内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EP组后2、6、12、24、48 h VAS评分与BCS评分均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P组第一次自控镇痛至手术结束时间为(12.72±8.60)h,P组第一次自控镇痛至手术结束时间为(0.93±0.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P组术后24、48 h内自控给药次数分别为(1.20±0.65)次,(2.52±1.45)次,P组术后24、48 h自控给药次数分别为(17.68±3.69)次,(24.56±5.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EP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模式可为胃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同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进而改善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3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强伶 《医学信息》2008,21(2):273-273
近些年来,乳腺癌的手术切除范围趋于缩小,改良根治术已成为我国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主要术式,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般只强调保留胸长神经、胸背神经以避免术后发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王疆  殷积慧 《医学信息》2019,(7):123-125
目的 对膝关节置换术(TKA)实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U-ACB),观察其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拟行TKA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观察组采用U-ACB镇痛。比较两组术后6、12、24、48 h股四头肌肌力分级情况、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6、12、24、48 h股四头肌肌力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时,对照组术后6、12、24、48 hVA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时,两组术后6、12、24、48 h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15.00% vs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CB有利于TKA术后镇痛效果的提高,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