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Rotterdam CT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脑脊液降钙素原清除率(PCT clearance,PCTc)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9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CT环池形态改变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和判断。方法选取126例发生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T扫描征象,准确测量环池翼部的宽度,并根据宽度大小进行分型,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较好组(恢复良好、中残)及预后不良组(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对环池形态改变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环池形态改变、GCS评分和预后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预后较好组环池形态的改变与GC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r=-0.563,P<0.05);环池发生越明显的形态改变,GCS的评分则越低;环池形态改变和GC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影响。结论早期CT环池形态的改变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l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体感诱发电位(somatic evoked potential,SEP)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134例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HBO治疗组67例.对照组采用必要的神经外科处理及常规药物治疗;HBO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加用3个疗程的HBO治疗.治疗前后行BAEP、SEP检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6个月随访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BAEP、SEP异常率及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AEP明显改善(P<0.05),SEP改善更为显著(P<0.01),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HBO组BAEP、SEP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HBO组BAEP、SEP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个月GOS评分显示HBO组预后良好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死亡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HBO可明显改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AEP及SEP的异常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颅内压检测及脑脊液乳酸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进行手术患者6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0~78岁,平均61.2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4.61±1.34)h;致伤原因:高血压脑出血60例,道路交通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患者均在术后采用无创颅内压检测仪连续监测并记录颅内压同时设定预警值,并根据变化情况给予适当的干预。同时对患者行腰椎穿刺收集脑脊液检测乳酸水平。将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与GCS评分及CT复查结果进行比对,采用格拉斯评价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比较预后不同组别间患者脑脊液乳酸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颅内压预警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2h后颅内压轻度增高患者21例(30.88%),GCS评分降低0~1分,CT复查结果显示未发现挫裂伤与迟发性血肿;中度增高患者32例(47.09%),GCS评分下降2~3分,CT复查结果显示颅内挫伤与迟发性水肿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重度增高患者15例(22.06%),GCS评分降低>3分,CT复查结果显示颅内挫伤与迟发性水肿均明显增大;随着颅内压增高程度上升,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轻度缺陷残疾率越低,而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与病死率越高(P<0.05);随着脑脊液乳酸水平增加,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轻度缺陷残疾率越低,而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与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随着颅内压和脑脊液乳酸水平的增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越差,可见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上述两种指标的观察和控制,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l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体感诱发电位(somatic evoked potential,SEP)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134例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HBO治疗组67例.对照组采用必要的神经外科处理及常规药物治疗;HBO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加用3个疗程的HBO治疗.治疗前后行BAEP、SEP检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6个月随访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BAEP、SEP异常率及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AEP明显改善(P<0.05),SEP改善更为显著(P<0.01),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HBO组BAEP、SEP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HBO组BAEP、SEP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个月GOS评分显示HBO组预后良好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死亡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HBO可明显改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AEP及SEP的异常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l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体感诱发电位(somatic evoked potential,SEP)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134例外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HBO治疗组67例.对照组采用必要的神经外科处理及常规药物治疗;HBO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加用3个疗程的HBO治疗.治疗前后行BAEP、SEP检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6个月随访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BAEP、SEP异常率及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AEP明显改善(P<0.05),SEP改善更为显著(P<0.01),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HBO组BAEP、SEP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HBO组BAEP、SEP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个月GOS评分显示HBO组预后良好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死亡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HBO可明显改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AEP及SEP的异常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婴幼儿神经创伤评分(TINS)在婴幼儿颅脑损伤伤情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年龄<24个月的颅脑损伤患儿33例,从受伤机制、是否行气管内插管、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是否合并帽状腱膜下血肿等4个方面评定TINS总分值,并结合颅脑损伤的临床分型、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成活患儿TINS(5.0±0.6)分,死亡患儿(9.5±0.5)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28例中,住院时TINS分值越高,预后越差;分值越低,预后越好。结论:TINS评分对婴幼儿颅脑损伤的伤情判定有一定临床价值,结合头颅CT检查,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扩大相关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161例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进入前瞻性研究,记录伤后首次、术前和术后首次头颅CT数据.以死亡或外伤后6个月GOS评分为预后评价标准. 结果 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量增加(18.66±22.69) ml.伤后首次头颅CT的Rotterdam评分与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量是否扩大及增加的血肿量显著相关;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增加量超过20ml与死亡率和6个月后的预后不良显著相关;术后首次头颅CT的脑疝出幅度(external cerebral herniation,ECH)与预后相关.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首次头颅CT的严重程度可以预测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增加的风险,挫伤性脑出血增加的量和疝出幅度与死亡率及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各种CT征象与患者伤情及预后的相关性,并为其预后评价提供有价值的早期影像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情及预后情况,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GCS运动评分、血肿的位置及侧别、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结构的偏移及程度、基底池的受压情况、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各征象与伤情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9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0.2±18.7)岁。GCS的中位数是10,43.2%的严重脑外伤患者在复苏后GCS评分≤9。根据入院患者死亡率,老年人明显高于年轻人,为20%∶2%,年龄在住院后死亡和存活患者的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入院后死亡患者的GCS运动评分为1.4±0.7,入院后存活的患者GCS运动评分为3.9±1.4,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CT直接征象上,入院后死亡患者较存活患者有较高比例的硬膜下血肿、双侧血肿、颞叶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通过Logistic回归得出,颞叶血肿在入院死亡和入院存活患者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在CT间接征象上,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移位情况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颅脑损伤患者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在预后较差组有较高比例的双侧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和颞叶血肿,颞叶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两组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值=0.043,P值=0.027。结论 CT是急性脑外伤后判断颅内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的首选检查方法,双侧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颞叶血肿对患者入院死亡率和预后情况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可为临床治疗和患者后期恢复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检测了25例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无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血糖(Glu)、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做了比较。结果糖尿病颅脑损伤组Glu和GS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P<0.01~0.05);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Glu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治疗后血清Glu水平为(5.6±1.5)mmol/L明显低于入院时Glu水平(11.2±2.9)mmol/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观察6个月,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恢复良好率(52.00%)明显高于糖尿病颅脑损伤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Glu水平可辅助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血清GSP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或糖尿病性血糖增高具有鉴别价值,也可作为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中S-100B和MMP-9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TBI严重程度及脑水肿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收治的120例TBI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18~80岁,平均40.2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 3~8分)60例,9~15分60例,同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测定伤后1、3、5、7d血中S-100B和MMP-9蛋白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清S-100B和MMP-9蛋白浓度水平与TBI入院时GCS评分、患者伤后3个月时GOS评分及头颅CT提示脑水肿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TBI组血清中S-100B和MMP-9蛋白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S-100B和MMP-9蛋白含量与TBI患者严重程度和脑水肿体积成正相关,与GCS和GOS评分成负相关。TBI组患者恢复不良组24例,恢复良好组96例,恢复不良组与恢复良好组血清S-100B和MMP-9蛋白浓度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S-100B和MMP-9蛋白含量越高,TBI越严重,脑水肿越严重,预后越差。结论血清中S-100B和MMP-9蛋白测定可作为判断TBI患者严重程度及脑水肿的重要指标,为TBI救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03-2009-07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以入院初始甲状腺水平为分组依据,将入选对象分成低甲状腺素水平组(32例)及正常甲状腺素水平组(48例),比较两组病人GOS预后评分的差异。结果:入选对象中,低甲状腺素水平组病人平均GOS评分低于正常甲状腺水平组(t=-2.115,P=0.041〈0.05)。结论:甲状腺素水平变化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低甲状腺素水平的患者可能具有更加不良的预后,提示重型颅脑损伤后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具有预测该类病人临床预后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黄体酮对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黄体酮组。对照组行必要的神经外科处理及常规药物治疗;黄体酮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体酮治疗1.0mg/(kg.d),连用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伤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伤后第1天TNF-α、IL-1β的含量黄体酮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均和正常对照组有差异(P<0.05)。伤后第3、5天,TNF-α、IL-1β的含量黄体酮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伤后3个月GOS评估结果显示,黄体酮组预后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可以降低血清TNF-α、IL-1β含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改良氧利用率(BMO_2UC)、动静脉血乳差值(VALa)检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94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例(重型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59例(轻中型组)。重型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8.9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2例,坠落伤13例;颅脑损伤分类:硬膜下血肿5例,多发血肿9例,脑实质内血肿10例,脑疝7例,颅底骨折4例。轻中型组男性39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9.0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1例,坠落伤28例;颅脑损伤分类:硬膜下血肿10例,多发血肿12例,脑实质内血肿21例,脑疝9例,颅底骨折7例。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BMO_2UC和VALa水平,并分析BMO_2UC和VALa水平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重型组患者BMO_2UC和VALa分别为(0.21±0.07)%和(-0.18±0.08)mmol/L,明显低于轻中型组患者(P0.05);94例入院时GCS评分为(8.10±2.63)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与BMO_2UC和VALa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5、-0.511,P0.05);94例患者死亡26例,病死率为27.66%。死亡患者BMO_2UC和VALa分别为(0.15±0.06)%和(-0.11±0.07)mmol/L,明显低于未死亡患者(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MO_2UC和VALa明显降低,BMO_2UC和VALa在一定程度可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并在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治疗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21~42岁;平均(32.15±7.22)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给予改良大骨瓣减压术,n=37)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n=38),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2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植物生存、重中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GOS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OS为(12.16±2.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治疗疗效,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在高压氧联合常规方法治疗下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88例脑外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将88例脑外伤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利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利用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脑外伤患者治疗后的NCSE、FIM各个项目的评分均显著的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观察组的脑外伤患者治疗有效率(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4.09%),比较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疗法可以明显提高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致残率和后遗症,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且认知功能也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高压氧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高压氧组,各45例。常规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8~59岁,平均42.1岁;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治疗。高压氧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31~60岁,平均43.9岁;术后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10d为1个周期)后的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脑血流值、意识水平(GCS评分)、神经功能[(卒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高压氧组疗效优于常规组;两组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压氧组(60.25±4.13)cm/s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2个疗程后高压氧组GCS评分(12.25±3.13)分显著高于常规组(9.51±2.03)分(P<0.05);高压氧组死亡和植物状态比例(4.44%)更低(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但高压氧组(10.25±4.53)分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传统治疗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各种干预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9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631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631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伤因是:交通伤421例(66.72%);坠落伤123例(19.49%)。非手术组240例,死亡101例(41.91%),主要死于原发脑伤过重;手术组391例。死亡82例(20.99%),主要死于延误手术时机。结论 早期气管内插管,尽早清除颅内占位性病灶,合理使用内外减压术,积极进行脑保护,及早促醒,积极防治并发疽等综合治疗是目前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残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