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儿血清巨细胞病毒(HCMV)抗体IgM阳性结果分析,了解本院儿科和新生儿科HCMV感染率及临床表现特点,为本院儿科和新生儿科诊治HCMV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HCMVIgM抗体,结合收集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住院患儿HCMV-IgM阳性率为18.5%(214/1 157),其中新生儿为44.4%(59/133),婴幼儿15.1%(141/936),儿童15.9%(14/88)。结论对高度疑诊HCMV感染的婴幼儿应检测HCMV-IgM和IgG抗体,并同时检测血和尿液中巨细胞病毒HCMV-DNA,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婴幼儿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77例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血液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血液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液学的临床表现。【结果】77例出现血液学表现,43例出现血液系统并发症(55.8%)。主要有外周血血小板增多34例(44.2%),粒细胞减少症28例(36.3%),贫血12例(15.6%),血小板减少症2例(2.6%),全血细胞减少1例(1.3%)。【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各种各样血液学并发症,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小儿巨细胞病毒全身性感染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全身性感染患儿多系统或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 ,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 19例CMV全身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肺和肝脏是CMV感染最常攻击的靶器官 ,其次为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结论 :CMV全身性感染患者可出现肺、肝、肾、中枢神经及血液系统等近期损害 ,部分患儿尚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等远期影响 ,应注意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4.
免疫组化检测尿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内的巨细胞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CMV)是造成全身性感染的一种病毒,是引起巨细胞包涵体病(CID)的病原。而许多文献均是将巨细胞包涵体细胞(CCIC)作为诊断CID的主要依据[1]。我们对尿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阳性患者,留尿样作细胞免疫组化检测,证明患者尿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内存在CMV,现将42例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CMV免疫组化试剂由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1.2 临床资料 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岁~10岁15例,20岁~50岁12例,>50岁15例。临床症状多样。其中有咳嗽、咳痰、发…  相似文献   

5.
研究5例巨细胞型骨肉瘤临床病理和超微结构特征。在此型骨肉瘤内巨细胞可为良性或间变性,基质细胞为纤维母细胞样和组织细胞样细胞,可见个典型分裂象,此型骨肉瘤应与骨巨细胞瘤区别。本文对此型骨肉瘤的发病率、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进入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检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婴儿尿液及对应母亲乳汁中HCMV DNA,评估两者在诊断HCMV感染中的价值,并比较两者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1例疑似HCMV感染的婴儿,收集其新鲜尿液及对应的母亲乳汁,分别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检测HCMV DNA。结果:51例疑似HCMV感染婴儿尿液中,有49例检测出HCMV DNA,阳性率为96.0%(49/51)。51份婴儿母亲乳汁中,有37份检测出HCMV DNA阳性,阳性率为72.5%(37/51)。对37例尿液与乳汁HCMV DNA均为阳性的患儿,分别对尿液与乳汁HCMV DNA浓度取对数,将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32(P<0.05)。结论:婴儿尿液中HCMV DNA检测对于婴儿HCMV的感染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其母乳HCMV DNA检测,可以发现婴儿尿液和母乳HCMV DN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邱树敏  李一万 《临床荟萃》2002,17(24):1454-1454
巨细胞病毒 (CMV)引起的病变中 ,具有一定特征性的改变是出现巨细胞包涵体细胞 (CCIC)。故CMV感染症亦长期被称为巨细胞包涵体病 (CID)。近代CMV血清抗体的大量调查结果表明 ,CMV在人群中感染率极高 ,认为CMV感染者主要为亚临床型。一些患者可能症状轻微 ,未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我们主要从细胞学及临床方面对CID进行了广泛研究 ,证明CID是被忽视的多发病 ,临床表现多样。继而对尿中的CCIC进行免疫组化检查 ,证明CCIC中存在CMV。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CMV免疫组化试剂由福州迈新生…  相似文献   

8.
195 6年Smith首先从死亡患儿的唾液腺和肾脏中成功分离出一种能使被感染细胞及细胞核发生巨大化的病毒 ,并在电镜下找到由许多病毒颗粒组成的核内包涵体 ,1960年正式将该病毒命名为巨细胞病毒 (cy tomegalovirusCMV)。CMV为双链线状DNA病毒 ,具有潜伏 -活动的生物学特征 ,人类为已知的惟一宿主 ,病毒侵入人体后长期存在。其感染在世界各地极为普遍 ,是人类先天性感染的主要病原 ,在我国小儿感染性疾病最常见。近半个世纪以来 ,对人类CMV感染的研究 ,一直受到关注。我国对CMV感染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近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疾病中的新生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与血HCMV-IgM抗体的结果,评估尿HCMV-DNA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 520例婴幼儿的尿液进行HCM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同时采集其血液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HCMV-IgM抗体。结果 1 520例婴幼儿中尿HCMV-DNA阳性者有153例,阳性率为10.07%,血液标本中的HCMV-IgM阳性者仅有4例,阳性率为0.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520例婴幼儿的疾病构成中,诊断为肝炎综合征的HCMV-DNA阳性率为82.6%,HCMV-IgM阳性率为3.85%。出现黄疸症状的HCMV-DNA阳性率为8.95%,肺部感染的HCMV-DNA阳性率4.62%。各项疾病或症状的HCM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婴幼儿HCMV的感染时,尿HCMV-DNA检测比HCMV-IgM抗体更为优越,尤其在肝炎综合征、新生儿黄疸、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126例妇女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进行CMV-DNA检测,并以118例健康妇女人工流产的绒毛组织的检测作对照。结果:观察组CMV-DNA阳性率为11.1%,与对照组相比3.4%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慢性肾盂肾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斑点法检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尿液中CM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CMV抗体。结果68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中36例尿液CMV抗原检测阳性(53%),39例血清CMV抗体阳性(57%);50名健康对照组尿液CMV抗原阳性4例(8%),血清CMV抗体阳性7例(14%),二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提示CMV感染可能是肾盂肾炎病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浓度对捕获法ELISA检测巨细胞病毒IgM抗体(HCMV-IgM)的最小影响浓度.方法 300份高浓度类风湿因子血清标本分别用试剂盒自带稀释液和变形IgG血清稀释,用捕获法ELISA检测HCMV-IgM.结果 两种方法稀释的标本有统计学差别,证实变性IgG可以有效消除高浓度RF的干扰;且RF浓度越高捕获法检测HCMV-IgM的假阳性率越高.结论 根据统计学结果,RF浓度在5000IU/ml以下对HCMV-IgM的捕获法检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肾移植患者术前活动性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发生状况及其对术后的影响。方法 :自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12月 ,检测 196例肾移植患者术前外周血CMV pp65抗原血症 ;肾移植后则每 2~ 4周检测 1次 ,共为期 6个月 ;分析术前CMV pp65抗原血症状况对术后患者CMV pp65抗原血症强度和CMV病发生率的影响 ;另于同期内检测 2 9例健康成人CMV pp65抗原血症作对照。结果 :2 9例健康成人CMV pp65抗原血症均为 (-) ;肾移植前有 11 2 % (2 2 / 196)的尿毒症患者CMV pp65抗原血症为 (+ ) ;这类患者肾移植后发生高活动性CMV感染 (即CMV pp65抗原血症指数 >10 0 )和CMV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移植前CMV pp65抗原血症为 (-)的患者 ;肾移植后6个月内有 87 8% (172 / 196)的肾移植受者CMV pp65抗原血症为 (+ )。结论 :肾移植前活动性CMV感染为11 2 % ;肾移植后 6个月内活动性CMV感染高达 87 8% ;术前活动性CMV感染是导致肾移植后发生高活动性CMV感染和CMV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We have compared two IgM-specific cytomegalovirus (CMV) antibody assays, an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M) and an enzyme-linked antigen immunoassay (ELA-M), with an assay for CMV total antibody (ELISA) and viral culture for the detection of active CMV infection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Of 75 patients (49 ELISA negative pretransplant, 26 ELISA positive), CMV-specific IgM was detected in 35 (27 ELISA negative pretransplant, 8 ELISA positive) using the IFA-M assay and in 25 (16 ELISA negative pretransplant, 9 ELISA positive) using the ELA-M test. Of the 25 patients identified as positive by ELA-M, 21 had positive viral cultures post-transplant, two seronegative patients had evidence of infection indicated by post-transplant seroconversion, and two patients were seropositive pretransplant but remained viral culture negative throughout the follow-up period. ELA-M and CMV total antibody ELISA detected primary infection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equally well, but ELA-M was found to be superior to ELISA and IFA-M for detecting reinfection and reactivation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及免疫抑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214例肾移植受者术后静滴甲基泼尼松龙(Mp)、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作为诱导期免疫抑制治疗;基础免疫抑制剂治疗为环孢素A、泼尼松和硫唑嘌呤;急性排斥反应时静滴Mp治疗,无效时给予ALG或OKT3。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CMV抗原,术后头3个月每周1次。结果214例肾移植受者中,126例(61.7%)术后发生CMV感染;70例(32.7%)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52例(74.3%)发生CMV感染,明显高于无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51.4%(P〈0.01)。在126例CMV感染和88例无CMV感染的肾移植受者中,诱导期免疫抑制剂ALG平均剂量分别为(14.1±1.3)支和(13.2±0.9)支(P〉0.05),平均疗程分别为(4.7±1.3)d和(4.4±0.9)d(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3%和20.5%(P〈0.01),其中需使用ALG治疗例数分别为23例、6例(P〈0.05),需OKT3治疗例数为15例和1例(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率高;术后短期的ALG诱导治疗可能不增加CMV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后免疫抑制剂尤其是ALG或OKT3的使用与CM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提出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6年入我科治疗的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痊愈,其中35例患儿未加用更昔洛韦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仅在冲击治疗后(5d内)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且能稳定3个月;有7例因血小板计数上升较慢或不稳定,加用更昔洛韦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且稳定3个月;11例好转患儿冲击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仍未达正常水平,或血小板计数正常后在1月内又出现反复,在加用更昔洛韦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才达正常水平,但未稳定3个月,一旦遇到感染等诱因,血小板计数又可降至正常以下;5例进步患儿经上述所有治疗血小板计数虽仍不正常。但治疗3个月后,血小板计数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消失。结论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ITP患儿,绝大部分为隐性感染。以3岁以下居多,且有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的趋势。对于冲击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加用更昔洛韦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效率占78.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CMVDNA聚合酶辅助蛋白p5 2在病毒基因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实验方法建立HCMV感染细胞模型 ,在感染后不同时间段 ,FQ PCR法测定细胞内HCMVDNA拷贝数 ,免疫组化法检测病毒蛋白p5 2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结果。同时光镜观察致细胞病变作用 ,电镜检查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感染后各组细胞内均能检测到HCMVDNA及p5 2表达 ,随感染时间延长 ,二者水平均升高 ,p5 2定位于感染细胞核内。与感染后 12h相比 ,此后各时段p5 2表达量均明显增高 (P <0 0 1) ;而至感染后 48h ,细胞内HCMVDNA量方明显高于感染后 12h(P <0 0 5 ) ,持续到感染晚期 ;同时细胞开始出现病变 ,并随感染时间延长、细胞内p5 2表达水平升高及HCMVDNA量增多而逐渐加重。结论 :早期蛋白p5 2在HCMVDNA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有效促进病毒基因复制。  相似文献   

19.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孕妇及胎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和PCR法,对280例孕妇的血清同时进行检测,ELISA检测HCMV-IgM、PCR法检测HCMV-DNA。结果1·HCMV-IgM阳性17例,阳性率为6·07%。PCR法检测血清HCMV-DNA,阳性44例,阳性率为15·71%。ELISA法和PCR法检测同时阳性为6例,280例孕妇HCMV感染阳性共计55例,阳性率为19·64%。2·对55例HCMV感染( )孕妇和27例感染(-)孕妇的胎儿脐血应用ELISA和PCR法检测,观察孕妇的妊娠结果,追踪HCMV感染孕妇的婴儿近期发育情况。55例HCMV感染( )孕妇的胎儿脐血HCMV-IgM和HCMV-DNA阳性14例,阳性率即为宫内传播率,为25·45%。27例感染(-)孕妇的胎儿脐血HCMV-IgM,HCMV-DNA均阴性。对HCMV感染阳性及阴性的母儿HCMV感染情况相关观察,有显著性差异。3·14例先天感染儿中畸胎2例,1例为小头畸形,另1例唇裂。4·随访HCMV感染( )孕妇的婴儿31例中,3例感染儿发育异常,异常率为9·67%,27例无先天感染儿随访中未见异常,先天感染儿发育异常显著高于无先天感染儿(P<0·005)。结论HCMV感染在本地区的感染较严重,对计划生育中的优生优育影响较大,本文结果为提高预防HCMV感染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31例免疫功能低下患者CMV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接受移植手术者27例,死亡7例,CMV肺炎相关病死率22.2%;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4例,死亡3例,CMV肺炎相关病死率75%.结论:对器官移植患者和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应加强对CMV的监测,早期诊断,及时应用以更昔洛韦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