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SDC-1)在瘢痕疙瘩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情况及其对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qRT-PCR方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瘢痕疙瘩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中的SDC-1蛋白表达情况。接下来通过转染SDC-1 siRNA序列,使SDC-1的表达下降。通过CCK-8法检测敲减SDC-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敲减SDC-1对迁移相关蛋白MMP-2和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SDC-1在瘢痕疙瘩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中呈高表达(P0.05)。与NC siRNA组相比,SDC-1 siRNA组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同时抑制MMP-9蛋白的表达(P0.05);而两组间MMP-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C-1在瘢痕疙瘩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敲减SDC-1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这为探讨SDC-1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ROCK1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人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ROCK1蛋白的表达, Western印迹检测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E钙黏附蛋白(E-Cad)的表达。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 分为ROCK1基因过表达对照组(ROCK1 NC组, 转染ROCK1基因过表达对照载体)、ROCK1基因过表达组(ROCK1 OE组, 转染ROCK1基因过表达载体)、ROCK1基因干扰对照组(sh NC组, 转染ROCK1基因干扰对照载体)、ROCK1基因干扰组(shROCK1组, 转染ROCK1基因干扰载体)共4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ROCK1基因对HKF存活率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ROCK1基因对HKF迁移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检测ROCK1、TGF-β1和E-Cad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 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降低(t = 6.47, P = 0.003);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 与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瘢痕疙瘩及其成纤维细胞中的纤连蛋白(FN)及额外结构域A(EDA)、额外结构域B(EDB)的表达,探讨其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方法使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瘢痕疙瘩组织内及成纤维细胞中FN、FN-EDA、FN-EDB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印迹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均证明FN、FN-EDA、FN-EDB在瘢痕疙瘩组织中增高明显,且FN-EDA、FN-EDB表达位置与F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疙瘩中过表达的FN、FN-EDA、FN-EDB在瘢痕疙瘩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形态学、生长动力学及生物学的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在血清饥饿状态下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成纤维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形态与生长动力学上基本相似,血清饥饿对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差别.CTGF、TP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均呈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却很微弱,且有显著差别.结论: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3类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其形态、生长特性以及对血清饥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3类成纤维细胞对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的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来自瘢痕疙瘩皮损和健康人皮肤原代成纤维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瘢痕疙瘩皮损中p16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16、DNA甲基转移酶mRNA表达;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BSP法)检测瘢痕疙瘩皮损及培养的原代成纤维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16基因mRNA表达低于健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相对表达量2-△△Ct分别为0.64±0.18和1.92±0.23,t=10.54,P<0.0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三种DNA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mRNA表达水平(DNMT1、DNMT3A、DNMT3B分别为2.58±0.23、4.87±0.46、1.57±0.12)与健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为1.13±0.21、2.38±0.32、0.57±0.16)相比均存在高表达,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1.22、10.81、12.45,均P<0.05.瘢痕疙瘩组织和瘢痕疙瘩原代成纤维细胞内p16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分别为1.81%±0.46%和3.15%±0.94%,明显高于健康人皮肤组织(0.90%±0.35%,F=14.23,P<0.01)和原代成纤维细胞(0.17%±0.29%,F=37.62,P<0.01).结论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16基因甲基化及其低表达与瘢痕疙瘩的失控性生长可能相关,DNA甲基转移酶在其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Gravin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并比较Gravin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法分析Gravin在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中的定位。 结果 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ravin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量明显降低(0.0953 ± 0.0664),与正常皮肤相比(0.4565 ± 0.1728)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 0.01)。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正常皮肤组织中,Gravin主要定位于成纤维细胞;在瘢痕疙瘩中,Gravin定位于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主要位于巨噬细胞。结论 瘢痕疙瘩中Gravin表达量明显下降且主要定位于巨噬细胞。这种表达和定位的改变可能通过影响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的增殖及活化,参与瘢痕疙瘩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基因芯片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确定瘢痕疙瘩致病的相关基因,探讨瘢痕疙瘩发生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含有人约22000个基因的长寡核苷酸芯片,检测5例具有遗传家族史的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基因差异性的表达情况,采用非监督聚类的等阶聚类方法(Hierarchicalclustering)发现统计学意义上差异表达的基因,GO(geneontology)确定这些基因所属的功能群体,探讨其在瘢痕疙瘩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5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趋势一致的上调基因有11个,下调基因有34个,其中与胶原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结论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瘢痕疙瘩发生过程中有多个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明显地改变,其中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在瘢痕疙瘩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AP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30例瘢痕疙瘩组织(病例组)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中FAP的表达强度,并比较两组间及瘢痕疙瘩不同临床分级之间FAP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瘢痕疙瘩组织中FAP在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表达,阳性率为73.33%;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中未见FAP表达,两组间FAP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26.19,P=0.001);瘢痕疙瘩临床分级中,轻度与重度之间及中度与重度之间比较,FAP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6)。结论:瘢痕疙瘩组织中FA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瘢痕疙瘩临床分级越严重,FAP表达阳性率越高;FAP可能参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针对FAP的干预可能有助于瘢痕疙瘩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的可能机制,为治疗瘢痕疙瘩提供可行机制分析。方法 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法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IRT1/EZH2/RUNX3表达情况检测;使用细胞转染技术过表达RUNX3后采用CCK-8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调控。使用SIRT1抑制剂及敲减EZH2后对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过表达RUNX3可抑制细胞增殖及细胞G1/S期,抑制SIRT1促进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G1/S期。敲减EZH2后促进RUNX3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G1转向S期进程缩短,同时转染EZH2及抑制SIRT1可逆转这一现象;抑制SIRT1可增加EZH2表达从而抑制RUNX3并促进细胞增殖。结论 SIRT1/EZH2/RUNX3轴可作为调控瘢痕疙瘩异常增殖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内皮素-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瘢痕疙瘩组织的表达情况。 方法 组织活检标本分为 3组,瘢痕疙瘩、萎缩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用地高辛标记的 cDNA探针,采取冰冻切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内皮素-1和 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瘢痕疙瘩真皮组织内内皮素-1 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萎缩性瘢痕和对照组。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真皮浅层血管和部分真皮成纤维细胞。瘢痕疙瘩组 6/8例真皮成纤维细胞内皮素-1 mRNA阳性,且呈弥漫性分布;萎缩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内皮素-1 mRNA无阳性着色。结论 内皮素-1和 bFGF mRNA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过度表达提示内皮素-1和 bFGF可能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跨膜蛋白45A(TMEM45A)在瘢痕疙瘩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及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和正常包皮组织标本, 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瘢痕疙瘩组织及KF中TMEM45A蛋白表达情况。将KF分成两组, 分别通过特异性TMEM45A小干扰RNA(siRNA)和对照siRNA转染, 进而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TMEM45A基因的下调对肌成纤维细胞标志性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ECM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1.00 ± 0.11)及成纤维细胞(1.00 ± 0.20)相比, TMEM45A在瘢痕疙瘩(0.26 ± 0.05)及KF(0.41 ± 0.09)中的表达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10.76、4.75, P值分别<0.001, = 0.009)。TMEM45A特异性siRNA组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t = -5.98, P = 0.004)及ECM蛋白Ⅰ型、Ⅲ型胶原蛋白(t值分别为-4.57、-4.90, P值分...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和-β在瘢痕疙瘩组织和瘢痕疙瘩来源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瘢痕疙瘩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份瘢痕疙瘩和10份正常人皮肤标本PDGFR-α和-β蛋白的分布.体外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瘢痕疙瘩组织中PDGFR-β表达明显增高,而PDGFR-α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似与瘢痕疙瘩的临床生长状态有关.在边缘充血、浸润生长明显的皮损,PDGFR-α呈强烈表达;而在边缘稳定、无明显浸润态势之皮损,PDGFR-α呈低表达.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PDGFR-α比PDGFR-β表达更为丰富.结论 两种PDGFR的表达增高导致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PDGF敏感性提高,决定了PDGF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真皮乳头层成纤维细胞(Fp)、网状层成纤维细胞(Fr)和肌成纤维细胞(MFB)在瘢痕疙瘩皮损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 2019年5-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5例瘢痕疙瘩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20 ~ 50岁,取皮损组织,以15例年龄匹配的女性乳房整形术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采用双重免疫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内皮素-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瘢痕疙瘩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组织活检标本分为3组,瘢痕疙瘩、萎缩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采取冰冻切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内皮素-1和bFGFmRNA的表达。结果 瘢痕疙瘩真皮组织内内皮素-1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萎缩性瘢痕和对照组。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真皮浅层血管和部分真皮成纤维细胞。瘢痕疙瘩组6/8例真皮成纤维细胞内皮素  相似文献   

15.
皮肤肿瘤     
2006216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差异蛋白的初步分析/罗勇(南方医大南方医院整形科),高建华∥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8~20以瘢痕疙瘩为实验组,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组,同时提取两组蛋白质,经初步消化、过柱、洗脱、收集后,加样到WCW2蛋白质芯片上,蛋白质芯片采用蛋白质芯片阅读机(PBSII-C型)读取数据。结果瘢痕疙瘩组织相比较正常皮肤组织,蛋白芯片捕获262个蛋白峰。其中有33个蛋白质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出现明显的变化,有11个标志蛋白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22个标志蛋白相对正常皮肤是低表达,提示运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分析的瘢…  相似文献   

16.
瘢痕疙瘩组织中ICAM-1、VEGF、c-fos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了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以及原癌基因 (c fos)在瘢痕疙瘩、普通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ICAM 1、VEGF、c fos在瘢痕疙瘩中表达皆增强。ICAM 1主要表达在真皮浅层血管、浸润的炎细胞、成纤维细胞 ;VEGF、c fos主要表达在表皮、真皮血管、皮肤附属器 ;部分瘢痕疙瘩标本成纤维细胞c fos染色阳性 ,提示瘢痕疙瘩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处于一种激活状态 ,瘢痕疙瘩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异常。  相似文献   

17.
槲皮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羟脯氨酸比色法对不同药物浓度处理后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进行分析;RT-PCR及Real-timePCR检测Ⅰ、Ⅲ型胶原及TGFβ-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槲皮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槲皮素可降低Ⅰ、Ⅲ型胶原和TGFβ-1基因mRNA水平。结论槲皮素对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有显著抑制效应,其作用机制之一为通过抑制TGFβ-1基因在转录水平降低了前胶原mRNA水平,因而使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沉默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CP-3)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等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qRT-PCR检测正常皮肤组织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MCP-3 mRNA表达水平;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HSF)和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NSF),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成纤维细胞中MC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MCP-3干扰慢病毒(shRNA-MCP-3)和其阴性对照病毒(shRNA-NC)感染HSF,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CP-3、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MCP-3、Bax、Bcl-2、Cleaved-caspase-3及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CP-3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及HSF中高表达。与blank组和shRNA-NC组比较,shRNA-MCP-3组细胞中MC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及细胞中collagenⅠ、collagenⅢ和Bcl-2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结论:干扰MCP-3表达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合成胶原,从而发挥抑制瘢痕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培养的第5~8代成纤维细胞,在含有0.1—3g/L己酮可可碱的环境中培养。应用噻唑蓝(M1T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TGF—β1表达,RT—PCR检测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0.1~2g/L己酮可可碱能明显抑制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呈明显的量效一时效关系,抑制作用在浓度2g/L时达到最高。浓度为0.5~2g/L时己酮可可碱能降低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TGF—B1表达,1或2g/L时己酮可可碱能降低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结论己酮可可碱对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TGF—β1以及I、Ⅲ型前胶原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瘢痕疙瘩内胃泌素释放肽(GRP)及其受体(GRPR)的表达,探讨其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方法使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内的GRP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瘢痕疙瘩及正常成纤维细胞上的GRPR表达。结果瘢痕疙瘩的GRP及GRPR表达均较正常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疙瘩的GRP及GRPR过表达可能在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