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10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以患者的入院顺序为其进行分组,其中用肩关节镜下单排锚钉治疗的患者,有39例为对照组,另外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31.48±2.09)分、疼痛评分(1.19±0.28)分,相比对照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11.99±5.76)分、疼痛评分(3.47±1.09)分明显更优(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7.44%与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76.92%相比要高(P<0.05);相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职能评分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再撕裂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于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修补,其效果确切,能有效避免患者的再次撕裂,以此来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刘银  曾伟 《现代保健》2013,(2):60-6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2011年2月收治25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手术均采用smith&nephew带线铆钉进行肩袖重建。采用UCLA术前术后肩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5个月。25例患者UCLA术前评分8~24分,平均(14.8±4.8)分;术后评分14~35分,平均(32.0±4.0)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7例。结论: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具有操作安全、较常规切开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关节镜辅助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髌骨脱位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切开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带线锚钉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Kujala评分(91.08±1.79)、Lysholm评分(92.36±2.43),治疗有效率100%,复发率为0,与常规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可有效增强患者髌股关节及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疾病复发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微创由深至浅缝合技术治疗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肩袖损伤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微创常规缝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微创由深至浅缝合技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肩关节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肩部疼痛情况等。结果 术前,2组患者肩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9,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肩关节评分为(78.98±9.8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91±7.92)分(t=1.98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21±2.0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46±3.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8,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χ2=7.004,P<0.05)。结论 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微创由深至浅缝合技术治疗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单排固定(SR)和双排固定(DR)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23例肩袖损伤患者(23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R组(12例)和DR组(11例),SR组采用2枚锚钉、简单缝合固定,DR组采用3枚锚钉、内排褥式缝合固定.术后24个月评价其临床功能,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内旋、外旋)、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再撕裂情况及其临床功能.结果 SR组手术时间短于DR组[(115.8±25.0) min比(124.5±19.7) min,P=0.033];两组临床功能(VAS、Constant、ASES、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内旋、外旋)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组术后全层再撕裂2例,DR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组部分分层再撕裂和全层再撕裂7例,DR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再撕裂患者临床功能(VAS、Constant、ASES、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治疗2~5 cm肩袖撕裂损伤在临床功能及再撕裂方面与SR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锁骨钢板钩内固定及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入住巴彦淖尔市医院并采用采取锁骨钢板钩或带线锚钉治疗的50例患者。根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6周、3月、6月、1年的肩关节Constant Murley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6周、3月的肩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6月、1年的肩关节评分有差异。结论短期内两个手术组的疗效相近,带线锚钉组的中远期疗效优于锁骨钢板钩组,且未发生明显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修复重建膝关节脱位合并多发韧带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脱位患者共26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对其使用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对患者的内、外侧副韧带以及其他膝关节损伤结构等加以有效修复处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膝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等加以有效研究,应用Lysholm评分对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情况评估。结果 在患者手术后11~36个月随访中,45.5%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水平,54.5%的患者情况具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在独立行走的时候,不需要实施辅助。所有患者在进行Lachman试验和膝内外翻应力试验及前后抽屉试验时显示为阴性。患者在手术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1.7±4.4)分、(87.1±5.9)分,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其关节活动范围分别为(87.6±12.4)°、(125.1±9.1)°,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膝关节脱位的患者关节镜下进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处理以及修复其他膝关节结构是膝关节脱位治疗中的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刘静  石莹 《医疗装备》2021,(4):132-133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以及对肩关节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宝坻区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的97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侧外旋角度、主动前屈角度、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体侧外旋角度、主动前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UCLA评分、A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利于改善术后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动一直是年轻人喜好的项目。但不当运动易造成肩袖损伤,影响上臂活动。本研究对比关节镜下微创手术与小切口肩袖修复术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02-01-2018-02-15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8例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撕裂大小、年龄和Bigliani分型等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选择全关节镜组和小切口组,每组39例。小切口组行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复术,全关节镜组行全关节镜下修补术。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2和24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1年肩部肌力(外旋、内旋、外展)恢复情况、肩关节活动度(外旋、内旋、外展)和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结果全关节镜组术后12hVAS评分为(3.65±1.70)分,低于小切口组的(4.72±1.85)分,t=2.660,P=0.010;术后24hVAS评分为(1.21±0.73)分,低于小切口组的(1.86±1.05)分,t=3.174,P=0.002。术后1年全关节镜组肩部肌力外旋评分为(4.86±0.24)分,高于小切口组的(4.57±0.35)分,t=4.268,P<0.001;内旋评分为(4.77±0.34)分,高于小切口组的(4.50±0.46)分,t=2.948,P=0.004;外展评分为(4.63±0.28)分,高于小切口组的(4.15±0.42)分,t=6.062,P<0.001。术前全关节镜组肩关节外旋(t=0.450,P=0.654)、内旋(t=0.280,P=0.781)、外展(t=0.192,P=0.848)活动度与小切口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全关节镜组肩关节外旋(t=0.457,P=0.649)、内旋(t=0.271,P=0.787)、外展(t=1.478,P=0.144)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全关节镜组功能评分为(8.41±2.67)分,高于小切口组的(6.84±2.16)分,t=2.855,P=0.006。前屈曲力量评分为(4.83±1.30)分,高于小切口组的(4.28±1.02)分,t=2.079,P=0.041。向前屈曲活动评分为(4.55±1.26)分,高于小切口组的(3.87±1.05)分,t=2.589,P=0.012。结论与小切口肩袖修复术相比,全关节镜下修补术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可减轻术后疼痛,有效改善患者肩部肌力及肩关节活动,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王金武  武文 《大众医学》2012,(10):20-20
张老师今年53岁.从教30多年的他平时上课经常要写板书。今年上半年,张老师右肩关节常常出现阵阵酸痛,尤其是当抬胳膊举过头顶后,会一下子觉得整个肩膀都没有力气了,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经朋友介绍,张老师到我院就诊。经过细致的体检和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张老师被确诊为右侧肩袖损伤,肩袖组织处有一个约3厘米宽的破裂口,需要手术治疗。经过术前的细致评估,手术采用了创伤小、恢复快的关节镜下肩袖锚钉缝合修补和肩峰成形术,张老师住院不到一星期就出院了。之后,张老师定期到门诊接受康复锻炼指导,并按照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进行功能活动,经过3个月的锻炼,张老师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右肩关节又恢复了原来的灵活自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镜手术治疗中选用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均分为两组(随机信封法),对照组40例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选用康复护理,统计对比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数据对比,χ2=4.5006,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肩部功能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评分(30.14±1.25)分高于对照组(25.26±2.19)分,数据对比,t=12.2396,P<0.05。结论将功能康复护理应用在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镜手术治疗中对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及恢复时间,提高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患者自控镇痛(PCA)在晚期重度癌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确诊的21例晚期重度癌痛患者进行吗啡PCA治疗,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VAS分值平均为(8.1±2.3)分,治疗后30min患者VAS分值平均为(3.3±1.4)分,治疗后24h患者VAS分值平均为(2.1±0.8)分,治疗后30min及治疗后24h患者VAS分值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3例,便秘2例,未出现嗜睡、导管堵塞脱落、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幻觉等情况。结论:吗啡PCA对晚期重度癌痛控制效果满意,治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压氧疗法对ICU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本院ICU接收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预防感染,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顺畅等常规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调节酸解平衡,治疗组在颅内清除术后3~10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单人高压氧舱治疗。采用格拉斯哥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昏迷程度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入院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分别为(5.2±1.7)分、(5.4±1.6)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分别为(11.8±1.9)分、(8.9±1.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24/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0%(1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使用高压氧治疗,能促进患者的脑组织恢复,改善患者昏迷状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压氧疗法对ICU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本院ICU接收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预防感染,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顺畅等常规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调节酸解平衡,治疗组在颅内清除术后3~10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单人高压氧舱治疗。采用格拉斯哥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昏迷程度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入院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分别为(5.2±1.7)分、(5.4±1.6)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分别为(11.8±1.9)分、(8.9±1.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24/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0%(1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使用高压氧治疗,能促进患者的脑组织恢复,改善患者昏迷状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补肝肾方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肩袖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针灸联合补肝肾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关节功能评定结果,并于治疗后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关节功能评定结果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补肝肾方治疗老年肩袖损伤临床有效,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程利媛 《中国校医》2020,34(7):529-531
目的 探究法舒地尔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84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先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4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为(4.42±0.87)分,高于对照组的(3.18±0.82)分,IL-6水平为(9.64±2.16)pg/mL、脑中动脉收缩缝流速为(81.35±10.16)cm/s均低于对照组:(13.54±2.37)pg/mL、(93.78±11.6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扩张血管,降低脑中动脉收缩缝流速,缓解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基葡萄糖联合玻璃酸钠对大骨节病(KB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烟台山医院南院收治的膝关节KBD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置换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置换组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6个月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采集患者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6个月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3.76±7.33)岁;男19例,女2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4.18±7.06)岁;男20例,女22例。置换组患者年龄为(55.17±6.43)岁;男17例,女13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76.19%,32/42,χ2=4.459,P<0.05)。治疗后6周、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4.10±1.21)、(3.16±0.9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48±1.17)、(4.06±0.74)分,P均<0.05];治疗后6周,置换组VAS评分[(3.28±0.89)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6周、6个月,观察组WOMAC评分[(40.72±4.19)、(25.86±3.0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29±2.16)、(36.81±3.13)分,P均<0.05],置换组WOMAC评分[(29.68±4.22)、(23.57±3.86)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均<0.05)。治疗后6周、6个月,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9.28±2.74)、(6.85±2.27),(12.66±4.54)、(10.34±3.48)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78±2.79)、(10.36±2.63),(15.51±4.63)、(14.64±4.27)pg/ml,P均<0.05)],治疗后6周、6个月,置换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6.12±3.55)、(5.39±2.23),(10.42±3.13)、(8.19±3.15)pg/ml]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对于膝关节KBD患者有一定的炎症缓解作用,改善疼痛及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与膝关节置换比较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8.
谭志强 《现代保健》2014,(34):73-76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甲强龙冲击疗法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给予甲强龙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适量地塞米松静脉滴注。随访6个月。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评分(1.89±1.04)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评分(3.26±1.1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评分(3.16±1.07)分与治疗后评分(2.89±1.1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护理干预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冲击疗法对于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红光结合面部综合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自2018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4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对照组采用面部综合治疗,研究组采用红光结合面部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综合性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面部红斑、丘疱疹、瘙痒等症状缓解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综合性症状评分(15.30±2.46)分、生活质量评分(42.20±2.75)分与对照组(15.27±2.48)分、(42.18±2.73)分对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综合性症状评分(6.02±1.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18±2.03)分,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9.27±4.35)分、治疗总有效率(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4.23±3.14)分、60.00%,研究组患者面部红斑、丘疱疹、瘙痒等症状缓解时间(4.17±0.52)d、(4.36±0.75)d、(5.07±1.1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8.32±1.14)d、(9.01±1.57)d、(10.22±1.68)d,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采用红光结合面部综合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红斑、丘疱疹、瘙痒等症状,还能缩短其预后周期,从而有助于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损伤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高压氧结合功能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预后。方法选取了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84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分两组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及功能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半年后的运动功能FMA(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评分为(79.9±8.1)分,对照组为(52.6±6.5)分,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中,观察组为(85.4±9.4)分,对照组则为(64.7±8.2)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临床治疗疗效上,观察组患者的总疗效为95.2%,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压氧结合功能训练对于脑损伤患者能改善预后,不仅认知、运动功能改善,而且生活质量也有提高,增强了全面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