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表现为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浸润性腺癌与非浸润性腺癌的HRCT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胸部HRCT表现为单发磨玻璃密度结节12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按最终病理结果分为浸润性腺癌组(69例)与非浸润腺癌组(52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特征,其中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计量资料比较通过x^2检验分析其差异。最终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浸润性腺癌患者中位年龄为63岁(32~79岁),非浸润性腺癌患者中位年龄为59岁(22~80岁),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而患者性别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表现包括病灶大小、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及空泡征(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性别(女性)、及病灶大小、伴有分叶、毛刺、空泡为浸润性肺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3.712(1.059~13.012)、8.319(3.008~23.010)、11.191(3.081~40.647)与1.135(1.034~1.246)。结论女性患者中病灶较大且伴有分叶、毛刺和空泡的病灶,高度提示其为肺浸润性腺癌,需要临床医师尽早对其做出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月牙征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肺腺癌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7月到201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316例患者(320个pGGN)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pGGN分为浸润前病变组148个和浸润性病变组172个。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CT定量分析预测20 mm以下磨玻璃结节(GGO)肺腺癌浸润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20 mm)的145例GGO患者术前胸部薄层高分辨CT影像资料,其中微浸润性腺癌(MIA)70例,浸润性腺癌(IAC)75例。通过AI肺结节软件获取GGO的直方图、熵及反映结节大小的CT定量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IAC和MIA两组GGO的CT定量参数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AC的独立预测因子,并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单因素参数对GGO侵袭性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GGO的长径、短径、平均直径、体积、平均CT值、最大CT值、最小CT值、标准差、中位数及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显示熵、平均CT值和体积是预测GGO浸润性的独立预测因子,当其阈值>8.6、>-516 HU、>937.0 mm3时,预测GGO浸润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03%、81.30%、73.67%和74.65%、67.14%、81.7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表现为肺内纯磨玻璃样患者浸润性腺癌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CT表现为肺内纯磨玻璃样结节(pure ground glass nodule, pGGN)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1例病例,根据手术病理分为非浸润性腺癌组(38例)和浸润性腺癌组(43例),对病灶最大径及CT值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及CT特征的差异并logistic回归分析浸润性腺癌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ROC曲线显示预测浸润性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病灶最大径15.5 mm和CT值-575 Hu,病灶最大径(AUC=0.897)的诊断效能大于CT值(AUC=0.701),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两组在病灶最大径、CT值、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位置、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穿行及肺-瘤界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后退法)显示病灶最大径≥15.5 mm、分叶征及CT值≥-575 Hu为浸润性肺腺癌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GGN浸润性腺癌多具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集血管集束征等征象,最大径>15.5 mm,CT值>-575 Hu及分叶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肺腺癌HRCT征象,以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 2020年12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混合磨玻璃结节患者51例,利用多平面重组分别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适当斜位观察病灶形态边缘、实性成分形态边缘及实性成分旁支气管和供血血管的形态特征和关系,对...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CT表现中有助于预判肺腺癌浸润性的征象,为临床术前评估和判定预后提供必要的影像学依据。方法:搜集1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GN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非浸润腺癌组107例、浸润性腺癌组(IA)69例,比较两组GGN的CT表现,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鉴别诊断的最佳临界值。结果:主要CT表现:①非浸润腺癌组多为纯磨玻璃样结节(89.7%),IA组多为混合磨玻璃样结节(69.6%);两组间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气支气管征的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A组GGN的平均直径为(1.61±0.59)cm、CT值为(-542.99±92.95)HU,均明显大于非浸润腺癌组[分别为(1.01±0.29)cm和(-627.95±97.40)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A组GGN的相对CT值(结节与肺组织CT值的比值)低于非浸润腺癌组(分别为0.63±0.11和0.72±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N的直径和空气支气管征是预测肺癌浸润性的重要因素。结论:肺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有助于术前预判肺腺癌的浸润性,从而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或随诊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访观察是肺磨玻璃结节的重要诊疗方法,随访过程中肺磨玻璃结节的形态学衍变模式对其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仔细评判其体积、边缘形态、内血管以及支气管形态的衍变模式等.本文主要对肺磨玻璃结节随访过程中体积、边缘形态、内血管及支气管形态学衍变模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肺部磨玻璃结节(GGN)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肺部低剂量CT检出的GGN,将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34例)、肺腺癌组(53例)。对2组病灶的大小、实性成分、病灶边界、边缘毛刺、分叶、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7例中纯磨玻璃结节(pGGN)36例,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51例。浸润前病变组主要表现为pGGN(28/34,82.35%),肺腺癌组主要表现为mGGN(45/53,84.90%);浸润前病变最大径平均值(11.18±2.68)mm,肺腺癌为(16.43±3.36)mm,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GGN中实性成分、毛刺、分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病灶边界是否清晰、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对肺部GGN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磨玻璃结节(GGN)是指在薄层肺窗CT影像上观察到局部密度增加,但不遮盖肺内血管和支气管的模糊影。肺癌筛查中可以检出影像表现为GGN且病理结果为肺腺癌的病人。影像表现为GGN肺腺癌病理亚型不尽相同,早期诊断和准确鉴别对病人的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就GGN的CT、MRI及PET/CT影像特征在鉴别表现为GGN的肺腺癌病理亚型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密度直方图定量分析对肺内纯磨玻璃样结节(pGGN)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126例,共128个pGGN病灶的CT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CT密度直方图定量分析pGGN中密度参数差异所包含的诊断信息,包括平均CT值、最小CT值、最大CT值、中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非实性肺结节(NSN)的高分辨CT(HRCT)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微浸润性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手术病理学结果证实和胸部HRCT表现为NSN的患者187例,其中男性 66例、女性121例,年龄19~81(54.8±12.2)岁。将所有患者分为MIA组和IAC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性别和年龄, 分析NSN患者的HRCT影像学征象,包括结节位置、结节径线、密度、形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和周围肺气肿。对NSN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在MIA组和IAC组的分布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两组独立样本 t 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到最佳临界值,计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结果 MIA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65例,年龄25~76(50.67±12.03)岁;IAC组患者97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56例,年龄19~81(58.57±11.11)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IA组与IAC组在性别、年龄、结节径线、密度、形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38;Z=−4.577,P=0.000;Z=−8.467,P=0.000;t=−5.214,P=0.000;χ2=31.547,P=0.000;χ2=27.105,P=0.000;χ2=5.604,P=0.018;χ2=7.316,P=0.007;χ2=5.576,P=0.018;χ2=4.989,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径线和密度是预测NSN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28(95% CI:1.264~1.614,P=0.000)、1.004(95% CI:1.001~1.008,P=0.006)。ROC曲线分析结果:结节径线最佳临界值为10.0 mm,密度最佳临界值为−490 HU,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和0.714;结节径线和结节密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75.3%、83.3%、79.1%和56.7%、77.8%、66.8%。结节径线和密度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67,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8.9%、82.5%和80.2%。 结论 HRCT影像学特征有助于NSN腺癌浸润程度的鉴别诊断,结节径线和密度是预测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像组学特征对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腺癌与非侵袭性腺癌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6年7月间1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且存在pGGN的病人资料,其中男65例,女91例,年龄37~81岁(中位年龄56岁)。经手术病理证实,非侵袭性腺癌60例(包括非典型腺瘤样增生28例,原位癌32例),侵袭性腺癌96例(包括微浸润腺癌53例,浸润性腺癌43例)。应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J1.50b提取4大类共68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线性回归对所有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共线性诊断,将不存在共线性的影像组学特征(54个)作为独立参数来预测pGGN的病理侵袭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像组学特征与pGGN病理类型之间的预测模型,采用向后步进方法选取最佳定量特征,当定量特征P<0.05时纳入模型,当定量特征P>0.10时剔除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分析,并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预测pGGN病理侵袭性的效能。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54个影像组学特征中筛选出8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组学特征(P<0.05),其中描述肿瘤大小的特征2个(面积和周长),描述肿瘤形态的特征2个(椭圆长轴和椭圆短轴),描述肿瘤灰度直方图的特征3个(众数、最大灰度值和直方图峰度),描述肿瘤纹理的特征1个(灰度共生矩阵熵值)。基于此模型建立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951(95%CI:0.918~0.985),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8%和86.7%。结论影像组学特征对鉴别肺pGGN侵袭性腺癌与非侵袭性腺癌有较高的价值,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肺腺癌的浸润性CT征象,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的101例肺腺癌患者[男性42例、女性59例,年龄28~75(56.5±9.4)岁]的薄层CT影像学资料,包括结节内部特征(实性成分、血管征、支气管征、空泡征)、边缘特征(光整、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结节长径、CT值、相对CT值、结节体积、CT值/体积的比值等。根据病理亚型将患者分为浸润前组(25例)和浸润组(76例),并对2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临界值和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浸润前组25例患者中有纯磨玻璃结节20例(80.0%)、混合磨玻璃结节5例(20.0%)。浸润组76例患者中有纯磨玻璃结节13例(17.1%)、混合磨玻璃结节26例(34.2%)、实性结节37例(48.7%)。浸润组患者结节内部出现实性成分、支气管征、血管征、空泡征的概率均高于浸润前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9%(63/76)对20.0%(5/25)、26.3%(20/76)对4.0%(1/25)、43.4%(33/76)对16.0%(4/25)、32.9%(25/76)对8.0%(2/25),χ2=4.14~33.82,均P<0.05]。浸润前组患者结节边缘光整的概率高于浸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0%(17/25)对10.5%(8/76),χ2=33.36,P<0.001],浸润组患者结节边缘出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的概率均高于浸润前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3.7%(56/76)对32.0%(8/25)、71.1%(54/76)对0、47.4%(36/76)对0,χ2=14.08、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01]。浸润前组与浸润组患者的结节长径[7.50(6.50, 8.25) mm对13.00(11.00, 16.00) mm]、CT值[−537.00(−612.00, −418.00) HU对−61.00(−318.25, 21.50) HU]、相对CT值[−289.00(−412.00, −210.50) HU对−758.50(−839.00, −534.25) HU]、结节体积[ 0.18(0.14, 0.26) cm3对 0.86(0.44, 2.16) cm3]、CT值/体积的比值[−2685.00(−3564.00, −1972.00)对−48.19(−422.14,12.8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1~−5.43,均P<0.001)。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的最佳临界值:当结节长径≥8.75 mm时,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4.0%;当结节体积≥0.31 cm3时,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88.0%;当CT值为−464 HU时,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72.0%;当CT值/体积的比值为−1681.7时,灵敏度为93.4%、特异度为88.0%。结节长径、CT值、结节体积、CT值/体积的比值的AUC分别为0.902(95%CI:0.843~0.962)、0.889(95%CI:0.824~0.955)、0.863(95%CI:0.784~0.942)、0.936(95%CI:0.886~0.985)。 结论 早期肺腺癌的浸润性CT征象与其结节体积、长径、密度、内部特征、边缘特征有关,需多平面仔细观察相关征象,综合分析,一旦发现其具有浸润倾向,应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性结节的CT征象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炎性结节病例30例,其中单发28例,多发2例。共33个结节。结果:①病变部位:结节位于两肺下叶基底段15个,背段8个,上叶后段(尖后段)3个,前段1个;中叶(舌叶)6个,均邻近胸膜。②CT征象:病灶呈类圆形30个,不规则形3个。其中密度均匀26个,支气管充气征5个,空洞2个,边缘光整16例,有粗长毛刺8例,边缘模糊似短毛刺或棘状突起5例,分叶4例,垂直于胸膜的刀切样边缘13例,局部胸膜增厚粘连18例,胸膜尾征16例。结论:全面分析CT征象能提高肺炎性结节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原发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肺原发淋巴瘤21例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21例患者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6例,高度恶性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T细胞淋巴瘤1例。结节和肿块型8例,肺炎肺泡型7例,混合型6例。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4例,病灶周边可见小叶间隔增厚4例,可见病变跨叶生长2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结论肺原发淋巴瘤多层螺旋CT表现多样,沿肺间质分布的多发肿块或边缘清晰的实变伴支气管壁增厚,病变周边小叶间隔增厚,抗感染治疗无效,可以提示肺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超高分辨力CT表现及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经超高分辨力CT(UHRCT)检出并有病理结果的孤立性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fGGN)72例,72例病灶最大径均≤2cm,回顾性分析其UHR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2例fGGN中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20例,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mGGN)52例。20例pGGN中良性病变8例(40%,8/20),其中炎症3例,局灶纤维化3例,间质或肺泡上皮增生2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6例(30%,6/20),细支气管肺泡癌(BAc)6例(30%,6/20)。52例mGGN中良性病变2例(3.85%,2/52),其中慢性炎症1例,肺泡内出血1例;恶性病变50例(96.15%,50/52),其中BACl0例,含BAc的腺癌35例,不舍BAC的腺癌5例。结论:超高分辨力CT影像上,pGGN的病理诊断以良性病变、AAH或BAC为主,而mGGN则大多为BAC及肺小腺癌。  相似文献   

17.
腺癌性孤立性肺结节的^18F—FDG PET/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癌性孤立性肺结节(ASPN)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5例ASPN的^18F-FDG PET/CT显像形态学和代谢特点,计算SUVmax,以公式[(延迟显像SUVmax-早期显像SUVmax)/早期SUVmax×100%]计算△SUVmax。以SPSS11.5软件对数据分别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1)42.86%(15/35)ASPN呈典型的癌性肺结节表现(结节状FDG摄取增高),另有57.14%(20/35)ASPN FDG摄取呈片状、云雾状、肉眼无法辨认;结节状、云雾状、片状、肉眼无法辨认ASPN的SUVmax大小顺序递减,不同FDG摄取形态的ASPN早期和晚期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696和24.758,P均〈0.001。(2)54.29%(19/35)ASPN SUVmax≥2.5,45.71%(16/35)ASPN SUVmax〈2.5。(3)68.57%(24/35)ASPN呈实性密度结节,31.43%(11/35)ASPN呈“磨玻璃”密度结节;早期SUVmax分别为4.54±2.69、1.30±0.87,t=-5.234,P〈0.001。(4)延迟显像ASPN的SUVmax为422±3.52,高于早期显像的3.49±2.72(t=-4021,P〈0.1301);延迟显像SUVmax是否增高与早期显像SUVmax的高低相关:94.74%(18/19)SUVmax≥2.5ASPN的△SUVmax为正值,仅56.25%(9/16)SUVmax〈2.5ASPN的△SUVmax为正值,P=0.013。(5)高分化ASPN SUVmax为1.70±1.51,低于中低分化ASPN的4.91±2.69,t=-3.951,P〈0.001,且△SUVmax〉0的比例(10/17)也低于中低分化ASPN(13/14),P=0.045。结论ASPNFDG摄取形态、代谢活性差异大,SUVmax〈2.5ASPN比例较高,△SUVmax对这类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灰度直方图对实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10例实性肺结节患者的CT图像,其中恶性55例,良性55例.选取肺结节最大CT平扫轴面图像勾画感兴趣区并采用Matlab软件生成灰度直方图.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灰度直方图参数的差异.建立ROC曲线并以组织病理学或临床随访结果为依据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使用最佳临界值评价灰度直方图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恶性结节的偏度(0.281±0.181)大于良性结节(-0.592±0.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结节的峰度(2.786±0.252)小于良性结节(3.553±0.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ROC曲线下最大面积分别为0.894和0.996.使用最佳临界值标准,峰度和偏度鉴别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分别为0.982、0.946,特异度分别为1.000、0.764,准确度分别为0.990、0.84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79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82、0.913.结论:CT灰度直方图可作为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