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不良反应。方法收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 180μg,肌肉注射,每周1次,疗程6个月,联合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3个月。对照组仅给予聚二醇干扰素α -2a 180μg,肌肉注射,每周1次,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后12周、24周及停药后随访24周血清丙型肝炎病毒-RNA滴度中位数水平及丙型肝炎病毒-RNA阴转率,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程度及丙型肝炎病毒RNA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苦参素在促进肝功能恢复、抑制丙肝病毒复制方面具有一定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冠心病心脏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强化透析的基础上应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单支病变3例,多支病变4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置放支架1~2个。死亡3例,病情改善4例。此4例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肾功能无进一步恶化。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可考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较好,但对于同时有心肌酶谱升高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LFHD组和HFHD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首次透析前和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的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 MG)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LFHD组与HFHD组首次透析前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FHD组治疗前后比较对BUN、iPTH、IL-6、的清除无差异(P>0.05),对CRP、β2 MG清除有差异(P<0.01),对Hb提升有差异(P<0.01);HFHD组治疗前后比较对BUN清除无差异(P>0.05),对iPTH、IL-6、CRP、β2 MG的清除有差异(P<0.05),对Hb提升有显著差异(P<0.01);LFHD组与HFHD组之间治疗后比较对BUN清除无差异(P>0.05),对iPTH、IL-6、CRP、β2 MG的清除有差异(P<0.05),对Hb提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HFHD能够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和微炎症细胞因子,改善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选取本中心MHD患者103例,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评分≤10分)和营养不良组(评分>10分),分析影响MHD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103例MHD患者中,营养正常组59例,营养不良组44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2.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龄[95%CI(1.004,1.072),P=0.027]、糖尿病[95% CI(1.113,16.143),P=0.034]、肾病营养知识知晓率低[95% CI(1.253,12.531),P=0.019]为MH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年龄、糖尿病、肾病营养知识知晓率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有关.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方法加强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相关营养指标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不同透析龄营养状况的差异.方法 纳入非住院MHD患者186例,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结合人体测量学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MHD患者营养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蛋白质、体脂率、肌肉量、内脏脂肪面积、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CRP.结果 根据透析龄的不同分为三组(< 36个月、36~ 72个月、>72个月),三组之间年龄、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CRP、蛋白质、肌肉量、内脏脂肪面积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72个月组患者BMI、AMC明显低于<36个月组患者,<36个月组患者TSF、体脂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透析龄越大,BMI、肌肉及脂肪越低,透析龄超过72个月的MHD患者更应加强营养指导和营养监测,对营养不良患者及时采取个体化营养治疗,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特点.方法 选择我院行MHD的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50例,采用呼吸间接测热法测量患者实际的静息能量消耗(REE)值,与国际上通用的健康成人的Harris-Benedict公式的计算值比较,使用Spearman相关、配对t检验、吻合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H...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总结1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同济医院2006年6月~ 2014年1月收治的127例死亡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规律MHD治疗3个月以上的存活患者127例作为对照.记录死亡患者死亡原因,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 127例死亡患者前三位死亡原因分别为心血管并发症40例(31.50%),其次为严重感染31例(24.41%)及脑血管病变30例(23.62%).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Kt/v、TC、Alb、Hb、hs-CRP及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其次为严重感染、脑血管疾病.血压高、脂代谢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透析不充分、炎症反应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引起MH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共88例,登记基本情况,使用肾脏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TM)问卷调查,对其生活质量(QOL)进行统计.结果 原发病情况及费用来源与生活质量不具有相关性(P>0.05);年龄、性别、婚姻、透龄、教育程度、工作及收入情况与生活质量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透龄、教育程度、年龄、婚姻情况、性别、收入及工作情况严重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MHD患者152例(HD组),选取健康人群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浆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C反应蛋白(CRP)、血浆白蛋白(ALB)、肌酐(Scr)、尿酸(UA),并统计MHD患者的透析龄、是否应用静脉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等信息,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微炎症状态、透析龄、血浆白蛋白、肌酐等因素对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结果 HD组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A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微炎症状态、静脉补铁、透析龄、Scr与MDA呈正相关,其中微炎症状态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最大.ALB、UA、EPO与MDA呈负相关、与TAC呈正相关.结论 MHD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且微炎症状态对氧化应激的影响高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防范季节性血钾升高的饮食干预方法。方法选取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析干预前12个月中血钾分布状况,针对季节性血钾升高进行饮食干预和健康教育,连续12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血钾显著下降,相关知识掌握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季节性血钾升高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防范季节性血钾升高的饮食干预方法。方法选取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析干预前12个月中血钾分布状况,针对季节性血钾升高进行饮食干预和健康教育,连续12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血钾显著下降,相关知识掌握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季节性血钾升高状况。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病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环硅酸锆钠散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0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高钾血症并服用环硅酸锆钠散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4.25±14.73)岁,透析龄30.19(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乡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矿物质代谢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本地区MHD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新乡地区4家综合性医院466例MHD3个月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钙离子、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析MHD患者矿物质代谢现况及其与年龄、透析龄、营养不良、透析充分性的关系.结果 466例患者血钙平均值为(1.95±0.34) mmol/L,血磷平均值为(2.54± 1.38)mmol/L,iPTH平均值为(409±346)ng/L;钙、磷、iPTH达标率分别为34.3%(160/466)、20.4%(95/466)和25.5% (119/466).年龄≥60岁组(n=159)患者的血磷[(2.27±0.95)mmol/L比(2.68± 1.54) mmol/L]、iPTH[(344±235) ng/L比(437±383)ng/L]、ALP值[(49.0±36.4)mmol/L比(77.1±78.5) mmol/L]均低于年龄<60岁组(n=307)(P均<0.01).iPTH> 300ng/L组(n=242)的血磷、ALP、透析龄明显高于iPTH≤300 ng/L组(n=224)(均P<0.01).透析龄≥24个月组(n=228)患者的血磷[(2.70±1.49) mmol/L比(2.35±1.20) mmol/L]、血钙[(1.88±0.35) mmol/L比(2.03±0.31) mmol/L]、iPTH[(493±384) ng/L比(301±249) ng/L]、ALP值[(74.3±73.3) mmol/L比(52.0±51.0)mmol/L]与透析龄<24个月组(n=23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该地区MHD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矿物质代谢紊乱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透析龄长的患者及年轻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低钙血症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和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另选择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监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以及营养学指标(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HCY、PCT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学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液灌流治疗6周、12周后,治疗组CRP、HCY、PCT水平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升高,且随着时间延长,变化愈明显。结论血液灌流治疗可降低血hs—CRP、HCY、PCT水平,升高血门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治疗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措施。然而,当透析过程中液体的去除速度过快,超过血浆补充的速度以及相关的心血管、神经、激素等代偿反应的速度时,就会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 IDH),其可造成全身多处器官、系统的损害,甚至危及MHD患者生命。但随着对IDH发生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低温透析、生物反馈透析、间歇补充型血液透析滤过等措施的出现,降低了IDH的发生,改善了MHD患者的预后。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IDH相关的研究进行探讨和概述,为IDH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净中心MHD患者,年龄超过18岁,透析龄在1年以上,透析方式均采用Fx60高通量血液透析,每次透析时间均为4h.根据透析方案的不同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3组.A组:每周透析4次;B组:每周透析3次;C组:每周透析2次.所有患者均根据指南常规给予降压、补充促红素、铁剂、维生素、叶酸及活性维生素D3等.分别观察各组患者基线及透析1年后的HGB、血清铁蛋白、转铁饱和度、维生素B12、叶酸、ALB、CRP、Scr、BUN、PTH.结果 资料完整的患者共67例,其中男33例,女34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5±14)岁,其中A组共16例:男9例,女7例;B组共27例:男13例,女14例;C组共24例:男11例,女13例.A、B、C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及基线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年后三组患者的HGB、CRP、ALB、BUN、Scr、PT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铁蛋白、转铁饱和度、维生素B12、叶酸、Kt/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1年后三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C组比较HGB、ALB、CRP、Scr、BUN、PT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HGB、ALB、CRP、Scr、P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周透析4次及3次的患贫血状况较每周透析2次的要好,每周透析4次与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差异不大.所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保证每周透析3次,在改善营贫血状况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病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