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骨科围手术期镇痛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科手术后病人的镇痛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一般来说,麻醉医生负责术中的镇痛,而术前、术后的镇痛则主要由骨科医生来完成。积极的围手术期镇痛可以降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肺不张、肺部感染,以及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促进功能锻炼,加快康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直肠癌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清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检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配对分析。血栓弹力图中的凝集块形成速率(Angle)、最大幅度(MA值)分别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年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与术前PT、APTT、血清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PT、APTT、血清D-二聚体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弹力图的凝血反应时间(R值)、Angle、MA值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变化,呈现高凝状态。建议术后适当应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3.
背景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并对患者产生一系列副作用,然而低体温对患者出血和凝血功能方面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 综述围手术期低体温对出血及凝血机制的研究进展. 内容 从临床和基础研究角度出发,针对围手术期出血和凝血功能两个层面,阐述低体温对出血、凝血平衡的影响. 趋向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患者出血及凝血功能诸多层面存在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风险性预测及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老年骨科患者生活能力水平与手术并发症之间关系的研究 ,为老年骨科患者提供最佳的手术方案 ,从而减少围手术期致险事件的发生。方法 将 189例 6 0岁以上的骨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 ,对照组依据各脏器系统检验结果确定手术时机及手术种类 ,研究组则根据患者的生活能力水平确定所进行手术的种类。统计两组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出现各类并发症 11例 ,并发症发生率 12 .79% ,死亡 1例 ,死亡率 1.16 %。对照组出现各类并发症 5 0例 ,并发症发生率 4 8.5 4 % ,死亡 6例 ,死亡率 5 .83%。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生活能力水平是评估老年人身体健康程度的最重要的指标 ,以此为依据选择老年人所需进行骨科手术的种类 ,可以明显降低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6.
糠尿病是骨科手术时常见的并存疾病之一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 ,饮食结构 ,生活习惯的改变 ,国内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1]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极易造成骨折 ,骨科疾病兼有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也明显增加。近 3年来本院共收治骨科各类选择性手术兼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共 3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从 1997年 9月~ 2 0 0 0年 9月共收治病例 37例。其中糖尿病坏疽 ,下肢严重感染需行截肢术 8例 ,骨折兼并糖尿病 2 9例。其中股骨颈骨折 9例、股骨粗隆部骨折 12例、髌骨骨折 4例、踝部骨折 2例、肱骨骨折 2例。男 16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化外科》2004,3(1):27-30
  相似文献   

8.
骨科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骨科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吸烟是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危险因素,骨科手术前吸烟的患者通常面临更高的术后并发症风险.研究表明,外科手术术前短期戒烟可以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和伤口并发症,但骨科医生很少推迟手术或采取戒烟干预.目前关于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戒烟干预的研究较少,短暂的围手术期戒烟对骨科手术的影响尚不清楚,理想的戒烟时机也未确定.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及硬膜外镇痛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胸科手术(肺叶切除或食管中下段切除)患者22例,随机分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全麻组(GA组),每组11例.分别测定全麻诱导前(基础值)、术中1、3 h、术后1、3 d的血栓弹性描记图(TEG)、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指数(PA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A)的水平.结果GEA组PT、APTT显著性高于GA组(P<0.01);GEA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较GA组显著性降低(P<0.05);GEA组血液粘度较GA组显著性降低(P<0.05);GEA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性增强(P<0.05),GA组无改变;GEA组t-PA无显著性变化,而GA组术后1 d显著性升高(P<0.05);两组PAI-A均无显著性变化;TEG参数R、K在GA组显著性缩短(P<0.05),而GEA组无显著性变化;两组ANG均在术后3 d时显著性增大(P<0.05);GEA组MA术后3 d显著性高于GA组(P<0.01);GA组CL30、CL60术后1 d升高,并显著性高于GEA组(P<0.05).GEA组TPI术后3 d显著性高于GA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及术后镇痛能够抑制胸科手术应激反应引起的凝血功能增强,可降低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术后纤溶抑制,对血小板聚集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结直肠癌患者50例,于术前3天、术后第1、7、14、30天测定血小板(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浆纤维蛋白肽(FPA)、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二聚体(D-D)量;对照组30例,为同期良性结直肠疾病手术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各检测指标值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5天与术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的异常,其变化与病情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两种镇痛方式: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后应激反廊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肢骨科矫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榨镇痛组(PCEA组)与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PCEA组自硬膜外腔导管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药物配制:罗哌卡因225 mg+吗啡8 m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配成100 ml混合液,首次负荷苗吗啡2 mg,背景量2.0 ml/h,PCA量1.5 mL/次,间隔时间15 min;PCIA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配制:芬太尼0.2 mg+曲马多1g+氟哌利多5 mg加生理盐水配成100 ml混合液,首次负荷量为上述混合液10 ml静注,背景量2.0ml/h,PCA 量1.5 ml/次,间隔时间15 min.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各时间点静脉采血检测血浆皮质醇(COR)、血糖(BS)和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于手术后12、24、48 h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 术后12 h及24 h PCEA组VAS低于PCIA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毕到术后48 h(TI到T3)COR及BS与术前(TO)时比较降低(P<0.05或0.01);而组间比较,T2和T3时PCEA组COR及BS均低于PCIA组(P均<0.05).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自T1到T3与T0比较,两组均延长(P<0.05或0.01),而组问比较,T1和T3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2时上述三项指标PCEA组较PCIA组延长(P<0.05).PCEA组纤维蛋白原(Fg)T1至T3较T0时降低(P<0.05或0.01),而PCIA组T1到T3 Fg较T0时虽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1和T3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1、2时PCEA组低于PCIA组(P<0.05).结论 PCEA和PCIA均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并减轻手术后应激反应和改善凝血功能,但PCEA优于PCI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啶0.25 μg/kg组(D1组)和右美托咪啶0.50 μg/kg组(D2组).C组、D1组和D2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啶0.25 μg/kg和0.50μg/kg( 15 ml),输注时间15 min.3组均采用全身麻醉,于切皮前即刻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全麻恢复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词语等级量表评分法(VRS)评估苏醒5min时疼痛程度.结果 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躁动、呛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VRS评分降低,镇痛有效率升高,D2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P<0.05);与D1组比较,D2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p<0.05),VRS评分、镇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25μg/kg可改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苗琨  张炜  任晔  严江涛 《骨科》2019,10(5):446-451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病人不同类型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经CT肺动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4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栓塞部位将其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组,其中中央型18例,周围型22例,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包括性别、年龄、高危因素、危险分层及手术类型等),实验室检查[包括D-二聚体(D-dimer)、肌钙蛋白、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气等],心电图以及心脏超声等。结果 中央型高、中、低危病人分别为3例、10例、5例,周围型高、中、低危病人分别为0例、9例、13例,中央型中高危病人比例高于周围型,危险分层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2,P=0.048)。在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中央型与周围型选择溶栓治疗的病人分别为3例和0例。其余如性别、年龄、高危因素等临床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央型肌钙蛋白较周围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2,P=0.025);其余两组间如D-dimer等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央型心脏超声异常较周围型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7,P=0.033)。结论 骨科手术病人发生中央型急性肺栓塞危险程度更高,及时完善相关检查能够提供早期诊断价值,可以指导治疗,进一步降低骨科手术肺栓塞病人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腹部大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腹部大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00年9月至2005年3月我院35例腹部大手术者手术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的变化,以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腹部大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FIB水平较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8),术后PLT水平明显降低,PT则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及0.015)。腹部大手术者术前术后比较,PT明显延长,FIB和PLT水平则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19,0.013及0.002)。伴发肝病的腹部大手术者术后FIB和PLT水平明显低于非肝病患者(P值分别为0.000及0.024)。术后死亡患者PLT水平低于存活患者,PLT水平低于50.0×109/L的患者死亡率为100%。结论腹部大手术者术前常呈高凝状态,术后则可呈现高凝,相对纤溶抑制和低凝;术中大出血或伴有肝病易诱发术后出血;术后PLT减少是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ABO血型因素对硬膜外麻醉病人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小出血量手术病人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30~50岁,体重50~75kg,按照ABO血型分为4组(n=30):A型血组(A组)、B型血组(B组)、AB型血组(AB组)和O型血组(O组).于麻醉前(T1)、手术30 min(T2)、术毕(T3)、术后1 h(T4)、8 h(T5)和24 h (T6)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测定PT、APTT、Fib浓度、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ct和Plt计数.结果 T1-6时各组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与T1时相比,T2-6时O组血浆Fib浓度降低,PT、TT和APTT延长(P<0.05),A组、B组及AB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及AB组相比,T1-6时O组Fib浓度降低,PT、TT和APTT延长(P<0.05或0.01).结论 虽然不同血型病人硬膜外麻醉下围术期凝血功能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但相对于其他血型,O型血病人凝血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个体化多模式镇痛的疗效。方法将470例于我科实施手术的患者以严重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及轻度疼痛划分为A、B、C、D四组,各组在围手术期使用不同的镇痛模式,于术后不同时间段(2h、24h、48h、4d、8d、12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各组VAS评分低,疼痛程度弱。结论围手术期采用个体化多模式镇痛能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老年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择期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30例,分为糖尿病组(DM组,n=15)和非糖尿病组(NDM组,n=15)。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分别于手术前日(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2天记录当晚23:00至次日早晨7:00总的心率变异性(HRV),包括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极低频功率(VLF)及LF/HF。结果术前DM组TP、HF低于NDM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TP、HF、LF、VLF、LF/HF下降,DM组HF低于NDM组而LF/HF高于NDM组(P〈0.05或0.01),术后第2天:DM组TP、HF、LF及VLF较术后第1天进一步降低,亦低于NDM组(P〈0.05或0.01)。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发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为严重和持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麻醉科医师术前受邀会诊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行髋部手术患者100例,男36例,女64例,年龄≥65岁,ASA Ⅲ或Ⅳ级。根据术前是否接受由外科医师提交会诊申请并由麻醉科高年资主治医师执行的正式会诊,将患者分为两组:受邀会诊组(会诊组)和非受邀会诊组(对照组),每组50例。收集性别、年龄、BMI、ASA分级、年龄校正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麻醉方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前等待时间、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并发症等数据。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BMI、ASA分级和aC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会诊组椎管内麻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前等待时间、术前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和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会诊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麻醉科医师术前受邀会诊与缩短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住院时间及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