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30d内,肠蠕动恢复后再次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存在肠梗阻证据。术后早期肠梗阻作为机械性肠梗阻的特殊类型,在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总结开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类型及诊治,得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大鼠的术后肠梗阻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5只,模型组35只。对照组正常进食水,模型组大鼠剖腹后,取出全小肠,用盐水棉球自下而上反复多次擦拭肠管,持续时间约10min之后将全部肠管还纳入腹,关腹。手术24h后伊文氏蓝染色剂推进法检测肠道传输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死亡6只,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肠道传输速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此种方法能够成功建立术后肠梗阻大鼠模型,方法简单可靠,建模时间较短,可应用于较多临床及基础实验中。  相似文献   

3.
胃肠动力学异常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不少中药有促胃肠动力作用,其调节机制主要涉及到神经调节和脑-肠肽调节,包括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胃动素、血管活性肽、生长抑素、P物质等途径。  相似文献   

4.
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多见于腹部手术后,确诊需除外机械性肠梗阻;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早期肠内营养、抗炎、应用生长抑素和外周μ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兔血清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采用窒息性心脏骤停制备兔PCAS模型。大承气汤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后15 min给予大承气汤每日15 g/kg灌胃(分2次使用)。分别在0、24、48、72 h观察反映器官功能的检测指标,采用ELISA测定兔血清类胰蛋白酶、MCP-1、IL-8的水平。结果大承气汤可明显减轻心、脑、肝、肾功能障碍。PCAS模型组血清类胰蛋白酶、MCP-1和IL-8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大承气汤组血清类胰蛋白酶含量(6 h)、MCP-1含量(6、24、48 h)和IL-8含量(6、24 h)均明显低于PCAS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大承气汤可降低PCAS兔血清类胰蛋白酶、MCP-1、IL-8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承气汤对内毒素“二次打击”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防治作用,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道疾病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4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RDS模型组、大承气汤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 “二次打击”建立大鼠ARDS动物模型,结合动脉血气分析、肺湿/干重(W/D)比值及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评分,评价大承气汤的药理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10水平,探讨大承气汤的药理作用和免疫调节机制。结果: (1)大承气汤可以显著提高ARDS大鼠动脉血氧分压,增加血氧饱和度,降低肺湿/干重比值和肺病理损伤,减轻肺水肿和肺部炎症反应,因而具有改善肺通气、抑制肺部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功能。(2)大承气汤可使血浆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同时降低,使BALF中TNF-α、IL-1水平降低同时IL-10水平却升高,因而表现出对全身炎症反应和局部炎症反应不同的免疫调节机能。结论: 大承气汤抑制肺部炎症反应除与下调全身炎症反应水平有关,同时还与促进肺部抗炎介质产生、调节肺部促炎介质/抗炎介质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磨汤对妇科开腹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妇科开腹术后患者试验组79例,对照组66例。术后第1天,治疗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口服模拟四磨汤口服液。记录胃肠运动功能相关指标、生活质量积分、安全性检测指标、不良反应及有无并发症等,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分别缩短约9 h、7 h、8 h,治疗组对促进肠道运动的影响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第4天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四磨汤对术后食欲、腹胀、睡眠改善有明显疗效。两组患者在安全性指标、并发症方面均无差异。结论:四磨汤能有效促进妇科开腹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输液量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妇科开腹术后患者中使用安全,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梗阻术后双造口患者的护理。方法术后一般护理造瘘护理并发症护理。结果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康复出院。结论双造口的患者小肠造口每日会有大量的肠液排出,要注意保持能量平衡及电解质稳定,建议患者多食固体食物,以增加营养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急性肠梗阻手术后恢复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模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方法,另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分析两组患者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减压量及肛门排气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而术后7 d血浆白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肠梗阻手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能够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四磨汤治疗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90例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实施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对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明显大于对照组,具备异质性(P<0.05,I2=97.3%).观察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备异质性(P<0.05,I2=45.0%).结论 四磨汤治疗非胃肠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较好,虽在本次探究中得到证明,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合发酵乳改善便秘小鼠的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 SCFA)、肠动力、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C57BL/6JNifdc小鼠27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模型组及干预组连续给予洛哌丁胺灌胃2周,从第2周开始,干预组灌胃洛哌丁胺后加灌复合发酵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拟人护理措施对术后炎性肠梗阻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拟人护理组30例(观察组),常规护理组30例(对照组)。通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测评,患者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总胃肠减压量、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观察,评价拟人护理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测评结果比较,入院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出院护理、专科护理、观察病情、禁食,胃肠减压、腹痛腹胀护理、营养支持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总胃肠减压量、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愈率53.3%,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率23.33%,有效率80.00%,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越0.02)。结论拟人护理通过入院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出院护理、专科护理、观察病情、禁食,胃肠减压、腹痛腹胀护理、营养支持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方陈香胃片对胃肠功能的主要药理作用,探讨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理。方法:昆明种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复方陈香胃片组和吗丁啉组,以相应药物灌胃,7d后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及小肠推进比,观察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情况;另取8只SD大鼠胃条置于恒温平滑肌槽中,分别给予吗丁啉和复方陈香胃片不同浓度的刺激,观察大鼠离体胃条运动的情况并记录曲线。结果:复方陈香胃片及吗丁啉均能减少胃内色素残留率,提高小肠色素推进率;增加离体胃条张力,且成量效关系(p<0.05)。结论:复方陈香胃片能够较好的改善胃肠功能,且作用优于吗丁啉,改善胃肠功能可能是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奥曲肽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目前认为,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疾病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3]。本文采用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通过观察治疗后患者体内LPS、IL-6、TNF-α、hs-CRP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探讨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青霉素对银屑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变化及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24只4~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青霉素组(备皮后外涂5%咪喹莫特软膏诱导银屑病模型,腹腔注射青霉素)、模型组(备皮后外涂5%咪喹莫特软膏诱导银屑病模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对照组(备皮后外涂凡士林软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组8只,...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严重烧伤后胃肠运动功能改变及肠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方法正常对照组大鼠麻醉后脱毛不烫伤,烧伤组制备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依照伤后时相点的不同分为伤后2h、6h、12h、24h、48、72h组,按时相点检测炭末推进率,观察严重烧伤后胃肠运动功能的改变;按时相点取材结肠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观察严重烧伤后肠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改变。结果伤后不同时相点,炭末推进率较正常对照组(74.20±4.28)%均显著降低,伤后6h最低为(38.52±3.93)%,黏膜下肌层平滑肌细胞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伤后6h表达的阳性单位值较正常对照组(25.11±5.65)明显下降,伤后24h表达的阳性单位值最低(10.56±2.68),并持续到伤后72h且黏膜下肌层平滑肌组织明显增生,而肠壁组织平滑肌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严重烧伤后胃肠运动功能明显抑制;严重烧伤可引起肠道黏膜下层平滑肌细胞表型的改变,伤后胃肠运动功能抑制可能是由于肠道黏膜下层平滑肌细胞发生表型转化,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可能在大鼠严重烧伤后起下调炎症反应及保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过敏原诱导哮喘小鼠T细胞不反应性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过敏原诱导哮喘小鼠T细胞不反应性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过敏原在体外处理哮喘小鼠DC及T细胞,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0和TGF-β1以及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分泌,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①在0~10 mg/mL范围内,哮喘小鼠DC分泌IL-10、TGF-β1水平随处理浓度增高而增高,正常小鼠DC各浓度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②在0~1 mg/mL范围内,Th2细胞因子的分泌随处理浓度增高而增高,但在10 mg/mL的OVA作用的下,IL-4、IL-5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则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5).IL-2和IFN-γ的分泌也受到明显抑制(P<0.05).而对正常小鼠T细胞,OVA质量浓度的变化对其Th1/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无影响.③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DC分泌的IL-10和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大剂量过敏原(10 mg/mL的OVA)可诱导哮喘小鼠T细胞不反应性,但与DC分泌IL-10和TGF-β1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胰汤Ⅱ号冲剂(QYT)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年C57BL/6小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3组。AP组和AP+QYT组首先经腹腔注射雨蛙肽(50μg/kg)及脂多糖(10 mg/kg)复制重症AP模型,AP组小鼠给予饮用水灌胃,AP+QYT组给予QYT灌胃;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及饮用水灌胃。于末次注药后3 h麻醉处死动物。检测和分析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肠道细菌总数和分类、Peyer’s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血浆淀粉酶、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以及胰腺和肺脏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小鼠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肠道细菌数量、血浆淀粉酶活性、IL-6及MCP-1水平、胰和肺组织的MPO活性都有明显升高(P0.05);QYT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AP时相关指标的变化(P0.05)。小肠Peyer’s结数量在各组无明显差异,但AP组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且,AP组和AP+QYT组,尤其是后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胰汤II号冲剂对雨蛙肽和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肠内细菌的清除和调节肠道T淋巴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2单克隆抗体(Toll-like receptor 2 monoclonal antibody,TLR2McAb)、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TLR4McAb)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改变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B)、TLR2McAb干预组(C)、TLR4McAb干预组(D)、TLR2McAb+TLR4McAb共同干预组(E),每组10只.A组饮用蒸馏水,B~E组饮用5%DSS水溶液以产生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造模开始同时,每隔48 h予A、B两组小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C~E组小鼠分别予以10μg的TLR2McAb、TLR4McAb、TLR2McAb+TLR4McAb,期间观察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干预7 d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结肠炎症,并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S);使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结肠黏膜中IFN-γ、IL-4、IL-17表达;留取盲肠内粪便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进行培养并比较各菌群菌落计数(colony forming units,CFU)的变化.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的DAI及HS显著增高(DAI:9.700±2.406 vs 0.500±0.707,P<0.01;HS:16.500±2.991 vs 6.400±3.273,P<0.01);C、D组与B组比较DAI及H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DAI及HS明显低于B组(DAI:5.700±3.498 vs 9.700±2.406,P<0.05;HS:9.500±3.308 vs 16.500±2.991,P<0.01).(2)与A组比较,B组小鼠结肠黏膜IFN-γ、IL-4及IL-17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C~E组结肠黏膜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A组大肠杆菌数量较少,B~E四组大肠杆菌均明显生长(与A组比较P<0.05),C~E组大肠杆菌数值与B组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均明显少于A组及C~E组(P<0.05),使用TLR2McAb、TLR4McAb干预后,C~E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上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McAb、TLR4McAb同时干预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改善作用;两种McAb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的菌群数量,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但对大肠杆菌数量无明显影响,且两抗体同时干预对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善未见显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