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静  李文静  刘军 《光明中医》2023,(17):3291-3295
目的 挖掘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组方及中药复方开发提供思路。方法 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检索2006年1月—2022年7月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医案,标准化处理后进行用药频次、中药属性、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医案222个,涉及中药397味。频次前6的中药为辛夷、防风、苍耳子、白芷、甘草、桂枝。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为首,归经以肺、脾、胃为主。聚类分析得到3类药物组方,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提示核心中药处方为玉屏风散、苍耳子散和桂枝汤等加减。结论 现代中医药认为禀赋异常,异气侵袭是引起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病因,治疗该病多从肺、脾、胃三脏出发,以辛、甘、温药物为主,注重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诸药配伍遵循“散寒通鼻窍以治标、补脾益肺畅气机以治本”的治疗原则,符合中医“和法”强调以补、调及纠偏的治病理念。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17-21
目的遴选并整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系列丛书与《国医大师验案良方》所载的失眠医案,探究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医案筛选后提取医案中的方药信息,运用Microsoft Excel2010进行频数统计、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模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二分类变量资料的Ochiai算法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结果对最终纳入51则医案的203个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药物频次结果显示高频中药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等为主;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23条,3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17条,4味中药药组关联规则3条,其具代表性的规则有黄芪→当归、合欢皮→首乌藤、朱砂→磁石、陈皮→茯苓等,体现出补益以气血为主、养心补血安神、重镇安神、健脾化痰的治法特点;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后从中提取出具有关联性的药组6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最终得到公因子15个,二者共同体现出磁朱丸、温胆汤和天王补心丹等经典失眠方剂的雏形以及清肝泻火的治法。结论该研究通过对名老中医失眠处方进行系统分析,对指导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干燥综合征治疗组方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名老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文献。运用Excel 2010和SPSS Clementine 12. 0软件,统计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索名老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22篇,包含处方137首,其中涉及中药共271味,使用频数≥20次的中药共有28味,累及使用频次1038次,占总使用频次的51. 28%,其中以补虚药为主。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药物是甘草、生地、麦冬、石斛、北沙参。经关联规则分析,药对中最高支持度和置信度为北沙参、麦冬; 3味药组合中最高支持度为玄参、生地、麦冬,最高置信度分别为北沙参、玄参、麦冬,北沙参、麦冬、石斛,麦冬、玄参、天花粉,北沙参、麦冬、枸杞子,北沙参、麦冬、白芍,北沙参、麦冬、黄芪,北沙参、麦冬、山茱萸; 4味药组合中最高支持度为玄参、麦冬、生地、甘草,最高置信度分别为生地、玄参、麦冬、天花粉,生地、玄参、麦冬、北沙参,生地、麦冬、北沙参、石斛,生地、麦冬、北沙参、甘草。结论:名老中医在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上主要以养阴生津药物为主,辅以益气养血、清热、活血化瘀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庞鹤教授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用药经验,为治疗提供临床思路.方法 收集庞教授2016年9月-2019年9月于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治疗有效的下肢静脉溃疡门诊处方132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以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提取关联系数、置信度、核心药物组合以及新处方.结果 单味药物频次统计得到出现频次≥30次的药物有27味,频次最高的分别为黄芪、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地龙.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数据,得到置信度≥0.75的药物组合28对;基于熵聚类分析,得到关联系数≥0.06的药物组合30对,核心的组合共17组,新处方9首.结论 数据挖掘分析显示庞鹤治疗下肢静脉溃疡以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兼以益气、去湿、化浊.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李云英教授治疗鼻鼽的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李云英教授门诊辨治鼻鼽的有效病例的 处方,采用R语言中的相关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 【结果】共纳入1 682首中药处方,涉及单味中药 173味。将使用频次居前30位者定义为高频中药,高频中药主要包括甘草、辛夷、防风、白芷、苍耳子 、白术、白芍、地 龙、细辛、蒺藜、茯苓、黄芩、党参、蜂房、路路通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阶有效关联规则10条,三阶有效关联规则 42条,四阶有效关联规则64条。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 【结论】李云英教授治疗鼻鼽的核心药物配伍为苍耳子、辛夷、 白芷、白术、防风、白芍;常用方剂有二陈汤、苍耳子散、辛夷散、玉屏风散、四君子汤、桂枝汤、痛泻要方;总以祛风 散邪、宣利鼻窍、健脾益肺为法。其用药规律可为中医临床治疗鼻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名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文献,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对主要药物、药组规律进行探讨。结果: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53首处方中,药物频次排在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半夏、甘草、陈皮、海螵蛸、黄连;药物功效频次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补虚类、止咳化痰平喘类、清热类、理气类、解表类;药物归经频次结果显示,排在前6位的分别为脾经、肺经、胃经、肝经、心经、胆经。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后从中提取出具有关联性的药组9组,挖掘出白及、三七;莱菔子、槟榔、木香;栀子、牡丹皮、金银花、蒲公英;麦冬、枇杷叶、北沙参、百合、木蝴蝶等隐藏组合,分别展现出活血化瘀、消积化痰、清热解毒、养阴润肺的治法。结论:借助数据挖掘手段能全面地对名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规律进行探究,有助于指导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牛蔚露  张社峰  崔伟锋 《河南中医》2019,39(11):1719-172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系统分析名老中医治疗斑秃和脂溢性脱发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经验"为关键词,并在此范围内分别搜索关键词为"斑秃""脂溢性脱发"的期刊论文。结果:最终获得名老中医经验68篇,其中脂溢性脱发30篇,斑秃38篇。斑秃和脂溢性脱发所使用频次较多的20种药物中,有10种药物是重复的,分别是赤芍、川芎、牡丹皮、当归、茯苓、旱莲草、黄芪、女贞子、生地黄、制何首乌。治疗斑秃的所有药物出现的次数总和为296次,在治疗药物的使用中,补血药使用频率最高,清热凉血药也占有一定的比率。治疗脂溢性脱发药物的使用次数总和为306次,清热凉血药使用率最高,而补血补气药的使用比率相对较低。斑秃和脂溢性脱发使用频次较高的方剂有补肾生发方、七宝美髯丹、二至丸、六味地黄丸等。结论:从名老中医验方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斑秃和脂溢性脱发所使用药物和验方的不同性,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1979—2016年期刊文献中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1979—2016年期刊文献中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中药内服复方,建立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中药复方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药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5篇,中药复方166首,涉及187味中药,药物使用总频次为1 885次。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前5位依次是甘草、辛夷、防风、白术、黄芪;中药功效分类分析中频次前2位为发散风寒药、补气药;中药药性分类分析中温性及微温药物使用频次共计1 051次,占55.76%。另外,分别统计出2味药联用,3味药联用的使用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对其进行规则关联分析。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以使用发散风寒药和补气药为主,补散并用,药性多为温、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方法:检索并纳入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VIP)中近20年符合标准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相关文献,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1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收集处方83个,涉及药物139种,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药物依次为甘草、辛夷、苍耳子、白术、白芷;性味频次最高依次为温性、辛味,归经多归肺、脾两经;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种类前两位为解表药、补虚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多围绕苍耳子散及玉屏风散;聚类分析获得3组聚类组方。结论: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用药以解表药和补虚药为主,多以温肺散寒、益气健脾为法。  相似文献   

10.
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10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李利霞 《山西中医》2005,21(3):22-23
目的:观察鼻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变应性鼻炎患者20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8例采用鼻鼽汤治疗,对照组96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2年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较西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采用自拟中药方剂配合刺灸鼻通穴位治疗。对照组45例只采用口服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进行两组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经卡方检验,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配合刺灸鼻通穴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满意,比单纯口服中药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属于中医“鼻鼽”病范畴.古代医家在千百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的宝贵经验,大部分药方一直沿用至今.然而随着时代的不同,人类自身的身体素质、自然环境都在变化,使得该病在现代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也随之产生变化.通过收集整理文献的方法对古今医家诊疗过敏性鼻炎异同做初步探析,以求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变应性鼻炎82例。方法:采用腹针疗法治疗2周。结果:大部分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82例患者中痊愈48例,占58.7%;有效29例,占35.6%;无效5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结论:腹针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疗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4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鼻疗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内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1年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常规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热敏灸,穴取肺俞、肾俞、印堂: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停止治疗3个月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治疗3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停止治疗3个月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更持久,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古籍文献中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AR提供参考。方法筛选古代医籍文献中治疗AR的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频数与频繁项集及关联规则对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了101个经典处方,组成药味数在10味以下的方剂占总方剂数75.25%。方中以味辛质轻气薄之品的出现频数最高,其中细辛出现频数42次,占总处方数的41.5%;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细辛、白芷,频数22次;出现频率最高的三味中药集合为川芎、白芷、细辛,频数11次;出现频率最高的四味中药集合为当归、白芷、川芎与细辛,频数7次。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AR的方剂中紫苏常配甘草,附子常配细辛,白芷、细辛常配川芎,羌活、防风常配白芷。结论古代医籍文献中治疗AR的处方药味不多而用药精当,内外兼顾,标本兼治,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AR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五子散热敷大椎穴配合中药熏蒸鼻部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将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中药熏蒸鼻部,观察组行五子散热敷大椎穴配合中药熏蒸鼻部治疗。结果:观察组过敏性鼻炎症状缓解快,复发率低,总体有效率为92.5%(38/40)。对照组症状缓解慢,总体有效率为55.0%(22/40),观察组鼻痒、流涕、鼻塞与喷嚏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子散热敷大椎穴配合中药熏蒸鼻部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效果具有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1例用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治疗,对照组30例用西替利嗪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在改善喷嚏、流涕、鼻痒及鼻部体征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软件系统探讨国医大师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心脑卷》中治疗心悸的病案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分析纳入的83个病案得出149味中药,所用中药性味多为甘温,主要归心、肺、脾三经,包括丹参、黄芪、炙甘草、麦冬等高频次中药。提取置信度为1的丹参,五味子→麦冬组合,可窥见生脉饮的雏形并衍生出10个新方,新方可分为五类,分别为行气化痰类、滋阴养血类、温通心阳类、益气活血类和化痰祛瘀类。结论:国医大师治疗心悸有规律可循,主要以“益气通阳”“养阴补血”“化痰祛瘀”为组方规律,标本并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从建库至2019年12月收载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相关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平台软件(V2.5),分析用药频次、常用药物组合、功效分布、配伍规律及新方。结果 收集并筛选出48首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方剂;使用频率较高的单味中药有白术、甘草、茯苓、黄连、党参等;高频次药对包括白术-茯苓,白术-甘草,党参-白术等;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为1的药对有茯苓→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茯苓→白术;通过复杂系统聚类分析,演化出10个核心药物组合,获得新处方5首。结论 中医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以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为主;新方组方规律以温补脾肾、收敛止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