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外泌体对成纤维细胞表达Ras相关C3肉毒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1)蛋白的影响。方法:超高速离心法分离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外泌体,电镜负染色观察外泌体的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测定外泌体的粒径分布,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标志蛋白肿瘤易感基因101(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10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 2,Tyrp2)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在共培养过程中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摄取外泌体的过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MEF表达Rac1蛋白的情况。结果:B16-F10细胞外泌体在电镜下呈典型茶托状形态,NTA测得其粒径范围在141~255 nm,Western blot测出其标志蛋白Tsg101和Tyrp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与共培养0 h相比,共培养12 h的MEF内有少量的外泌体,且共培养24和36 h的MEF内聚集了大量的外泌体。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共培养0 h相比,共培养24和36 h的MEF中Rac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 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与共培养0 h相比,共培养12、24和36 h的MEF中Rac1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 05或P<0. 01)。结论: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外泌体可促进成纤维细胞表达Rac1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上清液经尾静脉注射治疗小鼠皮肤创伤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正常小鼠的ADSCs取3-5代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D45、CD90、CD105的表达。建立小鼠全皮层皮肤创伤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注射上清液的实验组,分别于伤后7天,14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分离小鼠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将小鼠ADSCs上清液作用于Fb不同时间后,应用WST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Fb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b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ci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在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小鼠ADSCs表达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和CD45。ADSCs上清液注射组于创伤后第7天,14天的伤口愈合率分别为(65%±3.4%),(95.6%±5.2%),均显著高于7天、14天生理盐水对照组的(55%±4.4%),(77.1%±3.1%)。ADSCs上清液作用于Fb后,能促进Fb的增殖和迁移以及上调生长因子b FGF在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小鼠ADSCs上清液促进小鼠皮肤创面愈合可能与上调b FGF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创面修复与组织再生方面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阐述ADSC外泌体在创面愈合中对成纤维细胞(Fb)、内皮细胞、角质形成细胞(KC)和巨噬细胞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创面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癌Huh7细胞外泌体促进自身转移的机制。方法:培养肝癌Huh7细胞,分离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将分离的外泌体与Huh7细胞共培养,Transwell比较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检测外泌体中TGF-β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GF-β1、SMAD2/3、EMT相关分子表达。结果:提取的外泌体经Western blot检出CD63、TSG101条带;透射电镜检测出双侧膜结构小体;纳米粒径分析显示颗粒大小集中在100 nm左右。外泌体中检出TGF-β1。外泌体与Huh7细胞共培养,免疫荧光显示外泌体成功进入Huh7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细胞迁移和侵袭大幅增加,TGF-β/Smad通路相关分子活化,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p-Smad7表达下降,间充质标志物-波形蛋白表达升高。结论:肝癌Huh7细胞自分泌的外泌体通过运输TGF-β1上调TGF/Smad通路进而影响肝癌转移,探明了肝癌发展机制,为肝细胞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中胎盘外泌体对滋养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3 月至2019 年4 月间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50 例诊断为GDM患者(GDM组),另选取50 例正常孕产 妇作为对照组。分离纯化GDM组和对照组孕产妇外周血血浆中的胎盘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形 态,纳米粒径分析检测外泌体的直径,免疫印迹检测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63、TSG101 及胎盘标志性分子胎盘 碱性磷酸酶(PLAP)的表达。PKH67染色后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滋养细胞系对外泌体的摄取情况; 应用MTT实验检测外泌体对滋养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泌体对滋养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FITC/PI 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泌体对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从外周血中分离获得了胎盘外 泌体,形态呈典型的杯状或双凹状,直径为40 ~ 120 nm,CD63、TSG101、PLAP 表达呈阳性;与对照组相比, GDM组胎盘外泌体以浓度依赖性促进滋养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进展,并抑制滋养细胞的凋亡。结论:GDM中 胎盘外泌体可能通过促进滋养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进展,抑制滋养细胞凋亡等参与GDM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由细胞通过旁分泌途径产生的一种直径在30~100 nm的囊泡结构。作为活细胞分泌的一种亚细胞成分,外泌体广泛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多项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调控创面修复的多个过程。它可以通过抑制创面过度炎症反应,促进创面血管新生,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以及抑制创面瘢痕形成来促进创面的修复与再生。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外泌体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聚乙醇6000(PEG 6000)富集分离外泌体,优化改善外泌体的分离产量。方法使用不同浓度PEG 6000分离外泌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D63的蛋白表达情况,筛选出最适浓度的PEG6000。以差速离心法分离出的外泌体为对照组,以最适浓度PEG 6000分离出的外泌体为实验组,比较两者之间的外泌体粒径、数量,蛋白水平(CANX、CD81、TSG101)的表达情况和miRNA(miR-133b和miR-124-3p)的表达情况。结果使用不同浓度PEG6000分离外泌体,12%PEG6000分离出的外泌体产量最多,最终筛选最适PEG6000浓度为12%完成后续实验。12%PEG 6000分离的外泌体和差速离心法分离出的外泌体作比较,前者的外泌体产量为1.35×10~8个/ml培养基,后者的外泌体的产量为6.8×10~7个/ml培养基。从蛋白水平(CANX、CD81、TSG101)的表达情况来看,同体积上样量和同蛋白上样量,PEG 6000分离的外泌体的蛋白表达水平远高于差速离心法分离出的外泌体。从miRNA(miR-133b和miR-124-3p)的表达情况来看,PEG6000分离的外泌体的miR-133b和miR-124-3p表达水平远高于差速离心法分离出的外泌体。PEG6000分离出的外泌体并不会影响成纤维细胞对其进行摄取,而且PEG6000分离出的外泌体的产量远比差速离心分离出的外泌体的产量多。结论 12%PEG6000分离出的外泌体的产量优于差速离心法分离出的外泌体,且不影响外泌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是否通过上调骨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MDSCs)的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MMP2的分泌,进而增强MDSCs向外周迁移的能力。方法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鼠源性前列腺癌RM-1细胞上清中的外泌体,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典型形态,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的表面标记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不同时间段肿瘤组织中MDSCs的比例,以及外泌体注射至正常小鼠体内后骨髓、脾脏中MDSCs的比例变化。免疫磁珠提取正常小鼠骨髓中的MDSCs,将MDSCs与RM-1-exosomes(50μg)共培养24 h后,免疫荧光观察MDSCs对外泌体的摄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DSCs表达MMP9、MMP2蛋白的情况,并用侵袭迁移实验检测MDSC与外泌体共培养前后的穿透能力。结果电镜下观察RM-1来源的外泌体呈典型椭圆碟形结构,直径约为30~100 nm。其表面标志蛋白CD63、HSP70、TSG101高表达验证了提取物质为外泌体。MDSCs与外泌体共培养后,免疫荧光可观察到MDSCs能大量摄取RM-1-exosome,侵袭迁移实验显示共培养后的MDSCs穿透基底膜的能力显著增强(P0.05)。Western blot验证了共培养后的MDSCs表达MMP9、MMP2蛋白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增加MDSCs分泌MMP9、MMP2蛋白从而增强MDSCs向外周迁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利用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mPMSCs)制备人工外泌体的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小鼠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mP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利用机械挤压法使mPMSCs依次通过孔径为10、5、1μm的径迹蚀刻膜,经离心纯化后得到人工外泌体;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mPMSCs来源的外泌体,并采用透射电镜对比观察形态结构、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TA)检测粒径和浓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表面标志物。结果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的小鼠mPMSCs,形态呈长梭型,较为均一,细胞表面高表达CD29、CD44、CD105,不表达CD45、CD34,具有成骨、成脂细胞诱导分化潜能;通过机械挤压法制备得到的人工外泌体在电镜下形态呈圆球形囊泡状,与mPMSCs来源外泌体形态类似;人工外泌体平均粒径为(130.7±5.7)nm,浓度为(5.01±1.08)×10~(11) particles/mL,mPMSCs来源外泌体粒径为(146.7±4.9)nm,浓度为(4.34±0.97)×10~9 particles/mL;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得到人工外泌体和mPMSCs来源外泌体表面均表达抗原CD63、CD81和Tsg101。结论通过机械挤压法可较高效获得人工外泌体,该人工外泌体与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得到的mPMSCs来源外泌体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这为后期将其作为药物载体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鉴定小鼠肝癌细胞Hepa1-6来源的外泌体(Hepa1-6 Exos),探讨Hepa1-6 Exos与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共孵育时细胞摄取外泌体效率及对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提取Hepa1-6 Exos;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颗粒分析仪鉴定外泌体形态和粒径分布;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外泌体特异性蛋白;免疫荧光技术分析AML12细胞摄取外泌体效率;CCK-8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外泌体对AML12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外泌体对AML12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 Hepa1-6 Exos呈茶托样形态,粒径为50~200 nm,表达特异性蛋白CD9、CD63和TSG101。AML12细胞可高效摄取Hepa1-6 Exos。与正常AML12细胞对照组相比,Hepa1-6 Exos可促进AML12细胞增殖,24 h、48 h、72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15±0.91)%、(16.61±1.56)%、(28.57±1.53)%(均P <0.05);与正常AML12细胞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脊髓损伤可以导致轴突严重受损和神经元死亡,从而导致运动和/或感觉功能永久丧失。目前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手段仍然十分局限,外泌体作为一种非细胞疗法,因其强大的生物学活性而备受关注,有可能成为脊髓损伤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案。目的:观察许旺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小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轴突的修复作用。方法:将30只C57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许旺细胞来源外泌体组和PBS对照组,每组10只,对许旺细胞来源外泌体组和PBS对照组小鼠进行脊髓钳夹损伤,损伤24 h后,许旺细胞来源外泌体组小鼠尾静脉注射许旺细胞来源外泌体,PBS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PBS,每周3次,持续4周,每次每只注射25μL (0.1 g/L)。最后一次注射后24 h后处死小鼠,取出脊柱并分离出损伤部位上下各1 cm范围内的脊髓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和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区域CD31阳性血管内皮细胞和FSP1阳性成纤维细胞的募集,以及NF200阳性神经轴突存活情况。结果与结论:与PBS对照组相比,许旺细胞来源外泌体组小鼠损伤区域中CD31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 <0.01),FSP1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 <0.05),以及NF...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炎性环境下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的肺脏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采用透射电镜鉴定外泌体形态, 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泌体特异性标志物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附属蛋白质凋亡关联基因α相互作用蛋白X(ALIX)、 CD81、 CD9蛋白及外泌体不含有的钙连蛋白(calnexin)对THP-1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进行鉴定。利用TGF-β1诱导肺泡上皮A549细胞发生EMT,比较脂多糖(LPS)刺激和未刺激THP-1细胞来源外泌体对A549细胞间质化特征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TGF-β1诱导A549细胞发生EMT模型和获得THP-1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与未经LPS处理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比较, LPS刺激THP-1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显著促进TGF-β1诱导A549细胞EMT,包括显著下调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上调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SMAD家族成员2/3(Smad2/3)通路Smad2/3蛋白和磷酸化的Smad2/3(p-Smad2/3)和1型胶原蛋白(Col1)等细胞间质化相关的信号蛋白表达。结论 LPS刺激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激活TGF-β/Smad2/3信号,上调A549细胞中vimentin、α-SMA和Col1等细胞间质化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A549细胞发生EMT。  相似文献   

13.
背景:微创治疗拇外翻术后“裹帘”外固定(通过趾蹼间夹垫“8”字绷带弹性外固定实现),为截骨端愈合提供适宜的力学环境。可见应力刺激对截骨端愈合至关重要,但其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索机械应力对成纤维细胞来源外泌体的调控机制。方法:取拇外翻手术取得的第1跖骨头内侧骨组织,采用组织直接贴壁培养的方法进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获取传代细胞,模拟拇外翻患者术后“8”字绷带包扎法截骨端所受力学刺激,提取外泌体。利用电镜、纳米粒径追踪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大小分布、形态及外泌体标志物的差异。研究方案于2013-03-21经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编号为2013-03-21。结果与结论:拇外翻足截骨块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加载15%的静态拉伸作用后,分泌的外泌体增加,且外泌体中均存在CD9和CD81。2组外泌体的粒径分布范围相符,且15%的静态拉伸作用使得外泌体的浓度增高。说明15%的拉伸力有助于成纤维细胞分泌生长因子,进而有助于促进成骨细胞成骨。  相似文献   

14.
姚佐超  李明  倪涛 《解剖学研究》2021,43(1):54-58,70
目的 研究外源性P物质(SP)对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及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利用Transwell细胞迁移试验、划痕试验检测SP对小鼠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筛选建模成功的糖尿病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P组.分别于皮肤损伤后4、8、12、16、20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并于7、14、2...  相似文献   

15.
背景:循环纤维细胞是近些年来在外周血液发现的具有成纤维细胞特性的一种白细胞亚群,由于具有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以及递呈抗原、收缩创面、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因此被认为可以促进创伤的修复。但其促进慢性创面修复的潜在作用研究尚少。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对循环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潜在作用进行文献综述。 方法:分别以“循环纤维细胞、慢性创面、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细胞治疗”和“circulating fibrocytes、An-healing wounds、diabetic foot ulcer、wound healing、cell therap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CNKI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1994至2015年,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5年,检索内容为循环纤维细胞、慢性创面的难愈机制以及细胞治疗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54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与结论:循环纤维细胞因其安全、有效并能较好的发挥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细胞治疗已开始应用于创面修复。循环纤维细胞是在外周血发现的具有成纤维细胞特性的一个新型白细胞亚群,具有合成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以及递呈抗原、收缩创面、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并在伤后早期进入损伤部位,在创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动物研究证实,应用循环纤维细胞可改善慢性创面尤其是糖尿病慢性创面的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黄金艳  王宇恒  唐震  廖莹颖  袁茵  周畅 《解剖学研究》2021,43(2):114-117,137
目的 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外泌体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hUC-MSCs培养上清,采用超速离心法收集hUC-MSCs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检测外泌体形态大小,使用纳米粒度颗粒跟踪分析仪(Nanosight,NTA)检测外泌体粒径大小,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外泌体表面标记物表达情况;利用CCK-8实验观察hUC-MSCs外泌体作用BEL7402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情况;运用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hUC-MSCs外泌体对BEL740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从hUC-MSCs培养上清中成功分离hUC-MSCs外泌体,经检测hUC-MSCs外泌体呈茶托状结构,粒径大小位于50~150nm之间,表面标志物Alix、CD63、CD81及HSP70表达阳性.细胞功能学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hUC-MSC-外泌体处理后的BEL740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下降.结论 hUC-MSC-外泌体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J774A.1分泌的外泌体对小鼠结直肠癌细胞系MC38和CT26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J774A.1细胞进行表型鉴定;应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J774A.1细胞外泌体的形态特征、大小和表面标志物;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C38和CT26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情况;应用CCK8法检测外泌体对MC38和CT26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C38和CT26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相关通路的磷酸化蛋白p-MEK1/2和p-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 J774A.1细胞为表达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68和CD206的M2型巨噬细胞。J774A.1细胞的外泌体均能被结直肠癌细胞MC38和CT26摄取,而且能够促进它们增殖(P0.05)、迁移及MEK-ERK信号通路激活。结论巨噬细胞J774A.1的外泌体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系MC38和CT26的增殖及迁移,这可能与MEK-ER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而miRNA是外泌体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成分,其中miR-29b-3p具有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轴突再生和血管生成的作用。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miR-29b-3p对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1)首先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提取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miR-29b-3p模拟物及抑制物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超速离心法从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从而构建高表达和敲低miR-29b-3p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2)通过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模拟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miR-29b-3p对神经元细胞损伤模型发挥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结果与结论:(1)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典型的杯状形态,直径分布在50-140 nm范围内,表达外泌体表面特异性标志膜蛋白Alix、CD63及TSG101,并可被PC12细胞成功摄取;(2)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预处理可减轻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并且这种保护作用随着外泌体中miR-29b-3p表达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蜕膜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是否调控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参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发生。方法:收集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妇女和URSA患者的蜕膜组织,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巨噬细胞。分离蜕膜巨噬细胞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CD63的表达。荧光显微镜检测外泌体能否被滋养细胞摄取。将正常蜕膜巨噬细胞外泌体和URSA患者蜕膜巨噬细胞外泌体分别与滋养细胞HTR8/Snveo共培养,采用MTS法检测共培养后1 d、2 d和3 d滋养细胞的细胞活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共培养后滋养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透射电镜显示,外泌体直径40~80 nm,近似圆形。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蜕膜巨噬细胞外泌体高表达CD63。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外泌体可被滋养细胞内吞。MTS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URSA组蜕膜巨噬细胞外泌体在共培养后第2和第3天均抑制滋养细胞的活力(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URSA组蜕膜巨噬细胞外泌体明显抑制滋养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结论:蜕膜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外泌体调控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参与母胎免疫调节,与URSA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是否能抑制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_2)诱导的缺氧模型中神经元的凋亡,并促进神经元的存活。方法:超速离心法分离大鼠神经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物ALG-2相互作用蛋白X(ALG-2-interacting protein X,Alix)和肿瘤易感基因101(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101)的表达水平;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q Nano纳米生物颗粒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的粒径分布。采用不同剂量的Co Cl_2处理神经元,建立CoCl_2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模型;将神经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加入凋亡组神经元,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神经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表达Alix和TSG101;外泌体在透射电镜下的形态呈"杯口"状,大小约为100 nm;q Nano纳米生物颗粒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的粒径为(95.0±23.5)nm(n=370);CCK-8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200、400和600μmol/L)CoCl_2作用24 h,神经元活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0.05);将神经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加入凋亡组(CoCl_2浓度为400μmol/L)神经元后,神经元活力升高(P0.05),凋亡率下降(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抑制低氧状态下神经元的凋亡并促进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