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验证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可否作为吻合口瘘(AL)早期预测指标,并确定最佳临界值,为结直肠癌术后AL的早期识别提供帮助。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鞍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408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第3、5天检测PCT、CRP质量浓度及白细胞计数(WBC),记录患者手术方式、术后出现AL及其他并发症,比较术后第3、5天AL组与非瘘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的PCT、CRP、WBC水平差异。根据ROC曲线比较PCT、CRP、WBC对AL的预测准确性,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联合敏感度、联合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最佳临界值。 结果19例出现AL,术后第3、5天AL组的PCT、CRP值均高于非瘘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P<0.05),术后第3天PCT、CRP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773、0.839,术后第5天PCT、CRP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93、0.863。第5天PCT、CRP预测AL的准确性均优于第3天。术后第5天PCT最佳临界值为2.15 μg/L,AL阴性预测值为96.4%,阳性预测值为32.1%,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90.7%。术后第5天CRP最佳临界值为129.5 mg/L,AL阴性预测值为95.7%,阳性预测值为19.6%,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77.6%。联合术后第5天PCT和CRP预测A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70.4%。 结论PCT和CRP是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诊断AL的有价值的指标,术后第5天联合检测PCT和CRP更加有助于AL预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S-Amy)、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AP患者(AP组)与9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以及不同病情AP患者间S-Amy、CRP、PCT、TAP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S-Amy、CRP、PCT、TAP单独与联合检测对AP的诊断能力。结果:S-Amy、CRP、PCT、TAP水平在AP组均高于对照组,在重症患者(SAP)均高于轻症患者(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项联合检测诊断AP的灵敏度为97.28%、特异度为84.13%、漏诊率为2.72%、误诊率为15.87、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905。结论:S-Amy、CRP、PCT与尿TAP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AP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作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68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患儿的年龄为30d~3岁,将其定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肺炎者40例,病毒性肺炎者18例,支原体肺炎者10例。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婴幼儿,将其定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入住PICU的第1、3天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PCT、CRP和WBC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C反应蛋白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5.00%,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两组的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患儿。结论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其为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帮助,为临床医师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好转进入临床稳定期后分别测定PCT、CRP、白细胞计数(WB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将各种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PCT、CRP在VAP患者中高于其他指标,治疗后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和CRP可作为VAP炎症状况及其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并可提示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重度胰腺炎发生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依照2013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将患者划分为轻度胰腺炎组(对照组),以及重度胰腺炎组(观察组)。通过t检验、Logistic回归以及ROC曲线分析起病24小时内的PCT及CRP水平与重度胰腺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PCT、CRP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PCT、CRP的OR值分别为1.41、1.125,两者95%置信区间均1,PCT、CRP均为重度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可联合对重度胰腺炎发生风险进行预测。而ROC曲线提示PCT对重度胰腺炎预测敏感性及准确性要优于CRP。结论通过早期检测血清PCT和CRP水平能够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帮助,而对重度胰腺炎早期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早期预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病人。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病人血清PCT、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水平,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与非吻合口漏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PCT、CRP、WBC、NEUT水平的差异,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和比较PCT、CRP、WBC对吻合口漏预测的准确性,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临界值。采用DeLong测试计算两条ROC曲线下面积(AUC)之差,并进行AUC间的比较。结果共入选112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病人,术后8例(7.14%)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漏组术后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非吻合口漏组。PCT、CRP预测术后吻合口漏的准确性均优于WBC;CRP在各时间点中术后第3天预测吻合口漏准确性最高;PCT在术后第3、5天预测吻合口漏准确性均优于术后第3天CRP预测吻合口漏准确性;术后第3、5天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5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胰头癌患者236例。在患者入院后、术后第1、4、7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并评估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评分,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并对各项指标行组间比较。结果:并发症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长于无并发症组(P0.05)。术后第1、4、7天两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及APACHE-I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并发症组升高较无并发症组更明显(P0.05)。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0.712、0.635、0.816,P0.05)。结论:对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及APACHE-II评分有助于判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情改善状况,便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小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4月住院小儿肺炎90例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肺炎小儿5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检验,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CRP的(+)检出率为47.78%,WBC的(+)检出率为38.87%,PCT的(+)检出率为91.11%;两组患儿在CRP、WBC、PCT三项检测指标的比较上x2分别为36.5287、16.8201、109.3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监测有助于临床上对小儿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对其动态的检测可促进细菌性肺炎的确诊,具有高度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胰腺中段切除术后胰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S  Shen BY  Deng XX  Peng CH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6):1201-1205
目的 分析胰腺中段切除术对胰瘘发生的影响,并总结胰腺残端处理经验.方法 对2003年4月至2009年12月共40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的胰腺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36例(MSP组)、恶性肿瘤4例.并与同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4例(PD组)和行胰颈体尾切除术的26例(EDP组)患者进行疗效及胰瘘对照分析.结果 MSP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22 min,明显短于PD组(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316 ml,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MSP组在术后营养状况、血糖控制方面均占优势(P<0.05).通过术后随访,MSP组患者的内外分泌功能保留更为良好,仅出现新发糖尿病1例,无需要补充胰酶病例,且无肿瘤复发.虽然MSP组胰瘘发生率最高(42%),但与PD组和EDP组相比,患者的总体住院时间并未延长;其胰瘘程度及胰瘘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另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胰腺中段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胰腺中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虽然双残端引起胰瘘发生率升高,但其显著的临床疗效降低了高胰瘘风险.合理的残端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发生胰瘘的14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共发生术后胰瘘14例,发生率18.4%。该14例胰瘘患者中1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有效率为85.7%,2例患者经二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死亡(7.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仍较高。术中及术后对患者的恰当处理是减少术后胰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胃癌根治术后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出现胰瘘可疑症状的时间分别为术后第2、3、4、6、8天。5例均出现心动过速(HR〉120次/min)、持续发热(T〉38.5℃)和血白细胞升高(WBC计数〉15×10^9/L)。影像学检查胸片提示胸腔积液3例,3例CT检查提示腹腔积液,2例同时伴有胰腺肿胀。5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均〉10000U/L。5例患者中2例经保守治疗3周后治愈,另3例经再次手术引流后1—4个月治愈。结论术中胰腺损伤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充分的引流是保证术后胰瘘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后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比值(CAR)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行择期手术治疗的3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8例,女性124例,年龄(61.0±12.9)岁(范围:21~86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CAR的最佳截点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CAR与C反应蛋白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效能。结果 28.5%(89/312)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OR=0.977,95%CI:0.957~0.998,P=0.034)、术前C反应蛋白(OR=1.209,95%CI:1.055~1.386,P=0.006)、术后第3天CAR≥0.325(OR=0.033,95%CI:0.016~0.067,P<0.01)是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术后第3天CAR的最佳截点值为0.325,曲线下面积为0.872;术前C反应蛋白的最佳截点值为1.735 g/L,曲线下面积为0.626;术后第3天CAR较术前C反应蛋白具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79.9%比55.1%)。结论术后CAR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术后第3天CAR≥0.325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胃癌术后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风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其预测术后并发症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方法对650例胃癌患者术前状态、手术方法、肿瘤病理情况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取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合并症、门静脉高压、全胃切除、清扫No.16a组淋巴结、清扫No.16b组淋巴结、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手术医师、医师手术例数、淋巴结清扫范围等18种指标与胃癌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共有8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按其作用的强弱依次为:术前合并症、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No.16a组淋巴结清扫、No.16b组淋巴结清扫、全胃切除、肝功能Child- Pugh评分、术中失血量、医师手术例数。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P=1/1 Exp∑(4.327- 1.076X_1-1.002X_2-0.984X_3-0.899X_4-0.667X_5-0.453X_6-0.003X_7 1.369X_8)。判断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准确度为80.46%,灵敏度为79.82%,特异度为80.59%。结论术前合并症、联合胰脾切除、No.16a组、No.16b组淋巴结清扫、全胃切除、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医师手术例数、术中失血量为胃癌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第1天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DFA1)在预测胰瘘(PF)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及肥城矿业中心医院自2011年2月―2016年2月行胰腺切除的患者资料,选择其中有DFA1资料的患者,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FA1预测P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并分析PF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25例行胰腺切除术患者中67例(5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12例胰体尾切除术)有DFA1资料。此67例中发生PF 15例(22.39%),其中A级7例(10.45%),B级6例(8.96%),C级2例(2.99%)。ROC曲线分析发现DFA1对PF有明显的预测作用(P0.05),当截点值为342 U/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100%、80.8%、60.0%、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DFA1、胰管直径≤3 mm及胰腺质地软为PF的危险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FA1为P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FA1为PF的独立因素,对PF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当患者DFA1340 U/L时应积极预防P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范昊  蔡军 《国际外科学杂志》2021,48(3):170-174,F000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LADG的患者189例,从中筛选符合术后胰瘘诊断标准的27例患者纳人胰瘘组,再随机选择同期的未发生胰痿患者27例纳入非胰瘘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前特征和手术数据,包括体重指数、内脏脂肪面积、术前病史、肿瘤分期、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分析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高体重指数(t=3.956,P=0.003),高内脏脂肪面积(t=6.161,P=0.038),手术时间长(t=2.650,P=0.024),出血量大(t=1.887,P=0.042),淋巴结清扫范围广(t=2.092,P=0.001)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胰瘘,而内脏脂肪面积/腹部总脂肪面积比值(=1.334,P=0.324),术前合并肺疾病(χ^2=0.750,P=0.379),冠心病(χ^2=0.081,P=0.500),高血压(χ^2=0.667,P=0.239),糖尿病(χ^2=2.030,P=0.127),慢性肾脏病(χ^2=0.587,P=0.352),肿瘤分期(χ^2=1.388,P=0.500)等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患者及手术时间长的LAIDG患者发生术后胰瘘的可能性更大,综合性术前判断及谨慎的术中操作可能是避免术后胰瘘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2年8月30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2例患者中113例(37.4%)合并糖尿病.术后总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胰瘘发生率为13.2%,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25.8%,各种感染发生率为36.8%,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0%,死亡率为3.3%.糖尿病组胰腺质地硬的比例较高(x2=15.175,P<0.01),胰瘘率较低(x2=7.811,P=0.005);两组间的胃排空延迟、感染、肾功能不全、出血、肺部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0.358,P=0.035)和胰腺质地硬度(OR=0.395,P=0.032)是胰瘘发生的保护因素,黄疸(OR =3.819,P=0.010)和术中输血(OR=1.268,P=0.001)是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不增加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索,建立Logistic判别模型.方法 对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1728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胃癌术后严系并发症与淋巴结清扫范围(+2~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及周围脏器、联合脏器切除、淋巴结清扫范围(D2)、糖尿病、TNM Ⅳ期、心脏病、营养不良、医师手术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年龄有关,获得预测模型为:P=1/[1+e(14.806-2.523X1-1.792X2-1.558X3-1.551X4-1.270X5-1.150X6-1.101X7-0.8-981X8-0.817X9-0.657X10-.-0.578X11-0.542X4-12-0.309X-13)].回代样本检验显示:此概率模型判断胃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准确性为72.5%,敏感性为70.0%,特异性为75.0%.结论 淋巴结清扫范围(D+2~D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及周围脏器、联合脏器切除、淋巴结清扫范围(D2)、糖尿病、TNM Ⅳ期、心脏病、营养不良、医师手术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和年龄是胃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的预测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