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及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测定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MRA评估血管狭窄评分、侧支循环充盈评分,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其中34例脑梗死再发患者作为脑梗死再发组,107例脑梗死未再发患者作为脑梗死未再发组,排除其他各种原因失访12例患者,并绘制各指标用于预测患者脑梗死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脑梗死再发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高于脑梗死未再发组(P<0.05);脑梗死再发组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均低于脑梗死未再发组(P<0.05)。患者脑梗死再发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均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长安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68例作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A72-4、CEA、CA19-9水平及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比较胃癌组不同临床资料患者的CA72-4、CEA、CA19-9水平及CD4+CD25+Treg细胞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胃癌组CA72-4、CEA、CA19-9水平与CD4+CD25+Treg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血清CA72-4、CEA、CA19-9水平及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
陆洛  王飞  顾伟英 《临床荟萃》2022,37(11):1001-1007
目的 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诊断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化疗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6例初治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10例健康人群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为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采用ROC曲线计算CD4/CD8临界值,并将患者分为低CD4/CD8组和高CD4/CD8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ITL患者诊断时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3+CD25+活化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同时,CD19+B细胞、CD20+B细胞、CD5+CD19+及CD19+CD23+活化B细胞计数皆明显降低。在第一疗程化疗后,患者CD3+T细胞比例较初诊时明显升高,在完成3疗程治疗后,CD4...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8+T细胞数量及其功能检测对乳腺癌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D8+T细胞及功能相关指标颗粒酶B(Granzyme B)、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随访2年,通过Kaplan 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分析各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Ⅲ~Ⅳ期组CD8+T细胞及Granzyme B、IFN-γ表达低于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Granzyme B、IFN-γ表达单独与联合诊断早期乳腺癌的AUC分别为0.801、0.785、0.744、0.844。CD8+T细胞、Granzyme B、IFN-γ高表达组的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87%、76.67%、77.14%,高于CD8+T细胞、Granzyme B、IFN-γ低表达组的48.98%、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原发性肝癌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免疫时期病灶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确诊的42例HIV/AIDS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分为<200个/μl组,200-500个/μl组,>500个/μl组。通过超声检查并记录病灶的大小以及超声声像学特征,统计分析不同CD4+T细胞计数水平的超声特征。结果:42例患者中,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组15例,200-500个/μl组19例,>500个/μl组8例。不同水平的CD4+T细胞计数间肿瘤最大直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CD4+T细胞计数水平的肿瘤超声的形态、边界、位置、回声、晕环征以及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IV/AIDS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不同CD4+T细胞计数水平的病灶大小存在差异,采用彩色多普勒超...  相似文献   

6.
周志强  杨小娟 《大医生》2023,(14):100-102
目的 检验乳腺癌切片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乳腺癌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且术后石蜡标本保存完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切片中CD8+T细胞表达情况,对切片进行伊红染色(HE)法并检测TIL水平,分析CD8+T细胞表达水平、TIL检测结果与患者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TIL高水平、低水平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受体阳性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8+T阳性与CD8+T阴性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CD8+T细胞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之间存在关联(均P <0.05)。结论 TIL检测结果与乳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在不同CD4T细胞水平的超声表现特征。 方法选取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依据穿刺前24 h内的CD4T细胞计数值,将42例患者分为<50个/μl组,50~<100个/μl组,100~<200个/μl组,≥200个/μl组;并在颈部病灶穿刺前24 h内行常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详细记录病灶超声声像学特征,统计分析不同CD4T细胞组间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特征。 结果42例患者中,CD4T细胞≥200个/μl组9例,100~<200个/μl组9例,50~<100个/μl组9例,<50个/μl组15例。CD4T细胞≥200个/μl组患者,淋巴结最大直径主要集中在2~<3 cm,淋巴结钙化比例高于其他3组,无淋巴结融合及窦道,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均匀增强及不均匀增强。CD4T细胞100~<200个/μl组患者淋巴结直径在2~<3 cm及≥3 cm均有分布,仅1例淋巴结表现为钙化,超声造影以不均匀增强表现为主。50~<100个/μl组患者中有7例淋巴结直径>3 cm,无钙化表现,5例有淋巴结融合,7例有窦道形成,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增强与环状增强。<50个/μl组患者淋巴结最大直径均>3 cm,无淋巴结钙化,病灶内部液化、淋巴结融合、窦道形成的比例均高于其他3组,超声造影以环状增强为主。随着CD4T细胞减少,淋巴结直径越大,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89,P<0.01);随着CD4T细胞减少,淋巴结融合、窦道形成的概率增大,而钙化形成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3,P<0.01);随着CD4T细胞减少,超声造影增强模式逐步由均匀增强转变为环状增强,不同组间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8,P<0.01)。 结论在不同CD4T细胞水平,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存在差异,这为临床评估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病情进展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干预对CD8+T细胞浸润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CD8+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早期电针对PD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构建P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电针组选取“足三里”“悬钟”进行干预14天,治疗结束后进行转棒、旷场测试,并观察黑质区TH表达及CD8+T细胞表型标记物CD103+T细胞、干扰素γ(IFNγ)蛋白及颗粒酶B(GzmB)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小鼠毛色暗淡无光,精神萧瑟,活动减少,肌肉颤动,而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掉棒潜伏时间延长(P&l...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临床特征和细胞免疫功能,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20年84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i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采集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1周内细胞免疫功能,分析各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有效组较治疗无效组患者有较高的一线治疗比例和淋巴细胞总效、CD3+T细胞数、CD8+T细胞数,以及较低的激素使用率和免疫调节细胞百分比。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后线治疗(P<0.001)及基线低CD8+T淋巴细胞(P=0.003)是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线数和基线CD8+T淋巴细胞联合预测疗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853,敏感度0.882,特异度0.733。结论治疗线数联合基线CD8T淋巴细胞对于预测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D14+CD16-HLA-DR+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D-1单抗进行干预治疗;采用RECIST Version1.1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追踪,记录患者生存率。结果CD14+CD16-HLA-DR+组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是非小细胞肺癌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CD14+CD16-HLA-DR+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生存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确诊乙肝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清中ALT浓度不同分为ALT正常组、ALT中度升高组、ALT高度升高组,根据病毒载量的不同分为未复制组、低复制组、高复制组,另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关于芦可替尼联合激素一线治疗初诊中高危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疗效(NCT04061876)的单臂、开放性临床试验患者,一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淋巴亚群尤其是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的动力学特征.方法:前瞻性观察本院23例采用芦可替尼联合激素一线治疗的中高危aGVHD患者的疗效,同时监测其淋巴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ⅡB期~ⅢC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ⅡB~ⅢC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62例为结直肠癌组,体检健康者84例为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给予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滴注完毕,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21d为1个周期,至发生严重不良发应或疾病进展停药。结直肠癌组于第1、3、5个周期化疗前1d,对照组于体检日采集外周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第1个周期化疗前1d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直肠癌患者第1、3、5个周期化疗前1d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结直肠癌组第1个周期化疗前1d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1.12±8.07)%]、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1.57±0.61)%]、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9.10±3.32)%]、CD3-CD16+/56+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百分比[(17.56±9.28)%]均低于对照组[(44.96±6.34)%、(1.97±0.64)%、(13.93±5.16)%、(20.70±7.55)%](P<0.0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6.58±8.29)%]高于对照组[(21.94±7.88)%](P<0.05),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71.79±9.17)%]与对照组[(70.90±8.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第3、5个周期化疗前1d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2.31±8.13)%、(43.31±8.1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1.67±0.69)、(1.76±0.64)]高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P<0.05),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8.36±3.58)%、(8.18±2.29)%]低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P<0.05),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71.86±10.71)%、(72.56±11.4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8.22±11.82)%、(27.46±10.57)%]、CD3-CD16+/56+NK细胞百分比[(19.05±10.13)%、(18.63±11.66)%]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辅助化疗可增强CD3+CD4+T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CD19+B淋巴细胞相关的体液免疫,对CD3-CD16+/56+NK细胞参与的固有免疫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SARS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外周血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SARS患者机体的免疫状况。方法 10位健康人(对照组)和13例确诊为SARS患者于发病第1、2、3、4周采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8^ T淋巴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ARS患者从发病1至4周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病程发展的2周左右为最明显。结论 SARS患者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机体呈异常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PD-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移植组)后1、2、3、4.5、6个月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各标本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水平进行监测,分析移植组和对照组的PD-1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后1、2个月PD-1在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3、4.5、6个月PD-1在CD3^(+)CD4^(+)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移植时间呈现下降趋势,在CD3^(+)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后早期PD-1在CD3^(+)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较正常水平升高且随移植时间呈现下降趋势;在CD3^(+)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于移植后早期呈现一过性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20例健康人、33例初诊ITP患者,22例治疗后ITP患者CD4+CD25highTreg细胞和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将初诊ITP患者根据病情分为重型组和轻型组,治疗后ITP患者根据治疗疗效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将各组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CD4+CD25highTreg细胞、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重型ITP组明显低于轻型ITP组(P<0.01,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CD4+CD25highTreg细胞、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组CD4+CD25highTreg细胞和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比例均高于治疗无效患者(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在ITP发病、疾病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miRNA-150与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变化及意义。 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在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接受诊治的ITP患儿93例,其中新诊断ITP患儿(病程<3个月)56例,持续性ITP患儿(病程3~12个月)37例。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外周血miRNA-150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 结果ITP患儿外周血miRNA-150表达高于对照组,且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ITP组外周血miRNA-150表达高于新诊断ITP组,而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率低于新诊断ITP组(P<0.05)。全反应(CR)组外周血miRNA-150表达低于反应(R)组和无效(NR)组,且R组低于NR组(P<0.05)。CR组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率高于R组和NR组,且R组高于NR组(P<0.05)。外周血miRNA-150对ITP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18%和60.53%;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对ITP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3%和71.05%。miRNA-150与PLT呈负相关(r=-0.738),而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与PLT呈正相关(r=0.796)。 结论外周血miRNA-150在ITP患儿中高表达,而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在ITP患儿中低表达,且外周血miRNA-150和CD19+CD24hiCD38hiBreg细胞表达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衰弱状态患者营养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渡云数据库筛选出2013年至2020年符合条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81例.于入院时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与免疫、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