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样本,均给予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平板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4h动态心电图与动态平板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结果: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有76例;经24h动态心电图检出患者63例,其中,误诊3例,漏诊14例;经动态平板心电图检出患者75例,其中,误诊2例,漏诊3例;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平板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准确度为93.75%、敏感度为78.75%均高于24h动态心电图的78.75%、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诊断工作中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相对于24h动态心电图而言,动态平板心电图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和敏感度,诊断价值更为显著,在实际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2.
朱小刚 《药物与人》2014,(10):44-44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及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8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收治的共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运动平板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对比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60例患者中,运动平板特异性为42.47%,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62.30%,p〈0.05,敏感性为84.56%,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70.21%,p〈0.05。结论:运动平板及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均有较高捡出率,但运动平板诊断优于动态心电图,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给予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标准,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 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62例,平板运动试验诊断73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医生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选择.  相似文献   

4.
鱼亚妮 《时尚育儿》2016,(3):110-110
目的:探讨冠心病诊断中运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从而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接受可疑冠心病患者78例,分别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及24h动态心电图,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统计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阳性率。结果:7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检查,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诊断敏感性为88.7%,明显高于动态心态图检查敏感性(71.7%),且两组之间的敏感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板运动试验诊断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特异性分别为64.0%、6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较大优势,可以作为冠心病辅助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17):111-113+168
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出现疑似冠心病并发心肌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确诊为冠心病并发心肌缺血患者56例作为阳性组,冠心病未并发心肌缺血患者34例为阴性组。结果:阳性组RBP4、H-FABP水平高于阴性组,阳性组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BP4、H-FABP水平较高(P<0.05)。阴性组、阳性组两组及阳性组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ST低段压发作时间分布对比(P>0.05)。三项联合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RBP4、H-FABP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彭乐芳  郑翔 《工企医刊》2013,(6):497-499
目的 通过与冠脉造影(CAG)结果对比,探讨运动平板试验(TET)与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痛(CAD)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CAG为诊断CAD(冠脉狭窄≥50%)的“金标准”,对同期先后行TET和DCG检查的200例疑似CAD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TET和DCG的结果分别与CAG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C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ET检出CAD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61.2%,DCG检出CAD的敏感性为58.8%,特异性为36.7%,两种检查方法诊断C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T和DCG检查均可有效诊断CAD,且TET更有优势,临床诊断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邵俊杰 《智慧健康》2023,(11):39-42
目的 探究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应用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病人中筛查出52例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已确诊)与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均实施运动平板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方法对观察组的诊断结果、不同组别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情况。结果 运动平板心电图确诊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观察组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中的运动时间、运动量、最大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运动心电图均可有效诊断冠心病患者,但相较常规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建议临床普遍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疑诊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的间隔时间为14 d。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比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运动平板试验诊断灵敏度为96.43%,特异度为58.33%,阳性预测值为84.38%,阴性预测值为87.50%;动态心电图诊断灵敏度为67.86%,特异度为58.33%,阳性预测值为79.17%,阴性预测值为43.75%;二者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诊断老年冠心病的准确性及灵敏度高于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12月医院接诊的59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结果。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59例患者中,共有47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对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诊断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诊断CHD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下移高峰期均为6:00~12:00;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CHD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24 h内心肌缺血无症状发作阵次占比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散点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效果,旨在为心律失常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更丰富的相关资料与数据。方法:以2019年1月~2010年12月为研究背景时间,以心律失常患者68例为分析对象,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着将检查结果绘制成散点图,分析散点图与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差异性传导与室上性前期收缩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室性早搏与室上性前期收缩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2)散点图与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窦性心律、差异性传导、心房颤动、室上性期前收缩以及室性早搏中诊断符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ROC曲线结果显示,窦性心律、差异性传导、心房颤动、室上性期前收缩以及室性早搏诊断的心律失常的AUC分别是0.859、0.778、0.640、0.721、0.681,B线斜率诊断心律失常的AUC为0.928,B线斜率AUC值比其他指标的AUC值高(P<0.05)。结论:在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应用散点图作为参考依据,诊断准确度高,可减少误诊,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依...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60例,按照年龄的要求将其平均分成中年组(130例)与老年组(130例),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法,分析不同心律失常问题的发生率、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结果:中年组室性心律失常23.1%,房性26.9%,窦性30.7%,复杂性26.9%,老年组室性心律失常38.4%,房性42.3%,窦性46.1%,复杂性42.3%,老年组的不同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中年组,相互之间的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中年组的心肌缺血时间低于老年组,数据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方式对中老年群体的心血管疾病进行监察,有助于了解实际情况,为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过程中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疑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分别为患者提供心脏彩超以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以24h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作为基准,对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74例,以24h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作为基准发现其心脏彩超检查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3.0%(66/71)、66.7%(2/3)、91.9%(68/74)。结论:在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心脏彩超的运用不仅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同时也具有操作简、无创伤、辐射和可重复操作性高等显著的特点,具有着显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以及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与常规心电图相比较,动态心电图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分别实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动态心电图检出率为93.4%(71/76),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为76.3%(58/76),检验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以及短阵室上速检出率,动态心电图均要高于常规心电图,检验各类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更为理想,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对冠心病患者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判断价值。方法:纳入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治疗,在术前及术后分别测定患者cTnT(血清心肌钙)的水平,同时记录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电图ST段的改变情况,术后,c TnT平均水平≥0.1ng/mL的患者判断为心肌损伤,纳为损伤组,而cTnT<0.1ng/mL的患者判断为无心肌损伤情况,纳为无损伤组。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ST段改变对冠心病患者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情况。结果:患者术前的cTnT水平均正常,30例(37.5%)患者在术中表现为ST段改变阳性(有意义的ST段改变),50例(62.5%)患者表现为ST段改变阴性(无意义的ST段改变);术后,损伤组37例(46.25%),其中27例(72.91%)为ST段改变阳性,无损伤组43例(53.75%),其中3例(6.98%)为ST段改变阳性,组间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段改变阳性是心肌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PCI患者术中心电图ST段的改变对其相关心肌损伤有着准确、敏感的监测价值,可作为判断PCI患者心肌损伤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电图诊断隐匿性冠心病(LCHD)的价值。方法选取103例疑似L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动态心电图和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种诊断方案的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最高,运动负荷心电图次之,动态心电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在LCHD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全球高度重视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无创冠状动脉CT造影(CCTA)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是临床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两种影像学手段。但两种检查方式仅可从解剖学角度对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与狭窄程度进行评价,无法从血流灌注角度对冠状动脉影响心肌血供进行有效评价。因此,单一使用狭窄程度评价心肌缺血并不可靠。现阶段,ICA在评估心肌缺血的罪犯血管与病变方面,特别是造影中的临界病变,均存在判断困难。最新冠状动脉影像学中表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能够评估其解剖学狭窄,但无法准确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特别在临界病变中是否产生对应心肌缺血。目前,临床对冠状动脉狭窄是否产生功能性缺血主要将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金标准,但FFR具有创伤性检查,且检查费用高昂,在临床上未得到广泛使用。由此,在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基础下,结合无创条件功能与解剖学在诊断冠心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资料共86例,均为本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监测结果及应用价值。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56%,60.47%,P<0.05);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对室早二、三联律、室早成对、房早二、三联律、房早成对、短阵室上速等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治中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更加详细的提供患者心律失常的变化,如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认为,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者降低都是引发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并不是所有心肌缺血患者都拥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还有一种患者称之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也就是说其在发病期间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极有可能因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动态心电图技术可以自身强大的功能和效应进行定位诊断,以更加原始的方式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的各项医疗数据,例如心肌缺血程度、持续时间等。可有效避免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引发的漏诊或误诊问题,为患者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了更加权威的保障。同时,动态心电图技术费用较低,操作更为简便,对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挑选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室性早搏阳性率60.00%,远高于对照组的22.22%,同时房性早搏、心动过速、心房过速、房颤、室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DNN、SDANN、RMSSD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患者,有着突出的优势,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