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英夫利昔(Infliximab,IFX)对难治性及合并肠外表现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及合并肠外表现的UC住院患者36例,均接受IFX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36例患者中,33例为难治性UC(合并肠外表现5例),3例合并特殊肠外表现(2例合并肛周脓肿,1例合并强直性脊柱炎)。IFX治疗后,13例临床缓解(3例黏膜愈合),16例有效,7例无效。IFX治疗总有效率为80.6%,缓解率为36.1%;8例合并肠外表现者中,5例肠外症状得到改善,有效率为62.5%。观察期间未发生IFX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FX对难治性UC及合并肠外表现UC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NFα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infliximab,IFX)单抗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C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传统药物治疗后未能完全缓解、手术治疗后复发或对药物不耐受的CD患者,于0、2、6周时静脉输注IFX(5 mg/kg)诱导缓解治疗,并对第一次输注后14周内的临床疗效,包括疾病活动度、血生化指标及结肠镜表现作出评估.结果 10例患者接受了IFX治疗,其中男8例,女2例,中位年龄31.4岁.5例患者IFX治疗1周后即感症状得到改善,主观症状评分从2.2±0.6降为1.2±0.4(P<0.05);简化CD活动性指数(H-B指数)从6.6±1.6降为2.1±1.0(P<0.05);ESR、C反应蛋白、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也有明显改善;内镜下CD严重度指数也得到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输注反应;1例患者在第3次IFX输注后,血ALT及AST暂时性升高;1例患者输注后35周出现严重贫血(三系列均减少).结论 经3次IFX静脉输注方案治疗,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表现可获得较快、较好的改善.IFX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克罗恩病(CD)是一种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CD治疗的重点是症状控制和肠黏膜愈合,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对具有高危因素的CD患者早期应用抗TNF药物如英夫利西单抗(IFX)已逐渐成为CD患者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案。然而,IFX治疗有其局限性,早期手术可能使CD患者的获益更大。本文就早期手术干预在小肠CD中的治疗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结肠膀胱瘘的诊断及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结肠膀胱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8例结肠膀胱瘘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瘘口情况、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均为单一瘘口,临床主要表现为粪尿、反复泌尿系感染、气尿等,病因为结肠癌、结肠憩室炎、克罗恩病等;经膀胱镜、CT检查等确诊;行病变肠段切除一期吻合联合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病变肠管一期切除吻合加瘘修补术1例,一期乙状结肠造口、二期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姑息性近端结肠造口1例,膀胱全切联合病变肠管切除术1例,癌性患者术后辅以针对原发病的化疗;7例平均随访3.5a,仅克罗恩病患者复发、再次手术后生存良好。结论结肠膀胱瘘主要临床表现为粪尿、气尿、反复尿路感染;常见病因有肿瘤、憩室炎、克罗恩病等;膀胱镜和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确诊后应早期手术治疗;预后与原发病因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动期克罗恩病(CD) IFX维持治疗期间发生失应答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CD患者,将出现IFX继发性失应答的患者纳入失应答组,随访结束仍应用IFX治疗的CD患者纳入持续应答组。比较失应答组与持续应答组临床资料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3例(3.33%)患者治疗初始无应答,87例(96.67%)患者应答,其中70例(80. 46%)至随访结束持续应答(持续应答组),17例(19.54%)发生继发性失应答(失应答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失应答组第4次注射IFX前的C反应蛋白≥3 mg/L患者的占比与第4次注射IFX前的IFX谷浓度≤3.5μg/mL患者的占比明显高于持续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第4次注射IFX前的IFX谷浓度≤3.5μg/mL及C反应蛋白≥3 mg/L是活动期CD患者IFX发生继发性失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CD患者诱导治疗后、维持治疗前相关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背景: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复燃危害重大。合并HVB感染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HBV复燃。目的:研究我国合并HBV感染IBD患者在使用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时的HBV复燃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仁济医院诊断为IBD、HBc Ab阳性并接受IFX治疗的住院患者,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观察病毒复制和肝功能变化。结果:194例接受IFX治疗的IBD患者中28例合并HBV现症或既往感染,总体感染率为14.4%,现症感染率为4.6%。28例患者平均IFX疗程(6.96±3.47)次,平均随访时间(15.32±10.47)个月。15例(53.6%)患者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1例使用拉米夫定,14例使用恩替卡韦。10例(35.7%)患者采用IFX与免疫抑制剂协同治疗,其中1例(10.0%)HBV现症感染患者(HBs Ag阳性,HBV-DNA阴性)治疗过程中出现HBV复燃。该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将抗病毒药物更换为恩替卡韦后HBV-DNA降至检测下限。结论:使用IFX治疗的IBD患者应筛查HBV感染状态。合并HBV感染者在IFX与免疫抑制剂协同治疗的情况下可选用低耐药率的抗病毒药物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从而降低病毒复燃率。  相似文献   

7.
以1例“腹痛伴浑浊尿”的老年患者的多学科团队(MDT)诊疗过程为切入点,探讨克罗恩病并发回肠膀胱瘘的诊断和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罗恩病并发回肠膀胱瘘的早期诊断较困难,MDT诊疗是非常必要的手段,术后的内科治疗及随访是确保患者达到持续缓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IFX)联合硫唑嘌呤(AZA)治疗合并2个以上预后不良高危因素克罗恩病(C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早期IFX联合AZA治疗的18例合并≥2个预后不良高危因素C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4、30周患者实验室指标、克罗恩病活动指数(Best CDAI)评分、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瘘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完成14周的治疗,其中9例完成30周的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14周患者Best CDAI、SES-CD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比容(HCT)、白蛋白(ALB)及体重指数(BMI)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后第14周相比,治疗后第30周患者Best CDAI、SES-CD评分进一步显著下降(P0.05);BMI进一步上升(P0.05)。第14、30周临床缓解率分别为83.3%(15/18)、88.9%(8/9);内镜下黏膜愈合率分别为11.1%(2/18)、55.6%(5/9)。6例合并有肛瘘的CD患者中2例完成第30周的治疗。治疗后第14周,6例瘘管部分愈合;2例患者完成了30周的治疗,瘘管均完全愈合。2例在第2周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3例患者在第6周时出现WBC计数下降,经相应治疗短期内恢复正常,均未影响继续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至2016年10月11日未观察到药物相关感染及恶性肿瘤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IFX早期联合AZA治疗合并≥2个预后不良高危因素的CD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全身炎症状态;持续治疗能够有效诱导并维持疾病缓解,促进内镜下肠黏膜愈合,促进瘘管愈合;且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治并接受≥3个疗程IFX治疗的IBD患者共95例,其中CD 65例,UC30例。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等。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分为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95例IBD患者中,男女比3∶1,平均起病年龄(24.4±9.7)岁,首次IFX治疗时的年龄(31.2±11.1)岁,起病至首次应用IFX的病程(6.9±5.8)年,IFX疗程为7.3(1.4,15.1)个月。(2)95例患者中,24例(25.2%)出现至少1种不良反应,6例(6.3%)出现2种或以上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类型中,过敏反应10例(10.5%),感染16例(16.8%),白细胞减低、肝功能异常各2例(2.1%)。不良反应距首次IFX治疗的时间为5.2(1.4,9.3)个月。(3)24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7例(29.2%)停用IFX。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无一例死亡。(4)首次IFX治疗时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高于3倍正常值上限(9 mg/L)(OR 5.119,95%Cl 1.737~15.089,P=0.003)、非狭窄性病变(OR 4.914,95%Cl 1.007~23.970,P=0.049)、病情重度活动(OR 0.067,95%Cl 0.007~0.678,P=0.022)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 IFX治疗IBD安全性较高,多数不良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后好转;首次IFX前hs CRP高于3倍正常值上限、非狭窄性病变、病情重度活动可能为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克罗恩病(CD)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IFX治疗的CD住院患者375例,收集患者IFX治疗前基线资料及用药第54周随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蒙特利尔分型、手术史、既往用药史、身高、体重、克罗恩病疾病活动度评分(CDAI)、简化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评估IFX治疗1年CD患者的临床和内镜应答率、缓解率。利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IFX治疗CD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结果 375例CD有352例为IFX药物治疗,23例为回肠造口术后启用IFX治疗。352例CD患者中,72.7%患者治疗1年后达临床应答(ΔCDAI≥70),61.4%达临床缓解(第54周CDAI<150),56.3%达内镜应答(ΔSES-CD≥50%),37.6%达内镜缓解(SES-CD≤2)。23例回肠造口术后CD患者中,4.3%达内镜缓解(Rutgeert评分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膀胱阴道瘘修补术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可行性。方法对2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腹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结果成功完成分离瘘口附近膀胱壁和阴道壁,并行修补,例1术后10 d拔除导尿管出院,例2术后8 d拔除导尿管出院,随访10个月未出现漏尿。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腔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是治疗膀胱阴道瘘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肠结核严重并发症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76例肠结核严重并发症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并发单一肠梗阻者132例(75.0%)、急性肠穿孔者16例(9.1%)、慢性肠瘘者7例(4.0%)、肠出血者4例(2.3%),以及肠梗阻+肠穿孔6例(3.4%)、肠梗阻+肠瘘者11例(6.3%)。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治疗、随访结果等。结果 本组行急诊手术者31例(17.6%);96例(54.5%)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48~72h后,梗阻症状无改善而行手术治疗;31例(17.6%)不完全性肠梗阻、18例(10.2%)慢性肠瘘患者经规范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后行手术治疗。132例并发单一肠梗阻患者均行肠粘连松解及部分小肠切除术,4例因腹腔广泛致密粘连中途放弃手术,11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患者先行小肠造口,二期再行还纳手术。40例并发肠梗阻+急性肠穿孔或慢性肠瘘的患者均行部分肠切除术,17例有肠梗阻者同时行肠粘连松解术,12例行小肠造口术。4例肠出血患者均行部分肠切除,均同时行小肠造口术。176例手术患者中,20例(11.4%)出现早期手术并发症,其中肠瘘2例、肠出血1例、腹腔或盆腔脓肿3例、肺部感染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伤口感染8例,均通过抗感染、抗凝及换药等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为1.1%(2/176)。8例失访,166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8±4.2)个月,随访率为95.4%(166/174)。术后3个月内肠结核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43例(86.1%,143/166),因再次肠梗阻、肠穿孔或肠瘘行二次手术8例(4.8%,8/166),随访期间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症状长期不能缓解15例(9.0%,15/166)。结论 肠结核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及时手术治疗,准确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式及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保证肠结核严重并发症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英夫利西(Infliximab,IFX)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的临床症状、黏膜愈合、营养状况、精神状况的综合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6年10月接受IFX治疗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指标、CD活动指数(CDAI)、CD简化内镜评分(SES-CD)、营养状况(NRS-2002、PG-SGA)、精神状况(SAS、SDS评分)、生活质量(IBD-Q)等。结果治疗后0周、6周临床缓解率分别为68.2%、100%,14~30周时88.9%患者维持临床缓解,38~54周时100%维持临床缓解。14~30周时深度缓解率为16.7%,38~54周时深度缓解率为80.0%。根据PG-SGA评分,治疗前81.8%属重度营养不良,38~54周时,60.0%患者营养良好,无营养风险。治疗前40.9%患者伴有焦虑,54.5%患者伴有抑郁,治疗后6周内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54周时患者在维持临床缓解的同时保持无抑郁、无焦虑状态,治疗后IBD-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 IFX可早期诱导并维持CD患者临床缓解,长期治疗可诱导、维持深度缓解,CD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高,生活质量低,早期临床缓解可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 992年3月~2002年5月手术治疗的13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胰瘘3例,吻合口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术后97.8%的患者腹痛明显减轻.124例(89.9%)获1~9年随访,平均随访4.9年,13例症状复发,复发率为10.5%.新发糖尿病7例,脂肪泻5例,死亡5例,其中死于CP并发症2例.结论手术可以延缓慢性胰腺炎的自然进程,而适当的术式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型生物制剂英夫利西(infliximab,商品名:类克)治疗11例克罗恩病(CD)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应用英夫利西治疗难治性性CD患者11例(活动期急性肠外瘘8例,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CD患者3例)。在第0、2、6周分别给予5mg/kg作为基础剂量,14及22周分别给予相同剂量维持,临床及内镜随访。结果 (1)8例瘘道患者2、6、14和22周分别2例、4例、5例和6例治疗有效。3例常规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后2例缓解,1例有效。(2)30周左右时内镜下黏膜愈合50%8例。(3)治疗前后WBC、CRP明显降低。结论英夫利西可诱导部分出现肠外瘘CD患者渗液量减少,部分患者瘘道完全闭合,同时可诱导并维持部分常规治疗无效的CD缓解,促进病变的黏膜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性肠病(IBD)1个月的疗效及1年后的转归.方法 1998年1月至2006年9年确诊为克罗恩病(CD)患者5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54例,评估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和1年后的疗效.Logistic回归分析决定预后的影响因子.结果 共有21例(38.2%)CD患者和20例(13.0 %)UC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2例UC患者失访).经1个月治疗后,21例CD患者中完全缓解15例(71.4%),部分缓解3例(14.3%),无效3例(14.3%);18例UC患者中,完全缓解15例(83.3%),部分缓解3例(16.7%).随访1年时,21例CD患者中,维持完全或部分缓解11例(52.4%),激素依赖6例(28.6%),被迫接受外科手术者4例(19.0%),18例UC患者中,维持完全或部分缓解11例(61.1%),激素依赖3例(16.7%),手术4例(2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1年后的疗效有关(OR=1.320,95%CI:1. 032~1.690,P=0.027).结论 IBD患者对首次激素治疗有效,近期疗效良好.但无法长期维持缓解状态,亦无法降低手术风险.其预后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是克罗恩病(C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疾病特点、治疗方式等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资料。目的:分析CD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和疾病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4月金陵医院收治的CD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不同因素对再出血的影响。结果:共44例次CD患者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主要出血部位为小肠、回盲部、吻合口,17例次出血部位不明,20例次伴有肠切除史,22例次接受手术治疗。13例次患者发生再出血,其中11例次发生于一年内。接受手术治疗者与非手术治疗者以及接受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者的再出血率、一年再出血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明确出血部位行手术切除者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不明出血部位行肠切除术者(P0.05),而两组一年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83)。结论:CD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总体发病率较低,出血部位分别以小肠(无肠切除术史)和吻合口(有肠切除术史)居多。手术切除出血部位可显著降低再出血率,可能为CD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复发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疾病转归.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CD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3例,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治确诊的CD患者共230例,其中发生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者13例,占5.6%.13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3.3:1,其中4例以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10例病变累及小肠,能明确出血部位者8例(小肠出血4例,吻合口出血2例,结肠出血2例).13例首次大出血后,接受手术治疗4例,无死亡;接受内科保守治疗9例,死亡3例.随访10例,随访期6~94个月内,再发大出血8例,因再发大出血需手术2例,死亡1例.再发大出血而能继续存活的所有7例患者均以反复出血为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且病变均累及小肠.结论 部分CD患者可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其诊断和治疗均存在一定困难,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英夫利昔(Infliximab,IFX)单药治疗和英夫利昔联合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进行治疗的47例中重度C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IFX组29例和IFX+AZA组1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4周和第30周的实验室指标(WBC、ESR、CRP、ALB)、克罗恩病活动度指数(CDAI)、临床缓解率、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黏膜愈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第14周时,IFX组和IFX+AZA组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58.6%(17/29)vs 72.2%(13/18),(P0.05);黏膜愈合率分别为:51.7%(15/29)vs 55.6%(10/18),(P0.05)。两组患者的WB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BMI和ALB水平显著升高。第30周时,IFX组和IFX+AZA组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75.9%(22/29)vs 88.9%(15/18),(P0.05);部分患者在第30周复查内镜,两组的黏膜愈合率分别为:47.1%(8/17)vs 83.3%(5/6),(P0.05)。两组患者的WB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BMI和ALB水平升高。结论 IFX和IFX+AZA两种方法均可有效诱导和维持中度CD患者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但后者疗效有更优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首次接受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的疗效及疾病转归。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首次使用激素治疗的IBD患者890例,对激素治疗30 d及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0例IBD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401例,克罗恩病(CD)患者489例,其中共有81例(81/401,20.2%)UC及154例(154/489,31.5%)CD患者使用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激素治疗30 d时,UC患者完全缓解57例(57/81,70.4%),部分缓解22例(22/81,27.2%),无效2例(2/81,2.5%);CD患者完全缓解94例(94/154,61.0%),部分缓解45例(45/154,29.2%),无效15例(15/154,9.7%)。随访1年末,UC患者持续应答53例(53/79,67.1%),激素依赖26例(26/79,32.9%);CD患者持续应答102例(102/151,67.5%),激素依赖26例(26/15,17.2%),手术23例(23/15,15.2%)。激素短期及远期疗效的风险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用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AZA/6-MP)与CD患者激素治疗的远期疗效相关(P=0.03)。结论大部分IBD患者对激素治疗有效,UC患者激素治疗总有效率优于CD,随访1年32.9%UC及17.2%CD患者呈激素依赖,15.2%CD患者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