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6a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并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观察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1_4)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Ⅰ型胶原(Ⅰ-C)水平,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miR-146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m blot)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I3K和磷酸化(P)-Akt蛋白表达。HSC (肝星状细胞)-T6细胞分为Normal组、TGF-β1组、TGF-β1+miR-NC组和TGF-β1+miR-M组。TGF-β1+miR-NC组和TGF-β1+miR-M组分别转染miR-146a mimics阴性对照物和miR-146a mimics,然后除Normal组外,其余各组采用TGF-β1诱导HSC-T6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46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Ⅲ-C、Ⅰ-C、PI3K和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胶原沉积明显增加,纤维增生显著;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miR-146a表达明显降低;而PI3K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TGF-β1组和TGF-β1+miR-NC组HSC-T6细胞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GF-β1+miR-NC组比较,TGF-β1+miR-M组miR-14表达明显增加,细胞活性、α-SMA表达、Ⅲ-C和Ⅰ-C均明显降低,PI3K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miR-146a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其抗肝纤维化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方红景天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组:①空白对照组;②肝纤维化模型组;③复方红景天高剂量组(简称H组);④复方红景天中剂量组(简称M组);⑤复方红景天低剂量组(简称S组)。每组各16只。以CCl4腹腔注射法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干预组大鼠在造模的同时给予复方红景天灌胃,正常对照组给予橄榄油皮下注射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8周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GF-β1水平,HE染色及免疫荧光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胶原沉积,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大鼠肝组织内纤维组织及胶原沉积明显减少。结论复方红景天干预性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大鼠肝组织胶原沉积,使其血清TGF-β1水平下降,并抑制TGF-β1基因表达,干扰TGF-β1介导的肝纤维化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丝线草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不同浓度红丝线草干预后,取肝脏常规制片并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及VEGF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红丝线草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TGF-β1及VEGF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红丝线草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降低TGF-β1及VEGF蛋白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碧萝芷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5μg/L TGF-β1和不同浓度碧萝芷(0、10、25、50 mg/L)分别作用于LX-2细胞,在有或无自噬抑制剂3-MA和ERK抑制剂PD98059的情况下,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α-SMA、ColⅠ、TIMP-1、LC3-Ⅱ/Ⅰ、beclin1、p-ERK1/2和ERK1/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μg/L TGF-β1组的LX-2细胞活力以及α-SMA、ColⅠ、TIMP-1、LC3-Ⅱ/Ⅰ、beclin 1、p-ERK1/2和ERK1/2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碧萝芷预处理能逆转上述效应,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50 mg/L碧萝芷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5)。而且,与TGF-β1组相比较,50 mg/L碧萝芷、5 mmol/L 3-MA或者20μmol/L PD98059预处理下,TGF-β1诱导的LX-2细胞活力以及α-SMA和LC3-Ⅱ/Ⅰ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碧萝芷通过下调ERK磷酸化及自噬水平抑制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自噬抑制剂氯喹(CQ)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中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活化HSC-T6细胞,给予CQ干预24 h。实验分组为:control组、TGF-β1组、TGF-β1+CQ(15μmol/L)组、TGF-β1+CQ(30μmol/L)组和TGF-β1+CQ(60μmol/L)组。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比值LC3-Ⅱ/LC3-Ⅰ、自噬靶蛋白P6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TIMP-2的表达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检测Ⅰ、Ⅲ型胶原的表达;RT-q PCR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MP-13、TIMP-1和TIMP-2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CQ干预后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62蛋白表达TGF-β1+CQ组均显著高于TGF-β1组(P0.01)。TGF-β1组的Ⅰ、Ⅲ型胶原表达量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TGF-β1+CQ组较TGF-β1组也有明显增加。α-SMA的表达在TGF-β1组和TGF-β1+CQ组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而TGF-β1组和TGF-β1+CQ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MP-13表达在TGF-β1+CQ组较TGF-β1组显著下降(P0.05);TIMP-1和TIMP-2在TGF-β1+CQ组较TGF-β1组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自噬抑制剂CQ能显著增加HSC-T6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与其上调TIMP-1及TIMP-2的表达并抑制MMP-1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IGFBP2、IGFBP6在TGF-β1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6(IGFBP2、IGFBP6)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活化后的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体外培养,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组,处理因素作用24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IGFBP2、IGFBP6在HSC-T6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发现,TGF-β1各处理组IGFBP2、IGFBP6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强。结论:IGFBP2、IGFBP6在TGF-β1诱导活化后的HSC-T6中表达明显增强,IGFBP2、IGFBP 6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IFN-α1b对肝星状细胞(HSC)形态和表达CTGF的影响,探讨IFN-α1b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分别加入IFN-α1b、TGF-β1,观察肝星状细胞的形态学及CTGF表达的改变。 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到IFN-α1b作用组肝星状细胞有明显的凋亡现象发生;RT-PCR观察到正常组和TGF-β1诱导肝星状细胞表达的CTGF mRNA随IFN-α1b的作用而减少。 结论: IFN-α1b对肝星状细胞表达CTGF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和抑制TGF-β1诱导肝星状细胞表达CTGF。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小RNA-181a(miR-181a)对香烟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HBECs)致炎因子生成与IV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V)、纤连蛋白(fibronec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RT-qPCR检测CSE诱导下HBECs中miR-181a的表达情况。转染miR-181a mimic后经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ollagen IV、fibronectin和α-SMA的表达;并进一步评估NF-κB/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CSE可显著增加HBECs中致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TGF-β1的生成,显著上调collagen IV、fibronectin和α-SMA的表达,同时细胞内miR-181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转染miR-181a mimic可显著抑制CSE诱导的HBECs致炎因子生成及collagen IV、fibronectin和α-SMA表达(P0.05)。此外,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转染miR-181a mimic可抑制CSE诱导的NF-κB/TGF-β1/Smad3信号活性(P0.05)。结论:上调miR-181a表达可部分逆转CSE诱导的HBECs致炎因子的释放及collagen IV、fibronectin和α-SMA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小RNA-181a(miR-181a)对香烟提取物(CSE)诱导的NR8383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自噬紊乱与促炎因子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5%、10%和20%浓度的CSE刺激NR8383细胞,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的分泌,RT-qPCR检测miR-181a水平,Cyto-ID染色检测自噬体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LC3-Ⅱ、beclin-1和p62的表达。在20%CSE条件下,采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或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预处理细胞,ELISA检测TNF-α、IL-6和IL-8的分泌;进一步转染miR-181a mimic或miR-181a inhibitor后,分别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观察在20%CSE条件下,细胞TNF-α、IL-6和IL-8分泌及LC3-Ⅱ、beclin-1和p62表达的情况。结果:CSE浓度依赖性促进NR8383细胞促炎因子生成和自噬紊乱;3-MA促进CSE诱导的NR8383细胞促炎因子释放,而Rapa部分逆转CSE诱导的NR8383细胞促炎因子释放;miR-181a mimic显著抑制CSE诱导的NR8383细胞促炎因子生成,促进自噬,miR-181a inhibitor促进CSE诱导的NR8383细胞促炎因子生成,加剧自噬紊乱。结论:miR-181a调控CSE诱导的NR8383细胞促炎因子释放可能与其调控自噬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在肝星状细胞(HSC)激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缺氧培养大鼠HSC株HSC-T6,逆转录PCR检测HIF-1α、TGF-β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Westren blot检测α-SMA表达.缺氧/常氧下,加TGF-β1中和抗体、HIF-1α诱导剂氯化钴(CoCl2)或抑制剂2-甲氧雌二醇(2ME2),逆转录PCR检测HSC-T6表达Ⅰ型胶原mRNA的变化.结果:缺氧能诱导HSC-T6表达HIF-1α、TGF-β1、Ⅰ型胶原mRNA及α-SMA蛋白;常氧下CoCl2能诱导HSC-T6表达Ⅰ型胶原mR-NA,TGF-β1中和抗体及2ME2能减弱缺氧诱导HSC-T6表达Ⅰ型胶原mRNA,但表达量仍高于常氧培养.结论:缺氧能激活HSC,分泌Ⅰ型胶原,增加细胞外基质沉积,其作用机制既依赖于TGF-β的胞内信号传导机制,也与HIF-α介导的信号传导有关,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丹参素对肝星状细胞TGF-β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晴  李欣  郑磊  董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0):1988-1994
目的: 观察丹参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肝HSCs,用不同浓度丹参素作用于HSCs,检测丹参素对HSCs增殖和TGF-β1刺激后HSCs增殖的影响;观察丹参素对TGF-β1刺激HSCs表达α-SMA的影响;观察HSCs转化生长因子受体(TβRⅠ、Ⅱ)的表达;观察丹参素和TGF-β1作用HSCs后,其Smad2、Smad3、Smad7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丹参素在0.0625 mmol/L-1 mmol/L时,对HSCs的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P<0.05);丹参素对TGF-β1诱导的HSCs增殖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0.05)。(2)丹参素0.25 mmol/ L作用HSCs能下调α-SMA的表达(P<0.05),也能下调TGF-β1诱导的HSCs的α-SMA表达(P<0.05)。(3)HSCs中TβRⅠ、Ⅱ的表达定位于细胞膜上,丹参素能下调活化HSCs中TβRⅠ、Ⅱ的表达(P<0.05或P<0.01)。 (4) TGF-β1促进HSCs中Smad2、Smad3、Smad7 mRNA的表达(P<0.01);丹参素能下调TGF-β1诱导的HSCs内Smad2、Smad3 mRNA的表达(P<0.05),并能上调Smad7 mRNA表达(P<0.05)。 结论:体外细胞实验表明,丹参素能通过下调活化HSCs细胞膜上TβRⅠ、Ⅱ蛋白的表达来抑制HSCs的活化增殖。丹参素能上调HSCs内Smad7 mRNA表达,并下调Smad2、Smad3 mRNA表达,抑制HSCs活化,并抑制TGF-β1诱导的HSCs活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2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利用40% CCl4油剂诱导形成肝纤维化模型,于6周及9周观测肝标本的病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蛋白表达.结果 ①肝组织病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产生.模型组纤维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GF-β1/Smad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中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Smad2/3、Smad7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模型组大鼠肝脏TGF-β1、TβR-Ⅰ、Smad2/3和Smad7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 <0.05或0.01);模型组大鼠肝脏纤维化分级与TGF-β1、TβR-Ⅰ、Smad2/3和Smad7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或0.01).结论 肝组织TGF-β1/Smad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TGF-β1/Smad信号的增强可能促进了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褪黑激素治疗脂多糖(LPS)诱导新生大鼠脑炎的效果,及其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通过产前对孕鼠腹膜内注射LPS制备新生大鼠脑炎模型;注射Ibotenate诱导幼鼠(产后第4天)发生兴奋毒性病变。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褪黑激素对幼鼠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相关蛋白、TGF-β1、Smads蛋白表达;qRT-PCR检测相关mRNA的表达。结果 褪黑激素可以减轻新生脑炎大鼠的兴奋性毒性损伤;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褪黑激素可以降低新生脑炎大鼠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凋亡的表达。褪黑激素干预并不能逆转新生大鼠脑炎内质网应激及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LPS下调了Smads蛋白的表达,上调了TGF-β1 mRNA的表达,褪黑激素可以逆转这些变化。结论 褪黑激素可能通过TGF-β1/Smads信号通路治疗LPS诱导的新生大鼠脑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卵圆细胞(HOCs)对肝纤维化(HF)大鼠肝组织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和复方因素制备HF大鼠模型,取模型组大鼠分离纯化HOCs,从门静脉植入HF大鼠肝组织内,连续观察30d,同时以五灵胶囊为阳性对照。在植入后8d、15d、23d、30d各组大鼠尾静脉采血,酶法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实验结束取肝组织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Col-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ER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ERK)、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βRI)、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βRⅡ)、果蝇MAD类似基因2/3(Smad2/3)、果蝇MAD类似基因7(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HOCs植入组与五灵胶囊组在植入后15d、23d、30dAST、ALT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表达ERK、p-ERK、TβRI、TβRⅡ蛋白作用显著降低,表达Smad7的作用显著增加。结论:植入HOCs可阻止大鼠HF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内TGF-β/Smad信号通路p-ERK、TβRⅠ、TβRⅡ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研究微小RNA-29b(mi R-29b)介导的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中的作用及其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方法: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分离其HSC,同时通过体外获取并鉴定正常大鼠HSC。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以上获取细胞中mi R-29b、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肝纤维化标志蛋白的变化水平,并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鉴定mi R-29b对TGF-β1的直接靶向结合情况。结果:随着HSC活化加深,mi R-29b的表达量逐渐减少(P 0. 01),而HSC活性标志物I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 0. 01)。在TGF-β/Smad信号通路中,Smad2/3/4的表达显著增加,而Smad7的表达明显下降(P 0. 01)。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 R-29b可直接结合于TGF-β1 3’UTR的"UCUCUCCGU"序列,表明TGF-β1为mi R-29b的一个下游靶基因。结论:mi R-29b可参与抑制HSC的活化和迁移,进而抑制肝纤维化进程,而其生物学功能可能是通过直接靶向抑制TGF-β1进而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有效部位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给药的基础上,采用sc CCl4、喂饲高脂低蛋白复合饲料并饮用20%乙醇来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6周后对大鼠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清中AST、ALT和TGF-β1的水平以及肝组织中Hyp的含量.结果:复合因素肝纤维化造模结束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醇提物、黄碱组以及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血清ALT、AST以及肝组织中Hyp与胶原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与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同时发现总黄酮的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甘肃产藏药五脉绿绒蒿醇提物及其中的总黄酮对CCl4复合因素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具较好的保护作用,对TGF-β1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启动期大鼠血清对肝星形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蒙一纯  丁霞  贲长恩  郭顺根  王泰玲 《解剖学报》2000,31(3):257-260,I012
目的 研究大鼠血清与肝星形细胞表达 TGF- β1的关系 ,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制备正常大鼠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和益气活血复方药物血清 ,培养肝星形细胞(HSC)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析其 TGF- β1的表达。 结果  (1)造模 3周时大鼠血清使培养的 HSC中 TGF- β1表达显著增强 ,正常鼠血清、造模 5周和 7周 (即纤维化形成后 )血清没有此作用 ;(2 )添加益气活血药物血清可使造模 3周鼠血清刺激 HSC高水平表达的 TGF- β1作用消失。 结论  (1)造模 3周鼠血清中含有强烈的刺激 HSC激活的物质 ;(2 )活血化淤方剂的作用靶点是血液中的活性物质 ,通过拮抗血液中 HSC活化物质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B216763对小鼠成纤维3T3-NIH细胞I型胶原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使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胶原的表达,使用天狼猩红染色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I型胶原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给予TGF-β1后,细胞培养上清中胶原含量从(11.85±0.90)mg/ml上升至(16.70±0.67)mg/ml(P0.001),说明TGF-β1可以剂量依赖地促进成纤维细胞中胶原的表达与分泌;同时,TGF-β1还可以抑制自噬相关蛋白Vsp34、Beclin-1的表达,促进p62的堆积;给予SB216763后,细胞培养上清中胶原的含量从(16.83±0.47)mg/ml下降为(13.16±0.45)mg/ml(P0.05),说明SB216763可以降低TGF-β1诱导I型胶原的表达;此外,SB216763还可以恢复成纤维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Vsp34、Beclin-1的表达,降低p62的表达。结论小分子抑制剂SB216763通过激活自噬活性抑制TGF-β1诱导的I型胶原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mRNA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表现,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RT-PCR)检测TGF-β1、BMP-7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指标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肝纤维化动物TGF-β1mR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BMP-7m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随着病程的延长,TGF-β1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而BMP-7mRNA则呈下降趋势。结论:肝纤维化的进程与TGF-β1mRNA水平升高和BMP-7mRNA表达下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rine)、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 3种抗肝纤维化药物联合使用对体外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设立对照组、联合药物(taurine+EGCG+genistein,TEG)组、自噬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Baf-A1)组和联合药物+抑制剂(TEG+Baf-A1)组。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各组HSCs的存活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HSCs内部自噬体超微结构变化,通过吖啶橙(AO)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内自噬溶酶体变化,Western blot分析自噬标志性蛋白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EG组、Baf-A1组和TEG+Baf-A1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P 0. 05);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内部出现双层或多层膜结构的自噬体,以及单层膜结构的自噬溶酶体。与对照组相比,AO染色结果显示TEG组和Baf-A1组红色荧光区域显著缩小,TEG组中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0. 05)。结论:活化的HSCs发生自噬现象,联合药物TEG可阻断HSCs的自噬过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SCs中自噬体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