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河北地区治疗失败HIV-1感染者体内获得性耐药基因的突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河北省2019年1—12月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1000 CPs/mL HIV-1感染者的人口社会学信息及血浆标本,通过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 pol基因序列,将测序结果与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比对,分析HIV-1感染者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获得性耐药发生率为76.47%(104/136),其中94.23%(98/104)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EFV(依非韦伦)和NVP(奈韦拉平)耐药率高且多呈现高度耐药,主要突变位点为K103N、V106M和Y181C;68.26%(71/104)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3TC(拉米夫定)和FTC(恩曲他滨)高度耐药最严重,主要突变位点为M184V/I。患者多选择一线药物为治疗方案(68.38%,93/136),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的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民族和传播途径是影响耐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从笔者发现的4例HIV-1耐药感染者分离获得的HIV-1毒株是否为耐药毒株。方法用RT-PCR法连续检测13例HIV-1感染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浆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用HIV-1感染者淋巴细胞与健康人淋巴细胞共培养的方法从13例HIV-1感染者分离获得HIV-1毒株;从4例耐药感染者分离获得4株HIV-1毒株,在其培养液中加入逆转录酶抑制剂,检测毒株逆转录酶活性。结果13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中的9例从治疗开始第1个月到第15个月中,病毒载量明显下降,感染者对于治疗药物敏感;其余4例从治疗开始第1个月到第10个月,病毒载量明显下降,从第11个月到第13个月病毒载量维持在此水平,但从第14个月到第19个月,病毒载量明显上升,持续在此水平并有上升趋势,确认为耐药感染者。病毒分离培养发现13例血样从第2周开始均出现HIV特有的细胞病变,逆转录酶的活性检测和P24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成功分离获得HIV-1毒株13株。4例耐药HIV-1感染者分离获得的4株HIV-1毒株体外培养中加入逆转录酶抑制剂,发现HIV-1感染特有细胞病变持续存在,逆转录酶的活性检测和P24抗原检测结果也始终为阳性,说明此4株HIV-1毒株为耐药毒株。结论从耐药HIV感染者成功分离获得耐药HIV毒株,流行病学检测发现4例HIV-1感染者来自同一地区,有耐药毒株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样品,进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 147例HIV-1感染者中累计梅毒感染率为26.53%(39/147),其中既往梅毒感染率11.56%(17/147),现症梅毒感染率14.97%(22/147)。HIV合并梅毒感染,在性别之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在婚姻状态方面累计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离异组较高。结论 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河北省哨点监测人群中HIV-1感染趋势、新发感染因素和病毒基因分型。方法 使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2015—2019年哨点HIV-1阳性病例发展趋势;通过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试验和in-house法分别进行HIV-1新发感染检测和基因型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1新发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015—2019年间在24岁以下(P=0.047)、检测咨询(P<0.001)和专题调查(P<0.001)中的阳性病例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MSM人群HIV-1新发感染率从2015年的4.2%上升到2017年的5.7%,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到2019年下降到3.0%。MSM人群新发感染在25~49岁年龄段(P=0.017)、样本来源为专题调查(P=0.008)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哨点MSM人群中流行着10种基因亚型毒株,占比最高的为CRF01_AE 51.07%(335/656),其次是CRF07_BC 33.23%(218/656)、B 9.76%(64/656)、URFs 2.59%(17/656)、CRF55_01B 1.68%(1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张家口市HIV-1遗传基因多样性和原发耐药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使用In-house方法扩增HIV-1蛋白酶和逆转录酶编码区基因序列,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和耐药数据库比对确定HIV-1基因型和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张家口市未治疗人群中共有5种HIV-1基因亚型毒株在流行,其中CRF01_AE是最主要流行毒株,占到45...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镇江市新确证HIV-1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分布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探讨免疫状况及相关指标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0—2022年镇江市新确证HIV-1感染者的人口学信息和检测结果,并进行汇总、统计。结果 镇江市新确证HIV-1感染者共368例,男女比例约为6∶1,50岁以上的老年病例占37.50%,已婚者约60.33%,约30.00%的感染者一经确证,其免疫系统的功能已处于严重缺陷状态。不同免疫状况的WB带型中,免疫缺陷越严重,p39和p17检出率越低(P<0.01);同时,越到病程后期,gp41检出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为男男性行为群体(MSM)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近三成HIV-1感染者在被确证时其机体的免疫功能已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可能会影响后续抗病毒治疗的效果。WB带型中p39和p17转阴、gp41转阳可以作为疾病发展为AIDS期,严重免疫缺陷状态的一个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未治疗的HIV-1感染者不同HIV-1 RNA或HIV-1 DNA水平组间,患者血浆中趋化因子CXCL8、CXCL10、CXCL11和CXCL13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HIV-1 RNA或HIV-1 DNA的相关性.方法 未治疗HIV-1感染者6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浆中HIV-1 RNA及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2006-2011年玉溪市红塔区婚前检测人群HIV-1监测及流行态势的分析,旨在为评估婚前检测人群HIV-1防治工作效果及监测策略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集2006-2011年红塔区婚前检测人群HIV-1监测资料,对其监测体系、HIV-1感染状况、占历年HIV/AIDS比重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婚检人群HIV-1累计监测29 428人份,HIV-1阳性44例,占14.95/万;占总人群监测份数的7.33%,2006-2011年HIV-1感染率呈逐年下降的态势(x2=9.116,P=0.003),分别为26.99/万、27.49/万、11.00/万、9.61/万、9.60/万、8.60/万人年;占所有HIV/AIDS的比重也呈逐年下降的态势(x2=8.862,P=0.003),维持在1.31% ~ 12.20%;占所有性途径感染的HIV/AIDS比重呈逐年下降的态势(x2=7.491,P=0.006),维持在5.71% ~31.25%.结论 玉溪市红塔区婚检人群HIV-1流行处于低流行且有下降态势,维持监测面的策略实施有效,持续扩大监测及健康教育是今后的防治重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云南省艾滋病病毒1型B(B′)、C亚型毒株在ART失败后的耐药突变特征。方法对云南省15个地州定点医院2016年随访ART失败的HIV/AIDS患者的1 591份血浆样本,采用RT-PCR扩增HIV-1 pol区蛋白酶和反转录酶基因,通过BLAST、jpHMM at GOBICS和MEGA6.06软件确证亚型,进行耐药突变位点的分析。结果共获得B(B′)、C亚型毒株分别为27例和63例,其中B(B′)、C亚型检测出发生耐药突变分别为22例和37例,耐药突变率为81.48%和58.73%。病毒载量在B(B′)、C亚型耐药突变的毒株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耐药突变的毒株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检出耐药突变位点中,仅K103和A71突变率在两种亚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治疗方案中,仅TDF/3TC/EFV方案在两种亚型间的耐药突变率和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B′)、C亚型毒株ART失败后的耐药突变特征有差异,应加强两种亚型的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控中心咨询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中HIV确证阳性者首次CD4检测情况,为尽早发现机体免疫功能情况,及时开展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云南省疾控中心咨询点的VCT检测中HIV确证阳性者的首次CD4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0)年新发现的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350个/ul已达55%,其中≤200个/ul已达30%左右。结论VCT是发现HIV感染者和开展干预的重要窗口,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措施,CD4检测结果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状况及判断是否治疗的关键指标,也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参考指标,鼓励更多的HIV感染者和有高危行为的人主动地尽早地到各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及HIV抗体和CD4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感染或是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降低机会性感染和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麻风复发病例基本情况.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复发病例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发现麻风复发病例43例,排除首次诊疗病例资料不全的病例1例,纳入42例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31例(73.8%),女11例(26.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西藏自治区麻风流行情况,为制定新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藏1965-2020年麻风防治工作的历史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65-2020年全区共累计新发麻风患者4135例,发现率由最高年份1988年的22.07/105下降到2020年的0.05/105;患病率由最高年份1981年的6.04/104下降至2020年的0.04/104。昌都市和林芝市占新发病例的79.59%;病例平均发现年龄为29.27岁;男女比为1.39∶1;儿童病例202例,儿童占比4.89%,其中2011-2020年间有3例儿童病例;多菌型2390例,少菌型1745例,多菌型占比为57.80%;2级畸残率从1965-1970年的20.81%下降至2011-2020年的15.63%,呈下降趋势。结论:西藏麻风流行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还存在儿童麻风病例及畸残患者,需继续强化麻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缩短诊断延迟期,降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1-2020年陕西省新发麻风流行病学特征,为麻风防治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人口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使用率、构成比和百分比等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2020年间,陕西省麻风发现率、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并保持在较低水平;病例的早期发现率为35.82%,患者发病到确诊平均延迟期为55.4个月,新发患者2级畸残率37.59%。病例发现方式以门诊发现为主,占60.45%。结论:2011-2020年期间,陕西省麻风发病降低,但新发麻风病例依然存在畸残比高、延迟期长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相关麻风防治人员技能培训,提高麻风症状监测水平,降低传播和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HIV-1+2蛋白印迹试验中HIV-1确证阳性同时出现HIV-2带型样本的基因亚型。方法将HIV-1+2确证试验中同时出现HIV-2带型的样本,通过基因诊断确认是否为HIV-2共感染;同时扩增HIV-1 gag,env基因段,通过测序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具有HIV-2带型的HIV-1毒株的基因亚型。结果在34份出现HIV-2带型的标本中,基因诊断发现均为交叉反应,并非HIV-1和HIV-2共感染。出现交叉反应的毒株中以AE亚型为主,占73.5%(25/34),BC重组和B亚型分别占17.7%(6/34)和8.8%(3/34)。结论HIV-1+2蛋白确证试验中HIV-1确证阳性,同时出现HIV-2带型的阳性样本,并非HIV-1和HIV-2共感染,而是交叉反应。出现交叉反应的HIV-1毒株以AE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新发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2012-2014年某检测平台MSM人群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资料。结果 1 113名调查对象HIV抗体阳性检出率12.94%(144/1 113),梅毒血清学阳性检出率6.83%(76/1 113)。144例HIV感染者中,HIV-1新发感染77人,年龄17~62岁,平均28.73±8.85岁,34岁及以下占80.52%(62/77)。以未婚(占80.52%,62/77)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55.84%,43/77)居多。年平均新发感染率15.19%(95%CI:11.80%~18.58%)。梅毒患者较非梅毒患者更易发生HIV新发感染(OR=4.013,95%CI:2.115~7.614,P0.001)。MSM人群中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未成为HIV新发感染的统计学变量(P0.05)。结论 MSM人群的HIV感染率和HIV-1新发感染率较高,男男性传播对青年人的威胁值得关注,受教育程度提高并未减少HIV新发感染发生,预防和规范治疗梅毒等性传播疾病是预防HIV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云南省保山市境内(1998—2019)年新报告的缅籍HIV感染者/AIDS病人(HIV/AIDS)随访管理现状,为政府制订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市1998年至2019年底累计发现的1 075例缅籍HIV/AIDS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人群在随访管理、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和抗病毒治疗(ART)等艾滋病相关管理现况。结果 (1998—2019)年保山市累计报告缅籍HIV/AIDS 1 075例,呈快速上升趋势。当前随访比例为22.3%,CD_4^+检测比例为24.8%,ART比例为8.9%,均低于保山本地HIV/AI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曾经做过1次或以上检查者占44.7%;曾接受过ART的占16.6%,ART脱失率达42.1%,配偶/固定性伴检测率为57.5%,配偶检出阳性率为38.3%。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治疗情况、样本来源对随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缅籍HIV/AIDS随访比例、CD_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比例以及ART比例均较低,配偶检出阳性率较高,随访管理质量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人群的随访并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发展为AIDS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1995-2013年历史卡片,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1995-2013年共有2 187例HIV感染者发展为AIDS患者,转换率为43.71%(2 187/5 003),平均转变时间为(2.132±0.843年);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性传播疾病史(OR=1.588,P=0.003,95%CI:1.174~2.149)、注射毒品感染(OR=1.719,P=0.001,95%CI:1.593~3.871)、配偶检测HIV(+)(OR=1.393,P﹤0.001,95%CI:1.176~1.650)这三个因素是HIV进展为AIDS的危险因素(OR﹥1);21~30岁(OR=0.179,P=0.014,95%CI:0.045~0.706)、样本来源检测咨询(OR=0.674,P=0.037,95%CI:0465~0.977)、随访(OR=0.302,P﹤0.001,95%CI:0.207~0.439)这三个因素是HIV进展为AIDS的保护因素(OR﹤1)。结论有性病史、注射毒品感染和配偶HIV(+)的HIV感染者更容易发展为艾滋病患者,青壮年、咨询检测和定期随访是延缓病程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大连市皮肤病医院HIV感染情况。方法:2002-2012年对280万皮肤病性病患者进行了HIV筛查。结果:共检出HIV感染者182例(6.5/10万),男173例,女9例,男男性传播115例(63.19%),异性性传播20例(10.99%),献血传播4例(2.20%),静脉吸毒3例(1.65%),传播途径不详40例(21.98%)。结论:HIV感染率有所上升,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性传播,尤其是男男性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全球斑秃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为全球各个国家的斑秃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研究,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标化DALY率以及估计年百分比变化(EAPC)等指标分析1990-2019年全球斑秃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全球斑秃共导致600 570.37(95%UI:378 239.38~891 060.98)人年DALY,相比1990年增长了49.51%,但标化DALY率下降了2.93%。在各年龄组中,女性的DALY及DALY率均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从全球来看,1990-2019年斑秃标化DALY率增长最快的是低社会人口指数地区(EAPC=0.037,95%UI:0.033~0.040),下降最快的是高社会人口指数地区(EAPC=-0.158,95%UI:-0.192~-0.124);在GBD地区中,增长最快的是西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EAPC=0.065,95%UI:0.056~0.075),下降最快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南部地区(EAPC=-0.031,95%UI:-0.035~-0.028);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